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決議
2003年5月21日,俄羅斯聯邦政府發布了第166號決議,確定將GSh-18手槍正式列入俄軍的裝備體系,同時列裝的還有伊熱夫斯克機械廠研製的雅利金手槍和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研製的謝爾久科夫自動手槍。
特點分析
這3款新制式手槍均具有容彈量大、能夠發射大威力穿甲手槍彈等特點,但它們的結構各異,性能也各有側重:雅利金手槍結構更簡單、性能更可靠;GSh-18手槍質量更輕,使用更方便、靈活;謝爾久科夫手槍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結構、性能的不同決定了它們適宜的戰術任務各不相同,從而也決定裝備對象的不同。
其中,雅利金手槍用於裝備校級軍官,取代1952年列裝蘇聯軍隊的9mm馬卡洛夫手槍以及從1996年開始裝備部隊的改進型馬卡洛夫手槍,裝備數量最大;GSh-18手槍用於取代1976年裝備的、當時主要供將級軍官和高級領導人以及內務部、國家安全委員會(即克格勃)使用的5.45mm小口逕自動手槍;謝爾久科夫自動手槍主要裝備內務部和特種部隊。這3款手槍構成了一套完整的手槍裝備體系,能夠滿足各種人員不同的需要,體現了現代裝備發展的系列化指導思想。
在同時列裝的這3款新制式手槍中,GSh-18手槍是最為小巧靈便的。從外觀上看,GSh-18手槍比較粗獷,尺寸比馬卡洛夫手槍要大,但其不包括彈匣在內的全槍質量只有495g,而馬卡洛夫手槍取下彈匣之後的質量則為663g。這主要是因為前者大量採用了工程塑膠。
研製歷程
俄羅斯槍械的命名慣例是為槍械冠以設計師的名字,GSh-18手槍也不例外。該槍由俄羅斯圖拉儀器設計局的戈里亞捷夫院士和什浦諾夫教授主持設計。手槍名稱中的字母“G”和“Sh”分別代表這兩位主設計師的名字,數字18表示的是彈匣容彈量。
追溯GSh-18手槍的研製歷程,要從1998年夏天,即P96式手槍研製工作剛剛結束的時候算起。當時,P96式手槍的研製工作雖然已經告終,但軍方和研製方都認為該槍還有些性能尚不盡人意。於是圖拉儀器設計局在P96式手槍的基礎上,啟動了GSh-18手槍的研製工作。
同年秋季,俄羅斯聯邦軍隊軍械部長官希特諾維決定,按照雅利金手槍的試驗規程,對新研製的GSh-18手槍及9×19mm PBP穿甲手槍彈進行系統配套試驗。但圖拉儀器設計局並沒有如期拿出樣槍,因為承擔試製任務的圖拉兵工廠為滿足軍用槍械對強度的要求,必須對樣槍進行全套的熱處理和表面處理工藝。待加工完成之後,伊熱夫斯克機械廠和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的樣槍試驗都快結束了。但廠方的精工細作和GSh-18手槍自身的結構、性能,引起了專家的關注,雖來得遲,但並未在評比中落後。
試驗結束後,圖拉儀器設計局根據專家組和軍方代表的意見,對樣槍方案進行修改,從方案設計、繪製圖紙到完成工廠試驗,全部研製工作在1999年底基本完成。
2000年元月,GSh-18手槍再次走進國家靶場,這次考核試驗持續時間超過了半年,直到2000年夏末才結束。在試驗過程中,一邊試驗,一邊對手槍的結構進行調整和修改,這些改進使全槍的人機工程和使用性能更加完善。最後, GSh-18手槍順利地獲得了專家組和軍方代表的認可,認為可以推薦給俄羅斯軍隊裝備使用,當然專家們對一些細微的不足之處還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儘管這些細節對完成戰術技術任務要求的影響不是很大,但設計師們還是重新調整了方案後才投入批量生產。這次考核試驗結束不久,GSh-18手槍就被俄羅斯的內務部、特種作戰部隊和警察部隊採納,作為執法武器和反恐裝備使用。
2001年,GSh-18手槍開始向國外出口銷售。為了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廠家為出口型手槍特別進行了外觀設計,黑白相間的顏色非常悅目。
結構剖示
GSh-18手槍是以P96式手槍為基礎發展而來的軍警用半自動手槍,設計思想與P96式手槍一樣,深受奧地利格洛克手槍系列的影響,同樣採用了扳機自動保險和非常規的雙動發射方式,但該槍結構體現出更多創新設計。
GSh-18手槍與P96式手槍一樣,採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閉鎖方式也同為槍管迴轉式,即槍管在套筒內迴轉並與套筒閉鎖。但二者在具體結構上卻有很大的不同:P96式手槍只有一個閉鎖突筍,而GSh-18手槍的閉鎖突筍有10個之多,且成環狀均勻分布於槍管外表面。這種相當獨特的閉鎖機構,是設計師們參考了現有的兩種較為成熟的槍管偏移式閉鎖機構的結構特點(一種是P38式手槍採用的楔形閉鎖突筍,另一種是TT式手槍採用的環狀閉鎖突起),創造出來的。在自動機復進時,槍管做軸向運動的同時產生迴轉,使閉鎖突筍與套筒上的閉鎖槽扣合,完成閉鎖動作,槍管在閉鎖過程中的迴轉角度也從P96式手槍的 30°變為18°。試驗證明,改用這種結構之後,有效地提高了自動機工作過程中主要零件的使用壽命和在極端環境下全槍工作的可靠性。
GSh-18手槍採用擊針平移式擊發機構,沒有外露的擊錘。發射方式與格洛克手槍一樣,為特殊的雙動模式,即首發射擊時,扣動扳機能夠使擊針後移並打開保險使擊發機構待發,繼續扣動扳機就可以擊發槍彈。通常的雙動發射機構同樣是扣動一次扳機就完成使擊發機構待發和擊發兩個動作,但由於依靠扣扳機使擊錘簧儲存擊發能量,其扳機力往往高達50N以上,使得射擊精度較差。相比之下,GSh-18手槍扳機力小(僅為15N左右)而平滑,有利於提高射擊精度。
GSh-18手槍的套筒座採用玻璃纖維增強聚醯胺材料,經高壓注塑成型,內嵌鋼板衝壓成型的嵌件,以增加連線部位的強度。套筒座前端可以安裝雷射指示器。為了方便拔取彈匣,在握把兩側的下部還增加了缺口設計。握把的後下方有一個通孔,可供安裝保險帶環,這是後來應警察部隊的使用要求而添加的,在 2000年試驗結束後首次批量生產的手槍上還沒有。
在早期樣槍的套筒前端面上有一個槍口護圈,將套筒與槍管前端面連線起來。在後來的改進中,該零件被取消了,從而使GSh-18手槍的結構更加簡潔。
瞄準裝置由不可調整的準星和安裝在發射機座頂部、可以水平調整的缺口式照門組成。準星和照門的高度匹配是在出廠之前按照標準射擊條件預先調整好的。為了保障射手在低照度情況下的瞄準射擊,在2000年參試型號中還添加了簡易夜視瞄具。GSh-18手槍的瞄準裝置與過去的馬卡洛夫手槍相比有很大的改變,首先是增大了準星和缺口的寬度尺寸,使瞄準和射擊更加快速和準確;其他一些差別,可能對習慣使用馬卡洛夫手槍的射手來說,會感到有點兒不大適應,其中包括減小了準星的厚度、提高了瞄準基線高度等,但這些並不影響該槍的瞄準效果。在後來的改進過程中,為了避免產生虛光,在照門兩側還增加了側翼結構。
該槍採用雙排彈匣供彈,彈匣容彈量為18發。早期的樣槍只在彈匣的側面開設有觀察窗,為了使射手更方便地統計剩餘彈藥的數目,在後來的改進型樣槍的彈匣後面又增設了尺寸寬大的觀察視窗,可憑目視和手指觸摸來判定彈匣內剩餘彈藥的數目。在彈匣後壁觀察窗旁邊還刻有一些數字,例如上面第一個視窗上方是“4”,下方是“6”,最下面的視窗刻著的則是數字“16”和“18”,射手可以直接讀出剩餘彈藥數目。彈匣扣與大多數現代手槍一樣,位於握把左側、扳機護圈後方,便於單手操作,壓下彈匣扣,可以把彈匣從握把內取出。
GSh-18手槍設有空倉掛機。順便提一下,P96式手槍的空倉掛機解脫鈕尺寸太小,操作不大方便,因此GSh-18手槍改成了迴轉手柄式的掛機解脫操作機構。空倉掛機解脫手柄位於套筒座左側面,既可以用右手的大拇指(右手握持時)也可以用左手的食指(左手持槍)操作,無論是慣用於左手還是右手持槍的人都可以單手進行解脫掛機操作。掛機解脫手柄也是槍身結合銷,在拆卸手槍的時候,可以藉助彈匣底蓋的突出部分將其抽出。
拋殼機構由固定式拋殼挺和活動式抽殼鉤組成,通過套筒上方的拋殼窗向前上方拋殼。在拋殼窗後部有一個“小檔片”,這是一個小型的膛內有彈指示器,與抽殼鉤的中部相連線,在槍彈進膛並完全閉鎖之後,抽殼鉤與彈殼底緣嚙合,並帶動膛內有彈指示器上抬,突出套筒表面。此外,在待擊狀態下,擊針尾部會突出套筒尾端面,也能夠供射手觀察槍彈是否上膛,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還可以用手觸摸來確定。
GSh-18手槍設有4道保險,因此套筒座和套筒上沒有手動保險,射擊前不必專門打開保險,有利於快速射擊。該槍的第一道是扳機保險,在扳機鉤前部有一個小扳機鉤,射擊時,射手首先扣動它,扣動到大扳機鉤位置時內部機構就會自動解脫對扳機的限制,這樣,在手槍跌落時扳機不會後移而發火;第二道為不到位保險,在套筒復進不到位的情況下,即使扣動扳機,擊針待擊,也無法壓下阻鐵釋放擊針;第三道保險是在上方位置的阻鐵-擊針聯鎖裝置,只有將扳機完全扣到位才能解脫擊針,即使擊針受震動向前運動,擊針頭也不會突出彈底窩平面;第四道為防早發保險,能夠防止擊針在彈膛完全閉鎖之前擊發底火。在國家靶場的試驗中,GSh-18手槍的多重保險能夠保證在各種使用條件下的安全性,其中包括1.5m跌落試驗,手槍跌落在混凝土地板上數次後,擊針依然紋絲不動。
該槍質量很輕,空槍質量僅580g,總讓人懷疑它的射擊穩定性,尤其是發射初速較高的穿甲手槍彈時的射擊穩定性。事實上,使用GSh-18手槍射擊非常舒適,射擊穩定性和精度也不錯,在25m距離射擊的半數散布圓半徑R50不超過40mm。這是因為握把外形非常合手,全槍的布局合理--手槍的質心位於握把處,而且無擊錘的擊發機構最大限度地使槍管軸線接近握持著力點,因此射擊平衡性非常好,加之瞄具的結構非常有利於快速瞄準射擊,所以再次瞄準射擊的恢復時間比較短。
配用彈藥
GSh-18手槍可以發射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9mm魯格手槍彈),也可以發射圖拉儀器設計局專門開發的、穿透力較高的9×19mm PBP穿甲手槍彈(彈頭的槍口動能接近800焦耳),還可以配用伊熱夫斯克兵工廠研製生產的、穿甲威力介於前兩種槍彈之間的7N21手槍彈。
圖拉儀器設計局對PBP式穿甲手槍彈的研製工作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與 GSh-18手槍同時被列為制式裝備,定型號為7N31式大威力防禦手槍彈。該彈的彈頭具有經熱處理硬化的鋼心,鋼心半露於鋁合金材料的襯套,質量很輕(只有 4.2g,而同樣是9×19mm的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彈頭質量則將近8g),但初速很高,最高可以達到600m/s。該彈的高初速和特殊的彈頭結構能夠有效地提高彈頭的穿甲能力。GSh-18手槍在發射7N31手槍彈時,彈頭在20m以內能夠可靠地擊穿Ⅲ級防護的防彈背心或者8mm厚的鋼板,絲毫不亞於使用衝鋒鎗發射的 7.62×25mm TT式手槍彈的效果。
GSh-18手槍是專為近距離戰鬥設計的軍用半自動手槍,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彈匣容彈量大和射擊穩定性好等優點,是俄羅斯乃至世界新一代軍用手槍中的佼佼者。雖然該槍在2000年通過國家靶場考核之後的銷路一直不錯,但研製方和生產廠家並沒有放棄對它的改進,在2002年又推出了GSh-18手槍的最新改進型,此次改進基本上沒有動及內部機構,只是改變了套筒座的表面設計,使握持更為舒適。或許正是製造者精益求精的追求,贏得了俄羅斯軍方的欣賞,才會在2003年被正式列裝部隊、取代5.45mm小口逕自動手槍,才有了今天“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佳話。同時GSh-18手槍作為警用武器的發展前景也相當為人們所看好。在新一代的軍用手槍中,GSh-18手槍最受俄羅斯警察,特別是車輛檢查人員的歡迎,它輕巧體小便於隨身攜帶,在配用7N31穿甲彈時還可以擊斃車輛內負隅頑抗的罪犯。
筆者觀點
作為軍警手槍,GSH-18與斑蝰蛇SR1手槍口徑相同,同樣具有強大的殺傷力,是相當理想的防衛武器。但是需要強調的一個概念就是作為同口徑同類型的武器,火力差別還是以彈藥為主。並且武器的威力並不僅僅取決於口徑,還與槍膛長度,槍管軸線等等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人們較易將此類武器與以色列沙鷹比較,筆者較常見有人說沙鷹與斑蝰蛇威力差不多,但是後坐力,槍口火焰,重量,體積等等都比斑蝰蛇要大,因此定論斑蝰蛇好。
對於這種觀點,筆者認為較失偏頗。因為沙鷹常規型號分為.357 .44和.50三種規格,不管沙鷹體積後坐力等弊端如何,.50規格的火力必然要比上述兩種槍要大。又說回到口徑上來了,這就說明口徑是影響火力的主要因素,但並非絕對因素。言歸正傳,在.357的表現上,作為手槍,沙鷹的便攜性,操控性,方便性,機動性,隱蔽性等等確實不如上述兩種槍,但是不能因此就全盤否定沙鷹各種型號。畢竟在9mm與12.7mm上差距不可忽略,甚至可以說沒有可比性。
綜上,筆者個人認為GSH-18手槍各方面都表現優異,但是如果要比較出兩款或兩款以上的不同手槍的優次,還需從各方面考慮。畢竟在武器方面沒有永遠的落後,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特點,每款武器都有其不同型號及改進型,因此不能以偏概全的否定或者肯定一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