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一個平靜的早上,無數道強光划過世界各大城市的天際 ,美國太空總署 (NASA)初時以為是彗星碎片划過大氣層,隨即驚覺這些碎片竟然像會蠕動,碎片墜落大海,隨即變身武器襲擊世界各地沿岸城市。
駐紮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彭德爾頓的海軍陸戰隊基地排長麥可·蘭茨 ( 艾倫·艾克哈特 飾)接到命令快速反應,迎戰沿著全球海岸線正遭受的不明打擊,並在洛杉磯某區營救被困市民。
蘭茨率領一排毫無經驗的士兵與天外來敵在洛杉磯陷入激烈巷戰,對方是強大的外星軍團,這些誕生自海洋的異形生物企圖剷除人類,接管地球的水資源。這些海軍陸戰隊員們成為洛杉磯之戰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艾倫·艾克哈特 | 麥可 | 配音 桂楠 |
拉蒙·羅德里格茲 | 威廉 | 配音 吳磊 |
科里·哈德里克 | 傑森 | |
詹姆斯·池內·里奧 | 史蒂文 | |
布麗姬·穆娜 | 米歇爾 | 配音 黃鶯 |
麥可·佩納 | 喬 | 配音 海帆 |
米歇爾·羅德里格茲 | 埃琳娜 | 配音 詹佳 |
泰勒·漢德雷 | 科里 | |
喬伊·金 | 克爾斯滕 | |
盧卡斯·提爾 | 斯科特 | |
蘇茜·愛博梅特 | 阿曼達 | |
塔琳·薩瑟恩 | 在海灘上的記者 | |
威爾·羅斯海爾 | 李 | |
吉姆·帕萊科 | 彼得 | |
尼歐 | Cpl. Kevin Harris | 配音 鄒亮 |
職員表
製作人 | 傑夫瑞·切爾諾夫、塞繆爾·迪克曼、戴維·格林布拉特、毛利·馬摩爾、尼爾·H·莫瑞茲 |
導演 | 喬納森·理貝斯曼 |
副導演(助理) | 克里斯蒂安·克拉克、加里·科蒂、J·麥可·海尼、Kevin O'Neil |
編劇 | 克里斯托弗·貝托里尼 |
攝影 | Lukas Ettlin |
配樂 | 布萊恩·泰勒 |
剪輯 | 克里斯蒂安·華格納 |
選角導演 | 黛布拉·贊恩 |
藝術指導 | 彼得·威納姆 |
美術設計 | 安得烈·斯科洛尼、克里斯·L·斯佩爾曼、Tom Valentine |
服裝設計 | 桑嘉·米科維奇·海斯 |
視覺特效 | 克雷格·巴倫、埃弗雷特·伯勒爾、傑夫·坎貝爾、文森特·西雷利、布萊恩·戈德溫 |
錄音 | 伊莎貝爾·維納斯 |
布景師 | 鮑勃·基辛格 |
演職員表參考來源
國內公映譯製名單 | |||||
其他配音演員 | 王肖兵、胡平智、程玉珠、賈志超、夏磊、李正翔、謝添天 、沈達威、曾丹、陸瑤蓉 | ||||
翻譯 | 周東 | 導演 | 胡平智 | 錄音 | 楊培德 |
剪輯 | 葛昌明 | 混合錄音 | 魏魯建、楊培德 | 譯製 | 上海電影譯製廠 |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資料 | |
Marines Don´t Quit | Elegy | |
To Hell And Back | War Hymn | |
Shelf Life | Mobilized | |
The World Is At War | Regret | |
We Are Still Here | Arrival | |
Command And Control Center | Redemption | |
For Home, Country And Family | Evac | |
Battle: Los Angeles | The Freeway | |
Abandoning Los Angeles | The Drone | |
Battle: Los Angeles Hymn | Casualty Of War | 作曲:布瑞恩·泰勒 |
Battle: Los Angeles Main Titles | Rebalance | 發行日期:2010年01月12日 |
幕後花絮
•為了做好身體上的準備,以及能更為專業地操作武器裝備,演員們都參加了為期三周的軍訓。
•影片的拍攝得到了軍方的大力支持,片中有很多場景都是在加州的軍事基地完成拍攝的。
•軍方專門為影片準備了一個顧問。他的工作就是在片場知道演員使用軍械以及明白在實戰情況下,專業軍人會怎么做。
•不少海軍陸戰隊隊員參與到了影片的拍攝中。導演調動了加州、路易斯安那州的數支部隊。
•沙恩·布萊克為影片最後一稿劇本出力不少,但是他並沒有在編劇一欄署名。
•雖然影片的故事主體發生在洛杉磯,可因為稅收原因,影片在洛杉磯拍攝的鏡頭少的可憐。大部分影片實際上實在路易斯安那州拍攝的。在路易斯安那州劇組建立了一個洛杉磯街道的模型,以便還原場景 。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2011年 | BMI電影電視獎 | BMI電影音樂獎 | 獲獎 | 布賴恩·泰勒 |
2011年 | 阿爾瑪獎 | 最喜愛電影演員 | 提名 | 麥可·佩納 |
最喜歡電影/戲劇女演員 | 米歇爾·羅德里格茲 |
幕後製作
故事起源
影片的靈感來自真實的事件。該事件發生在二戰中,1942年的2月24日到25日幾件風船武器同時飄到洛杉磯上空,導致該市拉響了防空警報,還以為日本派出數百架飛機空襲美國本土,導致駐紮在洛杉磯的四個防空連慌裡慌張地向空中發射了1600發炮彈 。
拍攝過程
影片於20 09年9月到2010年10月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什里夫波特和首府巴吞魯日拍攝。為了能拍攝出洛杉磯殘垣斷壁的景象,劇組在路易斯安那搭建了一小片洛杉磯的街景,在其中加入了報廢的汽車、燒毀的卡車和坦克、以及墜落的直升飛機等等。
拍攝訓練
劇組為全體演員安排了為期三周的高強度訓練營,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進入他們的角色。營地教官均為現役或退役陸戰隊員。所有演員都不準攜帶手機、沒有電視、沒有網際網路,不準與外界聯繫。第一周進行體能訓練測試,進行軍事操典訓練逐漸培養紀律感。而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更為艱苦,包括前往國民警衛隊基地進行為期5天的野外訓練。所有士兵演員每天都要進行體能訓練,從佩戴裝備到使用槍械都必須像一名陸戰隊戰士那樣。為了拍好片中的高潮段落高速公路阻擊戰,演員們苦練戰術動作和戰術配合。第三階段結束後,影片才進入正式拍攝階段 。
發行信息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中國香港 Hong Kong | 2011年3月10日 | 新加坡 Singapore | 2011年3月17日 |
日本 Japan | 2011年4月1日 | 法國 France | 2011年3月16日 |
巴西 Brazil | 2011年3月18日 | 俄羅斯 Russia | 2011年3月11日 |
澳大利亞 Australia | 2011年3月24日 | 德國 Germany | 2011年4月14日 |
英國 UK | 2011年3月11日 | 義大利 Italy | 2011年4月22日 |
影片票房
影片《洛杉磯之戰》在美國上映的首周共在3417家戲院開畫,放映三日收穫36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平均單館10536元 。《洛杉磯之戰》在2011年3月第三周全球票房收入2900萬美元,獲得海外票房冠軍。影片於2011年3月18日中國上映後,首周末斬獲的票房為7750萬元,登上內地票房冠軍寶座。截止2011年4月11日,《洛杉磯之戰》北美票房為8125萬美元,海外票房為9613萬美元。影片於香港上映的首周共在46家影院開畫,首日的票房收穫僅為75萬港元,最終在首周四天時間之內僅收得400餘萬 。
影片評價
外媒評價
•該片有一股原始的、激動人心的力量衝擊著觀眾。(《芝加哥論壇報》評)
•這場抵禦外星人入侵大戰,你除了祝願虛擬的海軍陸戰隊英勇奮戰,凱旋而歸,幾乎得不到任何心靈上的幫助。(《洛杉磯時報》評)
•電影就像一場電子遊戲,觀眾看著導演拿著手柄,射擊外星人。(《底特律新聞》評)
•一場有血有肉的保衛地球大戰,故事離奇,但是,觀影者樂意接受這樣的“騙局”。(《環球郵報》評)
•2個小時的內容,大部分表演屬於真情流露,難得的是導演摒棄了以往這種災難大片電影的個人英雄主義,團結才是王道。(《波士頓環球報》評)
•外星人入侵地球,這個題材非常愚蠢,而對於電影中拉拉星球的破壞行為,讓人看起來極其乏味。(《紐約郵報》評)
•這部敘事電影,內容有點異想天開。(《費城問詢報》評)
•劇情試圖推陳出新,但弄巧成拙,最後的一決勝負結局,也是非常倉促。(《華盛頓郵報》評)
•影片除了開頭尚可,中間到結尾,顯示出了《洛杉磯之戰》是一部多么糟糕的電影。(《紐約時報》評)
•影片對戰鬥場面的特寫細緻入微,導演基本上完成了拍攝的使命。(《今日美國》評)
•這部電影只能用四個字評價:荒謬!乏味! (《娛樂周刊》評)
國內評價
鏡頭暈車感
作為一部好萊塢流水線上生產的傳統災難片,該片憑藉展示全球最先進的武器,把戰爭場面做到了極致。在近三個小時裡,觀眾可以在有限空間裡感受如遊戲一般的爽快打擊感。不過影片過於追求大場面、追求視覺,大量搖晃的鏡頭以及混亂的劇情讓很多觀眾看完影片會有暈車感,而影片整體風格上雜交《黑鷹墜落》和《獨立日》也很容易讓人感到這只是一部“爆米花”式 電影而已 。 (出自《 瀟湘晨報 》)
傳統膠片 紀錄拍攝
與以往同類型的科幻題材不同,《洛杉磯之戰》採用了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和剪輯技術,不僅在劇情安排和視覺效果上更勝一籌,恐怖入侵的真實感更是讓人猶如親歷。作為一部大製作大場面的特效電影,導演在選擇表現戰爭場面的方式上可謂下足了心血,請來曾為 《鐵達尼號》、《愛麗絲夢遊仙境》 操刀製作後期的特效團隊為《洛杉磯之戰》把關。《洛杉磯之戰》逆流而上,甚至放棄了流行的數位技術,選擇了最原始的膠片拍攝。導演用數字和膠片兩種方式來拍攝樣帶,在戰爭場面上的一些爆破、巷戰、空對地轟炸等大場面的畫面,利用傳統膠片來呈現出的畫面更具身臨其境的感覺 。 (出自《 成都日報 》)
展現悲壯場面
《洛杉磯之戰》將故事放在面對外星入侵者的未來戰爭中,不僅要表現悲壯蒼涼的戰爭場面,也要深刻挖掘人性在絕望中光輝閃耀的一面。在大規模的集團作戰方面,《洛杉磯之戰》要比《黑鷹墜落》走的更遠,外星人空軍和美軍展開全面交火的各種爆破場面一個比一個震撼,其中穿插著紀錄片式的晃動鏡頭,戰爭的悲壯慘烈以及人類在面對災難時所表現出的宿命感再次襲來 。 (出自 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