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之戰
1940 年5 月轄京特·馮·克魯格指揮的第四集團軍、威廉·利斯特指揮的第十二集團軍、恩斯特·布施指揮的第十六集團軍和*克萊斯特指揮的坦克集群,共38 個步兵師、7 個坦克師和5 個摩托化步兵師,集結在亞琛到摩澤爾(Moselle)河一線。擔任主要突擊,穿越阿登山區,在色當地區強渡馬斯河,向英吉利海峽方向實施分割突擊,與*B 集團軍群協同合圍英法軍主力於敦刻爾克。1940 年6 月,轄第二、第十二、第十六集團軍和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共45 個師和兩個坦克軍,在瓦茲(Oise)河-埃納(Aisne)河之間突破魏剛防線,從東南面迂迴巴黎,並前出到馬其諾防線的後方,與C 集團軍群協同合圍近50 萬法軍。法蘭西之戰結束後留守西線,不久撤銷。改編為德國南方集團軍群。
東線戰場
蘇德戰爭中德軍的戰略戰役軍團。1942 年4—7 月由南方集團軍群分編而成。司令先後為威廉·利斯特(1942.7—1942.9)、希特勒(1942.9.9—11.21)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1942.11—1944.3)。轄第十一、第十七集團軍,德國第一坦克集團軍和義大利第八集團軍。1942 年7 月,B 集團軍群的德國第四坦克集團軍一度隸屬其指揮,向伏羅希洛夫格勒、頓巴斯和羅斯托夫方向發動進攻。1942 年7 月—1943 年10 月實施高加索會戰,遭到失敗。1944 年3 月改編為南烏克蘭集團軍群。被消滅後同年9 月23 日由北烏克蘭集團軍群改編重建。司令為約瑟夫·哈爾佩(JosefHarpe,1887—1968)。下轄德、匈軍隊共20 個師,配置在捷克斯洛伐克東部、外喀爾巴阡烏克蘭和特蘭西瓦尼亞北部地區。曾遭受蘇軍*第九次突擊。45 年1 月26 日改稱*中央集團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