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物理單位]

hz[物理單位]
hz[物理單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Hz,中文名赫茲,簡寫為:赫,是頻率的基本單位,為紀念驗證電磁波存在的德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 )而得名。 赫茲是電,磁,聲波和機械振動周期循環時頻率的單位。即每秒的周期次數(周期/秒)。

基本信息

頻率單位

基本概念

主條目:赫茲

Hz 是頻率的單位。頻率是指電脈衝,交流電波形,電磁波,聲波和機械的振動周期循環時,1秒鐘重複的次數。

1Hz代表每秒鐘周期震動1次,60Hz代表每秒周期震動60次。

Hz是個很小的單位,通常在其前面加上k(千),M(百萬),G(十億),T(萬億) 等數量級單位。

KHz,千赫茲,是頻率,也可以說是採樣率,一般都是44.1KHz的,因為這是音樂CD的標準。

KHZ 千赫茲:千赫,縮寫是kHZ或KHZ*,它是交流電(AC)或電磁波(EM)頻率的單位,等於1000赫茲(1000Hz)。這個單位也用於信號頻寬的度量和描述。

1kHZ頻率的AC信號在人類的聽覺範圍之內。如果此頻率的信號加在耳機或揚聲器上,那么出來的音調將會有一個斜度,它會降到所謂的“audio midrange”。頻率為1kHZ的EM信號的波長為300千米,大約是190英里。標準調幅(AM)廣播頻寬在535kHZ至1605kHZ的範圍內。某些EM的傳輸在百萬kHZ。

千赫茲是頻率的一個相對小的單位,更普遍一些的單位是MHz,等於1,000,000Hz或1,000kHz,還有GHz,它等於1,000,000,000Hz或1,000,000kHz,還有最近比較熱的THz,它等於1,000,000,000,000Hz或1,000,000,000KHz 。

常見量值

對於聲音,人類的聽覺範圍為20Hz~20000Hz,低於這個範圍叫做次聲波,高於這個範圍的叫做超音波。

在國際電信聯盟定義的無線電頻率劃分當中:

特低頻(ULF):3~30千赫(kHz)

低頻(LF):30~300千赫(kHz)

中頻(MF):300~3000千赫(kHz)

高頻(HF):3~30兆赫(MHz)

甚高頻(VHF):30~300兆赫(MHz)

特高頻(UHF):300~3000兆赫(MHz)

超高頻(SHF):3~30秭赫(GHz)

極高頻(EHF):30~300秭赫(GHz)

對於交變電流來說,在1秒鐘波形呈周期變化次數稱“頻率”,用f表示;而把信號波形變化一次所需的時間稱作“周期”,用T表示,以秒為單位。波行進一個周期所經過的距離稱為“波長”,用λ表示,以米為單位。 f(頻率)、T(周期)和λ(波長)存在如下關係:

f=1/T

v=λ.f

其中,v是電流或電磁波的傳播速度,大約等於3xl0^8米/秒,在不同介質中傳播會有少量差異。

常用的頻率單位有千赫(kHz)=1000Hz、兆赫(MHz)=1000000Hz、吉赫(GHz)=1000000000Hz、太赫(THz)=1000000000000Hz等 。

命名由來

德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1857年2月22日 - 1894年1月1日),於1888年首先證實了無線電波的存在。並對電磁學有很大的貢獻,故頻率的國際單位制單位赫茲以他的名字命名。

早在少年時代就被光學和力學實驗所吸引。十九歲入德勒斯登工學院學工程,由於對自然科學的愛好,次年轉入柏林大學,在物理學教授亥姆霍茲指導下學習。1885年任卡爾魯厄大學物理學教授。1889年,接替克勞修斯擔任波恩大學物理學教授,直到逝世。

漢字編碼

HZ(取自“漢字”兩字)編碼是由李楓峰和魏亞桂設計提出的。

中國內地與新加坡居民使用簡體字,而中國的台灣、香港、澳門地區與馬來西亞則使用繁體中文。在電腦文字處理套用中,簡體中文通常由GB(Guobiao)encoding scheme 編碼,繁體中文則使用Big5碼。Windows 作業系統使用的簡體字編碼有三種:GB18030、GB2312和HZ。前兩種都是中國國家標準(GB是漢語拼音“國標”的聲母),HZ是新加坡的簡體字編碼(HZ 是“漢字”的拼音)。

HZ是一種INTERNET上常見的編碼方案之一,它只對高位為1的字元(如漢字的雙位元組內碼)進行編碼,具體方法是將最高位禁止,只保留低7位,並將經過變換後的部分用符號~{和~} 括起來,解碼的時候只需將括弧對內的部分高位置為1就可以正確地還原了。

城市簡稱

菏澤電視台台標(2008年啟用) 菏澤電視台台標(2008年啟用)

中國城市常用漢字首字母作為城市的外文簡稱。例如霍州、杭州、漢中、惠州、菏澤等城市。漢中電視台、菏澤電視台等多家電視台的簡寫均為HZTV。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