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溝》

《朝陽溝》

《朝陽溝》在中國現代戲的歷史上所具有的獨特的品位和地位是無可爭辯和替代。該劇由河南豫劇院三團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於鄭州,編劇楊蘭春,導演楊蘭春、許欣,音樂設計王基笑、姜宏軒等,舞台美術設計關朋。馬琳飾銀環,王善朴飾拴保。同年6月調京演出。在其後的演出中,魏雲主演銀環,馬琳飾演二大娘。期間,常香玉曾經扮演過拴保娘這一角色。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戲曲藝術片。

基本信息

《朝陽溝》《朝陽溝》
《朝陽溝》在中國現代戲的歷史上所具有的獨特的品位和地位是無可爭辯和替代。該劇由河南豫劇院三團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於鄭州,編劇楊蘭春,導演楊蘭春、許欣,音樂設計王基笑、姜宏軒等,舞台美術設計關朋。馬琳飾銀環,王善朴飾拴保。同年6月調京演出。在其後的演出中,魏雲主演銀環,馬琳飾演二大娘。期間,常香玉曾經扮演過拴保娘這一角色。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戲曲藝術片。

豫劇電影

《朝陽溝》《朝陽溝》
導 演:曾未之
編 劇:楊蘭春
主 演:魏雲 王善朴
類 型:舞台藝術片
地 區:中國
色 彩:黑白
製作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

主要演員:
魏雲(飾銀環)
高潔(飾栓保娘)
陳泓(飾李桂蘭)
高頌喜(飾巧真)
楊華瑞(飾銀環媽)
陳新理(飾老小孩)
李素萍(飾玲歌)
劉凌(飾青年乙)
王善朴(飾栓保)
馬琳(飾二嬸)
董芳(飾小董)
韓登慶(飾栓保爹)
朱義(飾老支書)
孫大振(飾二小哥)
朱凡(飾青年甲)
馮文景、馬雲英等(飾男女社員)

導演助理:劉斐
副導演:姜樹森
攝影:張翬
製片主任:楊文浩
錄音:黃力加
剪輯:趙淑蓮
美工:王崇
場記:孟健華
演奏: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樂隊
指揮:王基笑
服裝:李春蟬
道具:蘇雲鵬
化裝:畢澤普
照明:孫振山
繪景:吉國祥
置景:侯崇
舞台導演:楊蘭春、許欣
音樂設計:王基笑、張禹田姜鴻軒
演出:河南省豫劇院三團

內容簡介

《朝陽溝》《朝陽溝》
銀環和栓保是高中同學,兩人相愛。畢業之後,兩人都願意加入農業生產第一線,爭取做第一代有文化農民。栓保家住在朝陽溝,畢業後便回鄉參加生產了。可是銀環家住在城市,母親堅持反對她到農村去。一日,銀環約栓保來接她,栓保原以為銀環早已下定決心,可是一聽銀環因為母親反對,仍猶豫不定,心中委實有些不耐煩。兩人爭吵半天,加上同學們的幫助,銀環經過思想鬥爭,終於決定隨同栓保一同到朝陽溝去,準備到了之後再給母親寫信。

朝陽溝是個偏僻的山區,土地肥沃、景色優美。一路上,銀環極目展望:山清水秀,梯田層層,麥苗茁壯,滿坡羊群,氣爽風柔,鮮花盛開,一片春意盎然。這景象吸引著銀環,使她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和喜悅,更加愛上了這個美麗富裕的山莊。栓保的全家聽說銀環來到的訊息,更是喜出望外,早為她準備好了一切,迎接這個新上門的未婚兒媳婦。公婆的熱情接待,社員們的真誠鼓勵,更增強了銀環的信心。不料,她的母親隨後趕來,大哭大鬧,堅決要逼銀環回家。銀環又氣又難為情。幸虧老支書為她解了圍,把母親勸走,允許銀環暫且留下。

旭日初升,銀環第一次參加勞動,雖然手上打了血泡,但是社員們讚賞的目光鼓舞著她,心中卻很愉快。她覺得自己雖是初次上戰場的新兵,然而並未落後,心中不禁沾沾自喜,把勞動看得非常簡單,豈知卻鋤掉了很多青苗。幾天之後,隨著勞動的艱苦,銀環的熱情便漸漸消失了。她覺得一個高中畢業生乾體力勞動創造的價值太小,大有屈才之感。農村生活也很單調,她失去了堅持的毅力,在困難面前產生了動搖。

這一天,社員們挑水澆地,銀環挑了一擔水,累得前擺後搖,二嬸勸她少挑點,但她又不服氣,上坡時果然失手跌倒。銀環本來就滿腹委屈情緒,藉機痛哭起來。社員們不知什麼原因,以為是二嬸把銀環說哭了。但是老支書卻理解銀環的心情。他叫栓保去勸銀環,可是栓保看不慣銀環的嬌氣,坐在一旁慪氣。銀環跑回家去,接到母親的來信,說她思念女兒,臥病在床。銀環更有了藉口,人在農村心在城裡,歸心似箭。栓保歸來,好言相勸,想幫助銀環認識錯誤,但忠言逆耳,銀環一心要回城去。

次日,銀環不顧公婆的挽留,離開了朝陽溝。但是當她走上歸途,看見自己親手種的莊稼和與栓保共同嫁接的果樹,不禁觸景生情,想起當初與栓保來到朝陽溝的情景;公婆的熱情相待;老支書的鼓勵。思前想後,內心矛盾重重,感到又羞又愁。正當徘徊之際,栓保和老支書趕來,兩人好言相勸,銀環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悔恨自已不該臨陣脫逃,決定重返朝陽溝。但是老支書卻叫她回去,看看母親的病再回來。

銀環走後,村裡有些人以為她不會再回來。可銀環回到城裡,沒停腳,當天又回到了朝陽溝。原來母親並未生病,而是騙她離開農村,為她在城裡另找工作。銀環一聽,心中非常氣憤,立刻離開了家。從此銀環立志獻身於社會主義農村的建設事業。母親見銀環的意志堅定,自己心中也有些後悔,於是決定從城裡搬到農村來,安家落戶參加生產。

藝術成就

《朝陽溝》毛主席接見《朝陽溝》全體演員
《朝陽溝》成功塑造了銀環、拴保、拴保娘、銀環媽、二大娘、老支書等樸實忠厚的人物形象,幾十年過去了,這些人物形象依然鮮活。該劇藝術上質樸、自然,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語言富有個性特點,唱詞生動、風趣,節奏明快,富於音樂性;較好地將戲曲化和文學性糅合在一起。著名文藝評論家孫蓀還提出,《朝陽溝》是當代豫劇的經典之作、豫劇史上的名作,其影響力已延伸到商業、服務業、文化產業,成為叫得響的品牌。

編劇

《朝陽溝》的編劇是楊蘭春,被譽為

《朝陽溝》楊蘭春
“《朝陽溝》之父”,出生於1921年,河北省武安縣人。中共黨員。編劇、導演。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1943年參加八路軍。1945年隨大軍南下到河南。1947年轉業到地方後,先後任洛陽縣、市、專區文工團(隊)長。1952年到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學習。在學習期間,和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編的《小二黑結婚》,成為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保留節目。學習結業後,任河南省歌劇團編劇兼導演。1956年起,先後任河南豫劇院藝術市副主任、豫劇三團團長、中共河南省文化局核心小組成員等職,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楊蘭春既能創作,又擅於導演。特別是在戲曲的現代戲方面是創作者又是組織者,對現代戲的發展、繁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朝陽溝》是楊蘭春創作、編導生涯的代表作,曾三次進京演出,1964年元旦,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等觀看了演出,並接見了全團演職員。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出版社、音樂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等國家級和省級出版社,先後出版了15種《朝陽溝》版本,並被拍攝成電影,灌制唱片,廣為流傳。
在40餘年的藝術實踐中,楊蘭春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進新的導演藝術,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他先後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中國戲曲現代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幹事、河南省人大代表、省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河南分會副主席等職。

主要演員介紹

《朝陽溝》魏雲
1、魏雲(1936—2007 )豫劇現代戲表演藝術家。河南省鄭州市人。

她1951年考入鄭州市文工團,1952年全省文工團整編後調入河南省歌劇團,遂成為劇團的主要演員之一。

50年代初就先後主演了《新條件》、《羅漢錢》、《小二黑結婚》、《志願軍的未婚妻》等劇目。尤其是她飾演的《志願軍的未婚妻》中的女主角趙淑華更是得到了廣大觀眾,特別是解放軍戰士的認可和稱讚。許多志願軍戰士看了她的演出後向她寫來熱情洋溢的信件,讚揚她所塑造的新中國婦女形象,感謝她對志願軍的支持。不少部隊還把這齣戲作為政治教材,專程接劇團去部隊演出。

影響最大的數她飾演的《朝陽溝》中的銀環,隨著電影和電波傳遍全國各個地方,魏雲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文革”後魏雲又先後飾演了《驕楊》中的楊開慧、《甜蜜的事業》中的田大媽、《愛情的審判》中的葉母等令人難忘的角色。在十年浩劫後復排的《朝陽溝》中重新飾演銀環。同時還在楊蘭春的新作《朝陽溝內傳》中再次飾演銀環。該劇上演後深受觀眾歡迎,許多人都認為魏雲的演技如同劇中的銀環一樣,歷盡磨難之後更加成熟,更加令人難忘。

她還十分注重不斷豐富、完善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朝陽溝》中的銀環,魏雲從50年代到80年代不知已演出多少場了,但是魏雲卻從未在銀環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停止過。她每次演出都力求有新感覺,星星點點地不

《朝陽溝》王善朴和夫人楊華瑞
斷豐富和完善這一角色。

魏雲是劇團的一位名演員,但她從不以名演員自居;她還是團里的“戲補丁”,無論什麼角色,無論角色大小,她從來都是嚴肅待,一絲不苟。只要到了劇場,無論是前台、後台,無論是燈光、化裝,只要需要她,就會看到她的身影。

2、王善朴,豫劇表演藝術家,出生於1929年,河南省清豐縣人,10歲人清豐縣抗戰第二劇團,師從陳玉才學文武小生,1947年加入冀、魯、豫邊區四分區新青年社,1953年調入河南省歌劇團,後轉入河南豫劇院三團,並先後擔任三團副團長、黨支部書記、團長等職。

王善朴先後主演幾十台劇目,其中如《劉胡蘭》、《小二黑結婚》、《李雙雙》、《朝陽溝》、《人歡馬叫》、《朝陽溝內傳》等,均譽滿全國。

盤點中國著名曲目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粵劇、川劇、秦腔、評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
《王金豆借糧》
《拖油瓶》
《絲絨記》
《二夾弦》
《二進士》
《盡瘁祁山》
《明鏡記》
《收姜維》
《阿Q與孔乙己》
《驚蟄》[河南曲劇]
《王寶釧》[河北梆子]
《寶蓮燈》[河北梆子]
《秦雪梅》[豫劇]
《夜宿花亭》
《司文郎》
《鍘刀下的紅梅》
《花打朝》
《春香傳》[評劇]
《風雨行宮》
《三更生死緣》
《美女涅槃記》
《賣苗郎》
《瘋僧掃秦》
《疙瘩屯》
《唐知縣斬誥命》
《梁山伯與祝英台》[評劇]
《都市彩虹》
《茶瓶計》
《牧羊卷》
《合鳳裙》
《天波樓》
《小二黑結婚》[評劇]
《半把剪刀》
《西廂記(拷紅)》
《大祭樁》
《五世請纓》
《花木蘭》[豫劇]
《鳳陽情》
《蔡文姬》[呂劇]
《李二嫂改嫁》[呂劇]
《苦菜花》[北京曲劇]
《楓洛池》
《王少安趕船》
《遲開的玫瑰》
《梁秋燕》[眉戶]
《穀雨》[眉戶]
《杜十娘》[評劇]
《秦香蓮》[評劇]
《一字獄》
《鄭瑛嬌》[秦腔]
《梁紅玉》[龍江劇]
《木蘭傳奇》
《祥子與虎妞》
《老媽開嘮》
《正義圖》
《遼南戲(遼劇)》
《滿都海斯琴》
《走西口》[上黨梆子]
《二人台》
《三關排宴》
《表花》
《土炕上的女人》
《西廂記》[蒲劇]
《八件衣》
《胡風漢月》
《紅岩詩魂》
《舍飯》
《楊八姐遊春》
《齊王拉馬》
《花亭會》
《杜鵑山》[評劇]
《潘楊訟》
《空印盒》
《李爾王》[絲弦]
《半江清澈半江紅》
《向陽商店》
《家》[評劇]
《張羽煮海》
《南北和》
《江姐》[評劇]
《人面桃花》[評劇]
《黛諾》
《孫安動本》
《長孫皇后》
《虎符》
《補天》
《薛剛反唐》
《道情》
《卷席筒》
《包公賠情》
《二度梅》
《倒霉大叔的婚事》
《煙花淚》
《火焰駒》
《紅菊》
《金水橋》
《瓊花》
《月亮光光》
《春秋配》
《三滴血》
《香魂女》[豫劇]
《程嬰救孤》
《唐知縣審誥命》
《紅白喜事》
《小姑賢》
《周仁回府》
《走雪山》
《清風亭》
《小女婿》
《陳三兩》
《蝴蝶杯》
《櫃中緣》
《三娘教子》
《馬寡婦開店》
《金沙江畔》
《謝瑤環》
《無雙傳》
《祥林嫂》
《金玉奴》
《朝陽溝》
《美狄亞》
《村官李天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