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劇院

1956年3月由文化部批准建立,交河南代管。院長常香玉,副院長周奇之。時為全國八大劇院之一。院部設鄭州。轄三個表演藝術團體和行政辦公室、藝術室、河南人民劇院。行政辦公室有秘書股、人事股、財務股;藝術室有編導組、音樂設計組、舞美設計組,附屬舞台美術工廠。一團以演傳統劇目為主,二團以演新編歷史劇為主,三團以演現代戲為主。1973年改為一團、二團。1978年恢復原建制。人民劇院獨立。但院部卻一直未能重建。三個團直接隸屬河南省文化局領導。1985年後三個團又分別改名為河南省豫劇一團、二團、三團。

簡介

1956年4月組建。為河南豫劇院屬表演藝術團體之一。成員多來自原香玉劇社。首任團長常香玉(兼),副團長趙義庭。編制為80人。實力雄厚,陣容整齊。以演傳統劇目為主。主要演員常香玉、趙義庭、馬蘭香湯蘭香、馬天德、趙錫銘、李蘭菊、王素君高興旺等;琴師王冠軍。

單位介紹

河南省豫劇一團前身為豫劇大師、愛國藝人常香玉創辦的“香玉劇社”(創立於1948年)。解放初期,為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率領劇社到全國各地巡迴義演,捐獻“香玉號”飛機,並赴朝鮮慰問親人志願軍。該團不僅薈萃了常香玉、趙義庭等豫劇名家,還擁有一大批優秀演員及創作人員。其優秀劇目《花木蘭》由長影拍成電影,《拷紅》、《斷橋》、《大祭樁》等保留劇目多次獲獎。近半個世紀以來,一團的足跡遍及中華大地,一大批優秀中青年演員脫穎而出。1986年香港演出傾倒香港觀眾;1993年台灣演出譽滿寶島。參賽劇目《五世請纓》、《黑娃還妻》、《大明驚雷》、《大明魂》、《魂斷上河圖》、《金沙灘》等均受到好評。一團還曾多次為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專場演出,並受到親切接見。

河南省豫劇一團現有國家一級演職員9名,國家二級演職員20名。主要演員有王惠、李金枝、王清海、范靜、魏俊英、吉冠武、李庚春丁建英、李斌、袁國營、竇彩霞、蘇笑神、陳國立、張惠、武慧敏、常松薛娟邵保安、司紅彥等。主要演出劇目有《五世請纓》、《金沙灘》、《淚灑相思地》、《清風亭》、《鍘美案》、《大祭樁》、《義烈女》、《骨肉冤家》、《三哭殿》、《血濺烏紗》、《黑娃還妻》、《梅花奇緣》、《杏花開店》、《陳三兩》等。

傳統劇目

《五世請纓》  

北宋時期,西羌犯境,元帥文廣,邊關被困,孟強突圍,回朝搬兵,兵部主和,楊府主戰。一百零七歲高齡的佘太君帶領八個兒媳,兩個閨女及孫媳穆桂英等十二寡婦及重孫滿堂,五代人上殿請纓,奔赴疆場,平定西羌,得勝還朝。該劇謳歌了楊家滿門忠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主要演員:王惠魏俊英等。

《淚灑相思地》

縣令之女王憐娟傍晚彈琴時,被私闖花園的張青雲看到,遂向憐娟表達愛慕之情,兩人深深相愛。後張青雲接到蘇州家書,命他速回,卻是父母為他已定好與蔣巡察之女蔣素琴之婚事。青雲被素琴美貌和家勢傾倒,與之成婚。憐娟日夜思盼,等待青雲回來。不想懷孕之事被父親、繼母發覺,逼她跳入湖內自盡。她被好心的漁婆救起,一起到蘇州尋找張青雲。張青雲卻反目為仇,至王憐娟含恨而死。

主要演員:李金枝李斌等。

《清風亭》

薛榮進京趕考,二夫人周桂英生下一子,大夫人嚴氏見妒,命家人將其拋至“清風亭”。風雪裡,張元秀、賀氏夫婦在“清風亭”上撿回孩子,取名張繼保。老兩口含辛茹苦,將繼保養大。十三年後,薛榮官居侍郎,命周桂英找回張繼保。幾年後張繼保得中狀元,赴任子陽縣令,在“清風亭”巧遇張元秀夫婦。為了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張繼保竟然不認養父養母,逼得養母碰死在清風亭上,養父張元秀也氣絕身亡,演繹出一幕人間悲劇。 主要演員:李庚春、魏俊英等。

《義烈女》

書生莊鴻文因家庭受難外逃,流落滎陽塾師童繼善家中。其中童玉珊與莊朝來夕往產生愛慕之心,花園贈墜,自托終身。同窗學友王學海素羨玉珊姿色,不惜毒死結髮,又夜持寶劍刺殺莊生,不想卻誤殺童弟全良。王先買通州府、縣衙,誣莊殺人,繼又騙得童父、母的信任,娶玉珊為妻。一年後,當莊生將執行斬決時,王得意忘形,醉後對玉珊吐露真情。玉珊連夜趕赴刑場,為莊生呼冤昭雪,並當場自刎明志。俠義剛烈,以傳後世。

主要演員:王惠、武慧敏丁建英、李庚春等。

《三哭殿》

唐駙馬秦懷玉西征。其子秦英彩橋釣魚,遇太師詹坤經過,驚散魚兒,被秦英打死。西宮娘娘詹翠屏哭訴於太宗,太宗按律將秦英問斬。秦英之母銀屏公主上殿請罪,又由皇后說情,太宗赦秦英命其掛帥征西,將功贖罪。

主要演員:袁國營、范靜、武慧敏、張惠竇彩霞等。

《鍘美案》

宋朝名臣包拯,陳州放糧回來,路遇秦香蓮抱韓琪之刀攔道告狀。包拯接狀將陳士美請進南衙,勸其認妻,陳拒而不認,包拯依法判斬。皇姑、國太前來說情,皇帝連下三道赦旨,包拯不移其法,怒鍘陳士美。

主要演員:王清海、范靜等。

《黑娃還妻》

這是一出具有濃郁的河南鄉土氣息,令人笑著哭、哭著笑,酸辣苦甜鹹五味俱全的抒情戲。中國有句古話“殺父之仇,奪妻之恨”。而黑娃卻一反常人心態,兩次忍痛還妻,表現出改革開放後的河南農民精神本質的升華。

主要演員:李庚春、竇彩霞、魏俊英等。

《梅花奇緣》 

襄陽才子張繼華偶進趙府花園,被園內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美景所吸引,流連忘返,竟臥眠花叢。趙員外義女王玉真在閨樓折梅失手落下,正巧落在張繼華額頭,將他驚醒。張繼華與王玉真一見鍾情,幾經周折,最後演繹出一段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千古佳話。

主要演員:李斌等。

《骨肉冤家》

太守的少妾秋娘喜生男嬰,不料慶賀還願之際,男嬰被換成了女嬰,太守怒休秋娘。秋娘忍著失子之痛,在屈辱艱難中養大了棄女荷花。十六年後,母子、母女又各自相逢,不想卻揭開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奇案。

主要演員:范靜、魏俊英等。

《大祭樁》

李彥龍征北被困,在北國招為駙馬,宋王將其父收監查問。因家貧,彥龍之弟彥貴以賣水為生。彥貴之未婚妻黃桂英憐之,派丫環深夜送銀。桂英之父黃章派人暗殺丫環誣陷彥貴,彥貴被判死刑。桂英聞訊,孝服祭樁,路遇彥貴之母、嫂,怒責桂英。桂英哭訴情委,同往蘇州生祭。彥龍之馬夫艾謙回朝探事,聞彥貴被判死刑,速回北國搬兵,彥龍率眾趕至,劫法場,見宋王陳述原委,兩國和好,家庭團圓。

主要演員:魏俊英、丁建英等。

《血濺烏紗》  

深夜,賴仁持刀闖入店房殺死蘇玉珠,偷得鳳鐲,反將殺人罪轉嫁給店主劉松。賈知縣得賴仁鳳鐲後,誣劉松殺害了蘇玉珠,賈攜“供狀”來到新任知府嚴天民府上,以贈鳳鐲為誘餌,得到嚴妻程氏的默許,趁嚴不在,將劉松的“供狀”塞入案卷。嚴天民根據供詞,誤斬了劉松。當嚴天民發現自己錯斷後,判自已瀆職殺人,飲劍自裁。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主要演員:袁國營、竇彩霞等。

《金沙灘》

宋初,太宗趙光義急於消除邊患,親赴邊境與蕭太后談判,不料中計被困幽州城。遼方為使宋方答應割讓黃河以北疆土。在金沙灘設下大宴,請太宗簽約,楊業將計就計,命楊大郎假冒太宗率楊家兄弟赴宴,與遼軍展開殊死廝殺,用生命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英烈悲壯的英雄讚歌。主要演員:丁建英、魏俊英、李庚春、王惠等。

演員陣容

王惠

著名豫劇旦行女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常派傳人。河南省第十屆人大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省戲協副主席。享受國務院“特殊專家津貼”。曾先後榮獲文化部文華表演獎、文化部藝術司“金三角”三省交流演出“優秀表演獎”第一名、“中國首屆豫劇節”優秀表演獎,“香玉杯”藝術獎,禪聯五、六、七屆河南省戲劇大賽一等獎。2001年在鄭州成功舉辦了“王惠豫劇交響演唱會”。主演劇目《大祭樁》、《五世請纓》、《義烈女》等。1963年生,河南省孟縣人。1981年畢業於河南省戲曲學校,留在校實驗劇團為演員。1983年調河南省豫劇一團,主攻青衣、帥旦。是一位豫劇旦行中一個難得的“歌唱型”演員,她的嗓音非常具有可塑性,寬闊明亮,豐厚圓潤,高音可唱華彩,中低音亦可運用自如。她以豐富多彩的聲音形象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她在《五世請纓》中飾演佘老太君的聲音造型高亢、奔放、雄健、有力,“慶壽”時的歡樂、“出征”時的豪氣,通過聲腔鏇律的大幅度起伏跌宕被揮灑得酣暢淋漓。她在《義烈風》中飾演的童玉姍,聲音造型悽厲、剛烈,“吐真”一場戲中,當善良的童玉姍終於弄明白眼前的所謂丈夫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時,此刻的6句重疊句子,字字如炸雷,聲聲如裂帛,盡情詛咒了人世間的善惡顛倒,抒發了童玉姍的哀哀苦情。《都市風鈴聲》中飾演的鄭榮,一段“我多想”的吟唱式鏇律,展示了王慧控制聲音的高超能力,似娓娓道來,似緩緩傾訴,輕聲慢語的“反覆”,把忙碌於商海的女強人在孩子面前的一份自責、一片柔情抒發得動人心弦,催人淚下。王慧因此劇的出色創造而榮獲了文化部“文華”表演獎。

李金枝

國家一級演員,主攻閨門旦、青衣。現為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優秀專家。曾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今日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金獎、“香玉杯”藝術獎、河南省第八屆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獲得者。主演劇目《淚灑相思地》、《魂斷上河圖》、《風流女人》、《王屋山下》等。魏俊英國家一級演員,主攻刀馬旦、花旦。曾先後榮獲“今日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優秀表演獎,第五屆“香玉杯”藝術獎,“中國首屆豫劇節”優秀表演獎,第八屆、第九屆河南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等。主演劇目《大祭樁》、《五世請纓》、《清風亭》、《魂斷上河圖》、《金沙灘》、《抬花轎》等。

王清海

國家一級演員。自幼隨其父豫劇著名老藝人王文才綽號翁八里不藝,攻銅錘架子花。後又師承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黑頭大王李斯忠,主攻黑頭。被同行與觀眾譽為“豫劇第一淨”、“河南第一黑頭”之美稱。主演劇目《鍘美案》、《下陳州》、《跑汴京》等。

范靜

國家一級演員,主攻閨門旦、青衣。曾先後榮獲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青年匯演一等獎,第四屆“香玉杯”藝術獎,“今日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優秀表演獎,全國電視戲曲大賽“星花獎”第一名等。主演劇目《骨肉冤家》、《三哭殿》、《秦香蓮》、《陳三兩》等。

丁建英

國家二級演員,主攻文武小生。河南省青年戲劇大賽一等獎,河南省第八、九屆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獲得者。主演劇目《金沙灘》、《大祭樁》、《打金磚》、《魂斷上河圖》、《義烈女》等。

李庚春 

國家二級演員,主攻老生、小生。先後獲得全國“梨園杯”優秀獎、河南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伴唱獎,山西省戲劇大賽主角金牌獎等。主演劇目《義烈女》、《黑娃還妻》、《清風亭》、《金沙灘》等。

吉冠武

國家一級演員,主攻文武丑角。主演劇目有《屠夫狀元》、《推磨》、《喝面葉》、《劉二愣賣燒餅》、《跑汴京》等高派名劇。另外主演的《芝麻官外傳》、《借妻》、《血濺烏紗》等七個劇目由河南電子、黃河音像出版社製成光碟發行全國。

蘇笑神國家二級演員,主攻文丑,中國《牡丹杯》“牡丹獎”獲得者,文丑理論家。主演劇目《贓官斷案》、《卷席筒》、《七品芝麻官》、《拾女婿》等。 

竇彩霞國家二級演員,曾在多部現代戲、古裝戲中飾演了主要角色。先後榮獲省戲劇大賽一等獎,最佳伴唱獎。主演劇目《黑娃還妻》、《杏花店》、《秦雪梅弔孝》。

袁國營(藝名小唐喜成),國家二級演員,唐派鬚生,河南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曾先後榮獲河南省第五屆戲劇大賽優秀表演獎、河南省青年演員大賽二等獎等。主演劇目《血濺烏紗》、《南陽關》、《三哭殿》、《天門陣》、《宋江題詩》、《徐策跑城》等。

李斌,主攻文武小生。著名表演藝術家王素君老師掌門弟子,河南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獲得者。主演劇目《香囊記》、《真假駙馬》、《魂斷上河圖》、《淚灑相思地》、《梅花奇緣》等,並在中央電視台攝製的五集戲曲電視劇《叔嫂情》中飾演主要角色。

武慧敏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主攻刀馬旦、花旦。陳(素真)派傳人。主演劇目《義烈女》、《抬花轎》、《紅娘》、《梵王宮》、《宇宙鋒》、《拾玉鐲》等。榮獲河南省青年匯演一等獎、河南省首屆“黃河杯”演員獎。張慧,國家二級演員,中國戲劇表演學會會員,主攻閨門旦、花旦。榮獲河南省第一屆、第二屆青年戲劇大賽一等獎、河南藝術節優秀表演獎,2001年被共青團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優秀共青團員”稱號。主演劇目《掛畫》、《母女怨》、《香囊記》、《雕窗投江》、《紅燈記》、《穆桂英下山》等。

常松國家二級演員,主攻武生,曾先後榮獲河南省第七、八屆戲劇大賽表演二等獎,省一團演員隊隊長。主演劇目《白水灘》中十一郎、《三岔口》中任堂輝、《五世請纓》中楊滿堂、《金沙灘》中楊三郎等。

薛娟,優秀青年演員,主攻刀馬旦、娃娃生、青衣,曾先後獲河南省青年演員大賽二等獎,第七屆“香玉杯”藝術獎。兼省豫劇一團節目主持人。主演劇目《擋馬》中楊八姐、《借記扇》中鐵扇公主、《五世請纓》中楊滿堂、《清風亭》中張繼保、《骨肉冤家》中權寶、《三哭殿》中秦英等。

邵保全,優秀青年演員,主攻銅錘花臉,曾在河南省青年演員戲曲大賽中榮獲優秀表演獎。主演劇目《包青天》中包拯、《三哭殿》中詹太師、《七品芝麻官》中程西牛、《桃李梅》中方橫行、《五世請纓》中孟強、《唐宮姣女》中敬德、《血濺烏紗》中賈仁等。

司紅彥,優秀青年演員,主攻武生、武花臉,曾先後榮獲省戲曲大賽三等獎和省青年大賽優秀表演獎。主演劇目《大祭樁》中艾遷、《三岔口》中任堂惠、《挑滑車》中高寵、《小商河》中楊再興等。

尤樹江國家一級作曲,創作過近百部大型作品並發表過二十多篇音樂專論。曾先後在全國七個省、地、市以及河南省二至九屆大賽和山東省文化藝術節中獨立擔任鏇律、配器、指揮,獲獎16項,其中國家級4項,分別為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地方戲交流演出音樂單項獎、中國首屆豫劇節音樂單項獎和國家民委頒發的紀念獎,並多次在文化廳組織的大型文藝活動中擔任音樂統籌、指揮。

代表劇目

代表劇目為《大祭樁》、《紅娘》、《白蛇傳》、《破洪州》、《南陽關》、《八郎探母》、《摔碗》、《販馬記》、《游龜山》、《小二姐做夢》、《推磨》、《跑汴京》等。其中《花木蘭》於1956年拍攝為電影藝術片。該團曾赴內蒙、大慶、福建、海南島慰問演出。“文化大革命”期間,人員分別併入豫劇院《沙家浜》、《海港》劇組。1978年恢復原建制。隸屬河南省文化局。於八十年代前期先後排演了《必正與妙常》、《劉二楞賣燒餅》、《桃李梅》、《抬花轎》、《破洪州》、《火焰山》、《忠烈千秋》、《屠夫狀元》、《五世請纓》、《鳳冠夢》等劇目。並培養了一批青年演員,如牛玉花、魏俊英、李錦莉、白金霞、劉鈞、張麗、汪荃珍、馬蘭、王玉華、李明等。1985年改稱河南省豫劇一團至今。

二團

簡介

河南省豫劇二團是以演古裝戲和新編歷史劇為主的省級專業藝術表演團體,該團陣容強大,行當齊全,名角雲集,流派紛呈,自1956年成立至今,半個世紀以來,湧現出一批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的豫劇表演藝術家。如閻立品、吳碧波、唐喜成、李斯忠、劉九來、張桂花等已成為以其姓氏命名的流派代表人物,他們主演的《秦雪梅》、《三哭殿》、《下陳州》等劇目已成為豫劇傳統的經典作品,至今常演不衰,以蓋韻秋為代表的一大批主創工作人員,如:趙毅、關朋、夏相林、葛圭璋、朱玉霜、雷聿德、張平張澤倫、郭煌等他們為二團的幾大流派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該團以王清芬、高玉秋、李樹建、軒玉亭盧玉琴、趙玉英、孟祥禮、樊萍、李文彬、蘭力、柏青、高紅旗、田敏等為代表的中青年表演藝術家,在繼承老一輩藝術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形成了各自的藝術風格。在全國戲劇界及廣大民眾中頗具影響,近年來多次參加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如《七品芝麻官》、《抬花轎》、《鄉村警官》等。其中《唐知縣審誥命》榮獲三十年國慶獻禮演出一等獎,《司文郎》榮獲省第二屆戲劇大賽第一名併入選第二屆中國藝術節。《骨肉恩仇》、《三哭殿》、《下陳州》、《大祭樁》等四台劇目在中央電視台直播。由李樹建主演的《程嬰救孤》、《清風亭》已被中央電視台戲曲精品庫錄製收藏。2004年9月在第七屆中國藝術節上《程嬰救孤》榮獲文華大獎第一名和觀眾最喜愛的劇目獎第一名。實現了我省在文華大獎上零的突破。該團還多次晉京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作專場演出並先後出訪日本新加坡地區演出,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大獎,贏得了國內外戲劇界專家和廣大民眾的高度讚譽。

戰略方針

在戲劇普遍不景氣的今天,河南省豫劇二團兩年來演出已達340多場,年收入達150萬元,多次獲得國家、省級大獎,逐步走入藝術發展的良性循環。取得這樣的成效,在於二團把戲劇當成文化產業來經營。他們採取了以農村市場為依託,逐漸向城市市場發展的戰略方針。依靠農村市場為劇團的發展進行積累,依靠城市市場使劇團和演員在藝術上不斷向更高境界攀登。

市場推銷

河南省豫劇二團的演員不僅在藝術上個個出類拔萃,在市場推銷上也個個奮勇當先。從團長到演員把聯繫台口都當成自覺的行動。唱黑頭的李根旺、郭青峰,拉板胡的李長江,都聯繫過演出。連剛從戲校畢業的崔惠敏,也通過朋友聯繫演出。一些青年演員還自費列印宣傳單,包裝推銷自己。河南省豫劇二團還善於藉助各種公益活動,提高知名度,如與大河報組成愛心藝術團,赴京慰問河南民工;每月一次赴“老、貧、邊”區進行公益演出。

集體榮譽

贏得市場必須要有高質量的藝術做支撐。質量上乘,流派紛呈,是河南省豫劇二團的特色。在河南省豫劇二團,集體的榮譽是第一位的。在梨園的潛規則中,名角是不會與名角配戲的。而在河南省豫劇二團,只要觀眾喜愛,國家一級演員、二級演員站在舞台的角落裡,扮演不說一句話的民眾,是司空見慣的事。《三哭殿》青年演員郭志城演主角唐王,國家一級演員樊平、盧玉琴演配角。下鄉演出,名角必須要與大家堅持到底。名角沒有演出,只要觀眾要求,也要上台清唱幾段。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團長李樹建因腰疼不能上台,在觀眾再三要求下,硬撐著上台清唱了幾段。觀眾含著淚說,對你這樣的演員,觀眾應該站起來看。

正是憑著把文化當產業來經營的理念,正是把觀眾當衣食父母的信念,正是有著高質量的藝術做支撐,河南省豫劇二團取得了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近兩年來,劇團職工收入穩定並有所提高,劇團固定資產增加200萬元。

代表劇目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排演的主要劇目有《合鳳裙》、《正氣圖》、《楊八姐盜刀》、《封神榜》、《穆桂英》、《打金枝》、《三哭殿》、《武則天》、《十五貫》、《奪印》、《瓊花》、《節振國》、《百將渡》、《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曾參加中南區戲劇會演,足跡遍及華北、中南各省、市。“文化大革命”期間併入豫劇院第二劇組,演出了《沙家浜》、《杜鵑山》、《龍江頌》、《春花》、《青磚歌》等劇目。1978年恢復原建制。團長甘廷倫。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閻立品調入,加之新湧現的張梅貞、王素珍、楊發互、軒玉亭、趙玉英、楊志禮和夏相林、謝巧官等一批中青年演員、導演,很快排出了《秦雪梅》、《蝴蝶杯》、《燕燕》、《司馬貌告狀》、《盤夫索夫》、《下陳州》、《三夫人》、《包龍圖坐監》等劇目。1979年與牛得草合作演出的《唐知縣審誥命》曾參加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並獲創作、演出一等獎,同年拍成電影戲曲藝術片發行國內外。1985年改稱河南省豫劇二團至今。

創作演出

大型古裝豫劇《程嬰救孤》由河南省豫劇院二團創作演出。該劇與傳統劇目《趙氏孤兒》敘述的是同一個故事,但側重點有所不同。
劇情:春秋時期晉國,趙氏一家三百餘口被奸賊屠岸賈所害,圍繞著趙氏孤兒的生死存亡,程嬰等人冒死歷險,慷慨赴義,與屠岸賈上演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善良與殘暴的比拼。救孤之險,育孤之艱,失子之痛,喪妻之悲,被叫罵的屈辱,被誤解的痛苦……在十六年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磨難中,程嬰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折射出堅忍、頑強的民族精神。

主創人員
策劃:李樹建、李樂匯、張平、鄭書剛

總導演:黃在敏
編劇:陳湧泉

導演:張平
音樂:趙國安

配器:李宏權
舞美:薛殿傑

燈光:盧衛東、高洋
服裝:張希娥李向英

技術導演:谷桂紅、高紅旗
主演:李樹建、柏青、祁秋娥、王可畏、鄭惠娟、高紅旗、趙君、李宏標
黃在敏
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中心主任,國家一級導演,研究員。
張平
河南省豫劇二團副團長,國家二級導演,兩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全國百傑青年文藝家,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三團

簡介

1956年4月組建。為河南豫劇院屬表演藝術團體之一。前身系河南省歌劇團。首任團長任滔。重點從事豫劇現代戲的創作、實驗與演出。“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銷。1978年恢復原建制。先後又有楊蘭春、馬鳴昆、王善朴、許欣、楊冠德等為主要領導人。建團以來,曾創作演出了一百多個現代戲。其中《朝陽溝》、《劉胡蘭》、《小二黑結婚》、《冬去春來》、《李雙雙》、《朝陽溝內傳》、《謊禍》、《倔公公偏遇犟媳婦》等劇目影響巨大。

經過半個世紀的辛勤耕耘、不斷探索,該團形成了一支陣容強大、深受觀眾歡迎的演員和創作隊伍,造就了一批在全國頗有影響的藝術家:老一代著名編導、音樂家有楊蘭春、王基笑、梁思暉、姜宏軒魯本修等;老一代表演藝術家有高潔、馬琳、王善補、魏雲、柳蘭芳等;新一代更是群星燦爛,有國家一級演職員11名(一級編劇1人,一級作曲2人,一級演員6人,一級演奏員2人),有國家二級演職員21名;有3名演員曾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有1名演員曾榮獲文化部“文華表演獎”。

2002年,該團被評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單位,受到了文化部的表彰。

團隊成員

現有在職職工100人,離退休職工60人,全團共有一級職稱26人,二級職稱36人。

班子成員4人,團長:左吉河,副團長:陳湧泉、裴景嶺、汪荃珍,下設3個隊、4個科室,中層幹部11人,黨員45人。

發展建設

五十多年來,河南省豫劇三團在黨的文藝路線、方針指引下,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界民眾的支持下,緊扣時代脈搏,勤奮耕耘不輟,以表現當代生活為己任,經過幾代文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對舊的“河南梆子”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進行了全面改革創新,創造了一個新的豫劇藝術流派,為豫劇藝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先後排演了《小二黑結婚》、《劉胡蘭》、《朝陽溝》、《倔公公與犟媳婦》、《兒大不由爹》、《紅果,紅了》、《螞蜂莊的姑爺》、《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等二百多個表現新時代新人物新形象的現代戲劇目,曾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和曾慶紅、李長春等中央領導親切接見,多次獲文華新劇目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特別是近幾年,《香魂女》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村官李天成》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劇目初選劇目,均實現我省在這些獎項中零的突破,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評價和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被中宣部、文化部譽為全國一面編演現代戲的旗幟,成為河南文化界在全國叫得響的品牌。

1964年元旦,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在北京觀看了現代豫劇《朝陽溝》,接見了全體演職員。

大事記

1982年,現代豫劇《朝陽溝內傳》晉京為黨的十二大勝利召開獻禮演出。

1991年,現代豫劇《兒大不由爹》赴江蘇揚州參加全國現代戲觀摩演出,獲優秀劇目等六項大獎。

1995年,現代豫劇《紅果紅了》榮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第一名,導演、音樂、舞美、燈光、演員等榮獲21項“文華”單項獎,同時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並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五個一工程”獎頒獎展演。 

1997年,現代豫劇《螞蜂莊的姑爺》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1999年,現代豫劇《紅果紅了》受文化部邀請,進京參加了“國慶五十周年展演”。

2000年10月,我團新編排的大型現代豫劇《香魂女》在南京榮獲中國藝術節大獎和中宣部第八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2002年9月底我團新編排大型現代豫劇《村官李天成》晉京演出,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曾慶紅,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等中央領導到場觀看。中央領導對《村》劇從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等方面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是一出弘揚時代主鏇律,有較高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好戲,鼓勵劇組不斷加以磨練,使之成為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藝術精品。

2003年4月,我團再次進京演出豫劇現代戲《香魂女》和《朝陽溝》,旨在向首都人民展示中原文化的風采和中原人民的精神面貌。我們期望通過演出,使首都人民能夠更進一步了解河南豫劇,了解河南,使我們和首都人民之間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樑。2003年8月------《香魂女》獲省第三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河南省人民政府)

2003年8月------《村官李天成》獲省第三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河南省人民政府)

2003年12年-------首屆中國戲曲紅梅獎青少年演唱大賽獲優秀組織獎(省宣傳部、省文聯、省文化廳)

2003年河南省豫劇三團現代戲《村官李天成》被選入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

2004年4月------《朝陽溝》榮獲“中國戲曲現代戲突出貢獻”獎。(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

2004年5月16、17日,我團豫劇現代戲《村官李天成》赴京參加“第二屆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北京長安大劇院座無虛席,不時爆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觀看了演出。演出結束後,李長春接見了演員,並與劇組主創人員、主要演員及有關部門領導進行了座談。李長春同志對該劇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讚該劇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融為一體的精品佳作,生動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中國文聯黨組書記李樹文、中宣部副部長李從軍、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龍新民、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王全書及河南省文化廳廳長郭俊民等陪同觀看了演出。

著名藝術家

河南省豫劇三團老一代著名藝術家有:

編導:楊蘭春

導演:許欣、陳新理、馬萬婁、劉凌

編劇:牛冠力、李殿臣、董新民

作曲:王基笑、魯本修、姜宏軒、梁思暉、馬鳴昆、朱超倫、張景平表演藝術家:高潔、馬琳、王善朴、魏雲、柳蘭芳、楊華瑞、韓登慶、杜啟泰、韓玉生、蘆蘭香、郭健民、陳泓、朱義、馮文景著名演員:高頌喜、孫西方、孫大振、王翠芬、劉憲培

新一代藝術家有:

編劇:陳湧泉

作曲:安之語、趙國安、湯其河

指揮:李宏權

演員:汪荃珍、馬蘭、張春玲、張月婷、孟祥禮、李雲、陳秀蘭楊國民、辛艾、潘秀雲、楊紅霞、盛紅林王曉芬、陳琍珉、宋艷秋、

演奏員:谷春林、楊樹元、董世霞、許春雷、辛軍瑞、李清超、吉喆、陳霞、尹可富

優秀演員介紹

楊蘭春,出生於1921年河北省武安縣人。中共黨員。編劇、導演。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1943年參加八路軍。1945年隨大軍南下到河南1947年轉業到地方後,先後任洛陽縣、市、專區文工團(隊)長。1952年到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學習。在學習期間,和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編的《小二黑結婚》,成為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保留節目。學習結業後,任河南省歌劇團編劇兼導演。1956年起,先後任河南豫劇院藝術市副主任、豫劇三團團長、中共河南省文化局核心小組成員等職,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楊蘭春既能創作,又擅於導演。特別是在戲曲的現代戲方面是創作者又是組織者,對現代戲的發展、繁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朝陽溝》是楊蘭春創作、編導生涯的代表作,曾三次進京演出,1964年元旦,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等觀看了演出,並接見了全團演職員。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出版社、音樂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等國家級和省級出版社,先後出版了15種《朝陽溝》版本,並被拍攝成電影,灌制唱片,廣為流傳。在40餘年的藝術實踐中,楊蘭春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進新的導演藝術,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他先後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中國戲曲現代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幹事、河南省人大代表、省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河南分會副主席等職。

王基笑:出生於1930年1947年從事音樂工作;1950年專攻作曲、指揮;1955年專攻戲曲音樂;1980年一1992年10月任河南省音協主席;1992年11月—1996年10月任河南省音協常務理事;1996年10月至今任河南省音協名譽主席。主要成就:近五十年來曾創作上演各類歌舞樂曲四百餘首。先後主創及與人合作為豫劇《朝陽溝》、《劉胡蘭》、《五姑娘》、《李雙雙》及《紅果紅了》等二百餘部劇(節)目作曲。自七十年代起,又先後為《紅雨》、《七奶奶》、《少林童子》等18部電影、為《嗩吶情話》、《包公》等百餘部集電視劇、為《瓜棚風月》、《櫻桃熟了》等百餘部集廣播劇作曲。出版理論專著《豫劇音樂概論》等音樂著述14部。理論專著《豫劇音樂概論》等二十餘項音樂作品,先後在全國各類評選中獲獎。被譽為是我國一位多棲多產的作曲家。尤對豫劇音樂的繼承與創新做出了傑出貢獻。1991年國務院授為國家有貢獻專家。1995年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編入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大辭典。2004年5月被命名為河南省“德藝雙馨”藝術家。高潔:以演現代豫劇《朝陽溝》中的“拴保娘”而享譽全國的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 高潔從事豫劇現代戲事業40餘年,在現代戲《新條件》、《羅漢錢》、《小二黑結婚》、《劉胡蘭》、《祥林嫂》、《朝陽溝》、《李雙雙》等60多個劇目中擔任重要角色,20世紀五六十年代即以《羅漢錢》中的小飛娥和《朝陽溝》中的“拴保娘”等人物形象享譽全國。1956年作為中國音樂家代表團的成員赴北歐各國訪問,使豫劇聲腔藝術蜚聲海外。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她的聲腔藝術在發聲、吐字、感情的處理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和演唱藝術風格。

王善朴,豫劇表演藝術家,出生於1929年,河南省清豐縣人,10歲人清豐縣抗戰第二劇團,師從陳玉才學文武小生,1947年加入冀、魯、豫邊區四分區新青年社,1953年調入河南省歌劇團,後轉入河南豫劇院三團,並先後擔任三團副團長、黨支部書記、團長等職。王善朴先後主演幾十台劇目,其中如《劉胡蘭》、《小二黑結婚》、《李雙雙》、《朝陽溝》、《人歡馬叫》、《朝陽溝內傳》等,均譽滿全國。王善朴採用真假聲結合的方法,以二本嗓為基點兼容大本嗓演唱,形成寬厚明亮,堅實有力,情感飽滿,深沉真摯的演唱風格。

魏雲,生於1936年,豫劇表演藝術家,河南省鄭州市人,1951年入鄭州市文工團,1952年調入河南省歌劇團。從50年代初開始主演了《新條件》、《羅漢錢》、《小二黑結婚》、《志願軍的未婚妻》、《耕雲記》、《紅珊瑚》、《人歡馬叫》、《朝陽溝》等劇目。“文革”後,又排演了《驕楊》、《甜蜜的事業》、《愛情的審判》、《朝陽溝內傳》等新戲。 魏雲的《朝陽溝》是座頂峰,不僅對豫劇而言,甚至是整個戲曲界都是如此。在現代戲畫廊里,象銀環這樣有血有肉的形象是不多見的。 唯其如此,不論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劇目中,只要見到魏雲老師,銀環的形象就不由自主地浮現在你的面前。從創作的角度,可謂:成也銀環,惜也銀環。

汪荃珍,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員,生於1963年,12歲考入河南省戲校,1981年畢業後入河南省實驗豫劇團,1983年調入河南省豫劇一團,1989年調省豫劇三團。 汪荃珍扮相俊俏秀麗,表演含蓄沉穩,演唱甜美圓潤。 擅演劇目:《抬花轎》、《香囊記》、《兒大不由爹》、《香魂女》等。 所獲獎項:1982年河南省首屆戲曲青年演員匯演一等獎;1988年首屆全國豫劇電視大獎賽最佳演員獎;1991年全國現代戲觀摩演出優秀演員獎;同年又獲“梨園杯”全國豫劇演唱會金獎;2000年主演的《香魂女》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2002年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汪荃珍在河南省戲曲學校學習5年,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和紮實的戲曲功底。自1981年登台演出,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並參與其他藝術形式的演出,舞台實踐經驗逐漸豐富,藝術素養不斷提高。無論青衣,閨門旦,花旦,刀馬旦,帥旦等多個行當,抑或古裝戲,現代戲均能勝任。在戲曲創作中能夠獨立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善於準確分析,把握人物心理,設計動作和唱腔。她所塑造的穆桂英,周鳳蓮、李淑珍、香嫂冬紅娘、花木蘭等數十個人物,形象豐滿,活靈活現,較受觀眾歡迎。在演唱技巧上,她博採眾長,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剛柔相濟,表演細膩,吐字不死不飄,唱腔華麗而歡快的演唱風格,特別是在扮演豫劇現代戲《香魂女》中的主人公香嫂時,認真揣摩人物的心理發展脈絡,以聲傳情,聲情並茂,為河南省戲第一次奪得中國戲劇大獎(文化部設立的最高獎)起到了關鍵作用。汪荃珍從事戲曲表演二十年來,熟練地掌握了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通過長期的勤學苦練,具有較為紮實的藝術功底參加過多種劇目的演出。先後主演了幾部電視劇,戲曲,戲曲小品等,在全省和全國範圍內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好評,有五部以上劇目在國家級文化藝術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和大獎。尤其是在第六屆中國藝術節中,豫劇現代戲《香魂女》一舉奪得了中國藝術節最高獎,即:"中國藝術節大獎",實現了河南省藝術大獎十年無一例的突破,為河南的戲曲事業在本世紀末創造了輝煌,增添了精彩的一頁。 她在豫劇唱腔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力求達到字正,腔圓,音色婉轉而優美,輔之以投入和動情的表演,人物刻畫舒暢而自然,比如在戲曲電視《山里媳婦》飾演的菊花,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獲得了第七屆全國戲曲電視劇三等獎,在戲曲電視《生兒子大獎賽》一劇中,我飾演大嫂,在表演中儘量貼近人物,貼近生活,準確把握表演分寸,該劇榮獲了,首屆中央電視台CCTV一等獎。電視劇《雜技娃娃》在中央電視台第三,六頻道和省電視台多次播放和重播,該劇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最佳提名獎。2001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委員長李鵬來河南視察工作,她為中央領導演出,受到李鵬委員長等領導同志的高度讚揚,稱河南豫劇為優秀的地方戲,民族的精華。為了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及藝術修養,在省文化廳1豫劇三團等領導的關懷下,她於2002年9月,考入中國戲1學院研究生班,成為河南省戲曲界的第一個研究生。

楊紅霞,1982年考入鄭州市藝術學校,主攻閨門旦、青衣。1989年畢業,現為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員,國家二級演員。1989年以來,曾在《花木蘭》、《大祭樁》、《抬花轎》、《黑娃還妻》、《朝陽溝》、《刑警四姐》等多種劇目中演女主角。曾在1992年、1998年鄭州市演員匯演中榮獲一等獎;1997年獲“香玉杯”藝術獎。1999年河南青年戲曲演員大賽中獲表演金獎第一名。在豫劇《香魂女》中飾環環,獲河南省第八屆“黃河杯”戲劇大賽一等獎。2000年參加第六屆中國藝術節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河南省人民政府給予通報嘉獎,並記大功一次。 楊紅霞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2歲考入鄭州市藝術學校,學習豫劇表演藝術。一學就是七年,在這七年的學校生涯中,紅霞由一個撲甩著羊角辮兒的農村姑娘,而成長為一個出類拔萃的尖子生。這裡除了有老師的精心培養外,更主要的還得力於她自己那刻苦用功,執著追求的勤奮精神。聽老師講:小紅霞在校期間,從未休息過星期天,整日泡在練功房。基本功、武功,身段把子,尤其是聲樂訓練,唱腔念白,每樣功課都名列前茅。如此紮實的基本功,畢業分配到劇團之後,恰似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大祭樁》、《花木蘭》、《白蛇傳》、《西廂記》,一出出的名家名劇,從亦步亦趨到出神入化,楊紅霞不只學動作,學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神韻,演人物。《大祭樁》中的哭樓一折,凝聚了多少代藝術家的潛心創作,設計出了一整套高難度的身段動作和水袖技巧,以及運腔吐字,在載歌載舞中完成人物的內心刻畫。大家知道《哭樓》這一段戲是要求演員必須具備唱、念、做、打俱佳,才能完成的一折小戲。當然,就目前而言,演出這段戲的演員並不算少。而楊紅霞之所以能夠技高一籌,就在於楊紅霞不單單是去表演技巧,而是在追求著將技巧賦於它深刻的內涵,最終達到表演人物的內心活動為目的。楊紅霞正是靠著這一點,在全國青年演員大賽中,征服了挑剔的專家和評審,從而獲得了一等獎。 楊紅霞2000年被借調到河南省豫劇三團,連續演出了幾個現代戲,如:《香魂女》、《朝陽溝》、《村官》等。這些戲進一步使她提高了藝術素養,成為了近幾年來不可多得的優秀青年藝術家。在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在被金錢所誘惑的時候,楊紅霞能夠不浮不躁地牢固堅守自己心目中的藝術陣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探尋藝術真諦,實屬難能可貴。古人云: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我們相信楊紅霞是一個不甘於淺嘗輒止的人,戲苑深處有奇葩。我們期盼著楊紅霞能夠成為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演好戲,德藝俱佳的具有大家風範的好演員。

表演藝術家

一批以演豫劇現代戲而享有盛譽的表演藝術家和著名演員如高潔、馬琳、王善朴、柳蘭芳、魏雲、陳新理、陳泓、楊華瑞、朱義、韓登慶、劉凌、馮文景、杜啟太、蘆蘭香、郭建民、韓玉生等,在民眾中受到廣泛歡迎和高度讚賞。與此同時,三團還建立起一支包括編、導、音、美各藝術門類的優秀創作隊伍。如著名劇作家、導演楊蘭春、戲曲音樂家王基笑、姜鴻軒等。該團長年堅持上山下鄉,深入農村、工礦、部隊,特別是老、山、邊地區,為廣大民眾服務,曾多次受到國家文化主管部門的表彰,成為戲劇界的先進集體之一。在三十年艱辛的藝術實踐中,三團從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堅持立足繼承發展,大膽改革創新,尤其在聲腔藝術方面,兼容並蓄,集豫劇各流派之長,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三團新唱風,在豫劇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1985年改稱河南省豫劇三團至今。

豫劇團盤點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我國各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