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C

EGFC(生態協同保活表皮細胞生長因子)

EGFC是2010年由國際著名生態學家馮耀宗教授發明的植物源EGF的群落保活技術。EGF是皮膚的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又名寡肽-1,是人體內的一種活性物質,其中C代表英文中的Coordination(即協同),意思是自然保活的活性因子。
中文名:自然保活的活性因子類型:多肽協同體
外文名:EpidermalGrowthFactorCoordination組成:多肽、胺基酸

起源

1992年,美國詹姆士藥物實驗室將EGF添加到化妝品中,開創運用EGF進行袪皺抗衰的生物美容新領域。但EGF活性極難保持,通常活性保持期不大於七天,大大限制EGF的廣泛套用。此時,60歲高齡的馮耀宗開始從自己長期研究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學”角度出發,考慮EGF活性保持的問題。
2010年,歷經48年堅持不懈的知識積累,運用生態群落的理論及方法為指導,馮耀宗及其科研團隊終於從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天然植物群落中還原出分子水平的EGF存活的微群落。馮耀宗將這一天然存在的微群落命名為EGFC,C代表英文中coordination,即協同。
分子生物學的問題最終運用”群落學“的指導思想得到了完美的解決。高興之餘,這也激發了馮耀宗將”群落學“的思想繼續實踐,不斷完善的決心。

作用

保持EGF(表皮細胞生長因子)的自然活性,將EGF的袪皺抗衰作用發揮到最大。EGFC開發市面上常見的EGF凍乾粉,EGF通常是以單體的形式存在,缺乏多樣性的環境,沒有物質與其構成協同體,所以EGF凍乾粉的活性僅能保持七天左右。2013年馮耀宗總結六十年來實驗群落學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結果,提出了廣義群落學的新理論體系,對於群落的定義、結構等方面提出了下列新論點:(1)“群落是活體存在的唯一結構形式”,“沒有群落就沒有生命”。(2)宇宙中的一切活體組成了不同時空範圍內的多種群落,群落間形成不同規模、不同層次、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縱橫交錯的多維結構的動態平衡運行體。(3)群落中活體成員的活力狀況,主要決定於該成員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同一成員在不同群落中的活力存在明顯差異,有時竟高達數百萬倍。(4)群落運行主要靠“信息”推動及調控。根據生物多樣性原理及“人工群落”研究成果,給EGF創造多樣性的環境,讓EGF與周邊協同體相互作用形成微群落從而使EGF的活性可以保持多年。將生物多樣性原理套用於微觀領域,這在國際科學界尚屬首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