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簡介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中文譯名:暴力反抗機器、憤怒對抗體制等)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說唱金屬樂隊,1991年成立於加州洛杉磯。2000年曾一度解散,2007年後樂隊成員又重新開始一起演出。這支樂隊以其左翼的政治傾向而聞名,在他們的許多作品中都有體現。直至2010年,其專輯在世界範圍內已售出超過1600萬張。
風 格:Alternative Metal(另類金屬) Alternative Pop/Rock(另類流行/搖滾) Heavy Metal(重金屬) Rap-Metal(說唱金屬)
樂隊成員
Zack de la Rocha - 主唱
Tom Morello - 吉他
Tim Commerford - 貝司
Brad Wilk - 鼓
樂隊歷史
1992-2000年
這支樂隊於1991年在洛杉磯組建,核心人物、吉他手Tom Morello和主唱Zack De La Rocha分別來自Lock Up和Inside Out樂隊。他們早期創作的幾首不俗的單曲以及一些給人印象很深的現場表演最終贏得了大牌唱片公司Epic的青睞並簽下契約。隨後樂隊同Pearl Jam、Body Count、Tool和Suicidal Tendencies等樂隊舉行了一系列的同台演出,使樂隊的知名度飛速上升。
1992年樂隊推出了首張同名專輯《Rage Against The Machine》,從令人震驚的唱片封面——那張“越戰”期間西貢街頭一名因反對南越政府而自焚的僧人照片便可料知,該專輯的內涵已遠遠超出了音樂的娛樂範疇,是一張充滿憤怒、反抗的政治性很強的作品。(1963年6月11日,越南僧人釋廣德為抗議美國支持的南越總統吳廷艷政府,在西貢的鬧市街頭,用汽油引火自焚。包括《紐約時報》記者大衛哈伯斯坦和美聯社西貢支部的主任大衛馬爾科姆在內的眾多人目睹了全程。大衛哈伯斯坦如此描述了當時的場面:火焰從人體上騰起,他的身體慢慢地萎縮乾枯,他的頭顱漸漸燒焦變黑。空氣中瀰漫著人體燒焦的味道,人的軀體的燃燒速度快得驚人。我聽見身後有越南人的啜泣聲,他們正聚集到這裡來。我簡直太驚駭了,哭都哭不出來,腦子裡一片混亂,也忘了做記錄或問什麼問題,手足無措,甚至無法思考。整個過程中,身陷烈焰的僧人紋絲不動,也沒有一聲呻吟,他的靜定與四周人們的悲泣形成鮮明的對比) 而這張專輯中基於硬搖滾、Grunge、Hip-Hop和Rap的融合曲風現已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影響了眾多新進樂隊和樂手象Limp Bizkit和Kid Rock等。儘管如此,Rage Against The Machine所特有的音樂整體感和政治激進主義始終在樂壇獨樹一幟。
他們的最新專輯《The Battle Of Los Angeles》(洛杉磯的戰鬥)又一次將其極具煽動力的音樂作為一種思想宣傳工具,不過,和他們的前兩張銷量總和達700萬的專輯——1992年的同名專輯和1996年的《Evil Empire》(邪惡帝國)不同的是,該專輯花了一年多才製作完成,在此之前,樂隊只在1998年2月為影片《Godzilla》(哥斯拉)的電影原聲大碟錄製過一首單曲“No Shelter”(沒有掩蔽)。
“我們是花了一定的時間的。”樂隊的吉他手、35歲的Tom Morello這樣說道“這的確又一次使我們形成一種焦慮,我們不想像有些樂隊那樣走上台去滿臉堆笑地說聲‘嗨’,然後便開始表演。因為我們玩的一直是嚴肅的搖滾樂。如果我們捨本逐末的話我們這支樂隊早就不存在了。”
雖然樂隊在這張新作上花費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在音樂風格上依然同上兩張專輯十分接近。一些單曲象“Maria”等又一次證明節拍的把握方面的確是Rage Against The Machine的拿手好戲,其中主音歌手Zack De La Rocha熱情四溢的演唱更顯得變化無常。此外,Tom Morello令人眼花繚亂的吉他和鼓手Brad Wilk的出色表現也令人叫絕。但他們在音樂上的默契配合併不是一開始即已形成的。
“我依然在學習那些真正屬於Rage Against The Machine的東西,”Morello說。“我們4個原本是完全不同的人,互不相干。我並沒有絲毫惡意。”在1994至95年間,樂隊狀態正處於最低潮,所屬的Epic唱片公司曾催促樂隊錄製第二張唱片,Morello為此解釋道:“當時我們無論是在音樂或個人都沒有繼續溝通的意向。我們無法在任何問題上達成共識,無論是創作音樂還是選擇T恤圖案。後來我們的A&R Michael Goldstone警告我們:‘你們要么去創作一張專輯要么就解散。’我們現在的情況要好得多。”而Goldstone說:“他們的問題就是不能將製作過程繼續下去,但也正是這種內部的衝突,才使得這支樂隊如此的了不起。”
在這張最新專輯中,樂隊除了向樂迷展示了最新的時尚潮流,還通過犀利的歌詞對美國資本主義體制的殘酷和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的遭遇作了深刻的揭示。象“Maria”、“Testify”(見證)等曲子中,Zack採用了一種毫不掩飾的表達方式,其中還將極富戰鬥隱喻的機槍掃射融入令人興奮的Hip-Hop之中;而在象“Mic Check(Once Hunting Now Hunted)”等歌中,他藉助了他所作的歌詞中的超凡力量,在這一點上,Zack同Beastie Boys的Chuck D有著驚人的相似。
“我始終無法從樂隊所帶來的緊張狀態中解脫出來,”Zack說。“這確實影響了我的創作方式。”這位有著墨西哥血統的歌手兼詞曲作者還列舉了他最喜歡的幾位作家,其中有Gil Scott-Heron、Amiri Baraka、古巴詩人Jose Marti(何塞·馬蒂),而烏拉圭記者兼散文家Eduardo Galeano對他的影響最大。“他對拉丁美洲文學的貢獻就好比Che Guerava(切·格拉瓦)對古巴革命的貢獻。”
為了增添創作靈感,Zack還經常一個人去紐約小住,在Lower East Side的Nuyorican Poets Cafe和人們閒聊。“我在傾聽他們詩歌中的靈魂。”他這樣說道。“我還採用Leonard Cohen的一套創作方式。你決定去寫一部偉大的作品,而且有著6到7個月的時間。我需要保證我的音樂作品能和聽眾產生共鳴而無需去告訴他們。我在這張最新專輯中所要表達的就是:‘這就是我所想的,這就是我的見解。’我必須去改變。我希望人們能從我的歌中找到他們自己的影子。”而TomMorello對樂隊的那種反覆無常的創作和演出生活則顯得頗為平靜。
“如果需要在一天內寫出3首歌,那對我來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我所在的樂隊是Rage Against The Machine,那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而Zack隨後補充道:“我們是為我們所認為的重要工作而攜手共事,那就是去表達我們的思想,也許並不為大多數年輕人所認可,但可以讓他們將我們的音樂作為另一個觀察世界的角度。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是一支勇於揭露美國社會、政治和經濟等諸多方面弊端的樂隊,而這張最新專輯的主旨就如同它的標題那樣,似乎更偏向於表一場你搶我奪的戰爭而不是單純的政治批判。相比較而言,這張專輯中的作品缺乏Public Enemy式的針砭時弊,儘管音樂依然火爆激烈,但真正實質性的東西同過去相比有所弱化。
Zack De La Rocha對樂隊這種無論是在音樂或政治方面的變化和啟發的解釋是十分認真的。他在回憶前一年7月的那場令人大倒胃口的Woodstock音樂節時說:“台下的年輕觀眾全部都象MTV里看到的那個樣子又跳又蹦,相互打鬧。很多原本憤世嫉俗者都已成了失敗者。音樂一直是可以鼓舞人心的。你知道嗎,我認為每一場具有革命性的行動其實都是一場愛的行動。我所創作的每一首歌,其實都是因為我用音樂作為一種方式去激勵人們並使那些處於人性盡失狀態的人們重拾人性。” “所以我所寫過的每一首歌曲,”他的語氣中不含絲毫的反諷,“其實都是一首愛之歌。”
《The Battle Of Los Angeles》發行第一周便賣出45萬張。同年作品“Wake Up”被電影《黑客帝國》購買並用作主題曲,而專輯作品“Calm Like a Bomb”數年後也被這部系列電影的續集使用。
2000-2006年
2000年10月18日,主場de la Rocha發表聲明稱他將離開樂隊,因為“樂隊的團隊合作已經失去了效果,四位成員已經沒有激情再一起創作,這已經影響到了樂隊的藝術和政治思想”。樂隊的最後一張錄音室專輯《Renegades》在幾周后發行,這是一張將一些經典搖滾曲目重新編曲翻唱的專輯,包括Devo、Cypress Hill、MC5、滾石和鮑勃迪倫等人的作品。這張唱片很快在一個月內就賣到了白金銷量。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Clear Channel公司製作了一份“問題歌曲”備忘錄,備忘錄收錄了一些被認為有傾向性錯誤的歌曲,其中不乏一些著名作品,比如Bob Dylan的“Knockin' on Heaven's Door”等,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名單里竟然一首不落地包括了RATM的所有作品。這份名單隨後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巨大爭議。
2002年,樂隊迎來了新的主唱,來自Soundgarden樂隊的Chris Cornell。新主唱加入後,樂隊改名為Audioslave重新活動。而吉他手Morello之後也開始進行一些單獨的個人表演。與此同時,原主唱de la Rocha也嘗試著與其他樂隊合作或者自己單獨發行專輯。
2005年,VH1評選的“史上最偉大的100位搖滾音樂人”將RATM排名第33位。
2007年-至今
2007年,Chris Cornell離開了Audioslave,其他三位團員和de la Rocha開始考慮重組RATM的可能性。終於在2007 Coachella音樂會的最後一天,RATM數年來第一次一起登台表演。Morello稱這次表演主要目的是重啟樂隊的政治主張,反對小布希政府中的“右翼污濁”。隨後樂隊開始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但當被問到是否會製作新的專輯時,樂隊成員均予以否認。Morello說“我們還沒有這樣的計畫,因為你知道,錄製新專輯跟上台表演是完全兩碼事。我們很享受現在的表演,而且我不感覺它是懷舊性質的,一切都仿佛新生般適合現在。”
2009年12月,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發起了一個活動,倡議在聖誕節前,將RATM的作品“Killing in the name”頂至英國單曲榜第一名。在此之前,每年聖誕節英國單曲榜已經是連續4年為著名選秀節目X-FACTOR的冠軍得主了。這個活動意外地獲得了空前的回響,包括前披頭士成員Paul McCartney在內的音樂人紛紛予以支持。最終“Killing in the name”如願奪冠,RATM也被Radio 5邀請直播表演這首單曲。在接受BBC訪問時,主唱de la Rocha說:“這件事很讓人興奮,我想謝謝所有支持這次行動的人們。這代表了年輕人對於流行樂壇陳腐勢力的態度。當年輕人決定採取行動時,任何不可能的事情都會變成可能。”
直至2012年,RATM仍活躍在各大音樂節中。雖然短期內還是沒有開始新唱片的計畫,但能看到這支成名已久的樂隊仍然堅守著自己的音樂和政治理想、仍然以原班人馬一同表演,已經是讓喜愛他們的樂迷們心滿意足的了。
社會活動
RATM樂隊以他們強烈的左翼傾向聞名,幾乎他們所有的作品都在體現這一特徵。與樂隊名字相呼應的是,他們的觀點總是在反對美國政府的國內外政策。樂隊將他們的音樂當作他們社會活動的載體,主場De la Rocha解釋說:“我對於用音樂來傳播思想很感興趣,因為藝術是可以超越國界的。”
唱片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1992)
Evil Empire (1996)
Battle Of Los Angeles (1999)
Renegades (2000)
獲獎情況
RATM曾兩次獲得格萊美大獎,一次是1997年《Tire Me》獲得“最佳金屬搖滾表演”獎項,另一次是2001年《Guerrilla Radio》榮獲“最佳硬搖滾表演”獎。此外專輯《The Battle of Los Angeles》也曾在2001年入圍格萊美“最佳搖滾專輯”提名,可惜未能得獎。
2010年,英國新音樂快遞雜誌NWE評選RATM為“Heroes of the Year”。同年,《Kerrang!》雜誌年度頒獎將RATM列入“Hall of Fame”。
音樂作品
專輯專輯名稱 | 發行時間 |
The Battle of Los Angeles 1999-11-02 英語 | |
Evil Empire 1996-05-01 英語 | |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1992-11-11 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