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碼器分類
SSI編碼器可按以下方式來分類。
1、按碼盤的刻孔方式不同分類
(1)增量型:就是每轉過單位的角度就發出一個脈衝信號(也有發正餘弦信號,然後對其進行細分,斬波出頻率更高的脈衝),通常為A相、B相、Z相輸出,A相、B相為相互延遲1/4周期的脈衝輸出,根據延遲關係可以區別正反轉,而且通過取A相、B相的上升和下降沿可以進行2或4倍頻;Z相為單圈脈衝,即每圈發出一個脈衝。
(2)絕對值型:就是對應一圈,每個基準的角度發出一個唯一與該角度對應二進制的數值,通過外部記圈器件可以進行多個位置的記錄和測量。
2、按信號的輸出類型分為:電壓輸出、集電極開路輸出、正餘弦信號輸出、推拉互補輸出和長線驅動輸出。
3、以編碼器機械安裝形式分類
(1)有軸型:有軸型又可分為夾緊法蘭型、同步法蘭型和伺服安裝型等。
(2)軸套型:軸套型又可分為半空型、全空型和大口徑型等.
自動化控制系統在不斷地發展,要求有更高精度的絕對值編碼器和相關的測量儀器。為了滿足這樣的需要,絕對值編碼器解析度就越來越高。然而,高精度要求增加位數和電纜芯數,從而增加安裝成本且易出現錯誤,SSI接口具有安裝成本少,線路簡化的優點,它只通過二個信號“時鐘和數據”的串列方式來傳輸而與器的精度無關.編碼器數據同步讀取是根據SSI計數部分給出的時鐘頻率進行的。時鐘頻率取決於編碼器類型(單圈還是多圈)和規定的專用位配置。為了多重轉換(存儲值被多次成功讀出)每次轉換需要的固定時鐘速率必須被保持(如,單圈13位需要14個時鐘,多圈25位需要26個時鐘)。在空閒位置,最後一個時鐘刷走過30μs以上時,數據輸出邏輯上應該為“1”.隨著第一個時鐘下降沿,編碼器的數據和特,殊位被裝載到編碼器接口的轉換暫存器。 隨著每個時鐘上升沿,從MSB開始數據位被依次讀出。在數據傳輸最後,數據輸出設定應為“0”,約20μs。如果在20μs內,下一個時鐘刷到達編碼器接口,已傳輸出的數據再讀一遍。相同數據的多次傳送可能被認為是傳輸錯誤。· 20μs之後,數據輸出到達空閒位置,即“1”。其後新的編碼器數據能夠被讀出。
注意
安裝注意–必須選擇柔性聯軸器–徑向、軸向、角度安裝偏差不允許超過聯軸器允許範圍,以1/10最大值為佳。–徑向偏差建議不超過0.03mm–軸向安裝時,必須注意驅動軸軸向竄動不得出現牽引或碰撞編碼器軸的現象。–安裝不得出現任何機械敲打撞擊或加工,若出現安裝困難,–切忌使用安裝螺孔作為同軸定位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