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西元1984年,自從瑞典吉他大師Yngwie J. Malmsteen以新古典速彈彈法在“Steeler”和"Alcatrazz"揚名萬世後,吉他英雄如春荀般掘起,位於美國舊金山的Shrapnel唱片公司,其主事Mike Varney薦於吉他英雄主義來到,於是在1986年發掘了幾位新古典吉他英雄,Jason Becker、Marty Friedman、Vinnie Moore、Tony Ma|Calpine、Joey Tafolla、Paul Gilbert 等新秀,主導及改寫了重金屬搖滾吉他的演奏方式,這幾位吉他手也名列搖滾吉他名人傳之中。
Jason Becker出生於西元1969年7月30日,初試啼聲於1987年,當年他和Marty Friedman(ex-Megadeth)共同組成以演奏為主的前衛速度金屬(Progressive Speed Metal) 團體"Cacophony",首張專輯"Speed Metal Symphony”, 兩人以融合搖滾與古典樂的手法,運用大量東方音樂元素,開創出新的重金屬音樂型態,速彈、掃弦、點弦及準確的吉他對位技巧和搖捍運用於樂曲之中。同年Jason獨具個人風格的演奏專輯"Perpetual Burn"表.隔年Cacophony第二張專輯"Go off!"發表。 1989年Jason接替Steve Vai的職務,加入搖滾巨星David Lee Roth(ex-Van Halen)的樂團。
正當Jason的音樂事業開始飛黃騰達之際,卻被診斷罹患ALS-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病魔一天天啃噬身體,演奏能力漸受影響,1988年"Young Guitar"、"1989年"Guitar World"、"1990年"Guitar Magazine"、"Guitar Player"讀者票選Jason為最佳新進吉他手,受病魔侵蝕而日漸衰弱的他,在雙手不時顫抖的情況下完成David專輯”A Little Ain't Enough”的錄製,然而衰弱的身體令Jason無法應付巡迴演唱的勞累,不得不離開David Lee Roth's Band,但他不放棄對音樂的熱愛,開始嘗試電腦作曲,1995年於日本發行經典作品"Perspective",並在1999年發表個人珍藏作品"The Raspberry Jams" !收錄Jason Becker現場演出、訪談、教學及幕後花絮,優美動人的旋律結合出神入化的彈奏技巧,吉他神童展現精湛琴藝譜出動人泣血樂章。
當我還是個小孩子時我就喜歡上了吉他。事實上,應該這樣說,我依然喜愛吉他,但年少時我是個喜歡“吉他世界”的孩子——尤其是重金屬吉他。我熟知重金屬吉他的發展歷史(“重金屬”這個術語第一次被使用是在Steppenwolf樂隊的《Born To Be Wild》中,但他們卻是引自William Burroughs的小說),我也知道重金屬吉他英雄們都姓甚名誰(Jimi Hendrix通常被認為是第一位重金屬吉他手,儘管有些鑽牛角尖的人或許會選Ritchie Blackmore或Tony Iommi),我還知道不同時代人們所喜愛的重金屬吉他手都是哪些。像Angus Young(AC/DC),或K.K.Downing和Glen Tipton(Judas Priest)這些都是成名已久的大師,還有年輕而迅速躥紅的吉他手,如Steve Vai和Slash。當我16左右時,Shred Metal(速彈金屬)音樂正紅得發紫。Shred Metal是重金屬的一個亞類,其性質之一便是速度。它的意思就是彈得快,不,應該說是越快越好。這時的搖滾樂迅速從一種只會三個和弦的人也能玩的音樂轉變成了一種從伯克利音樂學院學位獲得者到吉他大師才能玩的音樂(我們都知道這種情形持續了多久)。Shred Metal和它的堂兄弟新古典重金屬(neoclassical heavy metal)向人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一大串速彈大師,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會錄製無數張器樂專輯,而且他們所有人都將巴赫與帕格尼尼尊為這類風格的先驅,而不是披頭士或性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