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
DCA(二氯乙酸鈉)
DCA是什麼?DCA是一種小分子化合物,基本上就是醋酸加上兩個氯,分子式為Cl2CHCOOH。這個治療癌症(經過測試對腦轉、肺癌等癌症都有效果,那些用不起易瑞沙特羅凱這樣靶向藥的人或者易瑞沙耐藥的人群可以嘗試,但目前沒有使用有效的實驗或者報導)的訊息最早是來自加拿大,他的抗癌機制是激活線粒體,使其功能“正常化”,於是它啟動癌細胞凋亡程式,癌細胞紛紛“自殺”而亡。
DCA(直流電壓)
DCA在數字萬用表上是直流電壓的意思。
醫學名詞
DCA(定向性冠狀動脈斑塊鏇切術)
定向鏇切裝置是經皮沿導引鋼絲切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並將其回收的系統。1990年美國FDA正式批准套用於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其機制為通過方向控制清除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直徑得以改善。能夠去除組織是該裝置的主要特徵,但是組織去除的數量(通常為6~45毫米)不能全部解釋管腔的影象改善。有學者認為去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只能占影象改善1/3,餘2/3管腔改善由管壁的伸展所致。血管內超聲檢查表明DCA後組織去除僅能解釋50%~70%的管腔擴大。因此,DCA後管腔的改善是組織去除和管腔擴張的結果。
(一)根據病變選擇DCA的臨床套用
1.偏心性病變:由於DCA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定向性,由術者確定,因此可以有選擇地去除極度偏心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減少彈性回縮、夾層,獲得很好的影象效果,成功率高,併發症少。
2.潰瘍性病變:偏心性病變常常合併潰瘍病變,DCA除具有定向性外,還能祛除病變組織使表面光滑。
3.開口部病變:由於開口部病變僵硬和介入治療後出現彈性回縮,治療效果常常不滿意。對於直徑≥3mm的血管非鈣化的開口部病變,DCA的成功率為86%~87%,主要併發症<1%。對於經過嚴格選擇的開口部病變,儘管其即刻影象結果滿意,但開口部病變的再狹窄率居高不下(未進行過介入治療的病變為48%,再狹窄病變61%,靜脈旁路血管再狹窄病變為93%)。需指出:對主動脈-開口病變套用DCA有相當的技術難度。
4.分叉病變:分支從病變處發出的情況下,套用DCA治療分叉病變,分支閉塞的危險性最大。根據血管大小、鈣化程度以及角度,可以選擇首先對主要血管進行DCA治療,再對分支PTCA或DCA,有時需要雙鋼絲技術。國外報導成功率可達97~100%,主要併發症為0%~3%,但37%發生一過性分支閉塞。在CAVEAT-I研究中,與PTCA比較,DCA對於分叉病變的成功率高(88%對74%,p<0.001)、缺血併發症較多(9.5%對3.7%,p<0.01)和再狹窄較少(50%對61%, p<0.001)。
5.有血栓的病變:由於有發生急性閉塞的危險, DCA不應該用於有大量血栓負荷的病變血管。血栓較少時套用DCA的成功率高、併發症少,必要時輔助套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或冠脈內套用溶栓劑。
6.大隱靜脈旁路血管:對於無退行性變的局限性靜脈旁路血管病變,DCA的成功率為86~96%,主要併發症為0~7%。再狹窄率為57%,其中未進行介入治療者再狹窄率為38%,再狹窄病變則高達75%。CAVEAT-Ⅱ研究表明,經DCA治療獲得管腔較大,成功率較高,但再狹窄、靶病變血運重建(TLR)或無事件生存率與PTCA無差別。對於瀰漫性大隱靜脈旁路血管病變,由於遠端栓塞的發生率高,DCA應屬禁忌。如果造影片上可見明顯的充盈缺損或血栓時,應在積極套用尿激酶、肝素或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受體拮抗劑後再行DCA。
7.左主幹病變:由於左主幹病變位於冠狀動脈近端, 管徑大, 故適合於DCA治療。國外報導成功率為88%, 緊急CABG為4.5%。
8.PTCA結果欠佳:PTCA後出現夾層、血栓、彈性回縮或急性閉塞時,可以選擇DCA。但DCA不應該用於下述情形:(1)螺鏇性夾層;(2)超出管腔至管壁的深夾層;(3)夾層長度≥10mm;(4)在<3mm的血管出現夾層,尤其廣泛夾層套用DCA有引起穿孔的危險,選擇植入支架更適宜。用於PTCA後的局限性夾層時,應選擇偏小器械和低壓力。
9.再狹窄病變:DCA可用於再狹窄病變的治療,但對於曾進行兩次或以上PTCA仍發生 的病變而言,其再狹窄率仍較高。
10.支架內再狹窄:儘管DCA已用於治療支架內再狹窄,但沒有資料證明其優於常規PTCA。
11.長病變:對於10~20mm的病變,也可以選擇DCA治療。對於某些≥20 mm的病變屬於相對禁忌。
12.鈣化病變:鈣化程度是DCA預後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血管壁的鈣化有時導致鏇切裝置接近或通過病變而使操作失敗。有時造影片上不能識別鈣化,這種情況下血管內超聲對於識別鈣化很有幫助,有助於DCA病例選擇。
13.成角病變:中至重度成角是DCA的相對禁忌症,因為有可能引起穿孔。而<30°的病變可以進行DCA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