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DI

VERDI

居塞比·威爾第 (Giuseppe Verdi,1813-1901),義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曾投考米蘭音樂院,未被錄取,後隨拉維尼亞學習音樂。

基本信息

簡介

1842年,因歌劇《那布科》的成功,一躍而成義大利第一流作曲家。當時義大利正處於擺脫奧地利統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厄爾南尼》、《阿爾濟拉》、《列尼亞諾戰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來鬥爭,有“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五十年代是他創作的高峰時期,寫了《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假面舞會》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後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創作了《阿伊達》。

晚年又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創作了《奧賽羅》及《法爾斯塔夫》。一生創作了26部歌劇,善用義大利民間音調,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欲望、性格、內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一。

生平詳述

威爾第 是19世紀義大利歌劇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劇作曲家。出身於小商之家,曾報考米蘭音樂學院未被錄取,後師從拉維尼亞學習作曲和配器。創作以民族民間音樂為淵源,借鑑外國先進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歌劇以題材的社會性,現實性,人物和環境的質樸真實,音樂,戲劇的緊密結合,聲樂歌唱的主導地位和變化豐富的動人鏇律而著稱。《茶花女》,《弄臣》,《阿依達》,《奧塞羅》等是其代表作,他把義大利歌劇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峰,為世界歌劇藝術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威爾第於1813年10月10日出生於義大利帕爾馬的隆高勒,比在萊比錫出生的華格納晚5個月。他的父親是當地旅館的老闆和雜貨商。這是一個家境清貧的農民家庭。父親打發他到附近布塞托一個鞋匠家去住,他在那裡學習管風琴,並在鎮上管弦樂團工作。當他被鎮民送往米蘭音樂學院學習時,卻遭到拒絕,被拒原因是他的歲數太大(超過了14歲)。從未受過訓練,缺乏音樂才能。他回到布塞托,後來開始寫他的第一部歌劇《博尼法喬伯爵奧貝爾托》,該劇於1839年他26歲時在斯卡拉歌劇院上演,這部歌劇取得了成功,使他獲得了創作三部新歌劇的契約。1842年,因歌劇《那布科》的成功,使他一躍而成為義大利第一流的作曲家。當時的義大利正處於擺脫奧地利統治的革命浪潮之中,威爾第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厄爾南尼》、《阿爾濟拉》、《列尼亞諾戰役》等以及一些革命歌曲鼓勵人民起來鬥爭,有“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

五十年代是威爾第創作的高峰時期,他勤奮不懈的創作,先後寫出了《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假面舞會》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後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的通航典禮創作了《阿伊達》。威爾第譜寫了《阿伊達》之後16年就再沒有寫過任何歌劇,晚年又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創作了最後兩部震驚--悲劇性的《奧塞羅》和喜劇性的《福斯塔夫》。

主要著作

Oberto Conte di San Bonifacio 波尼法西奧伯爵奧貝托 (1839 Teatro alla Scala , Milan )Un Giorno di Regno 王國的一天 ( 1840 Teatro alla Scala , Milan ) ( Il Finto Stanislao )

Nabucodonosor 納布科 ( 又稱《尼布甲》) ( 1842 Teatro alla Scala , Milan ) ( Nabucco )

I Lombardi alla Prima Crociata 倫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軍中 ( 1843 Teatro alla Scala , Milan )

Ernani 埃爾納尼 ( 1844 Teatro la Fenice , Venice )

I Due Foscari 兩個福斯卡羅 ( 1844 Teatro Argentina , Rome )

Giovanna d'Arco 聖女貞德 ( 1845 Teatro alla Scala , Milan )

Alzira 阿爾齊拉 ( 1845 Teatro San Carlo , Naples 那不勒斯 )

Attila 阿蒂拉 ( 1846 Teatro la Fenice , Venice )

Macbeth 麥克白 ( 1847 Teatro della Pergola , Florence 佛羅倫斯 )

I Masnadieri 強盜 ( 1847 Her Majesty's Theatre , London )

Jelusalem 耶路撒冷 [《倫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軍中》的修訂 ] ( 26.11.1847 Academie Royale de Musique , Paris )

Il Corsaro 海俠 ( 1848 Teatro Grande , Trieste 的里雅斯特 )

La Battaglia di Legnano 萊尼亞諾戰役 ( 1849 Teatro Argentina , Rome )

Luisa Miller 路易莎‧米勒 ( 1849 Teatro San Carlo , Naples 那不勒斯 )

Stiffelio 斯蒂費利奧 ( 1850 Teatro Grande , Trieste 的里雅斯特 )

Rigoletto 弄臣 ( 1850 Teatro la Fenice , Venice )

Il Trovatore 唱遊詩人 ( 1853 Teatro Apollo , Rome )

La Traviata 茶花女 ( 1853 Teatro la Fenice , Venice )

Les Vepres Siciliennes 西西里晚禱 ( 1855 Academie Imperiale de Musique , Paris )

Giovanna de Guzman ( I vespri siciliani ) [《西西里晚禱》的修訂版 ] ( 1855 Teatro Regio , Parma )

Simon Boccanegra 西蒙‧波卡涅拉 ( 1857 Teatro la Fenice , Venice )

Aroldo [ rev of Stiffelio 斯蒂費利奧 ] (1857 Teatro Nuovo , Rimini 里米尼 )

Un Ballo in maschera 假面舞會 ( 1859 Teatro Apollo , Rome )

La Forza del destino 命運之力 ( 1862 Bolshoi Theatre , St . Petersburg 聖彼得堡 )

Macbeth 麥克白 [ 修訂版 ] ( 1865 Theatre Lyrique , Paris )

Don Carlos 唐卡洛斯 ( 1855 Academie Imperiale de Musique , Paris )

La Forza del destino 命運之力 [ 修訂版 ] (27.2.1869 Teatro alla Scala , Milan )

Aida 阿依達 ( 1871 Opera House , Cairo 開羅 )

Don Carlo 唐卡洛 [ 修訂版 ( 1872 , Naples )

Simon Boccanegra 西蒙‧波卡涅拉 [ 修訂版 ] ( 1881 Teatro alla Scala , Milan )

La Force du destino 命運之力 [ 修訂版 ] ( 1883 , Antwerp )

Don Carlo 唐卡洛 [ 第二次修訂版 ] ( 1884 Teatro alla Scala , Milan )

Don Carlo 唐卡洛 [ 第三次修訂版 ] ( 1886 , Modena )

Otello 奧塞羅 ( 1887 Teatro alla Scala , Milan )

Falstaff 法斯塔夫 ( 1893 Teatro alla Scala , Milan )

生平年表

1813 年出生於靠布塞托的隆孔雷,父親是旅館老闆。激起威爾第早年音樂雄心的是一位布賽托商人巴霍 . 茲,他不僅提供威爾第全城最佳的音樂教育,當威爾第七歲時又再度出資送他到米蘭音樂學院學習。

1832 年想進米蘭音樂院卻被拒絕入學,於是隨史卡拉歌劇院的樂師拉威那學習對位法。

1836 年與巴霍 . 茲女兒結婚,婚後兩個小孩不幸早夭,妻子也在 1840 年去世,這給年輕的威爾第相當大的打擊。

1842 年於米蘭史卡拉歌劇院上演的「納布果」為威爾第贏得了空前的勝利 。緊接著「納布果」後威爾第不斷地創作,1847 年的「馬克白」是他創作風格的轉捩點,音樂真正觸動到心理的深層表現。接下來便是一連串的勝利,尤其是他創作生涯的三大歌劇 :「弄臣」、「唱遊詩人」與「茶花女」,讓他成為義大利歌劇界的霸主。

1871 年完成「阿伊達」後,除了一首安魂曲外威爾第整整十五年未再譜寫歌劇。

1875 年被提名為參議員。

1887 年在劇作家波義多的鼓吹與合作下完成了「奧泰羅」。

1893 年,70 歲高齡的威爾第推出最後一部歌劇作品 : 喜歌劇「法斯塔夫」。

1896 年開始為年老的音樂家們建屋,照應他們的晚年。

1897 年第二任妻子過世。

1901 年 1 月 27 日於米蘭去世,享年 87歲。義大利政府為他舉行民族英雄葬禮,予以國葬悼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