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病毒呈球形,直徑80~120納米。表面有突起,有時呈絲狀,長可達數微米。核酸為8個節段的負鏈RNA,總分子量約5×10編碼10種蛋白質。病毒粒結構分3層:中心為螺旋形核殼,寬9~15納米,是由RNA、核蛋白和RNA多聚酶構成;中間為膜蛋白;外層為脂質色膜,膜上裝有許多糖蛋白突起,即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病毒的血凝素具有凝集多種動物紅細胞的活力,其神經氨酸酶能從粘蛋白中釋放出N-乙醯神經氨酸。乙醚和脫氧膽酸鈉等能破壞脂質膜而使病毒裂解滅活。病毒感染細胞後,先合成互補RNA。互補RNA有兩種,一種起mRNA的作用,翻譯病毒蛋白 ,另一種是複製病毒RNA的模板。RNA的8個節段分別複製,然後與核蛋白結合併一起轉移至細胞質膜下面,此時細胞質膜已被病毒所修飾而含有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再通過芽生形成新的病毒粒。本科病毒於複製初期可被放線菌素 D抑制。兩株同型病毒在同一細胞內複製時易發生重組,形成重組株。
人流感病毒 分甲、乙、丙 3型。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的抗原性易發生變異,小變異時出現變種,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大變異時出現新亞型,可造成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僅有小變異,造成較小流行。丙型主要侵犯嬰幼兒。有些人甲型流感病毒還能感染哺乳類和禽類。甲、乙型流感病毒能人工感染雪貂並於連續傳代後適應於小鼠。通常採用雞胚或猴腎細胞分離和培養。
豬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的 1種,1930年首次從豬分離到,後被認為可能是1918年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豬流感的症狀與人流感相似。過去僅在北美豬群中流行,現已波及許多國家。偶爾可由豬傳染人。
真性雞瘟病毒 1900年發現,1955年才被確認為甲型流感病毒的 1個亞型。在雞群中造成嚴重的全身性疾病,病死率常達100%。近年已少見。中國無此病。
其他動物流感病毒 在動物(特別是禽類)中發現了甲型流感病毒的許多亞型,如馬流感病毒有兩個亞型,能在馬群中引起流感狀疾病;火雞流感病毒的幾個亞型能引起類似真性雞瘟的疾病。此外,從野生水鳥和家鴨中分離到許多亞型,這些病毒能在腸道中繁殖,一般不引起明顯的疾病。中國曾從豬中分離到丙型流感病毒。
用弱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預防人類甲、乙兩型流感以及用滅活疫苗預防馬流感,均有一定效果。
相關詞條
-
Orthomyxoviridae
Orthomyxoviridae意思是正粘病毒科致疾病。正粘病毒科與粘液蛋白有特殊親和性病毒中的1科,又稱流感病毒群。
-
黏病毒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黏病毒 【外文詞條】myxovirus 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體)及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普通...
-
H1N1
簡介H1N1是一種病毒,是Orthomyxoviridae系列的一種病毒。它的宿主是鳥類和一些哺乳動物。所有亞型的H1N1病毒已被隔離野生鳥類,但疾病是罕見。有些H1N1病毒引起嚴重的疾病大多發生於家禽方面,而人類...
簡介 預防: 變種 遺傳 疫病情具體介紹 -
HxNx病毒家族
,是Orthomyxoviridae系列的一種病毒。會根據宿主而改變,主要有:禽流感、人類流感、馬...
H1N1 H1N7 H2N2 H3N2 H5N1 -
h1n7
簡要H1N7是一種病毒,是Orthomyxoviridae系列的一種病毒。與H1N7同一系列的還有H5N1,H7N2,H1N1,H7N3,H13N6,H5N9,H11N6,H3N8,H9N2,H5N2,H4N8...
簡要 變種 -
正黏液病毒科
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希臘文ORTHOS有“正確,直”之意;myxo有“粘液”之意)屬於負鏈RNA病毒,此科的病毒可感染脊椎動物。造成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正是正黏液病毒科的一員,屬於負鏈...
組成與結構 流行病學 -
H1N1狀況
疫病情具體介紹H被稱為紅細胞凝聚素,N被稱作神經氨酸苷酶,它們都是糖蛋白,分布在病毒表面。H有1—15個亞型,N有1—9個亞型(...
疫病情具體介紹 疫情防治 預防流感需備物品 各國甲型流感疫情統計 -
李光玉[河南理工大學醫學院教授]
. 2008. Dhori Virus (Orthomyxoviridae...
人物簡介 學習經歷 工作經歷 科研成果 發表論文 -
15聯呼吸道病毒螢光標記PCR檢測試劑盒
) 流感病毒(family Orthomyxoviridae)主要包括內部...
產品簡介 附屬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