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醫學院

瀘州醫學院

瀘州醫學院是四川省省屬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渝、滇、黔結合部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四川首批特大城市——瀘州市。該學院始建於1951年,其前身是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1959年升格為瀘州醫學專科學校,197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更名為瀘州醫學院。1982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2003年獲準成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2006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被評為優秀等級。2015年5月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2016年1月17日凌晨,瀘州醫學院再次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

基本信息

簡介

校園 校園
瀘州醫學院瀘州醫學院創建於1951年,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領導,四川省教育廳主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1977年批准的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和1993年批准的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1年開始與兄弟院校聯招博士生,2002年底被教育部批准為具有長期招收留學生資格學校,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成為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是四川省首批5所“電化教學示範學校”。
經過54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成為一所以醫學本科教育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留學生教育、相當規模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具有中西醫結合學科特色優勢,在省內有較高知名度,在中國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等醫學院校。54年來,學院共培養高級醫藥衛生人才2萬餘名,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區的高等醫學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瀘州醫學院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14798人,其中,外國長期留學生214人,碩士研究生509人,普教本科生12047一定數量的短期留學生、聯合招收的博士生、碩士課程進修班學生、普教專科生和成人教育本專科學生。普教本科面向中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

設施建設

學校現有忠山和城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98萬餘m2。校本部教學行政用房總面積17萬餘m2,學生宿舍建築總面積10萬餘m2,運動場地總面積7萬餘 m2,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逾1.43億元,多媒體教室78間,語音室13間,教學用計算機2,000餘台。圖書館建築總面積為2.7萬餘m2,館藏文獻246萬冊。有直屬附屬醫院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6所,開放床位共11,000餘張;有三級乙等及以上臨床教學醫院43所及其他穩定的校外專業教學實習基地40餘個。

教學理念

校園 校園
學院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渠道,以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為主要手段,加強了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的培養和教育。學校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生動多樣的學生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通過加強黨的建設和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學校校風、教風、學風良好,各級領導班子團結進取、開拓創新,廣大教職醫護員工勤奮工作,學生刻苦學習,學校各項工作呈現出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面對西部大開發和高教大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新世紀社會、經濟、科技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對高層次創新型醫學人才的需求,按照四川省教育廳、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對該校辦學的定位,大力推進質量立校、科技興校和人才強校戰略,全面提高學校的教學、科研、醫療和社會服務的整體實力和水平,努力實現博士點零的突破和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為把學校建設成為 “學習、和諧、奮進、品牌”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而不懈奮鬥。

 

校訓

健壯體魄,精湛技術,高尚醫德,服務人民 

學科建設

院系設定

學校現有17個二級院(系):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麻醉系、醫學檢驗系、醫學影像系、公共衛生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康復醫學系、法學院、體育學院。設有臨床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麻醉學、護理學、英語、藥學、臨床藥學、中醫學、中藥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法學、套用心理學、市場行銷、公共事業管理、社會體育、生物醫學工程、康復治療學等20個本科專業,涵蓋醫、理、文、法等學科門類。
本科專業
logologo
醫學12個
臨床醫學、護理學、康復治療學、中藥學、臨床藥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麻醉學、臨床醫學、法學1個法學       
工學1個生物醫學工程       
文學1個英語       
管理學3個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管理、市場行銷、文化教育大類1個套用心理學       

醫藥衛生大類3個
藥學、護理、藥學

碩博設定

學校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2個,專業學位授權學科5個。分別是: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藥理學、中醫內科學、內科學、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西醫結合臨床、兒科學、神經病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麻醉學、針灸推拿學、口腔臨床醫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其中內科學、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基礎和中西醫合臨床共覆蓋了基礎和臨床30餘個三級學科專業。

重點學科

臨床醫學和麻醉學專業是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四川省首批本科高校特色專業、四川省本科人才培養基地,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是四川省本科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口腔醫學、法學專業是我院特色專業。

師資力量

校園 校園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學校和三附院現有在職教職工3331人,正高職稱教師297人,副高職稱教師543人,碩士生導師(含校外兼職)522人。其中“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四川省“百人計畫”引進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4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教學名師5人、優秀教師5人,省、市、廳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後備人選217人。
另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醫學遺傳學家吳旻教授為瀘州醫學院名譽院長,聘請國際礦產資源科學院院士、烏茲別克共和國自然科學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何知禮教授為瀘州醫學院院長顧問,聘請來自日本等國的4名外國醫學專家為瀘州醫學院客座教授,聘請有北京大學、第三軍醫大學、四川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院校的知名教授為瀘州醫學院兼職教授。

科研學術

學校有心血管醫學研究所等16個省級、院級研究機構。學校獲得廳局級以上科研項目1566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45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項;部省級科研項目110項;發表學術論文916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303篇,SCI、EI、ISTP收錄論文279篇;出版學術專著78部;獲得國家專利授權48項,共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136項,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3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
學校主辦有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文科技期刊核心期刊(遴選)及統計源期刊的《瀘州醫學院學報》。2009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我國第一份醫學與法學交叉滲透、相互結合的學術性季刊《醫學與法學》雜誌公開發行。在近兩次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學院獲一等獎3 項,二等獎5 項,三等獎6項。

交流合作

校園 校園
學校重視加強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日本、德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醫學教育、醫療衛生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聯繫,並開展了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援外醫療工作成績顯著。瀘醫附院援外醫療工作始於1972年,40年來,瀘醫附院累計共派出援外醫療隊26批、50餘人次。學校聘請有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口腔醫學專家邱蔚六教授和美國國家健康總所糖尿病、消化病及腎病研究所哺乳類遺傳實驗室主任、著名美籍華人科學家鄧初夏博士為客座教授,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著名法學專家梁慧星教授為兼職教授。通過擴大與國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學院教學、科研、醫療及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學校自1996年起就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已培養短期留學生60餘名。2004年開始招收長期留學生。現有來自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4個國家的214名長期留學生,實行全英文臨床醫學專業課教學。
學院現有綜合性三級甲等附屬醫院、三級乙等附屬中醫醫院、附屬口腔醫院和省級重點中等衛生學校各1所;有非直管附屬醫院7所,教學實習醫院70所,教學病床20000餘張。另外,“四川升和瀘醫製藥有限公司”已成為藥物生產、研發和學生實習的重要基地。

現任領導

瀘州醫學院 瀘州醫學院
黨委書記:廖斌
院長:廖斌(兼)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廣益
黨委副書記:劉 毅
副院長:鄔麗莎
副院長:樊均明
副院長:彭 鋼
正廳級調研員:曾曉榮
黨委常委:廖 斌、劉廣益、劉 毅、鄔麗莎、樊均明、彭 鋼、李正新

四川大學一覽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