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construction

譯為經濟建設。1952年下半年,在國民經濟恢復任務即將完成時,黨中央按照毛澤東的建議,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與此同時,黨中央又著手主持編制我國從1953年到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畫,它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以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經過這一系列的部署,我國工業化建設開始穩妥起步,並逐漸取得了一些成果。現在我國已進行十二五計畫。

經濟建設
深圳是目前中國內地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之一。自1980年起,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30%。2004年生產總值達 34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7.3%。人均GDP7161美元。2005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1894.7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
深圳是中國南方重要的高新技術製造基地、物流樞紐城市和區域性金融中心,同時也有鮮明的文化特色。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和文化產業是它重點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深圳是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的製造基地,在IT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都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成功研製了世界首例獲準生產的基因抗癌藥物。在深圳舉辦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是中國高新技術與各國交流的平台。
現代物流業:深圳是中國惟一擁有海、陸、空三棲口岸的城市,深圳口岸出入境的人流、物流量居全國第一。深圳海港已為全球第四大貨櫃樞紐港。深圳機場進入全球百強。
金融業:中國兩大證券市場,其中之一設在深圳。深圳已初步形成了多種類型金融機構並存的現代化金融體系。目前深圳的基金管理公司數量和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約占全國的一半。
文化產業:深圳文化產業實現的增加值約占全市GDP的5%,並形成了印刷、傳媒、文化旅遊、影視動漫等重點文化行業,培育了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等實力較強的文化產業集團。此外,華僑城的旅遊業、大芬村的油畫業等蜚聲海內外。在深圳舉辦的“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為全球文化產品搭建了展示、交易的平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