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雖然本書中的研究基本上是以美國及其他已開發國家為背景的,但它們對於中國的風險研究和政策制定無疑有著極強的借鑑意義。中國正處於高速的社會轉型時期,快速的社會變遷導致中國社會結構出現了一種“斷裂性”特徵:從某些方面看,中國社會仍表現出強烈的傳統(前現代)特點,而從另一些方面看,中國社會已經進入了後現代社會(這一點只需想象一下貴州某個偏遠的山村與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之間的差異就可知道)。這一特徵表現在風險領域內,就意味著我們所面臨的風險是極為複雜
多變的,不僅有大量的傳統風險,也無可避免地要應對一些現代風險的挑戰。如何在保證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有效地控制和減少風險,是中國政府和社會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希望本書的翻譯出版能有助於中國的研究者和決策者更全面地理解風險的本質,更好地制定風險治理政策,推動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編輯推薦
《風險的感知》是一部極具啟發性的重要著作……它涵蓋了眾多領域……斯洛維奇(在書中)提供了許多對法律與政策都有重要意義的新奇發現……在一些最引人注目的章節中,斯洛維奇指出普通人會展現出一種對抗式的理性,對此人們應給予充分的考慮和尊重。斯洛維奇堅持認為:風險不是一種可以完全用數字說明的東西。他主張一種好的風險治理系統應該既是民主的,又是技術統治的——這種系統同時還應充分重視那些普通人的結構化的微妙思維方式。——《哈佛法律評論》
作者簡介
保羅·斯洛維奇(PaulSlovic),俄勒岡州大學決策研究的負責人和心理學教授。主要研究人類判斷、決策的制定和風險分析。他在史丹福大學獲得了學士學位,在密西根州大學獲得了碩士士和博士學位,在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獲得了榮譽博士學位。他曾經是風險分析協會的負責人,在1991年獲得了特殊貢獻獎,在1993年被美國心理學協會授予特殊科學貢獻獎,在1995年被俄勒岡州科學院授予突出科學貢獻獎。
目錄
序言
致謝
導論和概覽
一決策過程、理性以及對自然災害的調節
二認知過程與社會風險承擔
三為高機率小損失投保的偏好:對保險業的意義
四事故機率與安全帶的使用:心理學視角
五多安全才算足夠安全?一項有關技術風險及收益態度的心理測量學研究
六評定風險等級
七權衡各種風險:哪些風險是可接受的
八事實和恐懼:理解感知到的風險
九風險評估中的反應模式、框架化和信息處理效果
十技術危險的性質
十一風險的公眾知情與公眾教育
十二對汽車安全缺陷的風險感知
十三風險的感知
十四風險的社會放大:一個概念框架
十五藥療風險的感知與管理
十六輻射風險的感知
十七感知到的風險、信任及核廢料政治
十八直覺毒物學:專家與外行人士對化學風險的判斷
十九感知的風險、信任與民主
二十青少年中危害健康與增強健康的行為:對詞語聯想以及意象的研究
二十一技術的污名
二十二機率、危險與強制:關於精神衛生法中風險感知與決策的研究
二十三青少年吸菸者知道吸菸的風險嗎
二十四對人類生命價值的不敏感:一項關於心理物理麻木現象的研究
二十五信任、情緒、性別、政治和科學:對風險評估戰場的調查
二十六風險與收益判斷中的情感捷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