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物聯網,顧名思義是實現物物相聯的網際網路,其英文名稱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在物聯網的範疇內,互聯的內容變為物體的信息和狀態而不是人,但人作為系統中的使用者將顯得更具有智慧:藉助物體之間的聯接,可以在生產和生活中獲得更大的主動權,讓使用者在處理信息時獲得更大的自由和範圍延伸,並且在實時管理和歷史溯源方面可以取得長足的進步。
為了更好的理解RFID手機的概念,因此先簡單介紹物聯網的含義。
基本定義
物聯網定義
物聯網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定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路。它具有普通對象設備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慧型化3個重要特徵。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無處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設備(Devices)和設施(Facilities),包括具備“內在智慧型”的感測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樓控系統、家庭智慧型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貼上RFID的各種資產(Assets)、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等“智慧型化物件或動物”或“智慧型塵埃”(Mote),通過各種無線/有線的長距離/短距離通訊網路實現互聯互通(M2M)、套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於雲計算的SaaS營運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線上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範、遠程維保、線上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
物聯網構成
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
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定,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相連線,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慧型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名詞釋義
NFC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縮寫,即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是由飛利浦公司發起,由諾基亞、索尼等著名廠商聯合主推的一項非接觸式識別和無線互聯技術。可以在移動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PC 和智慧型控制項工具間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NFC 提供了一種簡單、觸控式的解決方案,可以讓消費者簡單直觀地交換信息、訪問內容與服務。
NFC技術與現在流行藍牙、WI-FI都是近距離的通信協定,是終端之間可以互聯互通。兩台具有NFC技術的手機就可以像現在很多具有藍牙功能手機的一樣,可以傳輸和已分享檔案。不過NFC的傳輸距離比較近,只有0-4cm。 NFC與RFID有什麼關係呢?其實NFC就是現在炙手可熱的RFID的一個套用。具有NFC功能的手機有多種工作模式,一是點對點通信,這與藍牙類似,第二手機可以是一台RFID標籤讀取器,可以讀取13.56MHz(ISO-15693標準)的電子標籤,另外手機也可以變成一個電子標籤,其它電子標籤讀取器,可以讀取其中的信息,並進行必要的操作。
RFID
射頻識別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電子標籤、無線射頻識別,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並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工作原理:閱讀器發射一定頻率的無線電波(磁場)能量,當標籤進入磁場後,天線接收閱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藉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傳送出存儲在晶片中的產品信息(Passive Tag,無源標籤或被動標籤),或者由標籤主動傳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 Tag,有源標籤或主動標籤),閱讀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分類:
A、被動式
被動式標籤沒有內部供電電源。其內部積體電路通過接收到的電磁波進行驅動,這些電磁波是由RFID讀取器發出的。當標籤接收到足夠強度的訊號時,可以向讀取器發出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包括ID號(全球唯一標示ID),還可以包括預先存在於標籤內EEPROM中的數據。
由於被動式標籤具有價格低廉,體積小巧,無需電源的優點。目前市場的RFID標籤主要是被動式的。
B、半主動式
一般而言,被動式標籤的天線有兩個任務,第一:接收讀取器所發出的電磁波,藉以驅動標籤IC;第二:標籤回傳信號時,需要靠天線的阻抗作切換,才能產生0與1的變化。問題是,想要有最好的回傳效率的話,天線阻抗必須設計在“開路與短路”,這樣又會使信號完全反射,無法被標籤IC接收,半主動式標籤就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半主動式類似於被動式,不過它多了一個小型電池,電力恰好可以驅動標籤IC,使得IC處於工作的狀態。這樣的好處在於,天線可以不用管接收電磁波的任務,充分作為回傳信號之用。比起被動式,半主動式有更快的反應速度,更好的效率。
C、主動式
與被動式和半被動式不同的是,主動式標籤本身具有內部電源供應器,用以供應內部IC所需電源以產生對外的訊號。一般來說,主動式標籤擁有較長的讀取距離和較大的記憶體容量可以用來儲存讀取器所傳送來的一些附加訊息。
按照頻率分為低頻(從125KHz到135KHz)、高頻(工作頻率為13.56MHz)、超高頻超高頻(從860MHz到960MHz之間)三種。
兩者區別
首先,NFC是一種提供輕鬆、安全、迅速的通信的無線連線技術,其傳輸範圍比RFID小,RFID的傳輸範圍可以達到幾米、甚至幾十米,但由於NFC採取了獨特的信號衰減技術,相對於RFID來說NFC具有距離近、頻寬高、能耗低等特點。 其次,NFC與現有非接觸智慧卡技術兼容,目前已經成為得到越來越多主要廠商支持的正式標準。再次,NFC還是一種近距離連線協定,提供各種設備間輕鬆、安全、迅速而自動的通信。與無線世界中的其他連線方式相比,NFC是一種近距離的私密通信方式。最後,RFID更多的被套用在生產、物流、跟蹤、資產管理上,而NFC則在門禁、公交、手機支付等領域內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同時,NFC還優於紅外和藍牙傳輸方式。作為一種面向消費者的交易機制,NFC比紅外更快、更可靠而且簡單得多,不用向紅外那樣必須嚴格的對齊才能傳輸數據。與藍牙相比,NFC面向近距離交易,適用於交換財務信息或敏感的個人信息等重要數據;藍牙能夠彌補NFC通信距離不足的缺點,適用於較長距離數據通信。因此,NFC和藍牙互為補充,共同存在。事實上,快捷輕型的NFC協定可以用於引導兩台設備之間的藍牙配對過程,促進了藍牙的使用。
技術結構
從技術架構上來看,物聯網可分為三層:感知層、網路層和套用層。
感知層:是由各種感測器和感測器網關構成,感測器因各行業的套用環境和要求分為: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二維碼標籤、RFID 標籤和讀寫器、攝像頭、GPS等。感測器是物聯網體系里最基本的信息載體,是識別物體、採集信息的來源。
網路層:由私有網路、網際網路、通信網、網路管理系統和雲平台等組成,相當於人的神經系統,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信息。
套用層:指物聯網和用戶(包括人、組織和其他系統)的接口,與各行業的需求結合後,將產生無法估量的套用前景,最終實現物聯網的智慧型套用,是實現物聯網技術的實際價值的關鍵。
物聯網的行業特性主要體現在其套用領域內,目前綠色農業、工業監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遠程醫療、智慧型家居、智慧型交通和環境監測等各個行業均有物聯網套用的嘗試,某些行業已經積累一些成功的案例。
傳統讀寫設備
固定式
傳統最常見的固定式讀寫器比如公車載讀卡器。固定式讀寫器可以固定於一個位置,並根據需要可以連線電源、數據線等,滿足更大頻率、更快數據傳輸的要求。但固定式讀寫設備只能用於特定場所,比較適合工業級套用,在未來物聯網的整體規劃里占很小的一部分。
手持式
傳統手持設備最常見的比如快遞掃碼機、手持Pos機等。傳統的手持式設備的優點是體積小、攜帶方便、使用靈活,能滿足在移動中工作的需要。但傳統手持設備大多功能單一,多屬於定向開發的產品,一款產品只能滿足一種需要,沒有普適性
RFID手機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基於某一平台的具有普適使用價值的終端終將得到更廣泛的使用,而將RFID讀寫功能和手機結合,特別是內置開放平台Android系統的手機,將是最可行且最有現實意義的發展方向。
目前,RFID模組和手機的結合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增加外接設備來實現,一種是直接融入手機硬體和系統,即真正意義上的物聯網手機。利用外接設備的方法僅是物聯網發展初級階段的過渡,此種方法具有明顯的劣勢,比如:使用不方便、讀寫能力參差不齊;而將RFID讀寫和智慧型手機合二為一是未來的大趨勢。也許更遠的將來,手機、平板電腦等隨身攜帶的電子產品都將具備讀寫RFID電子標籤的功能。
根據物聯網的屬性,rfid手機必定是搭建起整個網路的利器,有其它方案無可比擬的優勢
套用前景
物聯網將是下一個推動世界高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 物聯擁有業界最完整的專業物聯產品系列,覆蓋從感測器、控制器到雲計算的各種套用。產品服務智慧型家居、交通物流、環境保護、公共安全、智慧型消防、工業監測、個人健康等各種領域。構建了“質量好、技術優、專業性強,成本低,滿足客戶需求”的綜合優勢,持續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套用在中國
目前,國內對基於RFID技術的物聯網的認識剛剛起步,但是發展速度異常迅速。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扶持物聯網相關行業,都認為抓住物聯網的機遇將會帶來飛躍的發展,其巨大的發展前景已經被社會普遍認可。
國內的RFID發展仍然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由於物理網處在發展的起步階段,還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各地企業根據不同的角度開發了不同的產品和方案,但套用客戶、社會大眾對物聯網認識薄弱,需求不旺盛,導致呼聲高、普及慢。
近段時間,國內廠商在物聯網領域的努力已經逐漸有了可喜的成果。據了解,目前國內首部物聯網手機已經由青島金弘測控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推出,近期已完成在工信部的備案,並通過了國家各部委的檢測,得到了相關認證。該手機採用了適用性更廣的Android系統,內置了RFID讀寫模組,支持ISO14443和ISO15693雙標準,在讀寫信息的同時還可以作為卡來使用;除此之外,USB+OTG接口可以作為主接口,外接藍牙印表機、酒精測試儀、指紋採集器等多功能設備;在移動支付方面,支持銀聯PBOC2.0標準銀行卡;另外像GPS/AGPS、紅外遙控等功能更豐富了該款手機的用途。
隨著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被激發,物聯網手機的使用價值也將會被挖掘,其套用前景不可低估。比如可用於小額移動支付、快遞收發、商品銷售管理、商品防偽及身份識別、食品溯源、設備巡檢(如基站、機房、捷運、電梯等)、貨櫃運輸、移動警務辦公、車險理賠等。未來將產生無窮無盡的行業套用方案,將所有信息聯繫起來,組成一個流動的物聯網和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