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

小資

小資是1990年代開始在中國大陸流行的名詞,原本為“小資產階級”的簡稱,特指嚮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年輕人。他們喜歡像風一樣自由的生活,可以天馬行空,可以自由散漫,他們在城市氣派的寫字樓里享受工作,出入於星巴克和三里屯酒吧街等,穿著個性服裝,讀村上春樹和王小波,聽爵士和藍調。人們看小資的標準是:一個文憑,兩國語言,二房一廳,父母同住,四季名牌,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千月薪,八面玲瓏。近些年,“小資”往往是一個貶義詞,甚至成為頹廢情緒的象徵。這種人不思進取,不考慮國家大事,只是追求個人生活的舒適。所以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腐朽的生活方式,是無產階級不能容忍的。一個真正的“小資”必須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準和藝術鑑賞能力。

基本信息

簡介

小資小資
小資是1990年代開始在中國大陸流行的名詞,原本為“小資產階級”的簡稱,特指嚮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年輕人。小資情調應該是一種追求生活品味的人。小資一般為都市白領,在社會中有一定的地位和財富,又與“中產階級”相差一定距離——主要在經濟方面。
近些年,“小資”往往是一個貶義詞,甚至成為頹廢情緒的象徵。這種人不思進取,不考慮國家大事,只是追求個人生活的舒適。所以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腐朽的生活方式,是無產階級不能容忍的。
一個真正的“小資”必須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準和藝術鑑賞能力。

能力要求

文學:海明威、福克納、馬爾克斯、卡夫卡、普魯斯特、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卡爾維諾、昆德拉、村上春樹、徐志摩、曹雪芹等。
音樂:古典音樂爵士樂、西方流行音樂、電子休閒音樂、新世紀音樂、世界音樂、中國傳統音樂等
生活情趣:咖啡、家居、紅酒、茶、筆記本電腦
旅遊:麗江、西藏、馬爾地夫共和國、歐洲、澳洲等
時裝:不求最貴,但求自我風格。
外語:至少精通英語,通曉日語、法語、德語等更好。要有TOEFLGRE雅思等有效分數。
科技:懂得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作為工作、生活的工具。

其他定義

小資情調的女人標誌:
小資 小資

符號一:金錢

這個好像不用多說,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嘛。沒有足夠的金錢作為強大的後盾支撐,之後的所謂符號都是廢話。但值得注意的是,“小資女人”的金錢後盾也分兩種,一種是亦舒說的“自己賺錢買花戴”,一種則是有男人在背後提供長期飯票(喔,好像說飯票都已經過時了,現在都是刷卡了)。無論怎樣,有錢才是“小資女人”的大前提。
符號二:孤獨

“小資女人”之所以讓人覺得神秘,讓人有那種意猶未盡的探索欲求,並不是因為她們擁有那種“世人皆醉我獨醒”式的猖狂,也不是她們發出的“世上本沒有路”式的哲學式的自我拷問,而是一種“獨自徘徊,寂寥又悠長”的“雨巷”式的孤獨。

這種孤獨跟寂寞有本質的區別,這是一種來源與靈魂的感受,這種一種源於希望遇上一個同樣徘徊寂寥的異性的渴望,這是一種隨著跟年齡、跟魅力成正比增長的孤獨。
符號三:裝扮
時尚經典與新潮另類向來是共存的,只是前者較為富裕,後者一般囊中略有羞澀,這是一句真理。上個世紀一二十年代,男人剪小辮穿洋裝、女人短髮放腳都是很時髦的,但並不是所有剪小辮穿洋裝的男人和短髮放腳的女人都是時尚和小資的。區別在於富有者梳著油亮小分頭,穿皮鞋西裝戴領結,歐派十足,胡適徐志摩早期的相片是典型;有的團花馬褂緞面長袍,一派莊重雍容。而貧者在亭子間裡等郵差送稿費買麵包,留長髮,四季一件夾袍,晝伏夜出佯作名士狂態。至於那時的女人們,老照片裡占多數的燙髮旗袍可謂經典裝扮,但也不乏穿中國式長統紗襪、中西結合式七分百褶裙,戴分不清哪一路的頭帕或法式貝雷帽的奇異另類。

五六十年代,樸素是時尚,大家都是中山裝、人民裝,區別是經典的類型面料高檔,毛料或雙面卡其,且注重整理,規格合身。而另類往往走極端,比如刻意在新衣上打補丁將樸素進行到底,或將尺寸搞到緊身,將合身進行到底。

將這些關係換算到今天,就是說“小資女人”絕對不可能把自己往另類的路上打扮自己。你沒有看到過一個所謂的“小資女人”穿著五顏六色的吊帶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吧?
符號四:戀愛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小資”都要談點小戀愛,有那種“不戀愛寧可死”的觀點。但這種戀愛也有它自己的特點:精神高於肉體——不一定要有結局,更享受過程,最好常常分離,留下文字交流思想的空間。經典的做法過去是書信集,現在是Email,另類的方式過去是激情洋溢的詩:“喔喔,我的女郎,我的愛”,電子時代是自己設計的電腦卡通。

理想高於現實,個性高於共性——過去是“我是我自己的,我們要走自己的路”,今天的小資更實際一些,“讓我們AA制”。
符號五:外語

“小資”都要會講外語,這一點上,過去與現在有驚人的一致,“小資男人”和“小資女人”也有著共識。就像《蛋白質女孩》里的張寶那樣,關鍵時刻只講外語不講中文,比如寫情書或與愛人吵架時,一顯曾在國外留學的實力。另類的做法是中西合璧,在說中文的時候,將一些人人都知道的時髦詞換說成英文或法文,不過大多數時候還是英文。也有一些“小資女人”的領軍人物開始不屑於說英文了,偶爾來句日文法文才能彰顯自己的不同.至少精通英語,通曉日語、法語、德語等更好。要有TOEFL,GRE,雅思等有效分數。
符號六:讀物
“小資女人”都有閱讀習慣,鍾愛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或者陰雨纏綿的雨天拿著本小說坐在咖啡吧細細品茗。不同時期的“小資女人”有著她們不同的代表讀物。比如上個世紀一二十年代的《玩偶之家》,五六十年代的《牛虻》,七八十年代的《飄》,八九十年代的《廊橋遺夢》,當然“三毛”“張愛玲”更是“小資女人”一直的偏愛。
英文 bourgeoisie-資產階級,音譯“布爾喬亞”,小布爾喬亞即小資產階級,上世紀二十年代以來知識階層的習慣用語。現在也廣泛套用,就是小資情調。

心理疾病

做為一個小資,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因為小資們的生活方式,注定了她們總會出現一些心理疾病。

1、抑鬱症:小資大多還是有才的,鋼琴彈得、小提琴拉得、弄弄古典詩詞也在行,所以總在“天生我才無處用”的顧影自憐中。她們的口頭禪是:“人家傷感死了。”她們總是像林黛玉一般自憐自艾。
2、孤獨症:她們最欣賞的話是“在路上”,所以一生都在尋找。她們不喜歡望星,熱衷追星,見到優秀的異性是要追的,追到手之後再怎么辦,就不是新新人類的事了。他(她)們的愛情原則是:只愛一點點,只愛陌生人,只愛不言婚。小資男人認為好女人永遠是別人的老婆,小資女人認為這世上好男人已經死光了,剩下的不是懦夫就是色狼。只有一點相同:都太孤獨。
3、網路綜合症:網上戀愛、網上情人、網上約會,她們自要爛熟。閒時到聊天室裝裝純情發發浪,到BBS里搗搗亂,十分瘋狂全占,一點兒正經沒有。
4、疲勞症:對於社會生活表現出極大的無興趣;對於縱情享樂,表現出巨大的興趣。見到好玩的好像總有用不完的體力需要發泄,上酒店、登山、郊遊,任何遊玩的機會,她們一律報到。要飆車,要蹦極,要開PARTY,要沒完沒了發簡訊……唉!終不免心肌勞損而逝。

5、安逸症:除了打麻將和睡覺找不到別的生活樂趣,存摺基本不動,腦袋基本不用。因為長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看小資書”,導致目光短淺,如養在深閨的十二樓的女人,一是落後於時代,為時代所淘汰,二是落後就要挨打,被強人逼死。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信之!

6、軟骨症:小資的生活方式是泡在過量的糖和咖啡里,是不屑於與老百姓同類的。所以吃飯要講究、穿衣要品牌、裝修要上檔次。小資本來是供人瞻仰的藝術品,故把包裝的藝術發揮到極致。小資男孩往往選擇緊身窄褲,胯上橫系一腰包,頭髮怪異,誓與女性比前衛;小資男人永遠是溫文有禮的,口袋裡永遠有取之不竭的香噴噴的餐巾紙,處處以女士優先,眼睛總不敢直視對方,眼光盈盈有水,帶點閃爍,搞點笑容,整個一副新時期的“新好男人”形象。小資男人不打架不說粗話(小資女孩則反之),因為出身不是貴族,便時刻唯恐別人說自己不是貴族,所以加倍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深怕大家一不小心把她們和社會大眾混在一起。不知不覺中衣衫閃亮、油頭粉面,或長髮披肩、環佩叮噹、一身的藝術狀,飄飄然中性十足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