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經過
發生地震的那天當晚,人們剛剛吃過晚飯,有的人已經進入夢鄉。突然從遠方傳來隆隆的聲響,緊接著地動山搖,一場天翻地覆的大地震,給墨脫大峽谷中各族居民帶來一場空前浩大的生死劫難,就在這一瞬間,峽谷上下所有木結構和石木結構的民宅、寺廟和共用設施悉數倒塌;地震引起了廣泛的山崩和滑坡,耶東、格林等4個村莊隨著山崩體滑入江中或被山石掩埋;雅魯藏布江幹流至少有3處被倒塌的山體攔腰截斷;從兩側崖壁上崩落的巨石像洪流一般沖了下來,一路上翻滾騰躍相互撞擊,山坡上電光石火迸發,推毀了房屋、道路、田地、人畜和成片的原始森林;山體上出現了一、二米寬,數十至數百米長的地裂縫,整個峽谷籠罩在昏暗的煙霧之中。儘管大峽谷中人口稀少,但死亡的人數有上千,死絕戶近百,死絕的村有五六個。地震當天有許多民眾正為三大領主出烏拉差,晚上歇在岩洞裡或陡崖下,被砸死的人最多。
墨脫的海拔僅為800-1200米,是-塊膏腴之地,藏語意為“花朵”。1950年8月15日發生了一場震撼整個西藏高原的大地震。地震的震級為8.6級。震中位於墨脫與日戛之間。強烈地震在傾刻間造成廟宇、官署、村莊毀滅,大地開裂,噴水涌砂,雪峰震裂,冰川躍動,巨型山崩滾滾而下,壅阻江河,森林毀沒,溫泉、瀑布蕩然無存。墨脫至四境間數百公里的山路崩塞,連日飛塵蔽日,經旬不散。雅魯藏布江潰決,水勢暴漲。布拉馬普特河兩岸洪水為患,堰渠衝毀,道路切斷,橋樑損壞。整個雅魯藏布江河彎地區和米林、察隅等27個縣及印度阿薩姆邦的部分地區都被捲入這場災難之中。地震破壞面積約40平方公里。有感範圍最遠距離達1300公里。西藏境內倒塌房屋9000多柱(藏式室內寬度標準),死亡僧俗、喇嘛、差民3300多人,損失牲畜1.77萬多頭。印度境內死亡約1500多人。僅阿薩姆邦就因地震及洪水損失2000萬英鎊。地震造成巨大破壞。雅魯藏布江邊山腰上的耶東村,被地震連房帶人一起從江西岸被拋到江東岸。畢波村也被整個拋落江心。據檔案文獻記載,雅魯藏布江堵塞而潰決形成50米高的浪頭,江面由20多米寬,崩展到80多米。山峰被“一分為二”,形成箭鞘狀。各教派寺廟、佛塔、佛像的破壞十分嚴重。扎西繞登寺29米高的菩提樹心佛塔,從塔台、塔瓶頸部折裂。該寺嘎尼庵13層法輪和一層樓高的佛塔從底部倒塌。強嘎林寺兩層高的泥塑彌勒佛、釋加牟尼佛像也被震斷。100餘尊金佛像被震壞。臨震前人們看到高山上閃出巨大的火光和閃電。地光一過隨即發生了強烈地震。地震後人們沒有得到及時救濟,瘟疫蔓延。災區的人們無力維持生活,紛紛逃亡他鄉。
中新社拉薩2013年4月16日電(記者 白少波)中國地震台網2013年4月16日測定,2013年4月16日16時34分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墨脫縣(北緯28.9度,東經95.2度)發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6000米。
西藏自治區地震局辦公室副主任陳亞明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墨脫4.8級地震的震中位於高山峽谷區域,截至目前,該部門暫未收到人員傷亡情況報告。
墨脫縣縣長扎西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介紹,地震發生時,他正在縣城開會,“會場內震感明顯”。
“本以為是一次小地震,結果幾秒後又震了一下。”扎西說,大家立即撤出會議室,當時縣城的居民都感受到了地震。
扎西說,地震發生後立即通過電話與該縣各鄉鎮、村聯繫。截至20時30分,暫時還沒有人員傷亡情況報告,當地也沒有房屋受損。墨脫縣現有8個鄉鎮、46個村,1.2萬人。
新華網拉薩1月18日電(記者 顏園園)記者從西藏自治區地震局獲悉,18日3時21分42秒,藏東南墨脫縣發生4.8級地震。
記者與有關部門聯繫了解到,墨脫縣縣城有較強的震感,而離墨脫縣最近的縣城波密縣居民也有震感。由於震中離川藏公路較遠,對川藏公路並未產生影響。
西藏自治區地震局副局長郭星全說,暫時未接到傷亡報告。他們將與當地部門緊密聯繫,隨時掌握最新動態。
墨脫是中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交通基本靠走路。墨脫縣也是地震的多發區,1950年發生在墨脫的8.6級地震,是中國有記錄以來震級最高的地震。
此前的9日和16日,位於青藏高原西部的西藏阿里地區改則縣曾先後發生兩起6級以上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
時間:1950年8月15日晚
級別:8.6級
震中:西藏墨脫縣境內
“薄地殼正在破裂如同一塊浮冰”
中新網3月17日電 據國家地震台網官方微博“中國地震台網速報 ”訊息,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2013年3月17日12時17分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墨脫縣(北緯29.0度,東經95.8度)發生3.7級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
時間:1950年8月15日晚
級別:8.6級
震中:西藏墨脫縣境內
死亡人數:中國西藏的藏文檔案中記載是3000餘人,另印度方面死亡1500餘人
“薄地殼正在破裂如同一塊浮冰”
地震來臨前,金敦·瓦爾得上尉和妻子已經在印度羅希特河左岸的里瑪村住上了好幾天。這裡大概有幾百人居住。他們沒有住在村民木造的房屋或穀倉中,而是在滿天星斗下搭建了帳篷。
當時,在美國與法國的儀器,記錄了這次地震的等級:8.6。儀器定位震中在西藏東南部的察隅縣的西南處,以至於中國地震學會歷史地震專業委員會出版的《中國強震名錄》中,至今仍以“察隅地震”為其命名。但業內更廣泛的說法已是“墨脫地震”。
西藏自治區地震局局長朱荃認為,統計很不完全,西藏實際的死亡數字應該比3000餘人多得多。
瓦爾得當時也被死亡的恐懼所籠罩,雖然事後他已經很難準確描述持續四五分鐘的震動過程中他真實的情緒。那些堅固的山丘被一種力量所搖撼,就好比一隻老鼠被牧羊犬擺弄一樣,他對此充滿懷疑的驚愕。但頃刻間,心情就被恐懼所替代。兩個勤務員也在被掀倒兩次之後跑了出來,與他們並排躺臥在沙地上。
瓦爾得還有心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而在更北端的西藏林芝地區,很多人來不及分辨到底發生了什麼,就被死神掠走。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04月16日16時34分,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墨脫縣附近(北緯28.7度,東經95.2度)發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縣城有輕微震感,未接到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的報告。
產生影響
地震生大規模雪崩和冰崩
這次特大地震還引發了兩座雪峰產生大規模雪崩和冰崩。南迦巴瓦峰坡的則隆弄冰川下段冰舌突然崩落,冰體加上崩雪,翻越過一段小丘後掩埋了大峽谷進口處不遠的直白村,全村100多人死於非命,只有一位正在水磨房磨糌粑的婦女被推到磨盤下,在冰雪窖中靠融水和糌粑堅持了19天,待到冰消雪化,才僥倖生還。24年後,這位婦女已是77歲的老媽媽了,十分湊巧她就是50年前為當時地方政府的烏拉差,隨英國人金·伍德等人進入大峽谷的卓瑪青宗。
波及面
這場特大地震的波及面十分廣泛,遠離震中區域的日喀則、印度的加爾各答以及緬甸的仰光都有震感,拉薩市布達拉宮的牆體也出現裂縫。
餘震頻繁
在這次地震後餘震頻繁,持續時間達一年之久,震級超過4.7級的餘震有80多次,最高的達到6.3級。
其實這次特大地震的前兆十分明顯,在大地震發生前的一年中,5—6級的前震有兩次,其中的一次震中就在大峽谷中的邦興;敏感的動物和家畜則在2012年就出現了異常反應,老鼠紛紛出洞為害莊稼,而且死鼠特別多;在大峽谷進口處的格嘎一帶,成群的黑熊結伴下山,他們嘶叫打鬧,偷襲家畜,格嘎村的家畜差不多被咬光;那一年公雞叫得特凶,有的人乾脆把雞殺了丟在水中;在8月15日臨震前更是雞鳴狗叫,騷動不寧。
比起大峽谷地區,察隅河谷地面破壞程度顯然有所不及,震中的位置應當更靠近大峽谷地區,因此有關部門已將這次地震更名為墨脫地震。
次生災害
地震隱患崩塌倒石堆與土石流
墨脫大峽谷地區是地震的多發區,我在大峽谷考察期間,曾親身經歷過兩次有感地震,其中一次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根據我於1973年在扎曲調查的資料推算:大約在1864年前後,大峽谷地區還發生過一次規模很大的破壞性地震。
這次特大地震遺留在地面上最大的特徵、也是今後的隱患為:分布在峽谷兩側的崩塌倒石堆和崩塌土石流。倒石堆像是一條幹石河,滿載著岩屑、碎石和巨礫的槽谷刻入基岩,從高高的崖頭上順谷坡斜臥在長大的山體上,規模大的有數百米到上千米。一旦源頭上的危崖峭壁發生崩塌,或者在地震、暴雨以及午間暴曬所產生的膨應力的作用下,都有可能觸發槽谷中的砂石滑動,甚至產生連鎖反應,演變成一場勢不可擋的巨石洪流一瀉千丈,潰入河床,時有堵截江流的情況發生。
規模最大的崩塌土石流發生在大峽谷下段的背崩村附近。1973年夏天,背崩村上的一處石崖在暴雨中潰垮,崩落的巨石推動下游溝槽中的泥水石塊匯合成一股上萬噸的土石流,沖向雅魯藏布江,一舉截斷了徑流達一萬秒立米的江流,持續一天之久,第二天江水漫堤,衝垮堤壩形成洪峰,險些將下游的解放大吊橋沖走。
我們曾多次涉險通過倒石堆或土石流溝,為了調查發生崖崩的岩石性狀,我還兩次沿倒石堆攀登到危機四伏的崖頭。陡峭的倒石堆就是一個溜石坡,坡上的岩屑石塊處於重力的臨界狀態,每走一步都要舉步唯艱。1973年,我們從阿斯登向達波進發的路上,必須穿越一處倒石堆。這處倒石堆從高達上千米的崖頭直插江底,寬有五、六十米,石糟中滿載著灰白色的絹雲母石英岩為主的岩屑、巨礫。為了防止重量集中,我們採取散兵陣形前進,不料上邊的一個人踩滑,蹬下一串石頭從老關身旁滾下,其中一塊小石頭砸在老鄭的背上,老鄭躲避時又踩動了腳下的岩屑形成一陣石雨朝我撲來,我急忙趕上一步躲在一塊大石岩的背後,幸虧只有一個小石塊擊中我的肩部。
崩塌倒石堆和土石流源源不斷地向雅魯藏布江乾支流傾瀉著大量泥砂、岩屑、巨礫,是形成大峽彎異乎尋常的固體徑流的溫床。倒石堆和土石流可能阻塞水道,填滿庫容,掩埋水工建築和電力設施,嚴重製約了以堤壩方式開發大峽谷水能資源。
地震損失
墨脫的海拔僅為800-1200米,是一塊膏腴之地,藏語意為“花朵”。1950年8月15日發生了一場震撼整個青藏高原的大地震。整個雅魯藏布江河彎
地區和米林、察隅等27個縣及印度阿薩姆邦的部分地區都被捲入這場災難之中。
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由於其特殊的地質、地理結構和自然環境,不僅經常會發生地震,還生息著許多種類的動植物,這使我們在這裡的考察既有時時意想不到的收穫,也處處面臨著生命危險。
地震記錄
從 察隅地震 到墨脫地震
大峽谷正處在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鑲嵌交接縫合帶的東北端,雄偉的馬蹄形大峽彎正是沿著這條縫合帶發育而成。印度板塊至今仍在持續向北推擠,縫合帶附近應力集中,地殼很不穩定,經常引發地震。
1950年8月15日晚上10時9分,大峽谷發生了8.5級特大地震,根據當時地震台網測報,震中在察隅的西南,定名為察隅地震。
我國具有地震記載約3000年來,震級超過8級的大地震共有17次,而超過8.5級的特大地震只有3次,我們記憶猶新的唐山大地震,震級是7.8級。如今世界上所觀測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發生在智利的8.9級。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2013年4月16日16時34分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墨脫縣(北緯28.9度,東經95.2度)發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