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技術是八十年代末由電信提出的,為實現包括話音、數據和圖像在內的各種業務傳輸的寬頻綜合數據業務網B-ISDN而發展起來的網路技術。ATM技術的實質是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綜合。因此ATM技術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任何時候都能按實際需要來占用資源;對特定業務,傳送速率隨信息到達的速率而變化;能夠適應任何類型的業務,無論其速率高低、突發性大小、實時性要求和質量要求如何,都能提供滿意的服務。ATM最初的思想就希望造就未來通信系統的統一平台,制定ATM規範的ATM論壇一直在通過各種手段向ATM中容納進新的內容以保證ATM最初的目標。但這樣造成ATM技術異常的複雜,標準化的過程緩慢。此外,昂貴的設備價格也是目前困擾ATM技術普及推廣的一大因素,因此ATM一般只限於電信級骨幹網的建設。
IP技術起源於六十年代,最初只用於計算機區域網路的組建。近十年來,隨著Internet的快速普及,IP技術廣為流傳,已經成為一種事實上的開放系統互聯標準。IP技術實質上是一種不需要預先建立連線,而直接依賴於IP分組頭信息決定分組轉發路徑的數據傳輸技術。IP技術的主要特點是:IP協定是一種網路級互聯協定,容易實現異種網路的互聯;採用無連線技術,特別適合於電子郵件、信息檢索等非實時的短報文通信;具有統一的定址體系,網路可擴展性強;採用獨立服務的模組化結構,可以支持多種不同套用,容易增加新業務。IP技術所具有的最大優勢在於,它可以運行在任何介質和網路上,可以保證異種網路的互通,即“IPovereverything”。隨著寬頻IP技術的發展,包括話音、數據和圖像在內的各種業務均能在IP網上進行傳輸,出現了所謂的“EverythingonIP”的局面,IP業務也即將成為通信業務的主流。但IP技術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路由器瓶頸、服務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的困擾。
ATM和IP都是發展前景良好的技術,但它們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都遇到一些問題。如果把這兩項技術結合起來,利用ATM網路為IP用戶提供高速直達數據鏈路,即可以充分利用ATM網路的資源優勢,發展ATM上的IP用戶業務,又可以解決IP網路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推動IP業務的發展。
現有ADSL系統的組網形式一般可以分為寬頻接入伺服器(BRAS)、ATM網和ADSL傳送系統三部分。其中ADSL傳送子系統由局端設備(DSLAM)和用戶端設備(ADSL-Modem)組成,負責銅線段的ADSL線路編解碼和傳送,ATM網負責將來自DSLAM設備的用戶數據以ATMPVC方式匯集到寬頻接入伺服器,寬頻接入伺服器對ATM信元和用戶的PPP呼叫進行處理,完成與IP網之間的轉換,將用戶接入到Internet。
ADSL的局端設備和用戶端設備之間通過普通的電話銅線連線,無須對入戶線纜進行改造就可以為現有的大量電話用戶提供ADSL寬頻接入。根據實際測試數據和使用情況,在目前大量採用的0.4mm線徑雙續電話線上,速率為3.6Mbit/s下行和512kbit/s上行的ADSL傳輸距離可以達到2—3公里。
ADSL-MODOM設備通常有PCI插卡式、USB接口式、乙太網接口的橋式、乙太網接口的路由式等4種不同的類型,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套用環境來選擇。
除此之外,線路兩側還要安裝POTS信號分離器(ADSL濾波器)。在網路側,POTS分離器將電話信號和ADSL信號分離,分別送入程控交換機和ATM交換機(或者核心路由器)。在用戶側,POTS分離器負責將下行方向的混合信號分離出模擬信號和數位訊號,分別送給用戶電話機和ADSL-Modem,並且在上行方向上還負責將來自電話機的模擬信號和來自ADSL-Modem的數位訊號復用在同一對雙絞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