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發展
企業存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早期大型伺服器的DAS 技術(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儲,又稱直連存儲),後來為了提高 存儲空間的利用及管理安裝上的效率,因而有了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局域 網路)技術的誕生,SAN 可說是DAS 網路化發展趨勢下的產物。早先的SAN 採用的是 光纖通道(FC,Fiber Channel)技術,所以在iSCSI出現以前,SAN 多半單指FC 而言。一直到iSCSI 問世,為了方便區別,業界才分別以FC-SAN及iSCSI-SAN 的稱呼加以分辨。緊接著,為了能在多用戶 網路環境中,做好檔案集中化分享管理的工作,採用全然不同於以往的檔案協定(File Protocol) 數據存取方式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網路附加存儲)方案也應運而生。它的出現,為乙太網絡的成熟及重要,做了最佳腳註。日益發展及成熟的網際網路,更進一步成為了 IP存儲方案成長壯大的最佳腹地及平台,現成的架構、協定、標準、基礎設施及 管理工具,莫不吸引著尋求最佳存儲方案者的目光。此背景,加上FC-SAN 高不可攀的成本及管理門坎的障礙,另一存儲成員iSCSI(InternetSCSI)也來報到了。iSCSI 的出現,標誌著低價化SAN 方案的問世。
從IP SAN 到iSCSI SAN所謂iSCSI 亦即通過IP 網路,將SCSI 區塊 數據轉換成 網路封包的一種傳輸標準,它和NAS 一樣通過IP 網路來傳輸數據,但在數據存取方式上,則採用與NAS 不同的,而與FC-SAN 相同的Block Protocol 。iSCSI 最早是由IBM 和Cisco 於2001 年制定的。事實上,為了解決FC-SAN 在價格及管理上的諸多門坎,各家早有不同協定的IP SAN的研究開發。這些IP SAN 的架構,其實與iSCSI 大同小異,只不過並非走 標準化的協定(事實上,在iSCSI 標準化之前,也沒有什麼標準不標準的問題),而是各家自行研發的協定,所以基本上各家IP SAN 是不兼容的。
IP SAN基於十分成熟的 乙太網技術,由於設定配置的技術簡單、低成本的特色相當明顯,而且普通伺服器或PC機只需要具備 網卡,即可共享和使用大容量的 存儲空間。 由於是基於IP協定的,能容納所有IP協定 網路中的部件,因此,用戶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創建實際的SAN網路,而不需要專門的 光纖通道網路在伺服器和存儲設備之間傳送 數據。同時,因為沒有 光纖通道對傳輸距離的限制,IP SAN使用標準的 TCP/IP協定, 數據即可在 乙太網上進行傳輸。IP SAN 網路對於那些要求流量不太高的套用場合以及預算不充足的用戶,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FC-SAN區別
光纖通道(FC SAN),是前幾年發展起來的 存儲區域網第一種存在形式。該類SAN的體系架構。顯然,這種SAN以處理 數據的多種伺服器為中心,存在兩張網,一張是面對套用網(或 Client/Server架構或Browzer /Web server架構);另一張是存儲網(由 主機中的FC HBA卡、FC交換機及存儲設備 三層結構組成的SAN),它專門解決 主機系統對 磁碟的塊級(Block-Level)存儲數據調用。這也是使用SAN的原因之一。因為NAS除了未建立獨立的存儲網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只能解決對檔案級的調用。只有SAN才能支持 資料庫的塊級調用。FC是針對傳統SCSI電纜長度有限而發展起來的另外一種特殊的高技術。
但專業人士認為,應該尋求一種新的方式,以與套用網相同的體系架構、技術標準去構造存儲網。這不論從技術構造上,還是從經濟成本分析角度看,無疑都是理想的。為此,以IP 網路起家的網路廠商巨頭Cisco及主機廠商巨頭IBM聯手,於2001年1月發起成立IETF工作組,專門研究與開發iSCSI技術標準,以此統一套用與存儲分開的兩種 網路類型。幾十家專業化IT公司的共同努力,IETF 的iSCSI RFC標準終於在2003年2月中旬通過。至此,產生了與套用網完全同構的 存儲區域網,即IETF iSCSI標準支持的IP SAN。
FC SAN是在iSCSI標準產生的前4年出現的 存儲區域網架構,帶有相當程度的套用催生特點。它目前在世界SAN市場的占有率約為12%,在 中國SAN市場占有率約為5%。FC SAN大多套用在性能要求較高的金融、電信等領域。去年下半年,隨著Brocade等廠家低端 光纖交換機價格的下調,FC SAN也開始套用於低端。但是FC SAN除了高價外,最主要的問題是它與套用 網路的異構性。這種異構性使得占市場大多數的中低端客戶面對相對陌生、複雜的FC技術望而卻步。
對各行各業的IT技術人員而言, 網路技術是基於Ethernet及TCP/IP構築的,它們的許多套用已建立在Internet的架構之上,並期待著存儲網路化最終會向這個方向邁進。過去IT發展的歷史已經說明,包括 Token-Ring、FDDI、ATM以及Bell發明了一百餘年的、面向連線的語音交換技術,都將統一融合到TCP/IP為基本架構的Internet上去。SAN也將向基於IP 網路方向發展。
IETF的iSCSI標準,是為了將高速的系統內部塊級存儲訪問,推廣到Internet上,這必然會面臨高 數據流量、低延遲等性能問題、數據安全性問題以及系統級高容錯要求所產生的通信互動規則等核心技術難點。這也是一個技術標準在IETF歷史上歷時長達三年多的根本原因,並使包括IBM、HP、SUN、COMPAQ、DELL、Intel、Microsoft、EMC、HDS、Brocade等50餘家廠商一起參與的原因。
其實FC SAN的弱點是它的物理機理決定的,它無法使存儲設備隨它在Internet上運行,從而無法滿足套用前端對存儲 數據“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要求。FC SAN的物理復蓋有限,不超過50公里。這樣容易形成存儲孤島。物理復蓋有限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 異地備份解決方案如何基於FC SAN設計。
當年人們解決信息孤島問題,發展 網路技術,產生通信子系統,用了大約20年的時間,使得IT技術大踏步地發展到今天,而今又面對存儲孤島問題。存儲孤島無法解決地理阻斷對系統級 數據的Housekeeping問題,包括 數據遷移、複製、備份等不同級別的 存儲系統 數據整合問題。 現在,IETF的iSCSI標準通過了。目前,可以從相對 吞吐量較少的套用開始做起,待 萬兆乙太網10GBit Ethernet商業化運作成為事實後,再解決網際網路的頻寬問題。
優勢
1. 價格合理的存儲合併功能與更為簡化的集中 數據管理功能實施過程簡單。
2. IP網路技術相當成熟,IP-SAN減少了配置、維護、管理的複雜度。企業現有的 網路管理人員就可以完成日常的管理與維護工作。
3. 因為是基於IP 網路的 存儲系統,所以 數據遷移和遠程 鏡像非常容易,只要 網路頻寬支持,基本沒有距離限制,更好的支持 異地容災。和現有 網路基礎結構融合,支持跨平台 數據共享。
4. IP SAN有三個無限:基於 乙太網沒有速度限制;沒有距離限制,可無縫連線,實現低價格的遠程 容災;沒有容量限制。
5. 基於IP網路的 存儲系統,以 傳統乙太網的價格實現同等於 光纖網路的性能,實現真正的 即插即用Plug & Play,無需 客戶端軟硬體升級、零維護成本、使用人員無需技術培訓,降低企業的擁有成本與維護成本,而且升級擴容簡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