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作業系統實驗教程

ux的進程管理 ux的檔案系統 ux作業系統的實驗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2月1日)
叢書名: 高等學校規劃教材,國家精品課程教材
平裝: 16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21082177
條形碼: 9787121082177
尺寸: 25.6 x 17.8 x 0.8 cm
重量: 299 g

內容簡介

《Linux作業系統實驗教程》是國防科技大學國家精品課程“作業系統”配套教材,系統地講解了Linux作業系統原理和基於Linux的各種編程,特別是Linux作業系統核心編程。《Linux作業系統實驗教程》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Linux作業系統原理;第二部分介紹10個基於Linux的實驗;第三部分附錄包含Linux環境下的操作及與編程有關的命令和函式列表。

目錄

第一部分 Linux作業系統基本原理
第1章 Linux作業系統簡介
1.1 Linux的淵源和發展簡史
1.2 Linux的基本特性
1.3 Linux核心的開發模式與核心版本
1.4 Linux發行版介紹
1.5 Linux核心原始碼組織結構
1.6 學習Linux的輔助軟體介紹
第2章 Linux的進程管理
2.1 進程與進程描述符
2.2 進程狀態及切換時機
2.2.1 Linux的進程狀態
2.2.2 進程的切換時機
2.3 進程的調度算法
2.4 進程的創建與消亡
第3章 Linux的存儲器管理
3.1 物理記憶體的管理
3.1.1 頁幀與區域
3.1.2 夥伴算法
3.1.3 slab分配器
3.2 進程地址空間的管理
3.2.1 頁表機制
3.2.2 vm_area_struct結構
3.2.3 進程地址空間的相關係統調用
3.2.4 頁面異常的處理
第4章 Linux的檔案系統
4.1 VFS
4.1.1 VFS的作用
4.1.2 進程描述符中與檔案系統相關的成員
4.1.3 VFS的檔案模型
4.1.4 檔案系統的註冊與安裝
4.1.5 各種對象的操作接口
4.2 EXT2檔案系統
4.2.1 EXT2在磁碟上的物理布局
4.2.2 主要的數據結構及其基本操作
4.2.3 磁碟塊的分配與釋放
4.3 主要檔案系統的系統調用處理流程
4.3.1 檔案的open操作
4.3.2 檔案的read操作
第5章 Linux的設備管理
5.1 設備檔案的概念
5.2 設備模型基礎
5.3 相關數據結構
5.3.1 字元設備管理
5.3.2 塊設備管理
5.3.3 buffer
5.3.4 設備請求佇列和I/O調度算法
5.4 塊設備檔案的open和read操作
5.4.1 塊設備驅動程式組成
5.4.2 open函式
5.4.3 read函式
第6章 中斷、異常及系統調用
6.1 中斷和異常的基本知識
6.2 異常處理函式
6.3 系統調用
6.4 中斷的處理
6.4.1 中斷控制器
6.4.2 管理中斷的數據結構
6.4.3 中斷的處理過程
6.5 軟中斷
第7章 Sys V進程間通信
7.1 共有的特性
7.2 信號量
7.3 訊息佇列
7.4 共享記憶體
第二部分 基於Linux作業系統的實驗
第8章 用戶態編程實驗
8.1 實驗1——bash腳本編程
8.1.1 實驗內容
8.1.2 bash腳本編程簡介
8.1.2.1 注釋和簡單命令
8.1.2.2 環境變數
8.1.2.3 控制結構
8.1.2.4 函式
8.1.3 實驗指南
8.2 實驗2——觀察Linux行為
8.2.1 實驗內容
8.2.2 proc檔案系統簡介
8.2.3 實驗指南
8.2.3.1 Linux環境下C語言編程環境簡介
8.2.3.2 實驗程式框架
8.3 實驗3——實現Linux命令解釋器
8.3.1 實驗內容
8.3.2 myshell的語法
8.3.3 myshell的程式框架
8.3.4 myshell命令行的語法分析
8.3.5 簡單命令的執行
8.3.6 myshell的Makefile
8.3.7 實驗指南
第9章 核心編程基礎實驗
9.1 實驗4——核心模組
9.1.1 實驗內容
9.1.2 Linux核心模組簡介
9.1.3 核心符號表
9.1.4 核心模組編程介紹
9.1.4.1 核心模組實例
9.1.4.2 模組編程的基本知識
9.1.4.3 Makefile介紹
9.1.5 實驗指南
9.1.6 測試
9.2 實驗5——proc檔案系統編程
9.2.1 實驗內容
9.2.2 proc檔案系統編程簡介
9.2.2.1 proc檔案系統編程示例
9.2.2.2 proc檔案系統的核心數據結構
9.2.2.3 proc檔案系統編程接口
9.2.3 實驗指南
9.3 實驗6——編譯核心及增加Linux系統調用
9.3.1 實驗內容
9.3.2 Fedora下編譯核心
9.3.2.1 第1步——下載核心
9.3.2.2 第2步——生成核心配置檔案.config
9.3.2.3 第3步——編譯和安裝新的核心
9.3.3 添加psta系統調用
9.3.4 測試新增系統調用psta
9.3.5 noexec系統調用的實現
第10章 核心編程綜合實驗
10.1 實驗7——進程隱藏
10.1.1 實驗內容
10.1.2 背景知識介紹
10.1.3 proc檔案系統實現簡介
10.1.4 實驗指南
10.1.4.1 功能⑴的實現
10.1.4.2 功能(5)的實現
10.1.4.3 功能(7)的實現
10.2 實驗8——字元設備驅動開發
10.2.1 實驗內容
10.2.2 字元設備驅動開發介紹
10.2.2.1 測試字元設備
10.2.2.2 描述設備的數據結構
10.2.2.3 設備號的操作
10.2.2.4 字元設備的註冊與註銷
10.2.2.5 檔案操作集
10.2.2.6 同步
10.2.3 字元設備chatdev的實現
10.2.4 聊天程式chat的實現
10.3 實驗9——naive檔案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0.3.1 實驗內容
10.3.2 項目的準備工作及建議
10.3.3 實驗指南
10.3.3.1 第1步——創建設備
10.3.3.2 第2步——格式化分區
10.3.3.3 第3步——定義並註冊naive檔案系統
10.3.3.4 第4步——安裝/卸載檔案系統分區
10.3.3.5 第5步——顯示根目錄的內容
10.3.3.6 第6步——在根目錄下創建內容為空的檔案
10.3.3.7 第7步——寫檔案和讀檔案
10.3.3.8 第8步——刪除檔案
10.3.3.9 第9步——創建目錄
10.3.3.10 第10步——刪除目錄
10.4 實驗10——塊設備驅動開發
10.4.1 實驗內容
10.4.2 實驗基礎和思路
10.4.2.1 參考驅動程式1——塊設備驅動程式sbull
10.4.2.2 參考驅動程式2——USB字元設備驅動程式usb-skeleton
10.4.3 u盤驅動的幫助函式
10.4.3.1 函式原型及其使用
10.4.3.2 工作原理和過程
10.4.4 實驗指南
第三部分 Linux環境下的操作及常用命令和函式
附錄A Linux常用命令
A.1 用戶終端命令
A.2 Vi編輯器的用法
附錄B Linux常用函式
B.1 進程管理函式
B.2 檔案管理函式
B.3 進程間通信
B.4 多執行緒庫
附錄C 核心配置檔案的生成
C.1 配置檔案初步生成
C.2 修改核心配置檔案
C.3 核心編譯選項介紹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