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在遭受了一場來自蟲族的毀滅性攻擊後,人類花費數年時間培養出新一代天 才,並將其訓練成戰士以抵禦蟲族的再次攻擊。地球上最出色、最聰明的年輕人被挑選加入建立在軌道空間站上的戰鬥學校,在那裡,他們將相互競爭,為成為國際艦隊的指揮官而努力。他們在一個充滿暴力及緊張競爭的環境下,進行先進而又嚴格的模擬訓練,每個人都深知只有一個人能被挑選成為領袖。
安德·維京(阿沙·巴特菲爾德飾)在一眾優秀的學員中同樣展現出了傑出的天份。機智、同情心和卓越的戰術運用都讓他成為班裡的佼佼者,在零重力戰鬥教室里進行的雷射訓練也都證明他擁有非常出色的戰術及體能。安德的特殊才能也激起了其他新學員的嫉妒。戰鬥學校的指揮官格拉夫上校(哈里森·福特飾)將安德與其他孩子隔離開,以便磨礪他獨特的領導才能。
起初安德很受排擠,但憑藉對人性不可思議的理解力,他逐漸與隊友打成一片,不久即晉級到位於遙遠星球的軍官學校深造,那裡曾經被蟲族用來當做入侵地球的前沿陣地。在多年前曾打敗蟲族、才華橫溢的指揮官馬澤·雷漢(本·金斯利飾)的嚴格訓練下,安德的能力很快得到提升,帶領他的隊友在模擬戰中對抗敵軍。
格拉夫和雷漢都確定蟲族即將發動另一次攻擊,他們相信僅剩幾周的時間可以訓練安德,讓其有能力領導國際艦隊為地球的生存而戰。但是當安德為終極測試而做準備時,卻不知道所謂的終極測試,卻是真正的戰爭他勝利了,幾乎消耗了全部艦隊,最終摧毀蟲族生存的星球。當他們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後,卻被告知這不是遊戲。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哈里森·福特 | 希倫·格拉夫上校 | 配音 劉風 |
阿沙·巴特菲爾德 | 安德 | 配音 李正翔 |
海莉·斯坦菲爾德 | 佩查·阿卡莉 | 配音 周帥 |
維奧拉·戴維斯 | 格溫·安德森少校 | 配音 黃鶯 |
阿比吉爾·布萊斯林 | 瓦倫蒂·維京 | 配音 詹佳 |
本·金斯利 | 馬澤·雷漢 | 配音 張欣 |
安德瑞·鮑威爾 | 特麗薩 | |
莫伊塞斯·阿里亞斯 | 邦佐 | |
阿拉米斯·奈特 | 比恩 | |
布蘭登·司徒 | 莫洛 | |
儂索·阿諾斯 | 中士DAP | |
漢·索托 | 格拉夫上校的副官 |
職員表
製作人 | 奧森·斯科特·卡德、羅伯特·恰托夫、大衛·寇茲沃斯、底波拉·普雷特、琳恩·亨迪 |
導演 | 加文·胡德 |
副導演(助理) | 加勒特·沃倫、基姆·溫特、瑪麗亞1坎貝爾 |
編劇 | 奧森·斯科特·卡德、加文·胡德 |
攝影 | 唐納德·M·邁克阿爾平 |
配樂 | 斯蒂夫·賈布隆斯基 |
剪輯 | 扎克·斯坦伯格、李·史密斯 |
選角導演 | John Papsidera |
配音導演 | 曾丹 |
藝術指導 | 肖恩·霍沃思、本·珀羅特 |
美術設計 | 格雷戈·貝瑞、托德·霍蘭、克林特·華勒斯 |
服裝設計 | 克里斯汀·克拉克 |
視覺特效 | 馬克斯·丹尼森、提姆·卡拉 |
錄音 | 楊培德 |
布景師 | 彼得·蘭度 |
演職員表參考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來源
原聲音樂
曲目 | 專輯資料 | |
Ender's War | Stay Down | |
Battle School | Move It Launchies | |
The Battle Room | Mind Game Part 1 | |
Salamander Battle | Mind Game Part 2 | |
Dragon Army | Dragons Win | |
Bonzo | Command School | |
Ender Quits | Mazer Rackham | |
Enemy Planet | Graduation Day | |
Final Test | Game Over | |
The Way We Win Matters | Ender's Promise | 作曲者:史蒂夫·賈布隆斯基 |
Commander | 發行日期:2013年10月22日 |
幕後花絮
•《安德的遊戲》是美國當代著名科幻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在1985年推出的一部暢銷小說,曾獲得過雨果獎與星雲獎的獎勵,奧森·斯科特·卡德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個曾連續兩年獲得星雲獎最佳長篇的作家。
•《安德的遊戲》出版後後,有不少製作人想把它搬上大銀幕,原作者奧森·斯科特·卡德也改了一版又一版的劇本,但是直到2011年影片才開始正式製作。
•《安德的遊戲》原著中,故事由始至終總共經歷了幾年的時間。而電影版則把所有起承轉合放到了緊湊的一年裡。
•包括導演在內的劇組成員很喜歡惡作劇。有一次,飾演佩查的海莉發現導演的眼睛被飾演邦佐的莫伊塞斯打青了,不敢置信的她哭了起來。後來她才發現原來導演的熊貓眼是化妝效果,自己被整蠱了。
•拍攝前小演員們先被送到“太空營”進行真正的失重訓練,他們穿戴上的“棒棒糖”特殊裝置是一套鋼絲掛臂,為了掌握身負鋼絲的技巧,演員們與太陽馬戲團的成員進行了一個月的集訓。
•幾位扮演主角的小演員不僅做了很多特技表演訓練,與小說中一樣他們也體驗了走佇列、跑步的滋味。飾演安德的阿沙·巴特菲爾德說,只要十個演員里有一個犯錯,所有人都要做10個伏地挺身 [5]。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2014年 | 土星獎 | 最佳科幻電影 | 提名 | 全體劇組 |
最佳年輕演員 | 阿薩·巴特菲爾德 | |||
最佳男配角 | 哈里森·福特 | |||
2014年 | 廣播電影評論協會獎 | 最佳年輕演員 | 提名 | 阿薩·巴特菲爾德 |
2013年 | 鳳凰城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青年男演員 | 提名 | 阿薩·巴特菲爾德 |
2013年 | 華盛頓地區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年輕演員 | 提名 | 阿薩·巴特菲爾德 |
幕後製作
原著小說
電影根據在科幻小說史上極富盛名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安德的遊戲》在1985年一經出版,就贏得美國科幻文學界的大獎“星雲”獎最佳小說獎1986年又贏得了世界科幻文學大獎“雨果獎”最佳小說獎,1986年出版的續集《安德的代言》於1986年及1987年再度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的肯定,使得奧森·斯科特·卡德成為唯一一位在世界科幻文學史上蟬聯這兩項科幻文學最高獎的作者。
改編製作
《安德的遊戲》小說版的廣受好評以及其描述的生動畫面都讓電影改編不可避免。而要想創造出卡德書中所描繪的宏大的未來場景以及複雜的故事線,需要有一支異常出色又具有絕佳判斷力的製片團隊。曾參與製作過《變形金剛》和《星際迷航》等科幻大片的比伯製片公司的加盟,為此部大製作、高預算的電影鋪平了製作之路。製片團隊繼續壯大,將數字王國拉進制作隊伍中,這是好萊塢特效巨頭第一次在影片開發階段就參與製作一部電影。
特效製作
《安德的遊戲》的特效師花費3年時間和超過3000個工時來製作影片的特效鏡頭。每組單個畫面就有超過2萬個圖層或元素,而每個圖層就由超過12000個元素組成。影片幕後資深的圖形設計專家,包括曾憑《阿凡達》贏得藝術指導協會獎的藝術指導西恩·哈沃斯和本·普羅克特,二人分別設計創造了戰後的地球和零重力教室場景。參與過《普羅米修斯》、《創:戰紀》概念圖設計師大衛·維耶爾·利維設計了片中的模擬室全景圖,地球未來世界的景觀以及地球國際艦隊與蟲族艦隊開戰的畫面則由插圖畫家羅伯特·O·西蒙斯設計,他參與的作品包括新片《超凡蜘蛛俠2》、《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等。
發行信息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中國香港Hong Kong | 2013年11月7日 | 德國Germany | 2013年10月24日 |
英國UK | 2013年10月25日 | 愛爾蘭Ireland | 2013年10月25日 |
義大利Italy | 2013年10月30日 | 俄羅斯Russia | 2013年10月31日 |
法國 France | 2013年11月6日 | 巴西 Brazil | 2013年12月20日 |
加拿大Canada | 2013年11月1日 | 日本 Japan | 2014年1月18日 |
票房成績
《安德的遊戲》上映首日在北美3407家影院全面放映,單日獲得了990萬美元的票房,其中包含了首映前的前場與午夜場所得的140萬美元票房。影片周末三日的總票房為3000萬美元,比獅門公司所預期的2600萬美元票房要高。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安德的遊戲》不只是一個關於恃強凌弱的寓言,或是關於戰爭觀點的專題演講,它也是一部熱鬧的動作電影,以IMAX觀看尤其如此。(《華盛頓郵報》評)
和片中的英雄一樣,《安德的遊戲》更多的是依靠智慧,而不是暴力。它將一個引人入勝的有《蠅王》風格的道德觀根植於充滿想像的科幻外衣中。(英國電影雜誌《Total Film》評)
青少年將愛上這部忠實於原著的電影版,成年人應該也會如此。因為電影本身有著很棒的特效。(《洛杉磯時報》評)
一部暗黑風格的大作,不僅能滿足原著迷們,而且還能吸引新冬粉。(《紐約郵報》評)
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發人深思的太空冒險片,大銀幕的優勢由此片得以體現出來。(《《綜藝》評)
特效精湛
影片的特效畫面得到觀眾的認可,小說里備受關注的零重力教室以及模擬室場景在電影中都有令人驚艷的視覺呈現。炫目華麗的特效,遊戲式的背景設定讓觀眾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受。《安德的遊戲》呈現的細膩的空間表現力,對重力和真空環境的模擬,是非常逼真的,幾乎可以讓觀眾忘了自己正重重地坐在影院的靠椅上,仿佛和角色們一起飄浮在另一種空間裡,享受著人類進入宇宙的快感。
主角受歡迎
安德的飾演者阿沙·巴特菲爾德的表現,多數觀眾都提到了他透明、清澈的眼睛:“單薄高挑的身材、青澀攝人的神情,差不多憑空把觀眾的同情心翻了一番。”這個眼睛會說話的未來之星,讓眼裡閃著淚光的安德變得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網易娛樂評)
負面評價
電影如同原著《安德的遊戲》一樣,只是專供孩子們觀看的影視。
影片情節有類似於《飢餓遊戲》,但《飢餓遊戲》中反派敵人至少都有一定程度的正面描寫,要表現出與主人公相匹敵的戰鬥力和足夠的邪惡,這些常見的情節設定在《安德的遊戲》卻幾乎沒有,外星蟲族面目模糊,除了多之外就再無其它印象,只有最後瀕死的蚊後亮了一下相。(《《信息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