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拳

劉家拳

源遠流長的中山“劉家拳”同屬於“南拳”。廣東的“南拳”除洪、劉、蔡、李、莫等五大名家外,還有蔡李佛拳、俠家拳、龍形拳、詠春拳、白眉拳、南枝拳、儒拳、佛家拳、刁家拳、朱家拳、岳家拳等,被稱為“十三名拳”。劉拳為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名拳之一,排列第二位。相傳劉拳是在乾隆年間為劉生所創的,後由劉三眼和劉青山所授的,他們都是湛江地區人氏,同是劉姓傳的,都是一家拳,故又名“劉家拳”。

概述

劉家拳劉家拳
劉家拳,南拳流派之一。相傳有三種說法,一是劉生、二是劉一眼、三是劉青山所創的,他們都是湛江人,都姓劉,故名劉家拳。該拳短小精悍,步型稍高,步法靈活多變,含胸蓄氣,擅發短勁,出拳後肘微屈。劉家拳以靈為主,短橋短馬、功夫硬朗、靈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如進似追風箭、退似雷電閃、走步須靈活、出手似雲煙,它多是以吊馬、拖馬、側閃等的技法。
而手法上則是禽蟧爪(禽蟧即蜘蛛)、蝦公腰(蝦公即雄蝦),禽蟧爪是指它的橋手快速敏捷,蝦公腰是指腰力的運用上要有如蝦腰般的爆炸力。其拳術套路有大運天小運天十拳天邊雁八圖功、劉家五形拳劉家刀劉家棍等。
源遠流長的中山劉家拳屬於南拳。南拳除洪、劉、蔡、李、莫等五大名家外,還有蔡李佛拳、俠家拳、龍形拳、詠春拳、白眉拳、南枝拳、儒拳、佛家拳、刁家拳、朱家拳、岳家拳等,被稱為“十三名拳”。南拳是高要人蔡九儀首創,雖然多種多樣,但它們的基本要求是共通的。在手法上,上肢動作較多,勁力突出;在身法上,俯仰吞吐、靠棚閃轉;在步法上,四平八正,落地生根。它們的特別之處是剛勁有力、步穩、勢烈、大呼吸顯於爆發力有聲、發聲以助發力。
南拳深受廣大民眾喜愛,它不但在廣東省內城鄉有著深厚的根基,在香港澳門東南亞一帶都有廣泛的影響,享有較高的聲譽。

歷史淵源

劉拳為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名拳之一,排列第二位,相傳劉拳是在乾隆年間為劉生所創,後由劉三眼和劉青山所授,他們都是湛江地區人氏,同是劉姓,故又名劉家拳。

風格特點

劉家拳的特點是:
短橋短馬、幅度較小,動作以快為主,注重貼身短打。手型有拳、掌、指、爪、勾。步型有四平馬、弓步、虛步、跪步、歇步等。劉家拳的腿法不多,重點放在上肢的運用上。手法包括:沖、推、掛。撩、勾、采、抓等。以外還有少量肘法的運用。劉家拳的動作幅度雖小,但運動範圍廣泛,走向有縱有橫,動作很少重複。劉家拳十分強調手法與身法的緊密結合;技擊時不作正面攻擊,而是迂迴繞進,從側面克敵。在套路中的表現是:上下橫格、前突後閃,連消帶打,一氣呵成。所以,劉家拳是技擊性比較強的拳種。

練功方法

劉家拳的基本功包括樁功橋功腰功三大類。
樁功(扎馬):由於各拳路中身體移動較多,步法配合拳法,便走邊打,因此要求練習者在練習時対步伐的移動先要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練習樁功從靜止開始,然後轉換另一種步型的繼續練習。目的主要是鍛鍊下肢的穩固性和耐久性。接著是步型的變動,即步法的練習。具體的練法是:弓步馬步變換,虛步弓步變換;前後左右交叉步移動,然後變成弓步,馬步或者其他步型。在下肢練習的同時可配合手法一同練習。橋法:以一定步型站立,做沖、推、掛、掃、插等橋法,在保證上下穩定協調的前提下逐步加快雙臂的運動速度,並開始從定步轉向活步練習,此項橋法配合步法一同練習,在訓練橋法迅猛快捷的同時,劉家拳里還有一套訓練和配合橋手堅實硬朗的方法。劉家拳有一句拳諺:“禽蟧(蜘蛛)爪,蝦公腰”。“禽蟧爪”是形容橋手要快速敏捷,有如蜘蛛捕食一般;“蝦公腰”則是形容腰肢轉動靈活,有如河蝦在遊動時軀體屈伸擺動運轉自如。劉家拳十分強調腰肢的靈活性。拳中許多動作,都講究腰的配合。訓練腰肢具體方法:有前後下腰,擰腰,涮腰等。同時,在訓練步型和橋法中還要有意識地配合上腰動力的練習,這樣打出來的動作,才會顯得完整而有力。
劉家五形拳套路特點:
短橋短馬,靈活多變,左防右攻,能攻能守,步走四面,拳打八方。
形拳套路動作名稱:開式:1、立足2、雙抽拳3、下蓋拳4、雙下蓋拳5、八卦掌6、雙掛拳7、收拳禮8、頂禮9、雙掛拳10、上步收拳11、四平馬12、單旁手13、美人照鏡14、標手15、獅形掌16、撮手17、獅形掌18、劍指19、獅形掌20、、撮手21、獅形掌22、劍指23、通天竹24、雙獅形25、雙推掌26、金鉸剪27、雙托掌28、雙插掌29、雙破劍30、雙掛拳31、收拳32、撇劍左平拳33、右向手34、撇劍左手拳35、右向手36、左反馬雙掛拳37、雙捅拳38、雙吊拳39、対拳40、右反馬雙掛拳41、雙捅拳42、雙吊拳43、対拳44、雙掛拳45、平馬收拳46、右橫劍47、左切掌48、左橫劍49、右切掌50、關平抱印51、雙虎爪52、飛鐮掌53、連環掌 54、平馬單吊拳55、一圍手56、雙推掌57、雙分虎爪58、雙虎爪59、豹拳60、左右豹拳61、上步鳳眼拳62、撥草尋蛇63、上步鎖喉64、虛步穿掌65、弓步右彈拳66、采手彈踢67、雙弓掌68、虛步戲水鴛鴦69、毒蛇出洞70、金剛抱佛71、白鶴晾翼(開式完)72、問手73、撇劍74、豹手出林75、扭膝76、獅子回頭77、掛拳80、撞拳81、象鼻拳82、左右撐船83、蓋拳84、撞拳85、象鼻拳86、上步運龍拳87、偷漏攻肘88、吊拳89、掛拳90、左右閃身拳91、左右鶴翼92、下馬金槍93、虛步一挑94、偷漏下馬掌95、托掌96、二龍爭珠97、蛇形手98、上步蛇形手99、長蛇吐氣100、蛇形三面手101、雙飛腿102、落地雙劈掌103、推山掌104、鬼腳105、軟掌106、蒼蠅彈掌107、退步虎尾手108、掃堂腿109、黑虎偷心110、左右截拳111、虎爪112、姑嫂同心113、姊妹相爭114、變步下插115、轉身撇劍116、下步穿雲117、左右鶴嘴手118、白鶴撇翼119、弧鶴尋魚120、右金盤撈月121、偷漏蓋掌122、磨米拳123、左金盤撈月124、穿手虎爪125、勾彈腿126、伏地打虎127、三續袖128、三千字129、左右伏地打虎130、弓步撞拳131、變步雙撞拳132、弓步雙撞拳133、變步雙吊拳134、轉身左吊拳135、上步右劈拳136、右下步截拳137、左下步截拳138、虛步一挑139、左右穿梭140、左右插指141、千斤墜142、八馬墜143、菱角肘144、雙掛拳145、八字連環146、下馬金槍147、左右蛇形手148、虛步問手149、弓步一撇150。上步一挑151、虛步問手152、弓步一撇153、上步一挑154、連環拳155、將軍撥劍156、劍插金釵157、葉底偷桃158、中攔手159、虛步按掌160、下馬掌161、狐狸碰壁162撇步拖船163、二姑拿雞164、勾掃腿 165、轉身一撇166、金龍獻角167、霸王獻酒168、獨劈華山169、上步拋拳170、轉身穿掌171、中攔手172、鯉魚吐珠173、下步倒插金釵174、觀音坐蓮175、吊拳176、虎爪177、撐掌178、上步一掌179、上步一拳180、單吊拳181、變步分手182、羅漢脫袈裟183、虛步分手184、撇劍185沉拳186、削竹187、頂禮188、收勢
劉家棍套路特點:
棍法密集,快速勇猛,節奏分明,風格潑辣,尤以鎖喉槍和漁翁撒網等招法較為犀利。
劉家棍拳譜1、現行見禮2、雙腳企並將軍指劍3、行萬字腳,雪花蓋頂一笪棍4、轉馬一撥5、上馬一撥6、一個回頭悄二字馬鎖喉二槍7、轉返手平馬一撥8、右腳上馬一點9、一個櫃(跪)膝棍尾打後10、左腳上馬棍頭一撥11、竹返平馬一笪棍12、右腳上馬一點13、又一個櫃(跪)膝棍尾打前14、左腳上馬棍頭一撞15、竹返單馬一笪棍16、右腳上馬一點17、轉返手平馬一撥18、右腳上馬一點19、吊馬漏水返左轉返手平馬一撥20、右腳上馬一點21、轉返右便吊腳一柱香22、開馬笪棍右腳上馬一點23、小肖返後漁翁撒網24、平馬笪棍25、右腳上馬一點26、小肖返前漁翁撒網27、平馬笪棍28、右腳上一點29、轉返側身雙腳並一腳30、打低平棍31、小肖萬字腳一點32、退後萬字腳拍棍平地33、撻腳跟上鎖喉槍34、轉返吊腳漏水35、開返平馬笪棍36、右腳上一點37、犁牛耕地38、棍尾蓋頂打後39、右腳上一點40、右腳上棍點一撞41、側身拍棍平地42、轉返吊腳漏水43、美女撐舟44、開返平馬笪棍45、上馬一點46、左腳轉後吊丁收樁

傳承發展

劉家拳劉家拳
1978年廣東省武術挖掘整理組到中山石岐郊區長洲村,當時黃友鴻表演了劉家拳,他說劉家拳是他的祖公傳下來的,他祖公名叫黃金,是清朝進士,當過清廷的侍衛官,他的叔父名為黃瑞,以教為生,綽號“鐵腳瑞”,由於他授徒時間長,從學者眾,深受廣大民眾喜愛。劉家拳不但流傳於省內城鄉,而且在港澳地區和東南亞一帶也受武術界人士的尊崇。
八十年代初期,中山縣大涌鄉南文村蕭永定在廣東省武術觀摩交流會上表演了劉家拳。會後,行家們認為他功夫硬朗、突出,博得好評。
劉家拳現流行於中山南朗、大涌、三鄉等地。劉家拳包括武術套路、練功方法和功防對拆,內容豐富。拳術套路有大運天、小運天、十拳、天邊雁、八圖功和五形拳等;器械套路有劉家棍和劉家刀套路等。
為了不讓劉家拳失傳並將其發揚光大,蕭永定於1989年應中華人才友好交流中心和中華精英大全的邀請,編著並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劉拳》一書。蕭永定現是任中山市武術協會委員、廣東省蔡李佛總會理事、中國民間武術家聯誼會中山地區訓練部顧問。蕭永定是劉家拳在中山的主要傳人。擅長南派劉家拳,他還擅長蔡李佛拳、南派擒拿、散打、對練和雙刀、雙鉤、長棍九子連環、大刀等器械。他於1955年開始在中山大涌南文、嵐田、石井、大涌區文化武術活動任武術教練;1960年曾參加中山縣城區武術觀摩邀請賽並獲獎;1974年被中山體委挑選為中山武術隊隊員,隨隊深入革命山區、工廠、農村、企業,在民眾中進行武術表演,服務社會,巡迴於南海、順德、江門珠海等地,並代表中山參加佛山地區武術比賽獲前三名;1979年在南文龍獅武術團任教練期間,曾分別獲廣東省深圳賽區和新興賽區武術觀摩交流二等獎和三等獎;1981年參加廣東民間藝術節表演獲第一名;1983年在環城沙田大隊任舞獅教練;1987年中山市武術協會成立,被聘為武術教練兼挖整科研組組長;1989年由於武術成績優秀被晉升為中山市武術隊主教練和中山市武術協會第二副主席,同年參加廣東增城賽區的武術比賽;1990年以教練身份帶隊參加廣東省第八屆運動會武術比賽湛江赤坎賽區的項目,獲團體總分第七名;在今年“五一”期間舉行的亞太地區傳統武術交流大會上奪得金牌。他在挖整科研工作中曾參與編著由廣東人民出版社發行的《廣東南拳名家套路之劉家拳》一書。1989年被推薦入典《中國民間武術家》,成為武術家一員。由於蕭永定積極投身業餘武術工作,成績突出,1994年獲得“廣東武林百傑”稱號。
1999年蕭永定加入中國民間武術家聯誼會,任中山地區訓練部顧問並於同年被選入《中華精英大全》,併入選《人民畫報——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世紀珍藏版》,成為中華名人。

傳奇人物

劉家拳肖永定名師傳奇
肖永定,為劉家拳的傳播不遺餘力,徒弟遍布世界各地,曾獲亞太地區武術交流大會的金獎。
在中山,練劉家拳的人已經不多,肖永定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多年來,為使劉家拳能夠傳承下去,他一直不遺餘力地做推廣,70多歲的老人,卻不見一絲老態。肖永定的劉家拳剛勁有力,乾淨利落。在今年重陽節的武術交流大會上,他的表演讓大家叫好不已。
肖永定9歲開始學武,曾師從兩個師傅,一個叫劉龍義,一個叫大牛英。解放後,他們一個離世,一個出國,肖永定就經常一個人半夜起來練武。1955年開始,肖永定也做了武術教練,到現在教過多少徒弟,他自己也算不清楚。早年教的徒弟中有不少人都到海外謀生去了。
師徒情深形影不離
肖永定是中山民間武術家聯誼會的副會長。在民間武術隊,後輩們都很尊敬他,尤其是他的入室弟子李松添,經常放下自己建築公司的事情陪伴左右,一起練功、一起去比賽,能看到肖永定的地方就能看到李松添。人們都說,他倆是現今中山感情最好的師徒。
解放前中山許多農村都在節日裡請會功夫的人耍功夫助興,李松添當時還是八九歲的孩子,最喜歡抱著膝蓋坐在第一排看演出。他覺得肖永定的功夫最有氣勢,便想做他的徒弟。剛好那時肖永定正在和李松添的表姐“拍拖”,兩人便很容易成了一對師徒。
深夜授徒不計錢銀
解放後肖永定在大涌南文村公社裡趕牛犁田和種菜。為了多拿工分,他每天半夜三點就起床去種菜,直到早上8點才回來歇息一會,然後又出去犁田直到晚上7點才回到家。這時徒弟們已經坐在門前等著他了。師徒之間是好朋友,那時大家都窮,肖永定也沒計較金錢的收益,反而從中得到很大的滿足感。他也不歇一下,放下農具就開始教起來。徒弟要練多久,他就教多久,有時甚至到半夜兩點鐘。
1975年以後,肖永定是村里竹器廠的廠長,因為人手不足,還把師傅、工人、行銷都做了。別人要用兩隻手抱一捆竹子,肖永定卻一手拎一捆,力氣大得驚人,無怪竹器廠里個個都服他。
抱病參賽得第一
2002年5月,肖永定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亞太地區武術交流大會,獲得了傳統項目男子雙頭棍老年組第一名。去北京前,肖永定身體狀態很不好,老伴反對他去參加比賽。肖永定就騙說自己不準備比賽,只是去看看,這才被放行,結果拿了第一名回來。最近肖永定動了手術,不得不停止練了幾十年的硬氣功。
DV攝錄防劉家拳失傳
劉家拳有200多年歷史,且絕少有人在廣東以外地區見過此拳術。1930年前後,由於傳練者少,劉家拳的拳械套路逐漸消失。在1978年廣州的南拳表演交流會上,裁判們正擔心劉家拳失傳,一位來自中山的選手上場表演了一套劉家拳,令裁判眼前一亮,於是跟著這位選手追尋到中山,找到了肖永定。
20多年過去,劉家拳再次面臨失傳的危機。最近,肖永定特意讓女徒弟用DV攝錄下每個動作,防止劉家拳失傳。

流派簡史

流派簡史--五大名拳之一
劉家拳創始至今估計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關於它的始祖,一直有三種說法,一是劉生,二是劉一眼,三是劉青山。一般在廣東以外的地區是絕少見過劉家拳的,而此拳術也只在中山附近比較盛行。
劉家拳是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名拳之一。南拳最突出的特點是“拳打臥牛之地”,即以上身肢體動作為主,不需要多大地方。劉家拳則有“禽蟧爪、蝦公腰”之稱,“禽蟧爪”是指它的橋手快速敏捷;“蝦公腰”是指腰力的運用上要有如蝦腰般的爆發力。
劉家拳以“靈”為主,短橋短馬、功夫硬朗、靈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正如其拳理:“進似追風箭、退似雷電閃、走步須靈活、出手似雲煙”。其內容有大運天、小運天、十拳、天邊雁、八圖功、劉家五形拳、劉家刀、劉家棍等。
另有一種說法,即劉家拳在中山已經失傳,現今流行於沙溪、大涌、南朗一帶的劉家拳實際上是蔡家拳
江湖逸事——常請人飲茶平息紛爭
雖然是練武之人,肖永定卻非常厭煩打打殺殺的事情,反而喜歡在別人有衝突的時候“管閒事”,做和事佬。他經常自己花錢在飯店訂下茶位,請有矛盾的雙方平心靜氣地坐下來,有話好好說。因為有威望又熱心,肖永定為別人解決了不少爭端,石岐、長洲、沙溪、大涌一帶很多紛爭都是他牽頭平息的。但他記憶最深刻的,是開竹器廠的時候為自己做了一次和事佬。
上世紀70年代中山有不少終日滋事擾民的“飛仔”。有一次竹器廠的幾個工人送貨去石岐,經過岐江橋時,被一群“飛仔”攔路搶去了錢、手錶和腳踏車。肖永定知道了工人被洗劫的經過後,就照例約了對方在茶樓談談。對方這才知道,原來自己搶了大名鼎鼎的肖永定。見過面後,他們把先前搶去的財物悉數歸還,一件不差。

相關介紹

劉家拳英國功夫協會門下弟子近20人,2006年4月12日專程來到佛山祖廟拜師學藝,並同黃飛鴻紀念館的弟子相互切磋。有外國弟子看過佛山的功夫表演之後說,最希望在這裡學到太極拳。武術人士相互認識,自然是要以武會友。東道主的佛山弟子當仁不讓,拳術劍術連翻上陣,虎虎生威。英國學員自然是大開眼界,還特意全程攝錄下來。當然外國弟子也是不客氣,以獨門的劉家拳獻藝佛山友人。入門30年的大弟子阿John,更是獨角表演起來,一板一眼,形神俱備。今次來到佛山,阿John說最高興的,是見到這裡有技藝精湛的太極拳師傅,希望能夠得到指點。他們更是盛讚佛山的弟子根基好,身手靈活。
劉家拳同佛山的洪拳一樣,都是源於少林武術。領隊的丘師傅,3歲已經開始習武,現在在英國已經開有武館400多間,弟子過千。由於佛山在南派武術當中的地位甚高,丘師傅說,自己今次帶學員過來,更重要的是在於拜祖。緊跟著的10天裡面,這批英國弟子在佛山重點習練太極、南刀,龍形拳等功夫。

以姓氏命名的中國拳法

中國武術門派、套路眾多,蔚為大觀。在少林、武當、峨眉、南拳四大派內部,又有許多支派,各武術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顯著特色,又可能發展為新的支派。在四大派之外,有數量更多的較小一些的武術派別,猶如滿天繁星,形成了中國武術文化的大觀。
岳氏連拳
陳氏太極拳
莫家拳
巫家拳
岳家拳
杜家拳
鄒家拳
蔡李佛拳
蔡家拳
李家拳
楊氏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
吳氏太極拳
孫家拳
胡氏戳腳
劉家拳
戚家拳
岳家教
李家教
周家拳
朱家教
鍾家教
高家拳
趙家拳
溫家拳
薛家拳
洪佛拳
刁家教
楊家短打
祈家拳
郝氏戳腳
羅家三展
林氏下山拳
武氏十八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