拿鐵族

拿鐵族

網路里對這一族群的特點概括如下:不是叛逆者,但堅持自己的生活準則;不是腰纏萬貫,但注重享受;不是夜夜笙歌,但喜歡社交,呼朋喚友……在70年代人身上,體現得十分明顯。

簡介

拿鐵族拿鐵族

Latte原是一種義大利牛奶,拿鐵咖啡的配料。“拿鐵”族,其實就是在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給生活這杯苦咖啡注入一縷溫暖的奶香。他們讓原本不易的、枯燥的生活不經意間煥發出一種香甜芬芳,平添了對生活的熱愛,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表面傳統、骨子裡極其前衛,極致的享樂、寵愛自己、無邊的自由是他們的標籤。

“拿鐵”是義大利文“Latte”的譯音,網路里對這一族群的特點概括如下:不是叛逆者,但堅持自己的生活準則;不是腰纏萬貫,但注重享受;不是夜夜笙歌,但喜歡社交,呼朋喚友……在70年代人身上,體現得十分明顯。

定義

拿鐵的具體定義,是不應該逐字逐句地去描述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體驗路的感覺,不在於詳細的路標,而在於走。但不妨舉幾個生活化的例子,用“拿鐵”與“小資”和“BOBO”做比較便可一目了然:

1.結婚,小資隨時準備離婚變單身,BOBO不知道什麼時候結婚,拿鐵決定結婚後不分離;

2.生育,小資覺得生產不利於身材的保持,BOBO不小心生了孩子卻搞不清楚是誰的,拿鐵在35歲為孩子規劃好一切之後,根據科學優生法製造Baby;

3.吃東西,小資一周去一次西餐廳,BOBO去鄉下野炊,拿鐵每天到酒吧喝點偏愛的酒;

4.花余錢,小資去學法語,BOBO去高原徒步旅行,拿鐵把錢攢給父母。

關鍵字

拿鐵族拿鐵族

拿鐵們的幾個關鍵字,一是合適,要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

其次是中立流行的意見並不重要,聽自己的意願才是對自己好,被前衛青年所全面摒棄的責任、中式道德,卻被拿鐵們奉為行動的準則。

第三個關鍵字是“適意”,要他們為了掙錢累得面色蒼白,辦不到;要他們為名牌省吃儉用,不可能。他們認為,人生短短數十年,何苦逼自己走極端文字。

類型

瀟灑的拿鐵

20歲結婚,25歲有3個孩子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現在的年輕人並不急於結婚買房或是培養下一代,他們並不是排斥結婚生子,只是忠實於自己的意願,想過完全屬於自己的生活。

喜歡就為之,是拿鐵族最閃亮的特質。他們習慣於享受日夜顛倒的作息,拚命工作拚命玩,對什麼都永遠是一副忘情投入的架勢。對他們來說,“安定”的生活和平穩的節奏簡直是桎梏。

這樣樂於享受生活的拿鐵不僅中國有,已開發國家更是大行其道。據說,倫敦的拿鐵們忙於事業和高功率的社交生活,根本沒空成家。對他們來說,遇見完美的伴侶,買輛好車安定下來簡直就是詛咒。倫敦有豐富的生活方式,但其中卻沒有任何一種包括婚姻和孩子。30歲的廣告銷售經理Adam說:“人們更傾向於及時行樂,有滿意工作的人更願意晚些做人生的重大決定。”

近年來,拿鐵一族也頻頻出現在熱門影視劇中。美國情景喜劇《Friends》中的Joe就是一個典型的拿鐵,永遠都長不大的大男孩,好色沒大腦卻傻得可愛。三十出頭了,仍在天真地追求著自己的明星夢;沒有固定的工作,當演員、打零工,經濟時好時壞(當然壞時居多),常要朋友接濟;生活上,連維持長期的戀愛關係都沒興趣,更不要說結婚了。偶爾也會迷茫,但只要有朋友陪著看壘球,有漂亮姑娘在咖啡館出現,生活也就立刻燦爛了。

獨立的拿鐵

有人這樣形容拿鐵與小資、BOBO的區別:吃東西,小資一周必去一次西餐廳,BOBO要跑到鄉下野炊,而拿鐵則是去中意的地方,吃點自己偏愛的東西;花余錢,小資去學法語,BOBO去高原徒步旅行,拿鐵則把錢攢給父母;結婚,小資隨時準備離婚變單身,BOBO不知道什麼時候結婚,拿鐵卻決定一旦結婚就不分離;生育,小資覺得生產不利於身材的保持,BOBO不小心生了孩子卻搞不清楚是誰的,拿鐵在35歲為孩子規劃好一切之後,根據科學優生法製造Baby……

可見,拿鐵們並不是只會玩,大多數都很有思想。可以說,就是因為對自己太自信,對自己的選擇太篤定,他們才會不在乎別人怎么看,社會怎么看,只是照著自己的步伐有條不紊地幹著自己的事情,絕對是那種我挑我的,我的生活我做主的主兒。

獨立,可以說是拿鐵族最願意為之捍衛的東西。在他們看來,只有獨立、負責任的人才有資本選擇自己的路,享受自己的人生。那么,什麼是獨立?拿鐵們認為,獨立就是不依賴社會、父母、愛人,而有力量照顧自己和他人。獨立,不僅意味著對自己的負責,也意味著對身邊的人負責。

35歲的素雅是一位理療師。她不打算結婚,因為沒有合適的人。一個人靜靜地享受孤獨有什麼不好?可以到海邊散步、到街上找貓玩,也可以在家寫稿、畫畫、看影碟。她說,有些女人無論如何都要抓住一個男人,互相折磨,互相痛苦,是她怎么也無法理解的事情。

更不打算要孩子,不是不喜歡,而是“天下環境太差,水質差,教育不健全,氣候也不安全,物質太豐富,難養得好”。

做好分內的事情,儘量享受生活,負不起責任的東西乾脆不要,這就是拿鐵的態度。

隨性的拿鐵

拿鐵本來就是一種很隨意的咖啡,牛奶咖啡的比例,誰都可以任意調,只要合乎自己的口味就好。拿鐵族也是如此,真正的生活是自己過的,而不是用來說的。他們很少為自己正名,為什麼要給自己貼標籤?虛名又有什麼大不了的,生活輕鬆自在才重要。

蘭莎是個很有“原則”的拿鐵,只用迪奧的香水,喜歡去固定的餐館點固定的菜,堅持隨意的著裝風格,但前提是質地、做工精良。

她挑名牌是因為名牌的東西質量好,但做名牌的奴隸,她才不乾呢!她很瞧不上那些為了買一個名牌包包而省吃儉用幾個月的女孩子,覺得那種“得到”的歡愉是很痛苦的。

“其實只要有自己的品位就好,如果真的很喜歡某個名牌單品,那就買精仿的A貨也行啊,而花幾萬、幾十萬穿戴在身上,真是很不值得。”她認為。當然,蘭莎選擇仿版也是有“原則”的,“做工一定要逼真精緻,否則絕對不會看第二眼。”

像蘭莎一樣隨性生活的拿鐵還有很多,他們的旗幟是做自己的主人,不做名牌、欲望或者其他什麼東西的奴隸。

付拉是個都市小白領,像大多數都市上班族一樣,工作穩定、作息規律、生活平靜。平時關注時尚流行資訊,知道本季最in的妝容髮型和潮物,但是極少去身體力行。

她說,雖然是想那么實踐來著,但是沒時間、沒精力。於是,只好按照自己的款型隨意搭配,得體就好。不過偶爾也會用自己喜歡的昂貴東西犒賞自己,因為“只有對自己好一點,才能生活得開心。”

在她看來,拿鐵是這樣的人:都市小白領,沒有太強經濟實力;對生活品質略有要求,但不刻意追逐某些東西,隨意而親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