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

乳糖不耐

乳糖不耐是由於人體沒有足夠能力消化相當數量的乳糖 (奶中最主要的糖) ,引起乳糖不耐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由小腸細胞分泌的乳糖酶;乳糖酶將奶中的糖分解成簡單形式從而能被血液吸收。當沒有足夠的乳糖酶消化乳糖時通常並沒有真正的危險,但卻可以另人很不舒。在那些被認為是乳糖不耐的人群中不是所有缺少乳糖酶的人都表現出症狀。普遍的症狀有噁心、痙攣、膨脹感、氣脹感和腹瀉,經常是發生在服用含有乳糖的食品後30分鐘到2小時後。由於不同的個體對乳糖的忍耐量不同,症狀的嚴重程度也不同。

基本信息

概述

乳糖不耐 很久以來,牛奶被認為能引起一些令人不悅的症狀,例如不適和蕁麻疹(在身體多個地方形成成群的痤瘡),這是由乳糖不耐或者對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的。對於嬰兒兩種反應可以共存。奶是嬰兒第一個外來蛋白質源並且是非常重要的營養來源,因此,奶製品不能輕易的從嬰兒食譜里排除。

詳細

乳糖 + = 半乳糖 + 葡萄糖 乳糖酶反應模型((如圖))
一些引起乳糖不耐的原因已經顯為人知。例如,一些消化疾病和小腸受傷都能減少乳糖酶的產生。小孩子出生時沒有產生乳糖酶的能力的情況很罕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乳糖酶缺乏會隨時間而發展。大約 2 歲以後,體內就能產生少量的乳糖酶。然而,很多人直到很老才表現出乳糖酶缺少的症狀。
雖然大多數北歐人體內可以產生足夠的乳糖酶,但在中東印度和部分非洲人及他們在世界各地的後代中普遍存在乳糖酶缺乏。在成年人中大約有 70% 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在歐洲大多國家中,現在有 5% 的白人和其中占有更大比例的其它人種的人存在乳糖酶缺乏。
對不同人而言,導致過敏的奶和奶製品的量不同。許多有低腸乳糖酶活性的人喝一杯牛奶並不會有不適反應。乳糖含量較低的乳酪和經發酵製作的優酪乳一般不會引起不耐受。這是為什麼在世界上乳糖酶缺乏很普遍的地方有些奶製品,例如優酪乳被廣泛地消費。
診斷
用來測驗乳糖在消化系統吸收狀況的最普通的方法有乳糖耐性測試、氫氣呼吸測驗和大便酸度測驗。這些測驗適用於醫院、門診和醫務室的門診病人。
乳糖耐性方法為被測試者在空腹(不吃東西)時,喝含乳糖的一種液體。每間隔兩個小時採血液樣品,測定其血液的葡萄糖(血糖)水平。血糖能很好的反映身體對乳糖的消化能力。
一般情況下,當乳糖到達消化系統,就被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肝能將半乳糖轉化成葡萄糖,葡萄糖進入血液使血液葡萄糖含量升高。如果乳糖沒有被完全分解,血液裡面葡萄糖的水平就不會提高,這樣就能確珍人體對乳糖不耐性。
氫氣呼吸測驗是測量一個人呼吸中氫氣的含量。一般情況下,非常少量的氫氣能檢測到。然而,未被消化的乳糖在結腸里被細菌發酵,產生各種氣體,包括氫氣。氫氣被腸吸收進入血液,並被運送到,然後排放掉。在測驗中,病人喝一種含有乳糖的飲料,然後按固定間隔測定呼吸。呼吸中氫氣水平的升高表明乳糖沒有很好的被消化。由於一些食品、藥物和吸菸會影響測驗的準確度,在測驗前應該避免。該測驗方法能套用於兒童和成年人
隱藏的乳糖
雖然乳糖來自於奶和奶製品,但乳糖經常被添加到許多做好的食品中,有很低乳糖忍耐的人們應該知道許多關於含有很少量乳糖的食品,例如
麵包和其它的烤制食品
加工的穀物早餐
速食的馬鈴薯,速溶的湯和速溶的早餐飲料
人造奶油
午餐肉(不包括符合飲食法規出售的)
色拉調味汁
糖和其它的點心
薄煎餅、餅乾和甜味餅乾的混合物
粉狀的代餐物
一些標明非奶製品的產品,例如粉狀的咖啡伴侶和食物上的沫狀泡浮,可能也包括由奶中提取的成分,因此也含有乳糖。
精明的購買者會細心閱讀食品標籤,不但看主要成分含有奶和乳糖,還要看例如乳清、乳汁、奶製品、乾奶固體和脫脂的乾奶粉末。如果標籤上有其中任何一個,該商品就含有乳糖。
此外,處方藥中還有高於 20% 的乳糖組分,並且有 6% 的藥品可以直接購買。許多類型的避孕藥丸包含乳糖,一些治療胃酸和胃脹的藥片也含有乳糖。然而,這些產品僅影響那些有嚴重乳糖不耐的人。
零乳糖
乳糖不耐症因為是基因原因導致,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是限量食用奶製品,以及含有奶製品的食物。
優酪乳因為乳酸菌分泌乳糖酶而且已經分解了一部分乳糖,比鮮奶容易消化。另外,瑞士乾酪、Cheddar等硬幹酪,由於其製作工藝和後來的細菌轉化,含乳糖也比同量的牛乳低得多。
避免乳制食品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其他很多食品含的乳製成分,例如麵包里加入的乳清、高蛋白人造食品中的乳清蛋白、藥品中用來增加體積的乳糖。
近年來食品工業界已經發明了降低或者消除乳糖含量的技術,例如通過對乳糖的過濾分解,或者加入乳酸桿菌,用人造的乳糖酶藥物來幫助消化。長期使用乳糖酶藥物價格不菲,但偶然在外使用能為乳糖不耐症患者帶來一定的就餐自由。
蒙牛新養道牛奶就是採用EHT酶水解專利技術,將牛奶中的乳糖充分水解,水解率可達99%,可以說是零乳糖牛奶,乳糖不耐症人群飲用後不用擔心出現腸胃不舒服的症狀,輕鬆享受牛奶的美味與營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