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卡簡介
2002年11月18日, nVidia公司在Comdex 2002上, 發布了研發代號NV30的GeForce FX5800 Ultra, 這也成了歷史上NVIDIA最具爭議的一款產品.GeForce FX5800 Ultra直接來源於代號為NV25的GeForce 4 Ti4200/Ti4600系列, 也採用了4*2的像素渲染管線架構, 只是加入了DirectX 9.0的支持和CineFX著色引擎的支持. 另外, 頂點著色單元(Vertex Shader)和像素著色單元(Pixel Shader)也升級到了2.0+的版本. 但是, nVidia公司與微軟之間因為XBOX所產生的積怨, 嚴重影響到了nVidia公司在支持DirectX 9.0方面的力度. 這直接導致第一代RV30系列顯示卡在DirectX 9.0性能上的全面落後.
但是, 這還不是最糟的. 一系列其他決策失誤的接踵而至導致了更大的悲劇.
1. nVidia採用了尚不成熟的0.13微米技術(對手Radeon 9700PRO採用的是0.15微米製程), 加上由於性能不濟而瘋狂提升的核心頻率(500MHz), 導致核心發熱量非常巨大(對手Radeon 9700PRO盡為325MHz). 不得不使用成本高昂的外排式全銅散熱器 (可以對比對手Radeon 9700PRO的小型全鋁直吹式散熱器). 儘管如此, 核心溫度仍然無法控制在理想範圍.
2. 0.13微米製程的拖延, 造成GeForce FX5800 Ultra晚於對手Radeon 9700PRO半年才上市, 不僅如此, DirectX 9.0以及抗鋸齒性能上的大幅落後更是淪為當時的街頭笑料.
3. 錯誤地採用了128bit的GDDR2顯存晶片. 帶來的負面效應有: GDDR2顯存技術不成熟, 成本非常高昂. 顯存位寬延續了NV25, 只有128bit (而對手Radeon 9700PRO早已升級為256bit), 為了保證顯存數據吞吐頻寬, 不得不將頻率提升到了史無前例的500MHz (等效1000MHz), 如此史無前例的高頻造成了顯示卡PCB設計的複雜度大為增加, 也不得不使用成本高昂的12層PCB以保證顯示卡的電氣性能穩定.
總之, 這些一連串的決策失誤, 造成了GeForce FX5800 Ultra 的價格達到500美元, 但是在性能上, 卻完全抵擋不住對手Radeon 9700PRO的凌厲攻勢. 不僅如此, 在GeForce FX5800 Ultra上市之際, 對手ATi甚至已經開始供貨R300的改良版本:R350(Radeon 9800PRO). 這是nVidia歷史上最大也是最嚴重的一次失敗. 但是,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誰也沒有料到, NV30的失敗其實也是NV35(GeForce FX5900 Ultra/5950 Ultra), 甚至NV40(GeForce 6800Ultra)成功的基石.
顯示卡參數
顯示卡晶片 GeForce FX5800 Ultra晶片廠商 nVidia
發布年份 2002年11月(紙面發布), 2003年3月(顯示卡發售)
製造工藝 0.13 微米
核心代號 NV30
電晶體數 一億兩千五百萬
核心頻率 500MHz
顯存頻率 500MHz (等效1000MHz)
顯存類型 DDR2
顯存容量 128MB
顯存位寬 128bit
顯存描述 Micro BGA封裝
顯存頻寬 16GB/s
顯存速度 2ns
像素渲染管線數 4
像素填充率 2G/s
每條像素渲染管線擁有紋理渲染管線數 2
紋理填充率 4G/s
散熱方式 銅質渦輪外排式散熱器
顯示卡接口 AGP-8X
物理特性
3D API Microsoft DirectX 9.0/OpenGL 1.3
3D 特性 CineFX著色引擎, Vertex Shader 2.0+, Pixel Shader 2.0+, 自動採樣 (Intellisample), 自適應紋理過濾(Adaptive Texture Filt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