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衷主義建築

折衷主義建築

折衷主義建築是十九世紀上半葉至二十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折衷主義越過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在建築創作中的局限性,任意選擇與模仿歷史上各種建築風格,把它們自由組合各種建築形式,故有“集仿主義”之稱。他們沒有固定的風格,語言混雜,但講求比例均衡,注重純形式美。 折衷主義是建築三種復古思潮之一(古典主義建築、浪漫主義建築、折衷主義建築)

概念

折衷主義建築:19世紀上半葉至20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折衷主義建築師任意模仿歷史上各種建築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建築形式,他們不講求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均衡,注重純形式美。

產生的原因

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有豐富多樣的建築來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在 十九世紀,交通的便利,考古學的進展,出版事業的發達,加上攝影技術的發明,都有助於人們認識和掌握以往各個時代和各個地區的建築遺產。於是出現了希臘、羅馬、拜占廷、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東方情調的建築在許多城市中紛然雜陳的局面。

著名建築

折衷主義建築在十九世紀中葉以法國最為典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是當時傳播折衷主義藝術和建築的中心。而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期,則以美國最為突出。總的來說,折衷主義建築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沒有按照當時不斷出現的新建築材料和新建築技術去創造與之相適應的新建築形式。

巴黎歌劇院

巴黎歌劇院巴黎歌劇院

折衷主義建築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劇院,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重要紀念物,劇院立面仿義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築風格,並摻進了繁瑣的洛可可雕飾,它對歐洲各國建築有很大影響。

巴黎的聖心教堂巴黎的聖心教堂

羅馬的伊曼紐爾二世紀念建築

羅馬的伊曼紐爾二世紀念建築,是為紀念義大利重新統一而建造的,它採用了羅馬的科林斯柱廊和希臘古典晚期的祭壇形制;

羅馬的伊曼紐爾二世紀念建築羅馬的伊曼紐爾二世紀念建築

巴黎的聖心教堂,它的高聳的穹頂和厚實的牆身呈現拜占廷建築的風格,兼取羅曼建築的表現手法;芝加哥的哥倫比亞博覽會建築則是模仿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建築的風格。

中國近代折衷主義建築文化

哈爾濱車輛廠文化宮哈爾濱車輛廠文化宮

中國近代建築的發展,在1900年—1937年是一個高潮,在此期間特別是中前期,建築發展的主流趨勢是西方折衷主義,姑且稱作中國建築史上的折衷主義時期。在這一時期湧現出的大量建築作品,無論從其社會功能、使用材料、內在結構和外在形式,已經明顯地不同於中國傳統建築了。折衷主義建築的特點是博採眾長。

哈爾濱有東方小巴黎的美譽,其大多數一類保護建築即為折衷主義。哈爾濱建築中折衷主義作品比重很大,甚至在新藝術運動建築中也不難找到折衷主義的成分。代表建築有鐵路文化宮(原中東鐵路俱樂部)、車輛廠文化宮、亞細亞電影院(原敖連特電影院)、新聞電影院(原麗都電影院)。

世界主要建築風格及流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