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獸龍

巨獸龍

巨獸龍屬於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鯊齒龍科,巨獸龍生存在白堊紀中期(1億年前至9200萬年前的森諾曼階)的阿根廷,碩大而狹長的長嘴巴長著一口很鋒利但單薄的牙齒,與鯊齒龍十分相似,也有人認為這兩種恐龍或許是同一種類的恐龍。南方巨獸龍的主要特徵表現為:碩大的嘴中長著滿口匕首般的利牙,體形高大,背部脊椎稍突。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南方巨獸龍

英文名字:Giganotosaurus

南方巨獸龍,也叫巨獸龍,南巨,是南美洲的巨型白堊紀肉食恐龍,它們體重推算為8到11噸,身長13到14.3米。

南方巨獸龍生存的年代:距今1億年前的早白堊世後期

南方巨獸龍是肉食性恐龍,以捕獵其它恐龍為食,偶爾也會食腐。

南方巨獸龍的體形:巨型恐龍,體長13米

在目前已知的 768 種恐龍中,體形排在第 118位。

與南方巨獸龍 體形接近的恐龍,有高棘龍,叉龍,古齒龍,金沙江龍,卡戎龍,埃德蒙頓龍等。

南方巨獸龍發現的地點:在南美洲,阿根廷。

簡介

巨獸龍有很可怕的咬合力和很快的撕咬速度以及如同餐刀一樣鋒利的薄牙,它走路用兩條小短腿。根據化石標本顯示,南方巨獸龍已知最大個體長13.8米,臀高4米,總身高在4.2米左右,重達10.52噸,頭顱骨長度175厘米。現有標本MUCPV-CH1存放於阿根廷內烏肯的卡門菲耐斯市立博物館。此外,若按照腿長、身高和自身體長的比例看,南方巨獸龍是按比例最矮的食肉恐龍之一。儘管由於化石數量極稀少,並且沒有青年個體和幼年個體的化石發現,但科學界根據南方巨獸龍正模是老年發福個體並參考近親推算,巨獸龍的物種平均體重為8.2噸。根據近親昆卡獵龍的皮膚化石來看,科學界普遍認為,南方巨獸龍身體局部長有羽毛。巨獸龍被一些科普讀物和影視作品故意誇大成比暴龍還要大的最大食肉恐龍,包括方舟也是,但現實絕非如此。眾所周知的是,以往巨獸龍的腦袋大小復原和物種體型曾被嚴重高估,最新的研究表明,巨獸龍的實際頭骨尺寸遠比以前所估算的小的多。雖然巨獸龍並不是白堊紀最強最大的恐龍,但它和暴龍.鯊齒龍是白堊紀最強的三種食肉恐龍。

發現歷史

相對最為完整巨獸龍化石是在1993年由一個名叫ruben garolini的汽車技師在阿根廷沙漠找到的。這幅骨架保存有約35%的骨骼,由古生物學家羅多爾夫·科里亞發掘出來,化石包括部分頭骨、部分頸椎、肩胛骨、大部分的脊椎骨和部分的肋骨、骨盆以及大部分後肢還有部分尾椎。除了另一塊很不完整的下頜骨骨頭和一顆不完整牙齒化石(很有可能和正模來自於同一個個體)以外,這副骨骼就是目前現有的南方巨獸龍相對最為完整的骨骼化石。巨獸龍作為異特龍超科的晚期成員之一,有個又粗又尖的尾巴。

化石標本

南方巨獸龍有兩個有身體骨骼的化石標本,12.5米8.35噸的正模標本MUCPV-CH1和13.8米10.52噸的MUCPV-95(齒骨的一塊很不完整的的骨頭),此外還有一個編號為MUCPv-52的很零碎標本,但該標本僅有一顆有殘缺的牙齒,被描述於1999年,和正模標本發現於同一個組的同一地點同一年代,而且正模標本的齒骨有很多顆牙齒都已缺失或者斷裂,因此這顆不完整的牙齒化石被認為很有可能和正模標本來自於一個個體,此外也不排除可能被當作獨立個體的不完整牙齒(MUCPV-52)是MUCPV-95掉落的;MUCPV-52被認為很有可能因為是出土地點和MUCPV-CH1(正模)和MUCPV-95不同,所以被當作了獨立的個體。因此,巨獸龍只有兩個(確認屬於巨獸龍且確定屬於獨立的個體)化石標本,MUCPV-52很有可能就是正模(也不排除可能是MUCPV-95脫落掉下的牙齒);而在2013年,有未證實的訊息,一位法國私人收藏家自稱其手中有一具號稱全長達210厘米的南方巨獸龍完整頭骨化石,但在2014年被確定是謠言。此外,十分值得注意的是,別名也叫巨霸龍的大型食肉龍,實際並不是南巨,而是南巨的近親之一魁紂龍。因為兩者的外表很相似,而且體型也相近(儘管南巨比魁紂龍稍微略小一點點),加上血緣關係十分近,所以不少不嚴謹的科普讀物都錯誤地將南方巨獸龍寫做巨霸龍,但實際上,在科學界,南方巨獸龍(Giganotosaurus)並沒有”巨霸龍“這個譯名。南巨和魁紂龍的生理構造和外貌特徵也有著一定明顯的區別。

形態特徵

頭骨

南方巨獸龍的頭骨,雖然很長,但是寬度相對自身(頭骨長度和體型)明顯窄。MUCPV-95的頭骨寬度只有70厘米,與自己175厘米的長度比起來很窄;頜骨最寬處寬度34厘米,前頜骨與自己相比窄的更加可憐了,mucpv-95的寬度經計算為20厘米,沒有人類的腦袋大。

距1988年南巨第一個標本(也就是MUCPV-95)被發現以來(儘管MUCPV-95在1988年被發現時未被命名);南方巨獸龍只有兩個標本;曾經在2013年據稱保存在法國私人收藏者手中的一具“巨型頭骨”,已被證明是傳言,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具“完整頭骨化石”存在。而一顆無法確定體型、生理特徵、殘缺的牙齒化石(MUCPV-52),被認為很可能就是MUCPV-CH1,當然不排除與MUCPV-95同一個體。

集體狩獵

巨獸龍的獵物絕非容易應付的小型食草恐龍。在差不多時期生活和同一地點(阿根廷)生活的有安第龍這樣接近20噸的泰坦龍類,這個原因也可以解釋巨獸龍演化到如此 龐大的原因。同樣地, 巨獸龍的頭骨最長長達1.75公尺, 顎部長滿(全長)最長可達30厘米長的鋒利的薄牙,最長的齒冠長達9厘米。強大的骨骼及肌肉網路支撐沉重的身軀, 保證它們在捕食獵物的時候有可接受的速度,短小的雙腿無疑降低了重心,以平衡它們巨大和碩大的頭部以及修長而較細的長脖子,而長長的尾巴則在快速行走的過程中起了平衡的作用和方便較快速轉向的能力。

在南方巨獸龍附近發現了泰坦巨龍科化石,令人猜測這些肉食性恐龍是獵食這些巨型草食性恐龍。其他和南方巨獸龍血緣很近的鯊齒龍科化石如馬普龍和高棘龍在發現時是一群的,所以可以確定它們是集體狩獵的,而作為它們近親南方巨獸龍很可能也有這種習性。

前肢可能非常小

儘管南方巨獸龍沒有任何前肢部位的化石被發現,但是根據其近親(馬普龍)的化石推斷和研究表明,南方巨獸龍的前肢也可能非常小(相對自身而言),而且活動範圍很小,只能向前移動25度,連自己狹長的大嘴巴也夠不到,前肢即使前伸也伸不過自己的長腦袋,加上南方巨獸龍的脖子修長,腦袋也很長,使它的前肢位置很靠後,加上前肢活動的範圍很小,基本上無法先於嘴巴碰觸到獵物或對手,因此,科學家一致認為,南方巨獸龍的前肢所存在的主要作用應該僅是平衡工具而已,特別是用來平衡它們長而大的頭顱和修長的頸部。

參考近親的魁紂龍和馬普龍,推算出,南巨正模的肱骨長度大概為33厘米長,而最大個體大概35厘米左右長,與自身相比肱骨極其短小,甚至不如更新世貓科動物毀滅刃齒虎的肱骨大。

食肉恐龍

南方巨獸龍是一種巨型的獸腳類恐龍,是截止2014年發現體型第七大的食肉恐龍,古生物學家科里亞推測它的正模標本生前身長約12.5米,和著名霸王龍SUE的體長几乎相當,但體重比蘇輕了2.5噸,身高比蘇矮了半米多。但隨後發現的另一具南方巨獸龍的齒骨殘片有可能比正模更大,目前的最可靠計算,表明其全長可達到13.8米重10.52噸。與暴龍相比,南方巨獸龍的牙齒更多,但暴龍的牙齒又大又粗。

形狀如同香蕉一般,能夠毫不費力地咬斷骨骼。在陸地食肉動物里,南方巨獸龍的牙齒,單薄但更鋒利,每顆牙齒如同極其銳利的匕首一樣,邊緣還帶有鋸齒,所有的牙齒都向後彎曲,善於切割,能撕裂獵物的肉,而且在戰鬥中還能防止咀嚼的過程中肉會從嘴裡掉出來。如果某個利齒脫落了,新的利齒很快就能長出來填補空缺。羅多爾夫·科里亞推測,南方巨獸龍捕食較小的蜥腳類恐龍時,只需在獵物身上結結實實地咬上一大口,那產生的傷口就足以使其流血致死。此外,如果從比例上來看,南方巨獸龍的嘴巴是肉食龍下目、異特龍超科最細的,175厘米頭顱骨,嘴巴寬度34厘米,前頜骨寬度20厘米。但依然比最大食肉恐龍棘龍(1·9米長頭骨、嘴巴寬度19厘米,前頜骨寬度15厘米)寬。以前,最大南方巨獸龍標本頭骨的復原,參考了近親高棘龍,曾被錯誤地估算到了195厘米長,但在21世紀發現,這個計算其實很不科學和嚴謹,南方巨獸龍頭顱骨的實際長度被嚴重高估,南方巨獸龍和高棘龍親緣關係較遠,因此南方巨獸龍頭顱骨長度估算參考高棘龍所得出的數值是非常不科學和可靠的。在2006年參考親緣關係與南方巨獸龍更為接近,更近的鯊齒龍和馬普龍後得出,南方巨獸龍的頭骨實際長度大概應該為175厘米,而正模標本的頭顱骨長度大概為163厘米。

與自身相比,南方巨獸龍的牙齒長度很短,一般牙齒外露長度在7-8厘米之間,一般的牙齒外露長度不及自身頭顱骨長度(163厘米~175厘米)的20分之1。已發現的化石中,南巨最長的牙齒外露長度(齒冠)為9厘米長,最短的牙齒外露5·6厘米長(PS:霸王龍最長的外露牙齒14·3厘米,棘龍最長外露牙齒12·5厘米,蠻龍最長外露牙齒15·5厘米,高棘龍最長牙齒外露11·8厘米,鯊齒龍最長外露牙齒10·8厘米,特暴龍最長外露牙齒11·2厘米)。甚至從比例上來看,南方巨獸龍的牙齒不如食肉牛龍的(59厘米頭顱骨,外露牙齒平均4厘米)長。另外,十分有意思的是,在體長非常接近的情況下,南巨頸椎比霸王龍長25%左右,頸椎寬度只有霸王龍頸椎的50%寬度,頭骨長度比霸王龍長7%左右(典型的例子:霸王龍SUE和南巨正模MUCPV-CH1比較,霸王龍SUE頸椎最寬處為21厘米,頸椎總長96厘米,南巨MUCPV-CH1頸椎最寬處10·5厘米,頸椎總長120厘米)。此外,南方巨獸龍的頭骨重量占了總體重的7%左右,正模頭重為585千克,是頭重占總體重比例最大的恐龍之一,比霸王龍的頭骨比重(頭重是體重6-6%-6·5%)還要大,而且霸王龍的頸椎骨寬度是(同體長)南方巨獸龍的2倍。

標本間的個體差異

在1993年發現時,南方巨獸龍的最大個體MUCPV-95發現時被估計達14.5米12.5噸,在當時的所有食肉恐龍里,體長僅次於霸王龍和棘龍,體重僅次於霸王龍和棘龍,成為了當時體型第三大的食肉恐龍,也是當時最大的肉食龍下目恐龍和南美洲最大的食肉恐龍,在那時的異特龍超科、鯊齒龍科、阿根廷食肉恐龍里,體型也是最大的。體重只比當時最大的霸王龍MOR1126(14.1米長、14噸重)略小一點而已。

但後來在1996年發現,MUCPV-95的體型的估算存在著誤差,尤其是MUCPV-95的股骨末端寬度只有25厘米,只有霸王龍UMCP137538(47厘米股骨末端寬度)股骨寬度的一半,MUCPV-95的體型被嚴重高估,經過後來的科學計算,MUCPV-95的體型其實只比MUCPV-CH1重一點,體重經過重新的嚴謹計算後發現真實體重只有9.2噸重。MUCPV-95的齒骨比正模的齒骨的同一個部位高出3毫米,並不意味著最大個體MUCPV-95的整體體型也比正模體型大出很多,這3毫米的差距,完全在個體之間的差異的範圍內(如果MUCPV-95的齒骨比MUCPV-CH1高了3毫米,純粹是屬於個體之間的差別,MUCPV-CHv95不排除可能和正模體型一樣大)。而1996年摩洛哥發現的鯊齒龍、2005年阿根廷發現的魁紂龍和2006年發現的馬普龍、2011年巴西發現的奧沙拉龍、2012年坦尚尼亞發現的坦尚尼亞蠻龍都的體型都超過了南方巨獸龍,南方巨獸龍成為了已發現體型第八大的食肉恐龍。此外,MUCPV-95和MUCPV-CH1經過研究認為都是老年已經發福的個體,年齡都在23歲左右,而在南方巨獸龍整個物種里,也分別都是較大型和超大型個體了,特別是MUCPV-95,已經是整個物種的極限體型了。考慮到南方巨獸龍的老年個體才達到8.35噸,可以推算出,南方巨獸龍如果是剛剛成年的青年個體,大概也就7噸左右。很多動物的老年漸進個體都要遠大於青年個體和平均個體(參考霸王龍物種平均9噸老年漸進10.85噸、異特龍物種平均2噸老年漸進2.5噸、特暴龍物種平均4噸老年漸進5噸、近親高棘龍物種平均5噸老年漸進6噸),因此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南方巨獸龍的青年個體和物種平均體重只有7噸左右。以往,南方巨獸龍的體型曾被一些科普讀物和影視作品故意明顯地誇大,尤其是被不少兒童讀物故意錯誤描述成比暴龍還要大且體型最大食肉恐龍,不過現實絕非如此,現實世界裡,巨獸龍的體重明顯被棘龍、霸王龍、撒哈拉鯊齒龍所遠遠超越。此外,根據2014年的詳細研究,南方巨獸龍是第七大的食肉恐龍。

最大個體MUCPV-95的完整度僅有0.28%,只是一塊齒骨的殘片(整個標本只有齒骨的殘片,而且不完整),儘管經過可靠的計算,被認為長達13.5米體重達到9.2噸;但是化石極其破碎,化石完整度甚至不如著名的霸王龍標本UMCP137538,MUCPV-95的整個標本僅僅包含了齒骨殘片。和正模標本(MUCPV-CH1)相對比,MUCPV-95比正模的同一部位高出了3毫米(MUCPV-95隻能與正模標本對比,因為巨獸龍的整體標本只有這兩個);雖然MUCPV-95的齒骨(長度)長過MUCPV-CH1(的齒骨長度)4厘米,但因為MUCPV-CH1的齒骨也是殘破不完整的,所以無法確定MUCPV-95的完整長度是否長過MUCPV-CH1,MUCPV-CH1的齒骨和MUCPV-95這塊齒骨殘片都是殘缺的,所以倆個標本的完整齒骨(長度)無法確切得知。所以科學界在2014年的最新研究認為,MUCPV-95的齒骨長度實際上未必長過MUCPV-CH1。MUCPV-95比MUCPV-CH1的同一部位,僅僅高出了3毫米,也完全可能是個體之間的差別而已。研究也支持,MUCPV-95比MUCPV-CH1同部位高出3毫米,完全在個體差異的範圍內。MUCPV-95對比MUCPV-CH1僅僅高出3毫米,很有可能是個體差異,MUCPV-95不排除可能和正模體型一樣大。何況,巨獸龍自身只有這兩個標本,所以也無法斷定MUCPV-95(齒骨高3毫米)是否也意味著生前的體型真的比MUCPV-CH1的整體體型都大出不少。如果MUCPV-95齒骨(同一部位)高出3毫米,實際上純粹屬於個體差異,MUCPV-95的體型應當和正模相當。MUCPV-95隻比MUCPV-CH1的同部位高出3毫米,就意味著MUCPV-95的體型大過其一圈,這種說法顯然是很不科學的。幾乎所有的生物包含大型食肉恐龍都存在著個體差異;儘管因為巨獸龍的標本過於稀少,沒有直接的化石證據顯示巨獸龍的個體差異;但科學界認為巨獸龍整個物種的不同個體之間,無疑存在著個體差異。

在2006年,科里亞與柯爾的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顯示巨獸龍的近親馬普與南方巨獸龍的關係較近,而離鯊齒龍較遠一些。科里亞與柯爾根據這層關係,在同年提出一個新的單系群分類,南方巨獸龍亞科(該亞科的定義為:在鯊齒龍科之中,親緣關係較接近南方巨獸龍,而離鯊齒龍相對較遠的所有物種),在2006年魁紂龍也暫時被分類於南方巨獸龍亞科,需要更詳細的敘述才能做更正確的分類。經過2013年的重新研究,特別是對魁紂龍骨骼的詳細研究,發現魁紂龍和南方巨獸龍以及馬普龍的關係更為接近,而離鯊齒龍較遠一點。而在整個鯊齒龍科中,四者的親緣關係相比其他鯊齒龍科的成員(如高棘龍、新獵龍、索倫龍、昆卡獵龍、克拉瑪依龍等)最為接近,因此全被歸入了1931年建立的鯊齒龍亞科(由於鯊齒龍亞科的命名建立擁有優先權,便取代了南方巨獸龍亞科)。隨後科學界廢除了南方巨獸龍亞科,建立了南方巨獸龍族,包括了阿根廷的巨型鯊齒龍亞科恐龍,並將南方巨獸龍、馬普龍、魁紂龍分入該族,並且將南方巨獸龍亞科歸入鯊齒龍亞科之中,代表著鯊齒龍、馬普龍、南方巨獸龍、魁紂龍的親緣十分接近,並構成了一個血緣關係很接近的演化支。

化石證據

在1990年代,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南方巨獸龍長著類似蜥蜴的皮膚表面覆蓋著鱗片。但是在2010年,南方巨獸龍的近親昆卡獵龍幾乎完整的化石出土,卻使得科學家改變了以往這一錯誤看法,根據昆卡獵龍保留下來的完整皮膚化石直接證據顯示,該種恐龍的身體部分部位都長著羽毛。

雖然沒有發現南方巨獸龍的皮膚化石以及其長有羽毛的直接化石證據,但是參考同一科近親昆卡獵龍的皮膚化石,科學界們認為,南方巨獸龍極有可能在背部、尾部、前肢等部位上都長有羽毛,這幾乎已成為科學界的共識。

根據2013年的研究,正模(漸進個體)的最大咬合力為9噸,最大個體咬合力為12噸。6噸的物種平均個體的最大咬力大概7.5噸。但在2014年,不少科學家都對這個數字有著置疑,因為南方巨獸龍的頭骨化石極其破碎,特別是齒骨、上頜骨很不完整,前頜骨也完全缺失,因此,不少學者都對南方巨獸龍咬合力計算出的驚人數字,表示懷疑,認為對南方巨獸龍咬合力的計算,存在著錯誤和疏漏,原因是它的頭顱骨特別是頜骨的化石很碎,對南方巨獸龍最大達12噸的驚人咬合力表示質疑並且不認同。

在2014年,少數學者提出,由於南方巨獸龍牙齒十分整齊,而且牙齒相對自身很短,牙齒類型極其適合捕魚;自身脖子修長並且很靈活,加上嘴巴窄(尤其是前頜骨),加上腿短個矮(按比例),所以在獵物稀少時,或者捕獵不成功並且身體疲憊難以再次捕獵時,很有可能也不會錯過水中的美味,也會以魚類和水生動物為食。更有一小部分學者認為,南巨前肢短小,牙齒短,嘴巴窄,腿部肌肉相對自身不行,奔跑速度慢,魚類占食物比例很大一部分。儘管這種說法沒有得到科學界的公識,因為南巨是其生存時期(1億-9500萬年前森諾曼階)的阿根廷(目前來看)最有競爭力和優勢地位的食肉動物,而且如果南巨是主要吃魚的食魚恐龍,也沒必要進化出占如此巨大(占體重7%)的大腦袋,所以這種說法沒有被科學界普遍認為。

即便如此,可以肯定的是,南巨的頸椎構造和牙齒結構以及嘴巴形態,對於捕魚也非常適合,而蒙古的恐手龍、中國的單脊龍、尼日的似鱷龍、美國的雙脊龍,都有化石證據或被推斷主要食物的來源中魚類是必不可缺的。

整個動物界,咬力小於紐西蘭巨魚龍、平克山巨魚龍、藍鯨、巨齒鯊、利維坦鯨、霸王龍、是咬力第七大的動物。在獸腳亞目恐龍和陸地生物里,咬合力被認為僅次於雷克斯暴龍和蠻龍屬(存在質疑)。

食物

由於,巨獸龍的食物是龐大無比的阿根廷龍,所以巨獸龍進化出了專門捕食這種龐然大物的身體結構。首先獵物龐大自己也不能小,巨獸龍的身長最長可以超過13米,要獵食阿根廷龍這么大的獵物那肯定是一場耗時的追逐戰,所以巨獸龍的軀幹骨架非常窄,身體清瘦,這樣有利於長時間行走,同時,巨獸龍的後腿很短,這樣一來重心低,不容易在追逐時摔倒,此外,巨獸龍的腦袋在長度上超過了魁紂龍,同時頭骨高度也很高,但是頭骨的體積特別是寬度與重量卻完全無法與霸王龍、蠻龍相比;同時巨獸龍的牙齒就像剃刀一般鋒利,牙齒中空,如果說霸王龍的香蕉齒是為了咬斷骨頭用的,那巨獸龍的牙齒就是專門為了割肉而生的。這樣的頭骨的特點在於雖然無法咬碎獵物的骨頭,但是可以對獵物造成大規模失血,如果一群巨獸龍持續攻擊一隻阿根廷龍,那么這隻阿根廷龍最終會因為失血過多而倒下。所以巨獸龍的牙齒是用來給獵物“放血”的,並且咬下一大塊肉,等到獵物失血過多而癱瘓時,再去享用獵物。

與霸王龍相比

有很多網友認為與霸王龍相比,巨獸龍身體太瘦,個子太矮,雖然牙齒鋒利度可以超過霸王龍,但是與高大粗壯的霸王龍相比一點都不霸氣,如果有一天這兩個物種相遇了,想必清瘦的巨獸龍無法擊敗五大三粗的霸王龍,但其實,在現實中它們根本不可能相遇。

辨認要訣:腦袋很長很大,腦袋寬度按比例窄細,嘴巴長,眶前孔相當大,牙齒鋒利但單薄,牙齒長度相對自身很短,前頜骨很窄,嘴巴寬度窄,脖子修長,軀幹窄,身體瘦,肩胛骨細小,四肢短小,腳小。由於腦袋高頭長且脖子長而且身體瘦嘴巴長,所以看上去也很像一頭巨大的驢(因此也被一些恐龍愛好者叫做南方巨獸驢)。1993年阿根廷一個驚人發現, 動搖了暴龍在考古學上「地球史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的地位。

1993年, 考古學家ruben d. carolini在1993年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平原進行考古發掘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重大的秘密, 原來在遠古的阿根廷曾經存在過一種可怕的怪獸。這種可怕的怪獸是地球上有史以來第三大的兩足生物, 體重達到驚人的八公噸。這種恐龍於1995年被命名為巨獸龍, 意思是巨大的蜥蜴。巨獸龍是侏羅紀最著多掠食恐龍 異特龍(躍龍)的後裔, 不過生活年代較後的巨獸龍體型卻足足比前者大了差不多一 半。

巨獸龍(3) 巨獸龍毫無疑問是地球史上最厲害的掠食者之一, 不過它們要對付的獵物也絕非容易應付的小型食草恐龍。在差不多時期生活和同一地點(阿根廷)生活的有阿根廷龍——地球史上最龐大的食草恐龍。這個原因也可以解釋巨獸龍演化到如此龐大的原因。同樣地, 巨獸龍的頭骨長達1.8公尺, 顎部長滿8吋(20厘米)長的鋒利牙齒。巨獸龍的體重達10公噸, 所以它們發展出強大的骨骼及肌肉網路來支撐沈重的身軀, 同時保證它們在捕食獵物的時候有可接受的速度。長長的尾巴則在快速奔跑的過程中起了平衡的作用和快速轉向的能力。

智力

由於古生物學界已普遍認同暴龍是一種不聰明的恐龍, 所以有理論認為同是巨型肉食恐龍的巨獸龍應該也是智力比較低的恐龍, 沒有複雜的行為如社會結構等。不過古生物學家發現緊靠的巨獸龍提供了初步證據它們的行為可能比我們原先想像的要複雜。它們的智力可能足夠讓它們有較複雜的行為如群居的觀念。現時甚至有推測認為這種強大的恐龍從群居中學會合作獵食的技能, 以提高效率。有科學家利用工程學結合出土化石進行研究, 他們以關節最大可承受的運動至靜止狀態力計算出這種恐龍結構上最大可承受每小時40公里的奔跑速度。

身高

以目前我們掌握的資料, 巨獸龍比更著名的暴龍更長。在身長方面, 巨獸龍比13公尺長的暴龍長了足足1公尺; 身高方面兩者差不多; 但體重卻比暴龍輕了2公噸。所以我們絕對有足夠證據相信巨獸龍的確比暴龍長,但卻沒有霸王龍大。不過兩者在歷史中並不可能相遇, 因為兩者年代相隔了2400萬年。鯊齒龍 是非洲以發現過的最大的恐龍。鯊齒龍長14.1米,比霸王龍長0.5米,鯊齒龍的股骨長1.45米,鯊齒龍的頭骨有1.65米長。比霸王龍的頭骨要長15厘米。僅次於巨獸龍[giganotosaurus]1.85米長的頭骨和脊背龍2.1米長的頭骨。 這四種恐龍被稱為最大的四種獸腳類恐龍。鯊齒龍的頭骨雖然長,但他的大腦只有霸王龍的大腦一半那么大。鯊齒龍和巨獸龍都被劃為鯊齒龍類。

南方巨獸龍的完整度35%的正模標本就存放在阿根廷內烏肯的卡門菲耐斯市立博物館,而其複製品則在其他地方,如悉尼的澳洲博物館都有展出。

大眾文化

儘管南方巨獸龍是在1993年才被發現,而且只有兩具化石被發現,但它們在大眾文化中發展的較快,南方巨獸龍出現於《與恐龍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的特別節目《巨龍國度》(Land of Giants)。但直到現在才有足夠的近親(鯊齒龍亞科)化石可以作為精準的參考,用來正確地重建和復原南方巨獸龍的詳細生理構造和外表。在節目中,南方巨獸龍可獨自獵食,也可成群獵食阿根廷龍。。南方巨獸龍也出現在IMAX電影《巴塔哥尼亞的巨獸》(Dinosaurs: Giants of Patagonia),在電影中羅多爾夫·科里亞(Rodolfo Coria)介紹在阿根廷的主要挖掘地點。而在一些兒童書籍和影視作品中,巨獸龍是“最大”的食肉恐龍,並且所向披靡,難尋敵手,宣傳成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龍,其實事實不然;在《遠古入侵》中也出現了南方巨獸龍,還把它描述成比暴龍還大的食肉恐龍,但其實這樣描述是不科學的。實際上,這些書籍和影視作品中對巨獸龍的描述明顯過於誇大(實際上南方巨獸龍只是體型第7大的食肉恐龍), 不過有些紀錄片中的巨獸龍是用霸王龍的模子刻出來的是因為人們對巨獸龍的想像力還不夠。

細數全球最迷人古生物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許多奇異的已滅絕魚類、恐龍、鳥類及其他生物,研究人員通過藝術手段展現了這些奇異的史前生物的本來面貌。以下就是美國生活科學網公布的最迷人古生物。
巨獸龍| 泥潭龍| 傷齒龍| 蛇頸龍| 氣腔龍| 遠古海鳥| 圓頂龍| 猛獁象| 恐怖鳥| 半殼龜| 歐洲穴居熊| 披毛犀| 加州劍齒虎| 哈斯特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