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近些年在各地開展的青春期教育、親子教育、隔代教育等各類講座,以及親身經歷、感同身受,有針對性撰寫而成的日常親職教育問題妙解和應對策略。按照親子教育、青春期教育、隔代教育9節課的方式呈現,用真實、生動、貼切的案例故事,真情、樸實、流暢的文字,深刻闡述了“親職教育”的關鍵是“讀懂孩子”、正確“評價孩子”,這是父母為孩子必修的一門課。這個課程大約10年,需要學習,需要思考,需要探討,需要糾偏,需要考核,孩子的成長就是考核的成績,這個過程會很累、很辛苦,甚至很煩,但是請記住:一切源於愛!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本書作者在長期與家長們的接觸過程中,發現無論幼兒期有沒有上過親子課,有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早期教育,孩子們一般都在三歲以後開始讓父母頭疼,上幼稚園老師告狀,上國小成績不理想,家長焦慮,孩子還一肚子委屈。家長們提出的問題往往是:這是什麼情況?他為什麼會這樣?我該怎么辦?作者不斷地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開藥方”,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過程中,發現,在孩子成長的時間段上,我們的教育出現了一片空白地帶,即3歲以後到12歲之前。
3歲前的早期教育如火如荼,初為人父人母的年輕爸爸媽媽們,心氣兒正高,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惜全身心地付出;到孩子12歲左右出現青春期叛逆的徵兆時,家長們又開始著急,臨時抱佛腳,看書、找專家,企圖從中找到一味能夠治療“青春期綜合症”的靈丹妙藥。而奇怪的是,孩子3歲上幼稚園了,5歲上學前班了,6歲上國小了,家長們似乎鬆了一口氣——有老師管啦!可是恰恰就是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問題接踵而至:不聽話,亂發脾氣,從幼稚園往家拿玩具,不好好吃飯,不合群兒,不專心聽講,寫作業磨蹭,成績不理想…… 介於嬰幼兒早期教育與青春期教育這兩個時間段之間,家長們似乎缺少一些系統的指導,卻都在為了應對“熊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而苦惱和焦慮。
尤其是在追溯青春期問題的成因時,青春期現象沒有偶然性,進入青春期也不是一瞬間的事:如果我們把青春期的起始年齡定為12歲左右的話,那么,12歲前的親職教育、家庭氛圍、親子關係,都對孩子進入青春期,或做了有益的鋪墊,或埋下了不良的隱患。
做父母是本能,做家長是職稱。父母沒有實驗期,當你終於明白撫育道理時可能錯過了好的教育期。找出孩子問題所在的“癥結”和孩子出現偏差的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書中作者獨創了“評價孩子的五個標準”,以及具體教育方案,告訴父母用這五個標準重新衡量,你會對孩子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春風化雨般對其進行感染,適時引導——你將開心地看到一個健康、自信、快樂、好學的優秀學生。
作者簡介
關承華,北京市海淀區育英中學高級教師,海淀區優秀班主任。從教32年,擔任班主任、年級組長27年。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親職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實踐與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在中國小校和家長中極具影響力。出版有經典暢銷書《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憑什麼讓學生服你:極具影響力的日常教育策略》 。
目 錄
前言
第一課 親子教育
引言:親子教育之我見
第 1 節 深刻認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課後小結
第 2 節 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評價孩子的“五個標準”
課後小結
第 3 節 父母的愛,要講究方法與藝術
一/ 再一次強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二/ 會愛,是一種能力,需要不斷學習
三/ 用一顆平常、平等的心愛孩子
四/ 儘可能的陪伴
五/ 有愛好好說
六/ 不要忘記孩子的年齡
課後小結
第二課 青春期教育
引言:再談青春期教
第 1 節 青春期問題的表現形式
一/ 生理變化
二/ 心理變化及表現
課後小結
第 2 節 青春期問題的成因
一/ 親子教育階段為青春期埋下了隱患
二/ 家長期望值的一廂情願
三/ 社會對青春期現象的過度渲染
課後小結
第 3 節 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一/ 備課——對青春期的正確認識
二/ 作業——家長應該完成的
課後小結
第三課 隔代教育
引言:一個全新的課題
第 1 節 隔代教育的心理暗傷
一/ 什麼是心理暗傷
二/ 為什麼是暗傷
三/“暗傷”都傷到了誰
課後小結
第 2 節 在“無奈”中求和諧
一/“隔代教育”不是一無是處
二/ 如何化解“隔代教育”產生的“心理暗傷”
課後小結
第 3 節 隔代教育,路在何方
一/ 現階段,不斷學習、更新觀念
二/ 隔代教育循序漸進的蛻變
課後小結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