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教

岳家教,源自岳家拳,是宋代岳飛留下來的拳術,後來傳到福建龍山縣石橋頭西山的和尚,和尚將岳家拳傳給黃英道人,黃英道人的徒弟肖世泰,是江西省太和縣映陽圩人氏,他將岳家拳傳給梅州市梅縣區槐崗鄉人黃春樓。晚清年間,黃春樓到江西經商,從師肖世泰學得岳家拳後,回到原籍梅州市梅縣區程江鄉槐崗村,傳授給黃玉汀。民國初年,黃春樓前往印尼開辦天然國術館。黃玉汀從黃春樓師傅那裡,學得拳技後,在梅州市梅縣區開設中華國術館,自己任主任,設館授徒。岳家教在梅州較為流行。同時遠播印尼一帶,黃春樓生前在印尼著有《岳家拳術書稿》。岳家教剛巧,主攻輔守,剛勁有力,要求實而不華,亦有心趨、手趨、步趨。手法基本上以獅子口、開弓、削手、單鞭、直掌、翻身手等為主。岳家教的拳術理論有“三催”、“五合”、“八法”、“十要求”。

概述

拳術名稱:岳家教
漢語拼音:yuejiajiao
中文名稱:岳家教
所屬民族:漢族
所屬地區: 廣東

簡介

岳家教,客家拳術的一種。源自岳家拳民國初年時期由湖南傳入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岳家教剛巧,主攻輔守,剛勁有力,要求實而不華,亦有心趨、手趨、步趨。手法基本上以獅子口、開弓、削手、單鞭、直掌、翻身手等為主。

拳術理論

岳家教的拳術理論有“三催”、“五合”、“八法”、“十要求”。
三催是手催,要求手法靈活快速,使對方迅雷不及掩耳;身催是身法躲閃靈活,使對方捉摸不定;步催是進退神速,左閃右突,使對方撲逆迷離。
五合是心與眼合,眼與手合,肩與腰合,身與步合,上和下融合貫通,一氣呵成。
八法是指沉、托、分、閉、起、頓、吞、吐八大法。
十要求是身、馬、眼、力、活、脫、跟、軟、硬、成十個字,身為身樁平正,馬為馬步穩固,眼為眼光銳利,力為勁力充沛,活為頭腦靈活,脫為臨危解脫,跟為搏鬥跟進,軟為動力軟化,硬為出拳有硬功,成為練功大成。

特點

岳家教的特點:不用挑手、不用腿擊、不用雙拳雙掌及時睜出來,而多用掌法,拳法。攻擊敵人以正胸為鵠的。有時亦從側鋒插入,敵未動時我不動,敵欲動時我即動。拳式手手皆不離雙推手法。

拳術套路

有一盤珠,儒拳等。器械套路有岳家棍傅家棍三指鈀,鐵勾,雙刀板凳等,對拆套路有徒手對刀、板凳對棍、八人操,棍對棍等。岳家教的練功方法,主要有三種,為圈圓用,進退步和百日勁。

淵源、人物與分布

梅州地區的岳家教,是黃春樓首傳的。他是梅州市梅縣區槐崗鄉人。他的師傅是肖世泰,江西太和縣映陽圩人氏。肖世泰的師傅是黃英道人,黃英道人的師傅是福建龍山縣石橋頭西山樹下和尚。沒有留下姓名。相傳梅州市梅縣區的岳家教源自岳家拳,說是宋代岳飛留下來的拳術。
晚清年間,黃春樓因到江西經商,從肖世泰學得岳家拳後,回到梅州市梅縣區槐崗鄉,傳授給黃玉汀,因梅州的拳術多以“教”相稱,如“刁家教”“朱家教”、“李家教”等等,故把“岳家拳”改為“岳家教”。民國初年,黃春樓前往印尼謀生,在印尼開辦天然國術館。黃玉汀自從黃春樓學得技藝後,在梅州開辦中華國術館,任主任職,設館授徒。門徒中有黃任庭,技藝較為全面,後來,黃任庭又把岳家教傳給槐崗鄉子弟。
民國初年,黃春樓隨親戚前往印尼。在異國他鄉,每當聽到刺耳的“東亞病夫”的譏笑聲時,黃春樓深感體育、特別是國術的真價。他握緊拳頭說道:“人們果欲有為於世必須有健全的身軀,方能建功立業。”他立即在雅加達組織當地民眾和華人習武,並創辦威震印尼及東南亞一帶的“天然國術館”。黃春樓1944年逝世於印尼,生前著有《岳家拳術書稿》和國術概論
岳家教在梅州較為流行,已有180多年長的時間,中山石岐鎮亦有岳家拳。岳家教遠播於印尼一帶,黃春樓著有《岳家拳術》書稿,是從印尼寄回來的。

重視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客家武術在梅城得到了重視和發展。在梅州市政府和體育部門的重視下,客家武術被認真梳理和挖掘,市客家武術研究會較完整地保存了主要流派拳種的資料和圖文。梅州人也繼承和發揚前人創下的武術精華,廣泛利用媒體推廣和普及。
近年來,岳家拳和太極拳、刀、劍、棍、扇等一樣作為全民健身運動項目,在梅城得到了普遍發展。

練功方法

岳家教的練功方法,據黃春樓的《岳家拳術》書稿所載,主要有三種,那是:圈圓揸手,進退步和百日勁

圈園揸手:由立正兩手叉腰,左手由肋而上;同時右手則由左肋而上,上至肩平時即轉而向下,但右手由右肩下,左手由左肩下,環成一圓圈,到臍部才停止,上時手揸握為陽手,再而掌心向下,依法向前轉圈收至腹前則為陰手(即拳心向下)。如是連續練習,直至手疲力乏時為止。

進退步:由立正兩手叉腰,向前踏一步成弓箭步;同時右手由正胸向前拋起,左手也由正胸沉下向後作鉤勢。再而退後半步成丁八步,左手由身後向前拋起,右手由上而下後作鉤勢。如是反覆練習,直至足疲手倦為止。

百日勁:丁八步,側身,右足踏前半步,雙手即用力向前吐出。手至肩平時,左手用力下沉,右手用力上舉,氣由鼻孔吸入,換用左足踏前半步,如法行之。要求一氣踏上三幾十步,然後再轉背向去做,直至精疲力竭時為止。

一盤珠拳套路特點:

上下相連,一氣呵成,運用奇妙,變化宏多。

拳譜:1、登場式(立正)2、預備(側身、轉頭、叉腰)3、關公捋須4、馬步托手5、馬步開弓手6、轉體背面開弓7、丁八步攔手8、獅子開口手9、單鞭直掌10、削手11、上步單鞭直掌12、弓步撒手13、獅子口14、單鞭直掌15、削手16、單鞭直掌17、卷手18、右弓步鑷手19、單鞭直掌20、削手21、單鞭直掌22、丁步右完手23、虛步右完手24、收勢

鉤鐮棍套路特點:

棍法簡單,以撥、插動作較多,技法純樸,著重實用。

拳譜

1、起樁

2、右腳鉤

3、左馬撥

4、右馬撥

5、左馬撥

6、向右蹲丁步撥

7、起身向前插

8、起腳挽向前躍進插

9、向左轉園左撥

10、上右馬右撥

11、上左步向前插

12、向右轉上右馬插

13、向左轉園左撥

14、退左步向右撥

15、退右步向左撥

16、向右蹲丁步撥

17、起身向前插

18、退右步收勢

雙頭棍對板凳套路特點:

動作樸實,用於實戰。棍主攻,凳主防,棍一劈刺為主,凳以攔路為主。

拳譜:甲持棍,乙拿板凳,二人對拆。

1、甲:出右腳破腦劈擊乙:左弓步上攔

2、甲:向低指腳刺乙:右下攔翻身上右步撞

3、甲:退右腳轉雙頭托棍進右腳破腦劈棍乙:退兩步右上格

4、甲:向低插棍乙:右下攔上左步翻身撞

5、甲:退右腳轉棍尾劈棍乙:退兩步左上格

6、甲:換棍頭劈擊乙:退左步右上格

7、甲:進步向下攔掃乙:退右步成“萬”字馬(又叫“女”字馬)左下攔

8、甲:破擊(劈棍)乙:上右步右上格

9、甲:退萬字馬攔掃棍乙:原步左格躍步進馬

10、甲:右破腦劈棍乙:左上格

11、甲:退步左劈棍乙:右上格

12、甲:低攔掃棍乙:右下攔翻身撞

13、甲:雙頭擊棍乙:退步左上格

14、甲:進步換步棍頭劈棍乙:退步右上挑

15、甲:成萬字馬過棍乙:退步左上格

16、甲:破腦擊(劈棍)乙:躍步跳翻身左上格

17、甲:收勢乙:丁字馬收勢

以姓氏命名的中國拳法

中國武術門派、套路眾多,蔚為大觀。在少林、武當、峨眉、南拳四大派內部,又有許多支派,各武術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顯著特色,又可能發展為新的支派。在四大派之外,有數量更多的較小一些的武術派別,猶如滿天繁星,形成了中國武術文化的大觀。
岳氏連拳
陳氏太極拳
莫家拳
巫家拳
岳家拳
杜家拳
鄒家拳
蔡李佛拳
蔡家拳
李家拳
楊氏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
吳氏太極拳
孫家拳
胡氏戳腳
劉家拳
戚家拳
岳家教
李家教
周家拳
朱家教
鍾家教
高家拳
趙家拳
溫家拳
薛家拳
洪佛拳
刁家教
楊家短打
祈家拳
郝氏戳腳
羅家三展
林氏下山拳
武氏十八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