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薛道衡少孤,好學。13歲時,作《國僑贊》,頗有思致,見者奇之。北齊武平年間,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陳使者傅□。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當時著名文人魏收說:“傅□所謂以蚓投魚耳。”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其詩雖未擺脫六朝文學浮艷綺靡的餘風,有些作品,卻具有一種剛健清新的氣息。如與楊素唱和的《從軍行》,就是較好的邊塞詩。代表作《昔昔鹽》描寫思婦孤獨寂寞的心情,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聯,最為膾炙人口,甚至傳說是其引起隋煬帝嫉妒而被殺害的原因。小詩《人日思歸》含思委婉,也是歷來傳誦的名作。
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人物生平
少年奇才
薛道衡生於東魏孝靜帝興和二年(540年),卒於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字玄卿,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縣)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與李德林、盧思道齊名,為當時文壇領袖。
薛道衡出身官僚家庭,六歲時父母雙亡,成為孤兒。但他專精好學,13歲時,讀《春秋左氏傳》,有感於子產相鄭之功,作《國僑贊》一篇,辭藻華美,世時人稱為奇才。由此以文才召世。北齊時,薛道衡待詔文林館,兼主客郎,負責接待、應對北周及陳的使者,與當時文壇才子李德林、盧思道等常相過從。
北齊亡,周武帝用薛道衡為御史二命士,薛道衡自以為不受重用,便棄官歸鄉里。後來又入仕途為州主簿,不久又為司祿上土。
文帝時期
楊堅作相時,薛道衡效力於大將軍梁睿府下,參與平定王謙之亂。後又從征突厥,還朝後,被任命為內史舍人,仕途上開始有起色。當時薛道衡還兼任聘陳主使,多次往還江東,對陳朝的腐敗情況了解很深,所以多次上奏隋文帝,要求對陳“責以稱藩”,也就是不承認陳朝和隋對等,實有滅陳、統一南方之意。
隋文帝開皇八年( 588年),薛道衡被任命為淮南道行台吏部郎,隨從晉王楊廣、宰相高熲出兵伐陳,專掌文翰。隋師臨江,高穎問薛道衡:“此番舉兵,能否克定江東,請君言之。”道衡回答說:“凡論大事成敗,先須以至理斷之。《禹貢》所載九州,本是王者封域,南北分裂已久,戰爭不息,否終斯泰,以運數言之,其必克一世;有德者倡,無德者亡。自古興亡,皆由此道。我隋主上躬履恭儉,憂勢庶政,陳叔寶峻字雕牆,酣酒荒色。其必克二也;為國立體在於用人,陳重用小人,命將非才,其必克三也;陳甲土不過十萬,西至巫峽,東至滄海,分之則勢懸而力弱,聚之則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高穎聽完之後,忻然嘆服,說:“君言成敗,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學相期,不意籌略乃爾!”從這裡可以看出,薛道衡對當時的局勢分析得極有見地,表明他是一個有政治才能的人。
在隋文帝時,薛道衡倍受信任,擔任機要職務多年,當時名臣如高穎、楊素等,都很敬重他。因而他的名聲大振,一時無雙。皇太子及諸王都爭相與之結交,引以為榮。這對薛道衡來說本來應該是值得榮耀的事,然而,他卻因此得罪晉王楊廣而罹禍。
以文獲罪
薛道衡曾與晉王楊廣一起伐陳,楊廣對薛道衡的文才極其愛慕。隋文帝時,有一次,薛道衡被人彈劾在朝中結黨,被除名,處以流放嶺南。當時晉王楊廣正坐鎮揚州,聽說這件事後,就秘密派人到長安通知薛道衡,讓他取道揚州到嶺南,等他到了揚州,就上奏皇帝,把他留在揚州幕府中。但薛道衡討厭楊廣的為人,就沒有走揚州路,而走了江陵道。
楊廣即位後,薛道衡從地方上回到京師。當時的隋煬帝對薛道衡尚有一絲愛慕之心,本打算委以秘書監顯職,但薛道衡不識時務,寫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頌》奏上。薛道衡高估了皇帝的心胸,最要命是高估了自己的分量。隋煬帝看了以後,大怒,對大臣蘇威說:“道衡至美先朝,此《魚藻》之義也。”。《魚藻》是《詩經》中的一篇,據《詩序》講,此詩通過歌頌周武王而譏刺周幽王。薛道衡是否有此意不得而知,但隋煬帝猜忌心很強,他豈能容忍別人把自己和周幽王聯繫在一起,由此便產生了殺害薛道衡之心。
當時,薛道衡的朋友司隸刺史房彥謙(唐初名臣房玄齡之父),覺察到隋煬帝對薛道衡的歹意,就勸薛道衡杜絕賓客,閉門自守,以求保全,但薛道衡卻不以為然。有一次,朝臣們在一起討論新令,爭論不已,薛道衡就說:“向使高穎不死,令決當久行。”薛道衡的文人氣太重,出語尖刻,當下有人受不了,就密報了隋煬帝。高穎在楊廣與楊勇爭奪太子之位的鬥爭中站在楊勇一邊。薛道衡公然講崇敬高穎的話,隋煬帝豈能容忍。當時正好是大臣裴蘊擔任御史大夫,他知道煬帝討厭薛道衡,就上奏彈劾,說:“道衡負才恃舊,有無君之心。見詔書每下,便腹非私議,推惡於國妄造禍端。論其罪名,似如隱昧,源其情意,深為悻逆。”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隋煬帝覽奏大喜,稱讚裴蘊說:“公論其逆,妙體本心。”下令將薛道衡逮捕審訊,最後逼令自盡。
薛道衡從少時就是一個用心於文章字句之間的人,他喜歡在沉靜中構思,史稱:“道衡每至構文,必隱坐空齋,踢壁而臥,聞戶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尤其長於詩作,比如他的《出塞詩》一首:“絕漠三秋幕,窮陰萬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斷鴻聲。”詩中有一種邊地的悲論情調,而又瀰漫著一股粗獷壯大之氣,體現了北朝文風的特點。同時,薛道衡因多次出使江南陳朝,受南方文風的影響也較深,比如他的《昔昔鹽》一詩,辭采絢麗,對仗工整,描寫鋪排,極為細膩,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句,為千古吟誦的名句。當時,薛道衡的詩名就極著,《隋書》講:“江東雅好篇什,陳主猶愛雕蟲,道衡每有所作,南人無不吟誦焉”。文風極盛的南方都很推崇道衡的詩作,可見其成就之高。
薛道衡死後,尚有文集七十卷行世,後散失,明人輯有《薛司隸集》,從中還可略窺這位隋代大文豪的風采。
軼事典故
出身世家,天資早慧,成人後文名大著,與盧思道、李德林齊名,為一代文章宗師的薛道衡,歷仕北齊、北周和隋三朝,在每一朝都主要從事秘書工作,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秘書崗位上度過的。他寫文章用心很專,“每至構文,必隱坐空齋,蹋壁而臥,聞戶外有人便怒”;每有文章寫出,人們“無不呤誦焉”。隋文帝楊堅每次談到他,總是說:“薛道衡作文書稱我意。”
薛道衡不僅善於作文,而且善於謀事,是一個很有政治遠見和軍事謀略的人。北齊末年,薛道衡多次建議執政者採取對策,以防北周侵犯,遺憾的是這一極具政治遠見的意見未被執政者所採納,後來北齊果然為北周所滅。開皇八年(588)三月隋文帝下令伐陳後,擔負指揮重任的高熲特意找到薛道衡,要他分析和預測戰爭形勢,薛道衡縱論天下態勢,明確指出隋必勝、陳必亡,從而徹底打消了高熲心頭的疑慮。高熲對薛道衡說:“君言成敗,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學相期,不意籌略乃爾。”
然而人有所長,必有所短,薛道衡也是如此。薛道衡的“短”,用隋文帝楊堅的話說,就是“迂誕”,也就是為人迂闊,不得“轉”。隋文帝曾經多次對他“誡之以迂誕 ”,然而薛道衡就是改不了(更準確地說是不願改),結果由此得禍。 隋文帝開皇年間,薛道衡因受株連除名,流放嶺南。晉王楊廣(即後來的隋煬帝)時任揚州總管,想拉攏他,便派人傳話,要他取道揚州去嶺南,打算啟奏文帝,把他留在自己身邊。然而薛道衡歷來看不慣楊廣的為人,不樂意去晉王府工作,於是取道江陵而去,不給楊廣面子。楊廣即位後,仍舊對薛道衡存有一絲愛慕之心,外放他到番州去做刺史。薛道衡又不與楊廣合作,只過了一年多,便上表請求致仕(退休)。楊廣同意他回京,並打算留他做秘書監。薛道衡到京後,卻呈上一篇長文《高祖文皇帝頌》,對已仙逝的隋文帝極盡讚頌之詞。楊廣讀了此文,氣得要命,對大臣蘇威說:“薛道衡極力讚美先朝,和《魚藻》的用意相同。”《魚藻》是《詩經》中的作品,據說是借懷念武王來諷刺幽王的。但楊廣隱忍未發,只是安排薛道衡去做司隸大夫,然後找機會給他安上一個罪名,治他的罪。可是薛道衡一點也沒有去想自己的處境有什麼不妙。司隸刺史房彥謙是薛道衡的朋友,眼看薛道衡大難臨頭,便勸他“杜絕賓客,卑辭下氣”,要他夾緊尾巴做人,他也不聽。有一次朝廷議定新的律令,議論了許久也沒有結果,薛道衡便對同僚說:“要是高熲不死,新律早就制定並且頒布實行了!”高熲是文帝朝宰相,相當能幹,後因得罪楊廣被處死。此話傳到楊廣耳中,他怒不可遏,當即把薛道衡傳來責問:“你懷念高熲嗎?”於是下令逮捕他,並給他安上一個“悖逆”的罪名,命他自盡。他的妻子兒女也跟著倒霉,被流放到新疆的且末。
薛道衡如此“迂誕”,總不給楊廣面子,他由此得禍,雖然讓人深感痛惜,卻不使人覺得意外。只是給他定一個“悖逆”的罪名,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一介書生,手無一兵一卒,怎么可能心懷叛逆和起兵造反!他無非是不願意討好人,不知道賣身投靠罷了!他如果處世圓滑,善於阿諛奉承,不用心琢磨事而專心琢磨人,當然不會如此“迂誕”,也不會遭此大禍了。薛道衡的悲劇,與其說是他個人的悲劇,倒不如說是舊時代忠直耿介之士的共同悲劇。
說到薛道衡的“迂”,《隋唐嘉話》等野史筆記記載的詠詩一事,倒是很能反映他的性格特點。隋煬帝楊廣愛好文學,才華橫溢,他曾對臣下說:“人們都認為我是靠父祖的原因當上的皇帝。即使讓我同士大夫比試才學,我還是天子。”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他自然不能容忍別的文士在詩文上超過自己。有一次,朝廷聚會上,有人出題以“泥”字押韻,眾大臣苦思冥想而不見起色,隋煬帝便作了一首押“泥”字韻的詩,眾大臣驚嘆不已。薛道衡也作了一首以“泥”字押韻的詩,為所和之詩最佳,其中以“空梁落燕泥”一句尤受激賞,眾大臣驚嘆不已,高呼厲害。當然使隋煬帝嫉妒。據說薛道衡臨刑前,煬帝曾問他:“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後人依據此類記載,把薛道衡之死看做詩禍,雖然完全不符合事實,但由此也可說明薛道衡的個性的確狷介,不善於矯飾,更不願意扭曲本性投人所好,這當然也是一種“迂誕”的表現。
個人作品
詩作賞析
昔昔鹽
垂柳覆金堤,蘼蕪葉復齊。
水溢芙蓉沼,花飛桃李蹊。
採桑秦氏女,織錦竇家妻。
關山別盪子,風月守空閨。
恆斂千金笑,長垂雙玉啼。
盤龍隨鏡隱,彩鳳通帷低。
飛魂同夜鵲,倦寢憶晨雞。
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
前年過代北,今歲往遼西。
一去無訊息,那能借馬蹄?
昔昔鹽:隋、唐樂府題名。明代楊慎認為就是梁代樂府《夜夜曲》。昔昔:夜夜。鹽:即艷,曲的別名。
這是一首閨怨詩。前四句寫春末夏初景物,引出思婦。接著四句用舊事喻思婦守空閨。再用八句寫思婦的悲苦情狀,妙在用景物的襯托,把思婦的思念之切活畫了出來。最後以問句作結,內心的埋怨之情表露無遺。這首詩同其他閨怨詩一樣,並無多少新意,但“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是當時傳誦的名句。牖暗,梁空,蛛網懸掛,燕泥落下,在工整的對偶和確切、形象的語言運用中,把門庭冷落的情況以及思婦極端淒涼悲苦的心情完全表現出來。傳說在大業五年(609),薛道衡將要被處死時,隋煬帝問他:“你還能寫‘空梁落燕泥’這樣的詩句嗎?”由於隋煬帝忌薛的詩才而特別提出這句詩,因而使之傳為名句。這兩句詩可用來形容人去樓空、好景不常這類景況。
詩文全集
出塞二首
一高秋白露團。上將出長安。塵沙塞下暗。風月隴頭寒。轉蓬隨馬足。飛霜落劍端。凝雲迷代郡。流水凍桑乾。烽微桔槔遠。橋峻轆轤難。從軍多惡少。召募盡材官。伏堤時臥鼓。疑兵乍解鞍。柳城擒冒頓。長坂納呼韓。受降今更築。燕然已重刊。還嗤傅介子。辛苦刺樓蘭。
二
邊庭烽火驚。插羽夜徵兵。少昊騰金氣。文昌動將星。長驅鞮汗北。直指夫人城。絕漠三秋暮。窮陰萬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斷鴈聲。連旗下鹿塞。疊鼓向龍庭。妖雲墜虜陣。暈月遶胡營。左賢皆頓顙。單于已系纓。紲馬登玄闕。鉤鯤臨北溟。當知霍驃騎。高第起西京。
昭君辭
我本良家子。充選入椒庭。不蒙女史進。更失畫師情。蛾眉非本質。蟬鬢改真形。專由妾命薄。誤使君恩輕。啼沾渭橋路。嘆別長安城。夜依寒草宿。朝逐轉蓬征。卻望關山逈。前瞻沙漠平。胡風帶秋月。嘶馬雜笳聲。毛裘易羅綺。氈帳代金屏。自知蓮臉歇。羞看菱鏡明。釵落終應棄。髻解不須縈。何用單于重。詎假閼氏名。駃騠聊強食。筒酒未能傾。心隨故鄉斷。愁逐塞雲生。漢宮如有憶。為視旄頭星。
昔昔鹽
垂柳覆金堤,蘼蕪葉復齊。水溢芙蓉沼,花飛桃李蹊。採桑秦氏女,織錦竇家妻,關山別盪子,風月守空閨。恆斂千金笑,長垂雙玉啼。盤龍隨鏡隱,彩鳳逐帷低。飛魂同夜鵲,惓寢憶晨雞。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前年過代北,今歲往遼西。一去無訊息,那能惜馬蹄。
豫章行
江南地遠接閩甌。山東英妙屢經游。前瞻疊障千重阻。卻帶驚湍萬里流。楓葉朝飛向京洛........省方遵往冊。游豫葉前經。金吾朝戒道。校尉晚巡營。重巒下飛騎。絕浦渡連旌。澗水寒逾咽。松風遠更清。方觀翠華反。簪筆上雲亭。
奉和月夜聽軍樂應詔詩
旌門臨古堞。徼道度深隍。月冷疑秋夜。山寒落夏霜。遙空澄暮色。清景散餘光。笳聲喧隴水。鼓曲噪漁陽。沉鬱興神思。眺聽發天章。嵩岱終難學。丘陵徒自強。
奉和臨渭源應詔詩
玄功復禹跡。至德去湯羅。玉關亭障遠。金方水石多。八川茲一態。萬里導長波。驚流注陸海。激浪象天河。鸞旗歷岩谷。龍穴暫經過。西老陪游宴。南風起詠歌。庶品蒙仁澤。生靈穆太和。微臣惜暮景。願駐魯陽戈。
秋日游昆明池詩
灞陵因靜退。靈沼暫徘徊。新船木蘭檝。舊宇豫章材。荷心宜露泫。竹徑重風來。魚潛疑刻石。沙暗似沉灰。琴逢鶴欲舞。酒遇菊花開。羇心與秋興。陶然寄一杯。
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詩
相望山河近。相思朝夕勞。龍門竹箭急。華岳蓮花高。岳高嶂重疊。鳥道風煙接。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葉舟旦旦浮。驚波夜夜流。露寒洲渚白。月冷函關秋。秋夜清風發。彈琴即鑒月。雖非莊舃歌。吟詠常思越。
重酬楊僕射山亭詩
寂寂無與晤。朝端去總戎。空庭聊步月。閒坐獨臨風。臨風時太息。步月山泉側。朝朝散霞彩。暮暮澄秋色。秋色遍皋蘭。霞彩落雲端。吹旌朔氣冷。照劍日光寒。光寒塞草平。氣冷咽笳聲。將軍獻凱入。藹藹風雲生。
入郴江詩
仗節遵嚴會。揚舲泝急流。征塗非白馬。水勢類黃牛。跳波鳴石磧。濺沫擁沙洲。岸回槎倒轉。灘長船卻浮。緣崖頻斷挽。掛壁屢移鉤。還憶青絲騎。東方來上頭。
渡北河詩
連旌映潊浦。疊鼓拂沙洲。桃花長新浪。竹箭下奔流。塞雲臨遠艦。胡風入陣樓。劍拔蛟將出。驂驚黿欲浮。鴈書終立效。燕相果封侯。勿恨關河遠。且寬邊地愁。
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詩
京洛重新年。復屬月輪圓。雲間璧獨轉。空里鏡孤懸。萬方皆集會。百戲盡來前。臨衢車不絕。夾道閣相連。驚鴻出洛水。翔鶴下伊信。艷質迴風雪。笙歌韻管弦。佳麗儼成行。相攜入戲場。衣類何平叔。人同張子房。高高城裡髻。峨峨樓上妝。羅裙飛孔雀。綺帶垂鴛鴦。月映班姬扇。風飄韓壽香。竟夕魚負燈。徹夜龍銜燭。歡笑無窮已。歌詠還相續。羗笛隴頭吟。胡舞龜茲曲。假面飾金銀。盛服搖珠玉。宵深戲未闌。兢為人所難。臥驅飛玉勒。立騎轉銀鞍。縱橫既躍劍。揮霍復跳丸。抑揚百獸舞。盤跚五禽戲。狻猊弄斑足。巨象垂長鼻。青羊跪復跳。白馬迴旋騎。忽覩羅浮起。俄看郁昌至。峯嶺既崔嵬。林叢亦青翠。麋鹿下騰倚。猴猿或蹲跂。金徒列舊刻。玉律動新灰。甲荑垂陌柳。殘花散苑梅。繁星漸寥落。斜月尚徘徊。王孫猶勞戲。公子未歸來。共酌瓊酥酒。同傾鸚鵡杯。普天逢聖日。兆庶喜康哉。
展敬上鳳林寺詩
淨土連幽谷。寶塔對危峯。林棲丹穴鳳。地邇白沙龍。獨岩樓逈出。復道閣相重。洞開朝霧斂。石濕曉雲濃。高筱低雲蓋。風枝響和鍾。檐陰翻細柳。澗影落長松。珠桂浮明月。蓮座吐芙蓉。隱淪徒有意。心跡未相從。
從駕天池應詔詩
上聖家寰字。威略振邊陲。八維窮眺覽。千里曳旌旗。駕黿臨碧海。控驥踐瑤池。曲浦騰煙霧。深浪駭鯨螭。
梅夏應教詩
長廊連紫殿。細雨應黃梅。浮雲半空上。清吹隔池來。集鳳桐花散。勝龜蓮葉開。幸逢為善樂。頻降濟時才。
人日思歸詩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鴈後。思發在花前。
夏晚詩
流火稍西傾。夕影遍曾城。高天澄遠色。秋氣入蟬聲。
歲窮應教詩
故年隨夜盡。初春逐曉生。方驗從軍樂。飲至入西京。
詠苔紙詩
昔時應春色。引淥泛清流。今來承玉管。布字改銀鉤。
史書記載
《隋書·薛道衡傳》
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陰人也。祖聰,魏濟州刺史。父孝通,常山太守。道衡六歲而孤,專精好學。年十三,講《左氏傳》,見子產相鄭之功,作《國僑贊》,頗有詞致,見者奇之。其後才名益著,齊司州牧、彭城王浟引為兵曹從事。尚書左僕射弘農楊遵彥,一代偉人,見而嗟賞。授奉朝請。吏部尚書隴西辛術與語,嘆曰:“鄭公業不亡矣。”河東裴讞目之曰:“自鼎遷河朔,吾謂關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復遇薛君矣。”武成作相,召為記室,及即位,累遷太尉府主簿。歲餘,兼散騎常侍,接對周、陳二使。武平初,詔與諸儒修定《五禮》,除尚書左外兵郎。陳使傅縡聘齊,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對之。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魏收曰:“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待詔文林館,與范陽盧思道、安平李德林齊名友善。復以本官直中書省,尋拜中書侍郎,仍參太子侍讀。後主之時,漸見親用,於時頗有附會之譏。後與侍中斛律孝卿參預政事,道衡具陳備周之策,孝卿不能用。及齊亡,周武引為御史二命士。後歸鄉里,自州主簿入為司祿上士。
高祖作相,從元帥梁睿擊王謙,攝陵州刺史。大定中,授儀同,攝邛州刺史。高祖受禪,坐事除名。河間王弘北征突厥,召典軍書,還除內史舍人。其年,兼散騎常侍,聘陳主使。道衡因奏曰:“江東蕞爾一隅,僭擅遂久,實由永嘉已後,華夏分崩。劉、石、符、姚、慕容、赫連之輩,妄竊名號,尋亦滅亡。魏氏自北徂南,未遑遠略。周、齊兩立,務在兼併,所以江表逋誅,積有年祀。陛下聖德天挺,光膺寶祚,比隆三代,平一九州,豈容使區區之陳,久在天網之外?臣今奉使,請責以稱籓。”高祖曰:“朕且含養,置之度外,勿以言辭相折,識朕意焉。”江東雅好篇什,陳主尤愛雕蟲,道衡每有所作,南人無不吟誦焉。及八年伐陳,授淮南道行台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王師臨江,高熲夜坐幕下,謂之曰:“今段之舉,克定江東已不?君試言之。”道衡答曰:“凡論大事成敗,先須以至理斷之。《禹貢》所載九州,本是王者封域。後漢之季,群雄競起,孫權兄弟遂有吳、楚之地。晉武受命,尋即吞併,永嘉南遷,重此分割。自爾已來,戰爭不息,否終斯泰,天道之恆。郭璞有云:‘江東偏王三百年,還與中國合。’今數將滿矣。以運數而言,其必克一也。有德者昌,無德者亡,自古興滅,皆由此道。主上躬履恭儉,憂勞庶政,叔寶峻宇雕牆,酣酒荒色。上下離心,人神同憤,其必克二也。為國之體,在於任寄,彼之公卿,備員而已。拔小人施文慶委以政事,尚書令江總唯事詩酒,本非經略之才,蕭摩訶、任蠻奴是其大將,一夫之用耳。其必克三也。我有道而大,彼無德而小,量其甲士,不過十萬。西自巫峽,東至滄海,分之則勢懸而力弱,聚之則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捲之勢,其在不疑。”熲忻然曰:“君言成敗,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學相期,不意籌略乃爾。”還除吏部侍郎。後坐抽擢人物,有言其黨蘇威,任人有意故者,除名,配防嶺表。晉王廣時在揚州,陰令人諷道衡從揚州路,將奏留之。道衡不樂王府,用漢王諒之計,遂出江陵道而去。尋有詔征還,直內史省。晉王由是銜之,然愛其才,猶頗見禮。後數歲,授內史侍郎,加上儀同三司。
道衡每至構文,必隱坐空齋,蹋壁而臥,聞戶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高祖每曰:“薛道衡作文書稱我意。”然誡之以迂誕。後高祖善其稱職,謂楊素、牛弘曰:“道衡老矣,驅使勤勞,宜使其朱門陳戟。”於是進位上開府,賜物百段。道衡辭以無功,高祖曰:“爾久勞階陛,國家大事,皆爾宣行,豈非爾功也?”道衡久當樞要,才名益顯,太子諸王爭相與交,高熲、楊素雅相推重,聲名籍甚,無競一時。
仁壽中,楊素專掌朝政,道衡既與素善,上不欲道衡久知機密,因出檢校襄州總管。道衡久蒙驅策,一旦違離,不勝悲戀,言之哽咽。高祖愴然改容曰:“爾光陰晚暮,侍奉誠勞。朕欲令爾將攝,兼撫萌俗。今爾之去,朕如斷一臂。”於是賚物三百段,九環金帶,並時服一襲,馬十匹,慰勉遣之。在任清簡,吏民懷其惠。
煬帝嗣位,轉番州刺史。歲餘,上表求致仕。帝謂內史侍郎虞世基曰:“道衡將至,當以秘書監待之。”道衡既至,上《高祖文皇帝頌》,其詞曰:
太始太素,荒茫造化之初;天皇地皇,杳冥書契之外。其道絕,其跡遠,言談所不詣,耳目所不追。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飲,不殊於羽族,取類於毛群,亦何貴於人靈,何用於心識?羲、軒已降,爰暨唐、虞,則乾象而施法度,觀人文而化天下,然後帝王之位可重,聖哲之道為尊。夏後、殷、周之國,禹、湯、文、武之主,功濟生民,聲流《雅頌》,然陵替於三五,慚德於干戈。秦居閏位,任刑名為政本,漢執靈圖,雜霸道而為業。當塗興而三方峙,典午末而四海亂。九州封域,窟穴鯨鯢之群;五都遺黎,蹴踏戎馬之足。雖玄行定嵩、洛,木運據崤、函,未正滄海之流,詎息崑山之燎!協千齡之旦暮,當萬葉之一朝者,其在大隋乎?
粵若高祖文皇帝,誕聖降靈,則赤光照室,韜神晦跡,則紫氣騰天。龍顏日角之奇,玉理珠衡之異,著在圖籙,彰乎儀表。而帝系靈長,神基崇峻,類邠、岐之累德,異豐、沛之勃起。俯膺歷試,納揆賓門,位長六卿,望高百辟,猶重華之為太尉,若文命之任司空。蒼歷將盡,率土糜沸,玉弩驚天,金芒照野。奸雄挺禍,據河朔而連海岱;猾長縱惡,杜白馬而塞成皋。庸、蜀逆命,憑銅梁之險;鄖、黃背誕,引金陵之寇。三川已震,九鼎將飛。高祖龍躍鳳翔,濡足授手,應赤伏之符,受玄狐之籙,命百下百勝之將,動九天九地之師,平共工而殄蚩尤,翦犭契窳而戮鑿齒。不煩二十八將,無假五十二征,曾未逾時,妖逆鹹殄,廓氛霧於區宇,出黎元於塗炭。天柱傾而還正,地維絕而更紐。殊方稽顙,識牛馬之內向;樂師伏地,懼鍾石之變聲。萬姓所以樂推,三靈於是改卜。壇場已備,猶弘五讓之心;億兆難違,方從四海之請。光臨寶祚,展禮郊丘,舞六代而降天神,陳四圭而饗上帝,乾坤交泰,品物鹹亨。酌前王之令典,改易徽號;因庶萌之子來,移創都邑。天文上當朱鳥,地理下據黑龍,正位辨方,揆影於日月,內宮外座,取法於辰象。懸政教於魏闕,朝群後於明堂,除舊布新,移風易俗。天街之表,地脈之外,獯獫孔熾,其來自久,橫行十萬,樊噲於是失辭,提步五千,李陵所以陷沒。周、齊兩盛,競結旄頭,娉狄後於漠北,未足息其侵擾,傾珍藏於山東,不能止其貪暴。炎靈啟祚,聖皇馭宇,運天策於帷扆,播神威於沙朔,柳室、氈裘之長,皆為臣隸,瀚海、蹛林之地,盡充池苑。三吳、百越,九江五湖,地分南北,天隔內外,談黃旗紫蓋之氣,恃龍蟠獸據之險,恆有僭偽之君,妄竊帝王之號。時經五代,年移三百,爰降皇情,永懷大道,愍彼黎獻,獨為匪人。今上利建在唐,則哲居代,地憑宸極,天縱神武,受脤出車,一舉平定。於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自華夏亂離,綿積年代,人造戰爭之具,家習澆偽之風,聖人之遺訓莫存,先王之舊典鹹墜。爰命秩宗,刊定《五禮》,申敕太子,改正六樂。玉帛樽俎之儀,節文乃備;金石匏革之奏,雅俗始分。而留心政術,垂神聽覽,早朝晏罷,廢寢忘食,憂百姓之未安,懼一物之失所。行先王之道,夜思待旦;革百王之弊,朝不及夕。見一善事,喜彰於容旨;聞一愆犯,嘆深於在予。薄賦輕徭,務農重谷,倉廩有紅腐之積,黎萌無阻飢之慮。天性弘慈,聖心惻隱,恩加禽獸,胎卵於是獲全,仁沾草木,牛羊所以勿踐。至於憲章重典,刑名大辟,申法而屈情,決斷於俄頃,故能彝倫攸敘,上下齊肅。左右絕諂諛之路,縉紳無勢力之門。小心翼翼,敬事於天地;終日乾乾,誡慎於亢極。陶黎萌於德化,致風俗於太康,公卿庶尹,遐邇岳牧,僉以天平地成,千載之嘉會,登封降禪,百王之盛典,宜其金泥玉檢,展禮介丘,飛聲騰實,常為稱首。天子為而不恃,成而不居,沖旨凝邈,固辭弗許。而雖休勿休,上德不德,更乃潔誠岱嶽,遜謝愆咎。方知六十四卦,謙捴之道為尊,七十二君,告成之義為小,巍巍蕩蕩,無得以稱焉。而深誠至德,感達於穹壤,和氣薰風,充溢於宇宙。二儀降福,百靈薦祉,日月星象,風雲草樹之祥,山川玉石,鱗介羽毛之瑞,歲見月彰,不可勝紀。至於振古所未有,圖籍所不載,目所不見,耳所未聞。古語稱聖人作,萬物睹,神靈滋,百寶用,此其效矣。
既而游心姑射,脫屣之志已深;鑄鼎荊山,升天之駕遂遠。凡在黎獻,具惟帝臣,慕深考妣,哀纏弓劍,塗山幽峻,無復玉帛之禮,長陵寂寞,空見衣冠之游。若乃降精熛怒,飛名帝籙,開運握圖,創業垂統,聖德也;撥亂反正,濟國寧人,六合八紘,同文共軌,神功也;玄酒陶匏,雲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極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禮裁樂,納民壽域,驅俗福林,至政也。張四維而臨萬宇,侔三皇而並五帝,豈直錙銖周、漢,么麽魏、晉而已。雖五行之舞,每陳於清廟,九德之歌,無絕於樂府,而玄功暢洽,不局於形器,懿業遠大,豈盡於揄揚。
臣輕生多幸,命偶興運,趨事紫宸,驅馳丹陛,一辭天闕,奄隔鼎湖,空有攀龍之心,徒懷蓐蟻之意。庶憑毫翰,敢希贊述!昔堙海之禽不增於大地,泣河之士非益於洪流,盡其心之所存,望其力之所及,輒緣斯義,不覺斐然。乃作頌曰:
悠哉邃古,邈矣季世,四海九州,萬王千帝。三代之後,其道逾替,爰逮金行,不勝其弊。戎狄猾夏,群凶縱慝,竊號淫名,十有餘國。怙威逞暴,悖禮亂德,五嶽塵飛,三象霧塞。玄精啟歷,發跡幽方,併吞寇偽,獨擅雄強。載祀二百,比祚前王,江湖尚阻,區域未康。句吳閩越,河朔渭涘,九縣瓜分,三方鼎跱。狙詐不息,干戈競起,東夏雖平,亂離瘼矣。五運葉期,千年肇旦,赫矣高祖,人靈攸贊。聖德迥生,神謀獨斷,癉惡彰善,夷凶靜難。宗伯撰儀,太史練日,孤竹之管,雲和之瑟。展禮上玄,飛煙太一,珪璧朝會,山川望秩。占揆星景,移建邦畿,下憑赤壤,上葉紫微。布政衢室,懸法象魏,帝宅天府,固本崇威。匈河瀚海,龍荒狼望,種落陸梁,時犯亭障。皇威遠懾,帝德遐暢,稽顙歸誠,稱臣內向。吳越提封,斗牛星象,積有年代,自稱君長。大風未繳,長鯨漏網,授鉞天人,豁然清盪。戴日戴斗,太平太蒙,禮教周被,書軌大同。復禹之跡,成舜之功,禮以安上,樂以移風。憂勞庶績,矜育黔首,三面解羅,萬方引咎。納民軌物,驅時仁壽,神化隆平,生靈熙阜。虔心恭己,奉天事地,協氣橫流,休徵紹至。壇場望幸,雲亭虛位,推而不居,聖道彌粹。齊跡姬文,登發嗣聖,道類漢光,傳莊寶命。知來藏往,玄覽幽鏡,鼎業靈長,洪基隆盛。崆峒問道,汾射窅然,御辯遐逝,乘雲上仙。哀纏率土,痛感穹玄,流澤萬葉,用教百年。尚想睿圖,永惟聖則,道洽幽顯,仁沾動植。爻象不陳,乾坤將息,微臣作頌,用申罔極。
帝覽之不悅,顧謂蘇威曰:“道衡致美先朝,此《魚藻》之義也。”於是拜司隸大夫,將置之罪,道衡不悟。司隸刺史房彥謙素相善,知必及禍,勸之杜絕賓客,卑辭下氣,而道衡不能用。會議新令,久不能決,道衡謂朝士曰:“向使高熲不死,令決當久行。”有人奏之,帝怒曰:“汝憶高熲邪?”付執法者勘之。道衡自以非大過,促憲司早斷。暨於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饌,以備賓客來候者。及奏,帝令自盡。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訣。憲司重奏,縊而殺之,妻子徙且末。時年七十。天下冤之。有集七十卷,行於世。
有子五人,薛收最知名,出繼族父孺。孺清貞孤介,不交流俗,涉歷經史,有才思,雖不為大文,所有詩詠,詞致清遠。開皇中,為侍御史、揚州總管司功參軍。每以方直自處,府僚多不便之。及滿,轉清陽令、襄城郡掾,卒官。所經並有惠政。與道衡偏相友愛,收初生,即與孺為後,養於孺宅。至於成長,殆不識本生。太常丞胡仲操曾在朝堂,就孺借刀子割爪甲。孺以仲操非雅士,竟不與之。其不肯妄交,清介獨行,皆此類也。
道衡兄子邁,官至選部郎,從父弟道實,官至禮部侍郎、離石太守,並知名於世。從子德音,有雋才,起家為游騎尉。佐魏澹修《魏史》,史成,遷著作佐郎。及越王侗稱制東都,王世充之僭號也,軍書羽檄,皆出其手。世充平,以罪伏誅。所有文筆,多行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