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特點
IE(工業工程)是對人員、物料、 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 進行設計、改善和設定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技術以及工程分析與設計的原理、方法,對由人、物料、設備、能源、信息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評價、改進(創新)的一門學科。
發展歷程
起源於美國,是在泰勒科學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套用性工程技術學科,強調綜合地提高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產品質量,而使系統處於最佳運行狀態而獲得巨大整體效益。它是一門輔助企業經營的主流科學,從方法工程、工作衡量、工作評價、薪酬制度以及工廠設計,一直到作業研究、決策分析等,甚至 吸收了統計方法與信息科技的發展、網路規劃技術與行為科學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經驗。IE的目標是改善工廠的生產管理基礎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學理與實務相得益彰、保證管理效果,降低成本、改善經濟效益,以工程技術為基礎配合科學管理的技巧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預防問題。
通過學習使學員能夠把技術與管理有機結合,對企業進行工業簡化(Simplification)、專業化(Specialization)和標準化(Standardization)的IE管理,從制定做出工序操作標準,勞動定額工時,工藝、流程現場管理乃至全公司生產管理系統最佳化、改善都能發揮IE技術管理的作用。
很多人把IE與企業管理混為一談,這是極端錯誤的,它實際上是技術與管理的一體化,我們知道最早的手錶為機械錶,利用彈簧驅動計時系統,後來大概在上個世紀70年代出現了電子表,再後來電子與機械融為一體形成了今天的電子機械錶,這是最簡單的“機電一體化”例子,工業工程的“技術—管理一體化”(“技管一體化”)也是同樣的道理。
工業工程在國外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美國七大工程學科之一。它融工程和管理於一體,對工業已開發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工業工 程是關於複雜系統有效運作的科學,它將工程技術與管理科學相結合,從系統的角度對製造業、服務業等企業或組織中的實際工程與管理問題進行定量的分析、最佳化 與設計。它是一門以系統效率和效益為目標的、獨立的工程學科。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學科發展始於20世紀90年代,1993年第一批獲準設立工業工程碩士專業,1997年起設立本科專業並開始招生,後又獲準按 "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授予工業工程方向工學博士和碩士學位。2001年10月正式成立工業工程系,特聘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學薩文迪教授出任首屆 系主任和講席教授。2004年10月薩文迪教授已順利完成第一任期並續聘第二任期(2004.10~2007.10).工業工程系現有教職員工23人,其 中教師18人,均為留學歸國的博士或在國外進修過的中青年教師。
Salvendy教授為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確立的目標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建成世界一流的工業工程學科。建系三年來,工業工程系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是以規模化工業生產及工業經濟系統為研究對象,以最佳化生產系統,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綜合效益為追求目標,在生產製造技術、管理科學和系統工程等科學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交叉邊緣學科。它伴隨著工業生產的需求而誕生,隨著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對提高企業發展水平和效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實踐證明,在發展經濟和工業生產各領域,科學技術和管理技術往往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工業工程正是在探索科學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背景下誕生的,並在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術語概念
工業工程是一門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學科,它有效地綜合了工程科學、管理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立的科學體系,並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不斷發展而變化,其內涵和外延還在不斷豐富和發展。1955年美國工業工程師學會給出了工業工程完整的定義,即“工業工程是對有關人員、物資、設備、能源和信息等組成的整體系統進行設計、改造與實施的一門學科,它利用數學、物理和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和技能,並且套用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對該系統可能獲得的成果予以確定、預測和評價”。可以看出,工業工程是綜合運用各種實用的知識和方法,為把人力、物資、裝備、技術和信息組成更加有效和更富於生產力的綜合系統,所從事的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的活動,它為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基本特徵
從工業工程的概念到實際工程實踐來看,工業工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⑴ 整體系統的思想:工業工程的理論和思想是追求系統的整體效益。各子系統的目標必須服從系統的總目標。在實施過程中IE把工業生產看成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當然一個企業、車間、工段等也可以是一個系統。現代IE就是用系統的、結合的觀點和方法,進行統籌規劃、綜合平衡,以充分發揮系統的整體效益。
⑵ 技術與管理集成的思想:IE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從技術角度研究和解決生產組織和管理中的問題,而具體實施中,則是站在系統全局管理的角度進行分析、設計、改造和控制系統的運行行為,以求整體最優。因此它是技術和管理緊密結合的工程學科,而工業工程師是執行這一任務的懂管理的複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⑶ 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思想:IE自誕生以來,經歷了圍繞提高作業效率為重要內容的傳統IE階段;與運籌學相結合進行更系統和精確設計的獨立活動階段;以系統工程為新的支柱,形成從微觀到巨觀,從局部到整體進行分析和設計的系統科學體系階段;目前可以認為是IE套用各種新技術、新理論不斷拓展套用領域和範圍的新的發展階段。
從學科方面看,IE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研究領域,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許多現代科學技術知識都成為IE的相關學科,例如早期的實驗統計方法、運籌方法到現在的大系統理論及系統集成的理論和方法等,凡是有利於對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評價以及有利於提高效益的方法,都被及時納入IE的研究和套用範疇。因此IE被認為是發展最快的工程技術學科之一。從套用方面看,IE的套用領域範圍也不斷拓展。最初工業工程的主要套用在製造業。當今社會,工業已成為社會各產業的集合,因此IE迅速從製造業發展到各產業領域,甚至包括服務業、現代農業乃至行政公共事業。從本身的內涵方面看,工業工程本身的內涵也在不斷變化,例如過去談到的人及人員,一般指工業生產中的勞動者,是一種生產資源,而現在更多地強調生產活動中人的積極性及創造性,強調合理的人員配置和使用。又如物資和物料的概念,現在已不局限於生產過程的原材料、在制品,而是系統中運行的各種實體的總稱,這些概念的擴展使工業工程的研究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基本職能
工業工程在其發展和套用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職能。按照現代工業工程的定義,其基本職能包括系統規劃功能、系統設計與實施功能、系統評價功能和系統創新功能四大部分。
⑴ 系統規劃功能
一般包括巨觀系統規劃和微觀系統規劃兩大部分。巨觀規劃,包括產業政策、產業結構、產業技術政策、技術發展規劃、工業教育及培訓規劃等。微觀規劃,包括企業新產品開發、業務發展規劃、企業經營戰略、技術更新和改造、安全環境規劃、質量成本規劃、產品標準及系列化規劃、職工教育及人力資源開發規劃等。
⑵ 系統設計與實施功能
這是IE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主要有:①系統設計與實施,包括製造過程系統、質量保證系統、組織結構系統、信息管理系統、物流系統(工程選址、工廠布置、工程項目總體設計、設施設計等)和支持系統(網路資料庫)等。②工作研究與實施,包括生產流程設計、生產技術選擇、作業程式方法設計、作業時間及動作標準制訂、作業環境設計、人力資源開發與設計等。③製造過程控制,包括製造資源計畫、質量控制與可靠性、生產計畫與控制、過程成本控制等。④標準制訂與實施,主要有設計標準、質量標準、工作標準、規範與規程制訂、工業安全、衛生、環保系統標準與規範等。⑤企業重組與再造,主要有虛擬企業設計與實施、各種現代製造方式的設計與實施、經營過程設計與再造,職工培訓與教育的設計與安排等等。
⑶ 系統評價功能
系統評價功能主要是藉助各種分析評價工具對系統的效益或成果進行評價分析,以達到最優的結果,主要包括技術經濟發展預測評價,投資分析、產品設計評價、工程經濟分析與評價、各種規劃設計方案的評價、現存各子系統的評價、質量與可靠性評價,職工業績與職務評價、評價指標及規程技術評價,獎懲機制建立與評價、宣傳教育系統結果評價等。
⑷ 系統創新功能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源泉,通過對系統的分析評價、完善改造以達到促進系統不斷創新的目標,是IE的功能之一。這裡主要包括產品改進、工藝改進、設施改進、系統組織改進、工作方式改進、技術創新的激勵與組織、新產品新技術的工作開發等。
按照上述的功能,從事工業工程專業的人才絕非一般的專業技術人才和一般的管理人才所能勝任的,它必須是具有全面素質的複合型人才,美國工業工程師學會為工業工程師下了如下定義:“工業工程技術人員是為了達到管理者的目標(目標的根本含義是企業取得最佳利潤,且風險最小)而貢獻出技術的人,工業工程技術人員協助各級管理人員,在業務經營的構想、規劃、實施、控制方法等方面從事研究和發明,以期更有效地利用人才和各種經濟資源”。因此,工業工程師必須具備寬廣深厚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系統工程的理論、現代管理知識及計算機套用知識。
4、工業工程意識
⑴成本和效率意識
⑵問題和改革意識
⑶工作簡化和標準化意識
⑷全局和整體化意識
⑸以人為中心的意識
基本原則
⑴動作能量活用原則
l
l在人的身體各部位,凡是能具有進行動作能力的部分,不管何部份,都希望全面能活用。
4 * 腳部或左手能操作的事,不使用右手。
4 * 儘量使兩手同時作業,也同時結束動作。
4 * 雙手不要使其同時靜止,手空閒時,須動腦想另一工作。
⑵動作量節約原則
l多餘的運動量,不但浪費時間及空間,更會消耗體力。
4儘量使用小運動來操作工作。軀體的運動依序為腕部、前腕部、手腕部、手指,能夠使用小運動,應儘量使用小運動。
4 * 材料及器具應放置於伸手能及的範圍內,並儘量放在近手邊。
4 * 小單元的動作次數,應儘量減少。
4 * 工具應予簡化、易用。
4 * 材料及零件應使用易拿取之容器。
4 * 工作物長、或重或體積大時應利用保持器具。
⑶動作法改善原則
l能動的部位使其全部活動,可以節約的能量可以省去的徒勞動作也儘量去除,而動作的方法還是有改善的地方。
4*動作能予規律化。
4*雙手可反向運動,而不可同向運動。
4*利用慣性、重力、自然力等,尤其儘量利用動力裝置。
改善範圍
IE就是指INDUSTRIAL(工業) ENGINEERING(工程) 它由兩字詞之首字母組合而成。IE的基礎也是最早的起源來自於『工作研究』,而『工作研究』的主要構成是來自泰勒的『工作研究』與吉爾布雷斯的『動作研究』二者所構成。
IE的主要範圍 : _*工程分析 _*價值分析(V.A) _*動作研究 _*工作標準 _*時間研究 _*時間標準 * 工廠布置 _*搬運設計
改善(IE)七大手法有 :
⒈動改法 改善人體動作的方式,減少疲勞使工作更為舒適、更有效率,不要蠻幹。
⒉防錯法 如何避免做錯事情,使工作第一次就做好的,精神能夠具體實現。
⒊五五法 借著質問的技巧來發掘出改善的構想。
⒋雙手法 研究人體雙手在工作時的過程,藉以發掘出可資改善之地方。
⒌人機法 研究探討操作人員與機器工作的過程,藉以發掘出可資改善的地方。
⒍流程法 研究探討牽涉到幾個不同工作站或地點之流動關係,藉以發掘出可資改善的地方。
⒎抽查法 借著抽樣觀察的方法能很迅速有效地了解問題的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