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19

YF-19

AD 2033年,統合軍開始名為"超級新星(Super Nova )"的次期主力戰鬥機(AVF--Advanced Variable Fighter)計畫,經過軍方內部的“次期主力戰鬥機選定委員會”對各家開發公司方案的審核討論,最終決定由新星重工(Shinsei Industry)和通用銀河(General Galaxy)進行競標,並且決定以YF-19和YF-21作為開發代號。2034年初,兩家公司同時開始了新機體的開發工作。(YF-18、YF-20的代號被其他的候選機型所使用,但最終都因為有欠缺而未被軍方選用)

機體解說

F形態設定圖 F形態設定圖

新星工業首先向軍方提交了YF-19的設計方案,並通過審核。實際上,YF-19在交給軍方的設計方案中,除了新型熱核噴射發動機和使用高性能AI的飛行員輔助系統(Pilot Support System)等這些基本的東西之外,還提出了三種形態的機體造型:第一種是作為VF-11正常進化型的 "A方案",40%的部件可以和VF-11通用;第二種是裝備與VF-1相同型可變後掠翼的 "B方案",強調大氣圈內的作戰性能;第三種是採用了非常前衛的前掠翼造型的 "C方案"。計畫的最初,YF-19並沒有象VF-17那樣強調宇宙戰的提案,但是,YF-19的開發小組大部分人是10年前開發VF-11的人,他們非常清楚新型熱核噴射發動機的裝備使以前由於推進劑槽容量所造成的限制問題完全消失了,所以新型機的開發不再是以在大氣圏內性能為主了.19的氣動方案經過馬拉松式的論證評估之後,最後由於主設計師的堅持加上軍方意見的傾斜,原來被認為最不可能的提案C方案獲得採用。

YF-19 YF-19

從YF-19的側面可以一眼看出它是VF-11的後續機型,機身的氣動外型與VF-11的大致相同.但YF-19的變形系統是從來沒有機體與之類似的全新設計.這個變形設計在"C方案"中並沒有包括,是由新星工業中的可變系統研究班(Transformsystmem Reserch&deverop Division:可変システム研究開発班)設計,比VF-11縮短了20%的變形時間.一改以往座艙在B形態置於腹部前方的設計,而將座艙設定在背部,由機體裝甲結構完全收納,同時軀幹是由機頭和機身構成雙重三角形型的超穩定結構,使得YF-19的Battleroid形態異常堅固.由前方射來的威脅會完全的被正面厚實的胸部和腹部所阻擋,飛行員的安全大大改善.此外,這種設計還使機頭的主雷達在B形態可以不受影響的工作,增加了火控系統布置的合理性.2034年5月,YF-19基本定型。

DATA(Fighter形態下)

全長:18.62m

全寬:14.87m

全高: 3.94 m

空重: 8.750t

主推進系統:新星重工 /P&W/Royce FF2200熱核噴射引擎*2

推力:56500kgX2

輔助推進系統:高機動推進器 P&W HMM-6J

最大速度:5.1馬赫

固定武裝:Mauler REB-30G 對空雷射炮X1Mauler REB-23 半固定雷射炮X2

後續研究

首先,前掠翼在戰鬥機上的實用資料並不多。雖然人類在20世紀就開始了對前掠翼的研究,但真正大量裝備部隊的並投入實戰的機體資料卻沒有。不能用電腦模擬所有的情況,所以從前所說的“飛了才知道”的東西仍然很多。這樣無法針對“難以預計的突發性事故”而研究應對方法。YF-19隻有通過電腦模擬技術,風洞實驗,不變形無人實驗機等方式展開研究。同時參考諾斯羅姆 格魯門(ノースロム/グラマン——Northrom Grumman)在第三次VFX(GVF)計畫中研製的VF-X-10實驗機及20世紀末研製的X-29,SU-47等實驗機的資料。

其次,軍方的性能要求很高。要求單機能夠進行超空間摺疊(使用Fold航法),能夠在不使用反應彈的情況下只以少數特譴隊突破敵嚴密防守直接攻擊敵機要部門和高價值目標,並能夠執行重要人質的解救,重點目標的保護,等特種作戰任務。

單機Fold裝備 單機Fold裝備

再次,機體即將取代大量裝備特種部隊的VF-17系列,必需要考慮機體的成本,而在設計方案C時,成本是被設計小組遺忘的問題。於是判斷最初構想的“同時具有機體的高性能與駕駛員的可操縱性”難以實現。

於是YF-19的系統工程師ヤン·ノイマン決定以追求機體的高性能為最優先,而飛行員則以高性能的AI輔助操縱系統支持。由於這種幾乎“本末倒置”的理念指導設計,YF-19在開創最高飛行性能同時也創造了駕駛難度的最高記錄。儘管從VF-15就開始實用基於人造引力技術和慣性控制技術的“G力補償系統”,試飛員們仍然對飛機的操縱性十分不滿,而軍方高層卻對YF-19的設計十分滿意,於是研究工作就在高層的讚賞與基層的抱怨聲中進行著,直到天才(天災?)飛行員イサム・ダイソン中尉的出現。這位YF-19第7個試飛員從一開始就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實力(用YF-19試飛時的尾跡在天空中畫出一隻龍鳥),在他試飛期間,應他的試飛意見,本已十分敏感的機體被進一步改良:副翼和尾翼的可動舵面偏角被增大了3到5度,而發動機油門的回響速度被提高了50%。可以說YF-19的成功,イサム・ダイソン中尉起了重要作用。

YF-19的飛行員輔助系統(Pilot Support System)系統分為三個部分,簡稱系統1、系統2、系統3,系統1負責機體控制、自動導航和無人化控制(AI操控,可進行低程度的作戰)。系統2負責虛擬座艙顯示、武器系統和電子對抗,YF-19的主動式隱形系統也是由這部分負責的,系統3負責戰場分析、Fold航法的計算和Pinpoint Barrier的計算,三系統分開工作,只要有一部分遭到病毒之類的入侵時另兩個部分會對其進行物理遮斷,同時分擔其工作,這時雖然性能下降,但是保證了安全性。

引擎

YF-19的引擎理所當然的使用新概念的熱核噴射引擎,這種革命性新引擎的使用不僅大大提高了推力,而且一勞永逸的解決了VF太空飛行續航力不足的問題——它十分節省燃料。所以YF-19的FAST PACK不再作為備用油箱而是一個附加裝甲和武器艙的集合體,FAST PACK的體積大大縮小。搭載新型熱核噴射引擎使YF-19不需要任何其他裝備和準備,即可自力到達衛星軌道。而且新型發動機在保證YF-19不損失性能的前提下還有餘力展開Pinpoint Barrier,Pinpoint Barrier的裝備使原來對VF-11來說是致命的微型飛彈攻擊變得完全無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