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伊·福布斯·哈羅德

羅伊·福布斯·哈羅德

羅伊·福布斯·哈羅德,當代英國有名的經濟學家。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羅伊·福布斯·哈羅德,獲文學士學位。1922年受聘於牛津大學基督學院,任講師和研究員。他在相當長的時期中,任《經濟學雜誌》的副主編。

對經濟學的貢獻

在經濟學領域中,哈羅德對不完全競爭理論、國際貿易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並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最使他馳譽西方經濟學界的是他在1948年與美國經濟學家多馬(Evesey D.Domar)同時提出的經濟成長模式,這個模式被人們稱為“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式”(Harrod-Domar Growth Model)。

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簡稱《通論》)出版後不久,哈羅德就提出一個論點:在經濟學說史中,以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學派所作的經濟分析是動態分析,到了馬歇爾,動態分析不復存在。他指出,凱恩斯的偉大之處在於創立了巨觀經濟體系,但是,凱恩斯的理論是一種“巨觀 —靜態經濟學”,是以未來的不確定性和人們心理預期的無理性為依據來論證經濟的“穩定”,而不是動態地,長期地分析經濟的“增長”問題。

哈羅德以凱恩斯的收入決定論為基礎進而論證道,為了維持某一時期的充分就業,必須如凱恩斯所說以投資提高有效需求,但是,在一個時期足以維持充分就業的有效需求,將不足以保證下一時期的充分就業,因為前一時期由於投資而形成的生產能力,將在下一時期提供比前一時期較多的產出(即增加供給),從而為了維持下一時期的充分就業,就必須擴大投資以增加有效需求。這樣,由於投資年復一年地擴大,產出將年復一年地增長,反過來,要產出年復一年地增長,投資就必須年復一年地擴大。由此可見,資本的不斷形成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定因素。基於上述論證,哈羅德建立起他的有名的並被廣泛採用的經濟成長模式,即增長率=儲蓄率/(資本—產出比),這個模式的含義是簡單而又明白的,資本—產出比在相當長的時期中可以視為常數,因此,經濟成長率決定於儲蓄率。

西方經濟學界對哈羅德增長模式讚揚備至,認為它的建立具有兩點重大的意義:

第一,哈羅德在他的模式中繼承了凱恩斯的基本思想而又加以發展,使靜態的理論動態化、使短期的理論長期化,他由此被視為後凱恩斯主義的一位代表人物;

第二,這個模式在一門新興經濟學科——發展經濟學中產生了巨大影響,不少人認為模式與其說適合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如說更適合於開發中國家,因為它不只是消極地顯示開發中國家經濟的要害——資本的匱乏阻礙了經濟的增長,而且更積極地指明,只要有持續的資本形成,就會有持續的經濟成長。

迄今,凱恩斯的《通論》出版已56年,他逝世已46年,但是,凱恩斯思想仍然在世界範圍內產生重大影響。在30年代初以前,在英國經濟學界,特別是在劍橋大學,占統治地位的是新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人物馬歇爾的經濟理論。凱恩斯是在馬歇爾的直接薰陶下成長起來的,在他的早期著作中,正統的經濟理論的影響到處可見。《通論》的問世,表明了凱恩斯的經濟思想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在《通論》中,凱恩斯對正統經濟理論提出了全面的批評,建立了一個以國家干預為中心,以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失業為目標的完整學說體系,對進入壟斷階段的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和波動作出了理論分析,對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通論》一出版,就立刻得到壟斷資產階級的喝彩,一些西方經濟學家稱凱恩斯的經濟學說象哥白尼在天文學上、達爾文在生物學上、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一樣是一次“革命”。凱恩斯學說為所謂“混合經濟”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服務近40年以後,終於因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繼續發展而日益顯露其理論上的片面性和政策上的偏執性。特別是1974—1975年經濟危機之後,資本主義國家又出現了凱恩斯學說無法自圓其說的“滯脹”現象,於是現代貨幣主義、合理預期理論、供給學派等各個流派,在西方經濟學舞台上輪番上場,和凱恩斯學說唱起反調,認為凱恩斯對供給創造需求的薩伊法則的否定是錯誤的,而滯脹正是執行凱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所造成的惡果,要消除滯脹現象就必須取消以需求管理政策為基礎的國家全面干預經濟的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自動調節經濟的作用。這些反凱恩斯學說的新自由主義各個流派的大合唱,在西方經濟學界稱為“凱恩斯革命的再革命”。這一“再革命”不僅在經濟理論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也對一些主要國家的政府決策產生了重大影響。美國的里根政府和英國的柴契爾政府都先後執行了與前屆政府大相逕庭的政策。但是,應當看到,凱恩斯學說和幾個反凱恩斯流派的學說並無絕對的差異。

關於《凱恩斯傳記》

哈羅德在凱恩斯逝世五周年之際推出了《凱恩斯傳記》以表示紀念和哀思。為了把傳記寫得全面、翔實,他付出了大量的勞動,從著作、文稿、日記、書信、親友談話以及檔案中蒐集了極其豐富的第一手材料。由於凱恩斯是他的親密的良師益友,他了解凱恩斯很深,從而在接觸那些材料時能有很親切的體會,在材料經過他內心的升華而注入筆端時能有豐富的情思。

哈羅德所寫的傳記對凱恩斯的生平作了廣泛的描述。雖然重點是介紹凱恩斯的公共生活,即他對經濟學和在公職工作中的貢獻,但也以很大篇幅描述了凱恩斯的個人生活,包括他的家庭生活、朋友同他的關係、他們的共同興趣、他的抱負和興趣以及他的人生哲學。在哈羅德的平實而又生動的描寫下,作為一個典型的英國資產階級知識界代表人物的凱恩斯的人格躍然紙上。

對凱恩斯經濟思想的變化歷程,哈羅德不同意那種說它缺乏前後一致性的看法。凱恩斯從早期對劍橋傳統經濟理論的信奉,轉為對新古典主義學說的批判,從一個曾經是並不懷疑自由放任、自由貿易原則、並主張恢復戰前金本位制的經濟學人,轉而成為一個鋒芒畢露的國家對經濟干預和實行貿易保護政策的鼓吹者,到了晚年卻又對赤字財政政策引起的通貨膨脹表示憂慮和不安,進而勸說應當把消滅失業的鬥爭改向為遏制通貨膨脹的鬥爭,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凱恩斯的經濟思想在他的並不太長的一生中不斷轉變。但是,哈羅德認為,凱恩斯經濟思想的不斷轉變正說明了他的務實態度,“當他堅信問題之最佳解決辦法的大門已經緊緊封閉的時候,他就毫不猶豫地尋找另一扇門。”一些西方經濟學家也抱有和哈羅德相同的觀點,例如著名的貨幣理論家霍特里(R.G.Hawtrey)說過:“影響深遠的思想創新者不能使自己受前後一致性的束縛。每當凱恩斯突然產生一個新奇的想法時,他就沉浸在繼續思索的歡樂之中。他所拋棄的不只是被公認的學說,還包括他自己的理論,甚至那些曾經激勵過他的理論。”

主要著作

《經濟周期》(1936年)

《論動態經濟學》(1948年)

《經濟論文集》(1952年)

《歸納邏輯學基礎》 (1956年)

《改革世界的貨幣》(1956年)

《動態經濟學》(1973年)

哈羅德-多馬經濟成長模型

哈羅德-多馬經濟成長模型(Harrod-Domar Growth Model)以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為基礎,考察一個國家在長時期內的國民收入和就業的穩定均衡增長所需條件的理論。

1948年英國經濟學家羅伊·F·哈羅德在《動態經濟學導論》一書中系統地提出了他的增長模型。20世紀4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學家埃夫塞·多馬在《擴張與就業》,《資本擴張、增長率和就業》以及《資本積累問題》等論文中獨立地提出了與哈羅德模型基本相同的增長模型。

一、哈羅德-多馬經濟成長模型的假定

哈羅德-多馬經濟成長模型包括以下一些假定

1、全社會所生產的產品只有一種,可為消費品,也可為資本品;

2、只有勞動和資本這兩種生產要素;

3、產品的規模收益不變;

4、不存在技術進步。從資本的供求(儲蓄和投資)出發。

哈羅德集中考察了三個變數:第一個變數是儲蓄率S,S=X/Y(X為儲蓄量,Y為國民收入);

第二個變數是資本產出比率V,V=K/Y(K為資本存量)

第三個變數是有保證的增長率,即在S和V為已知時,為了使儲蓄全部轉化為投資所需要的產量增長率。為了實現穩定狀態的經濟成長,要求S、V和Gw這三個變數具備以下條件Gw=S/V。

在多馬的理論中以I和ΔI分別代表投資和投資增量,S代表儲蓄率,代表資本生產率或投資效率,=Y/K=1/V。多馬的基本公式為ΔI/I=xS。因此多馬模型與哈羅德模型實質上是一樣的。

二、哈羅德-多馬經濟成長模型內容分析

此模型認為在S和V固定不變的情況下,只有儲蓄全部轉化為投資產量(Y)、資本存量(K)和投資(I)才能按增長率Gw年復一年地增長下去。投資具有雙重效應。不僅能增加總需求,而且也能增加總供給,要使逐年的新投資所不斷擴大的生產能力始終得到充分利用,則產量(或收入)應按固定不變的增長率逐年增長,哈羅德稱這種增長率Gw為有保證的增長率,又稱之為均衡增長率。

一個國家任何一年裡實際上實現的增長率,哈羅德稱之為實際增長率G為了使社會經濟實際上能夠均衡地增長,要求G=Gw=S/W在現實經濟中,由於儲蓄不一定全部轉化為投資,或總需求與總供給不一定相等,所以G和Gw的完全一致僅是偶然的巧合,一旦實際增長率和有保證的增長率不一致時,在繼後的時期里,將出現累積性的經濟擴張(G>Gw)或經濟收縮(GGn,這表明儲蓄和投資的增長率(從而資本存量的增長率)超過了勞動力的增長率"在這種場合下,資本家將進一步縮減其投資,以致實際增長率G還小於有保證的增長率Gw,將處於長期的經濟蕭條狀態。

三、哈羅德-多馬經濟成長模型的意義

哈羅德-多馬經濟成長模型反映了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過程中一些表面的聯繫,單就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來看,該模型對社會主義經濟計畫工作具有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