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姓名:瑪格麗特·希爾達·柴契爾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25年10月13日
出生地:英格蘭肯特郡的格蘭瑟姆
學歷:牛津大學理學士、文科碩士學位
職務:前英國首相
稱謂:鐵娘子
生平
瑪格麗特·希爾達·柴契爾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1925年10月13日生於英格蘭林肯郡格蘭瑟姆市。
1943年進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女子學院攻讀化學。大學時代參加保守黨,並擔任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
1947年至1951年任兩家化學公司的化學研究員,利用業餘時間攻讀法律,1953年林肯律師協會批准她為律師。
柴契爾夫人1959年當選為保守黨下院議員。1961年任年金和國民保險部政務次官。1964年任下院保守黨前座發言人。
1970年任教育和科學大臣。1975年2月當選為保守黨領袖。1979年5月保守黨大選獲勝,柴契爾夫人出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上台便拋棄了“共識政治”。柴契爾信奉貨幣主義理論,上台後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她主要採取四項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貨幣,三是削減福利開支,四是打擊工會力量。
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連任首相。
1990年11月辭去首相職務。
1992年6月被封為終身貴族。1993年5月任威廉-瑪麗學院第二十一任名譽院長。
曾4次訪問中國,1984年在北京代表英國政府與代表中國政府的趙紫陽簽署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為香港回歸中國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1925年10月13日,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出生。
1943年,她在凱斯特文—格蘭瑟姆女子中學畢業後獲得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女子學院攻讀化學,先後獲得牛津大學理學士、文科碩士學位。1983年6月,她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離開大學後,她在一家工業公司任化學研究員四年,並利用業餘時間攻讀法律,後成為精通稅務法的律師。
大學時代,她參加保守黨,並擔任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1950年和1951年,她兩次參加競選。1959年,當選為保守黨下院議員。1961年,她首次出任保守黨政府年金和國民保險部政務次官,至1964年保守黨下台。1964—1970年,她在下院任保守黨前座發言人。1967年,進入保守黨影子內閣,先後擔任社會保險、住房和土地、財經、燃料和動力、運輸和教育等方面的發言人。1970年6月,保守黨上台執政,她在內閣任教育和科學大臣,並擔任樞密顧問官。1974年2月,保守黨又告下台,她在影子內閣先後任環境、財經事務的前座發言人。
1975年2月,她競選保守黨領袖獲勝,成為英國政黨史上的第一位女領導人。1979年5月,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她遂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保守黨再次在大選中獲勝,她連任首相。
柴契爾夫人是英國保守黨政治家和首相(1979-1990),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在1987年保守黨贏得大選後,她成為英國在20世紀連任3屆的首相,在她辭職時成為1827年以後英國任期最長的首相。
父為雜貨商,後任市長。她先後在出生地和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受教育(1946年獲文學士;1949年獲理學士;1950年獲碩士學位),是第一位任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的婦女,從牛津大學畢業後,從事化學研究工作。由於她嫁了一位富商,使她能夠學習法律,準備當律師,並專門研究稅法。1950年第一次競選議員,雖然地方保守黨選票增加了 50%,她仍遭失敗。直至1959年才由北倫敦芬奇利的保守黨選區選入下院。1961-1964年任年金和國民保險部的議會秘書,後在希思內閣(1970-1974)中任教育和科學大臣(是第二位進入保守黨內間的婦女閣員)。1974 年保守黨在兩次大選中失敗後,柴契爾夫人於1975年繼希思為保守黨的領袖。1979年保守黨在選舉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後,使她上升到首相的地位。保守黨之所以取得這次勝利,部分是由於柴契爾夫公開譴責工會發動的冬季罷工造成了混亂。
英國人認為柴契爾夫人屬於保守黨的新活力右翼。在她任職期間,該派被稱為“乾派”,以與稱為“濕派”的老式和自由主義的托利黨人相對。她主張個人應有更多的獨立,少依賴政府,政府對經濟不作過分的干預,減少公共開支(能減少個人負稅)和貨幣印製(反映貨幣主義政策)。在70年代後期,失業人數增加不快,但在她前兩屆任期內幾乎增加3倍,即已由110萬人增加為300萬人,同時人數眾多的下等階級在擴大。而且,她為了減少通貨膨脹所實行的緊縮政策,使得商業損失和破產均有增加。雖然保守黨在議會中占大多數,但在1987年選舉中只以稍稍超過40%得勝,這一數字是1922 年以來保守黨在選舉中的最低份額。
海外方面,在辛巴威(前羅得西亞)由少數白人領導非法脫離英國殖民統治15年之後,柴契爾夫人於1980年督導其有秩序地建立為獨立的國家。1982年福克蘭群島在被阿根廷占領10周之後,英國成功地將它奪回。選民對柴契爾夫人在福克蘭群島衝突時表現的果斷領導的記憶,使她在1983年6月的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
在她整個任期內,她切實執行的政策使她獲得“鐵娘子”的稱號。這些政策為嚴密支配內閣閣員,嚴格執行金融政策,促使工會服從法律的約束,以及國有企業的民營化。在她執政後期,她經教育、衛生保健和住宅的民營化,把“柴契爾革命 ”由財經和工業擴展到新的社會政策領域,她保證英國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強有力的承諾,並主張英國要有獨立的核武器威懾力量。此一立場深受選民歡迎,使得工黨棄絕英國傳統的核武器及防禦政策,雖然1984年在薩塞克斯郡布賴頓發生的爆炸案幾乎炸死她和數名高級官員(此案疑為北愛爾蘭分離分子所為),但她仍主張北愛爾蘭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1990年末保守黨內部關於她的歐洲貨幣和政治一體化政策的分裂,導致她辭去黨內領導職務。
評價;
1979年5月4日,瑪格麗特·柴契爾率領保守黨在競選中獲勝,她踏上唐寧街10號的台階,對其支持者說出了著名的一段話:“混亂處我們帶來和諧,錯誤處我們帶來真實,懷疑處我們帶來信任,沮喪處我們帶來希望。”
當年意氣風發的“鐵娘子”也許不會想到,2004年5月在英國人紀念柴契爾上台25周年之時,英國《衛報》在回憶那歷史性的一刻中用嘲諷的語氣寫道:“即使是她最堅定的支持者恐怕也很難舉出一個例子,可以證實她執政11年中給我們帶來的‘和諧’。”
雖然布萊爾在2000年11月22日,也就是柴契爾下台10周年之際就宣布“柴契爾時代已經結束。”但他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我們今天是在一個新的時代……但是我們必須要對付從過去那個時代延續下來的問題。”時至今日,不少英國人仍然感到,他們的生活和這個現在常年深居簡出的老婦人息息相關——她仍然影響著這個國家。
“她分裂了英國”
“布萊爾的新工黨和柴契爾的遺產——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塑造了今日的英國。”一家英國媒體這樣寫到,“儘管柴契爾執政只有11年,但她的影響會一直持續數十年的時間。”把“柴契爾的遺產”歸為英國發展中的負面因素源於她保守主義的經濟思想,這也是柴契爾最受爭議的政策。柴契爾上台前,英國在工黨卡拉漢政府領導下,很多地區不斷出現罷工而癱瘓。
25年前,當“鐵娘子”面對這樣的一個英國時,她開出的藥方是:限制工會力量、推行私有化。之後英國經濟果然有了起色,但是用英國《獨立報》撰稿人約翰·雷圖的話說:“在那些年裡,英國的貧富差距急劇加大。有些人生活的確得到很大改善,但英國社會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犯罪率上升,社區破裂和分化。”
柴契爾帶來的不僅是英國人社會的分裂,還有英國人思想的分裂。她離開唐寧街10號時的眼淚在英國民眾中掀起一場軒然大波:支持者認為她帶領英國走出了經濟困境、提高了英國的國際地位;反對者認為她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裁者、自大狂、幾乎毀掉了英國的福利制度。演員、社會活動家Ricky Tomlinson至今仍然記得那一刻“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之一。”
十幾年過去了,柴契爾在普通民眾中的分裂形象依然存在。2002年,在BBC舉辦“100名最偉大的英國人”評選中,她名列第16位——排在她前面的包括邱吉爾、黛安娜和莎士比亞。
僅僅一年後,英國電視台Channel 4舉辦了一場“你最痛恨的100個最壞的英國人”的民意調查。參選條件是“目前還活著而且沒有關在監獄中或者正被起訴的人”。柴契爾夫人榮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現任首相布萊爾和以胸大出名的艷星喬丹。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記得這個“判決”——“她辜負了英國人”。
“男人也能當首相嗎?”
英國人對柴契爾愛恨交加,但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大部分對柴契爾都非常尊重,尤其是在不少國家的女性心中,柴契爾是20世紀最傑出的女性,她證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而且可以完成男人無法做到的事。所有人印象中的柴契爾都是一身職業套裝,她女兒曾經回憶說,母親根本沒有休閒衣服,因為她從來沒有“閒”過。
當年柴契爾夫人當政時,英國曾經流行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女孩問男孩:“你長大以後想做什麼?”男孩說:“當首相。”女孩很吃驚:“男人也能當首相嗎?”
柴契爾自己的看法是“如果你想讓什麼東西被說出來,去找個男人;如果你想讓它實現,去找個女人。”她首先是位女首相,其次才是首相。很多媒體都喜歡用柴契爾給丈夫做早飯的一張照片來證明:女強人也必須兼顧家庭。但實際上,柴契爾從來都是個不折不扣的女權主義者。大學時代,年輕的瑪格麗特(那時她還是瑪格麗特·羅伯特)就曾經寫到:“假如伊莉莎白女王即位,真能消除反對有抱負的婦女登上最高權位的最後一絲偏見的話,那么一個婦女解放的新時代,就真的即將來臨了。”當她當選首相後覲見英國女王時,感到非常緊張“我知道,我作為一名女性首相,要是幹得不好的話,英國就將不可能再有另外一名女首相了。”
但是,保守的英國人並不喜歡一個女人在政治舞台上指手畫腳,女人的強硬總是比男人刺目。當年,就有人批評她漠視失業勞工的狀況,“作為一個女人,你應該具有同情心”,而對此柴契爾的丈夫丹尼斯的反應是“同情這個詞從來就沒有出現在她的字典里”。直到現在,當英國論壇上討論柴契爾的功過得失時,仍有人明褒暗貶“有得就有失,有功就會有過。作為一個女領導人,還是非常值得欽佩的。”更有人分析柴契爾當初在香港問題上最終向鄧小平讓步的原因時說“與鄧相比,她只是一個女人。”
專欄作家帕迪·申南在紀念柴契爾上台25周年時寫到:“25年前,她是英國最有權勢的女人,而現在,這個光榮已經屬於同樣有‘惡魔’稱號的安妮·羅賓森(英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以一襲黑衣和冷硬的表情聞名於世)。”
僅僅是一個概念
儘管5月初,幾乎所有的英國媒體又把柴契爾這個名字熱炒了一遍,但是他們關心的焦點是“柴契爾主義”、“柴契爾時代”、“柴契爾經濟”、“柴契爾嬰兒”……至於那個14年前灑淚離開唐寧街的老女人現在怎么樣了,已經不是公眾議論的話題。
自從去年底柴契爾丈夫丹尼斯去世以來,本來就疾病纏身的柴契爾幾乎就停止了在公開場合露面。從去年開始,不少有機會接觸她的人紛紛宣稱:現在柴契爾已經全無昔日叱吒風雲“鐵娘子”的風采。與柴契爾夫人有30年交情的老朋友琳達·麥克道佳爾在《星期日泰晤士報》上寫到,她被柴契爾夫人的變化“震驚”了:“這么多年來,我一直羨慕她的那股自信,但是現在,我從她身上看到的是恐懼和不安。她自己也感覺到了這些變化,她感到恐懼,因為她想要阻止這些變化卻又無能為力。”
柴契爾的女兒卡洛爾曾說,老了之後的母親時常看起來思維混亂,總是翻來復去地問父親同樣的問題,而且總是喋喋不休。
琳達傷感地寫道,去年拜訪的那天離柴契爾夫人77歲生日只有3天,可這位昔日結交廣泛的政治強人只收到了4張生日賀卡。這個孤獨的老人把這可憐的幾張生日卡仔細地擺放在壁爐台上,雖然她曾經期望過起碼可以收到幾十張。
琳達在結尾寫到:“瑪格麗特·柴契爾的大名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報紙、雜誌和電視螢幕上,但這個名字的主人卻極少地被人關注,人們只是用它來代指‘柴契爾主義’,或者代指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那段歷史時期……柴契爾夫人雖然被奉為大眾偶像,但真正的柴契爾夫人卻早已被人們遺忘了。”
瑪格麗特·希爾達·柴契爾 (Margaret Hilda Thatcher,通稱柴契爾夫人) 1925年10月13日生於英格蘭林肯郡格蘭瑟姆市。1943年進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女子學院攻讀化學。大學時代參加保守黨,並擔任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
1947年至1951年任兩家化學公司的化學研究員,利用業餘時間攻讀法律,1953年林肯律師協會批准她為律師。
柴契爾夫人1959年當選為保守黨下院議員。1961任年金和國民保險部政務次官。1964年任下院保守黨前座發言人。1970年任教育和科學大臣。1975年2月當選為保守黨領袖。1979年5月保守黨大選獲勝,柴契爾夫人出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連任首相。1990年11月辭去首相職務。1992年6月被封為終身貴族。1993年5月任威廉-瑪麗學院第二十一任名譽院長。2005年10月13日,柴契爾夫人80大壽 ,不管是多年的朋友還是曾經的政敵,很多人專門發來生日祝福,高度評價她,英國女王和布萊爾首相等嘉賓都出席她的生日慶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