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醫學院

成都醫學院

成都醫學院前身為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於2004年8月按獨立設定的普通本科院校整體移交四川省管理,更名為成都醫學院,編制在校生10000人規模。學院建院於1947年,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已成為一所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的高等醫學本科院校。學院地處成都市北郊,毗鄰三環路和繞城高速,位於新蓉大道旁,交通便利。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成都醫學院
成都醫學院
成都醫學院前身為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於2004年8月按獨立設定的普通本科院校整體移交四川省管理,更名為成都醫學院,編制在校生10000人規模。學院建院於1947年,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已成為一所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的高等醫學本科院校。學院地處成都市北郊,毗鄰三環路和繞城高速,位於新蓉大道旁,交通便利。校園樹木蔥鬱,環境優美。為加快發展,在成都市新都區征地1100畝建設新校區。新校區設計為園林式生態校園和功能完備、配套齊全的現代化高等學府,合計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以本科生為主。面向全國12個省、市(四川、雲南、重慶、貴州、湖南、湖北、陝西、安徽、江蘇、河南、山東、吉林)招生。開設有臨床醫學藥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護理學套用心理學、生物技術、藥物製劑8個本科專業和臨床醫學、藥學、醫學檢驗、護理學4個專科專業,在臨床醫學專業中設有醫學整形與美容、兒科學腫瘤生殖衛生4個本科方向,婦幼保健、皮膚性病學2個專科方向。有基礎醫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部、臨床醫學系、藥學系、醫學影像系、醫學檢驗系、護理學系7個教學院(部、系)。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研究生學歷的占50%以上,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00餘人,研究生導師10人,中國工程院王正國院士為成都醫學院名譽院長。教學儀器設備價值3300萬元,有多媒體教室45個,有配置500多台電腦的網路微機教室,有語音教學、分子生物等一批現代化實驗室。2005年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了國內一流水平的人體解剖互動教學系統、顯微數碼互動教學系統、套用心理學實驗室、護理示教室和機能學實驗室。圖書館藏書30餘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13000餘種,擁有現代化的電子圖書閱覽室。五年來,學院獲科研及教學成果獎30項。省部級自然科學成果獎 15項,其中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教學、教材、人文社科成果獎15項,其中四川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發表論文1160篇。

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開展床位800餘張,有心臟起搏、心胸外科、兒科急救、創傷外科、傳染病防治5個地區性醫療中心。開展了、腎器官移植手術,心胸外科體外循環下心臟瓣膜替換、多種複雜先心病的矯治進入省內先進行列,人工心臟起搏器安置技術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學院同時與50餘所實習教學醫院(基地)、10餘所見習教學醫院(基地)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充分保證了學生臨床實習、見習的需要。

學院立足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實際,堅持走創新之路,建特色強校,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樹立高素質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今年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十一五”教師隊伍建設先進集體。經四川省教育廳、人事廳批准,率先在成都醫學院成立“高校專家服務基地”,為中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優越平台。在人才培養中,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以學生素質教育為核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倡導“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學風和校風。繼承發揚軍隊院校優良傳統和育人優勢,對學生從嚴管理,嚴格要求。學院歷屆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近三年本、專科畢業生就業率高於全省普通高校平均水平。

學院從軍隊院校轉制地方辦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四川省委、省政府對學院的發展寄予厚望,並在學院建設上給予了大力支持。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將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遵循“博學博愛、精益求精”的校訓,求真務實,團結一心,不斷提升辦學質量、水平和效益,為把學院建設成為“省屬一流、國內知名”的高等醫學院校而不懈奮鬥

歷史沿革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學院創建於1947年解放戰爭的炮火硝煙之中,初期為豫皖蘇軍區衛生學校;

1950年11月改編為18軍衛生學校;

1962年改編為西藏軍區衛生學校;

1969年與成都軍區衛生學校合併整編為成都軍區後勤部衛生幹部訓練大隊;

1974年擴編為成都軍區軍醫學校;

1993年6月升格為解放軍成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1999年5月由成都軍區轉劃至第三軍醫大學,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正師級);

2004年8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學院退出軍隊序列撤銷番號,整體移交四川省並更名為成都醫學院,為省屬高等醫學本科院校。

學校現有天回校區,為適應形勢發展,學校在成都市新都區征地1100畝建設新校區,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新校區設計為園林式生態校園和功能完備、配套設施齊全的現代化高等學府,2012年9月秋季學期全面投入使用。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據學校2015年10月官網顯示,成都醫學院共有11個學院,設有18個本科專業。
基礎醫學院 人文信息管理學院 藥學院 檢驗醫學院
護理學院 生物醫學系 公共衛生系 心理學系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 繼續教育學院  臨床醫學院
臨床醫學
預防醫學 醫學檢驗技術 醫學影像學 麻醉學
藥學 護理學
生物技術
康復治療術 藥物製劑
套用心理學
公共事業管理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生物製藥 食品質量與安全
生物醫學工程 衛生檢驗與檢疫 食品營養與檢測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10月,共有四川省特色專業3個。學校有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精品課程7門。

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

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專業

藥學、護理學、檢驗醫學

省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主持人 製作時間
醫學機能實驗學 張曉 2006年
醫學心理學 劉隆祺 2007年
計算機文化基礎 梅挺 2008年
藥物分析 臧志和 2007年
外科手術學基礎 賴雁 2006年
醫學細胞生物學 潘克儉 2009年
臨床檢驗微生物學 王躍 2010年

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臨床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藥學技能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學檢驗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3月,成都醫學院有教師516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級職稱203人,占教師總數的39.3%;具有博士、碩士學位302人,占教師總數的60.5%。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0人,兼職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39人,四川省教學名師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23人,中國工程院王正國院士、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原部長張立平將軍為學校名譽校長。四川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四川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1個。

四川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

發育再生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科研團隊。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3月,成都醫學院共有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

二級學科碩士點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省級重點學科

燒傷整形外科、消化內科

對外交流

成都醫學院積極與國內外大學、科研機構開展交流合作,截至2013年底,學校與哈佛大學、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四川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泰山醫學院、武漢體育學院等多所大學建立了教學聯繫。

附屬機構

附屬學院掛牌儀式附屬學院掛牌儀式
截至2014年6月,成都醫學院有1所直管附屬醫院,12所非直管附屬醫院,醫療、科研、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內涵建設持續加強。學校第一附屬醫院創建於1948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於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開展床位1815張。燒傷整形外科為四川省醫學重點建設學科,康復醫學科為四川省康復醫學會疼痛與癱瘓康復中心,消化內科獲批四川省醫學重點學科立項建設。醫院擁有128層螺鏇CT、全身γ刀、核磁共振、數字血管造影機、DR、數位化胃腸X線診斷系統、實時三維彩色超聲診斷等一大批現代化診療設備。

科學研究

研究機構

截至2014年3月,成都醫學院有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校級研究機構5個,國家中醫藥二級實驗室3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10個。

類別 級別 機構名稱
實驗室 部級 體溫調節國家中醫藥科研二級實驗室
微生物與免疫國家中醫藥二級實驗室
中藥藥劑學國家中醫藥二級實驗室
省級 發育與再生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省級(高校) 結構特異性小分子藥物研究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體溫與炎症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消化系腫瘤與微環境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哲學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省級 四川套用心理學研究中心
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 四川省養老與老年健康協同創新中心
研究機構 校級 成都醫學院體溫調節與炎症研究中心
成都醫學院科研實驗中心
成都醫學院醫學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醫學院藥物研究所
成都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6月,成都醫學院承擔科研項目80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973”子項目、重大新藥創製專項等國家項目39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四川省傑出青年科技基金等省部級科研項目60餘項。獲得授權專利22項,出版學術研究著作30餘部,發表科技學術論文3000多篇。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個,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個。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眾化研究(系列論文)帶頭人:周玉

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醫學文化概論》作者:昝加祿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2014年成都醫學院共有館藏紙質圖書48萬冊,紙質期刊1400餘種;電子圖書35萬種,中外文資料庫近20個。

學術期刊

《成都醫學院學報》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已被美國化學文摘社、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社、波蘭哥白尼索引、美國烏里希指南等國外重要檢索系統收錄。

學校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余小平
黨委副書記、院長 樊均明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高寧
副院長 郝明、唐平、卯輝、潘克儉

校園文化

校訓

博學博愛、精益求精

“博學”體現了“厚基礎”的要求,醫學生要學習的知識多,學習要求也高;醫學生必須具有很高的人文素養,“沒有愛心、良心、善心,不配做醫生”,“博愛”正是醫學教育“高素質”要求的概括;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這要求醫學生必須具備高超的技術和良好的知識,做事必須“精益求精”,好上更好,這是“強能力”教育要求的體現。

校歌

《我們是守護生命的人》
曲:丁曉里
詞:屈全繩
歌詞:
美麗的校園綠樹成蔭,
嘹亮的歌聲抒發胸襟,
教學相長師生情深,
奮發有為,團結一心。
醫學高峰勇攀登,我們是播種健康的人,
醫學高峰勇攀登,我們是播種健康的人。
成都醫學院,改革激活青春,
我們與時俱進,我們開拓創新,
我們是白求恩的後來人,白求恩的後來人。
年輕的校友精神振奮,
攜手負起歷史重任,
白衣使者以人為本,
報效祖國,奉獻青春。
求死扶傷盡天職,我們是守護生命的人,
求死扶傷盡天職,我們是守護生命的人。
成都醫學院,改革激活青春,
我們與時俱進,我們開拓創新,
我們是白求恩的後來人,白求恩的後來人。
成都醫學院,改革激活青春,
我們與時俱進,我們開拓創新,
我們是白求恩的後來人,白求恩的後來人。

四川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