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步驗光法續篇

使用稜鏡...右眼15個稜鏡度,基底朝內. 使用稜鏡...右眼15個稜鏡度.基底朝內. 使用稜鏡...鏇轉稜鏡基底朝內.

十五.A.誘發性交叉圓柱鏡斜位測定

這是根據#14A近方分離交叉圓柱鏡檢查所得的度數來測量因此度數所引起的近方斜位量.把照明增加至一般正常的亮度.把左眼稜鏡度增加到6Δ基底朝上(Base Up).把右眼的鏇轉稜鏡調整到15Δ基底朝內(Base In).視標及交叉圓柱鏡保留在驗光器上。
此時患者可以看到同側性的兩個分離視標(右上左下).若是無法獲得此狀況.可以增加右眼稜鏡量直至可以分離成兩個視標為止。
一開始慢慢的降低右眼基底朝內(Base In)的稜鏡度.至患者報告兩個視標上下對齊.任何保留於測量用鏇轉稜鏡(右眼)量為基底朝內(Base In)則記錄為Exo(外斜位).若為基底朝外(Base Out)則記錄為Eso(內斜位)。
誘發性交叉圓柱鏡斜位測量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40公分(16英吋).
視標.......十字交叉圖型.
使用度數...#15A發現值.
使用稜鏡...右眼15個稜鏡度,基底朝內.
左眼6個稜鏡度,基底朝上.
交叉圓柱鏡. ±0.50D.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十五.B.誘發性斜位檢查

這也是一個近方斜位量的檢查.使用#14B的發現值.近用視力表位於40公分處. 右眼加入15Δ基底朝內(Base In).左眼用6Δ基底朝上(Base Up)使影像分離.成同側性.把照明燈光增加至一般正常亮度.把交叉圓柱鏡拿掉.使用一直列式1.0視標或可見最小視標.此時患者應可以看見左上左下兩組視標.要求患者當其發現兩組視標上下垂直對齊時告知檢查者.然後檢查者慢慢降低右眼鏇轉稜鏡基底朝內(Base In)的稜鏡量.至患者告知兩組視標上下垂直對齊了.此時任何留在右眼鏇轉稜鏡上基底朝內或外(Base In或Base Out)的稜鏡度便是#15B的發現值.這步驟是最後的斜位檢查步驟.
誘發性雙眼斜位檢查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40公分(16英吋).
視標....... 近用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14B發現值.
使用稜鏡...右眼15個稜鏡度.基底朝內.
左眼6個稜鏡度.基底朝上.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十六.A.正相對輻輳

這是一個近方兩眼同時加入基底朝外(Base Out)稜鏡的檢查法.使用的矯正鏡片依患者屈折狀態而定.如果患者是:
1.非老花.遠視.正視眼.檢查時用#7自覺式驗光所得之值.
2.老花患者.檢查時用#14B交叉圓柱鏡的淨額.
3.近視者非老花.使用舊眼鏡或其近用舊眼鏡的度數.
驗光器上加入患者適當的度數.要求患者把注意力集中於其固視的1.0近用視標.並要求當他連一個1.0視標也讀不出來時要告知檢查者.將兩眼鏇轉稜鏡調整到可以同時往基底朝外(Base Out)方向轉動的位置。
使用一般正常燈光.當患者繼續注意固視視標時.漸次的加入基底朝外(Base Out)稜鏡量.兩眼同時且等量的增加.直到患者報告整排1.0視標都模糊了.這時左右兩個鏇轉稜鏡的基底朝外(Base Out)稜鏡量的總和記錄為#16A的發現值#16A 18ΔBase Out。
正的相對性輻驟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40公分(16英吋).
視標....... 近用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a)沒有老花的遠視或正視眼用#7的發現值.
(b)有老花的遠視或正視眼用#14B的淨值.
(c)近視者使用慣用的近用度數.
使用稜鏡...雙眼稜鏡歸零.準備鏇轉基底朝外.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十六.B.正相對性殘餘融像力

這是前面#16A檢查步驟的延續.當兩眼加入基底朝外(Base Out)稜鏡度至1.0視標完全模糊並記錄完成.再繼續加入基底朝外(Base Out)的稜鏡.至患者報告視標變成兩個.或開始移往旁邊.或視標反而變清楚了.當得到以上幾種的反應時.左右兩鏇轉稜鏡基底朝外(Base Out)的總和.記錄為#16B的破裂點
慢慢的兩眼同時的降低鏇轉稜鏡上的基底朝外(Base Out)稜鏡量.並要求患者當其發現兩個視標變成一個時要告知檢查者.當患者獲得兩眼單一視並告知檢查者.此時兩個鏇轉稜鏡上基底朝外(Base Out)的稜鏡度總和.記錄為#16B的恢復點。
這兩個發現值記錄為破裂點/恢復點.例如:患者在26Δ基底朝外(Base Out)時報告復視(是視標變成兩個)(如圖-59).在10Δ基底朝外(Base Out)時報告視標變成一個(如圖-60 ).記錄為#16B為26/10。
在某些案例中.患者直到鏇轉稜鏡.轉入基底朝內(Base In)的方向.才能獲得兩眼單一視.在這種情況下.基底朝內(Base In)的總量加上一個〝-〞符號再記錄為恢復點. .例如:患者在16Δ基底朝外(Base Out)時報告復視(是視標變成兩個).在4Δ基底朝內(Base In)時報告視標變成一個.則記錄為16/-4。
正常於兩眼同時增加基底朝外(Base Out)稜鏡量時.患者正常的回答應該是復視(視標變成兩個).在某些案例中.患者表示.視標反而變清楚了.或視標往某一邊移動.這可能是患者一眼抑制.若患者報告視標往右邊移則為右眼抑制.視標往左邊移動.則為左眼抑制。
當發現有一眼抑制的情況.則記錄此時基底朝外(Base Out)的總量並標明是那一個眼睛抑制.例如: 10Δ基底朝外(Base Out)時.視標往右邊移動.則記錄為:#16B 10Δ右眼抑制。
正的相對性殘餘融像力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40公分(16英吋).
視標....... 近用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a)沒有老花的遠視或正視眼用#7的發現值.
(b)有老花的遠視或正視眼用#14B的淨值.
(c)近視者使用慣用的近用度數.
使用稜鏡...鏇轉稜鏡基底朝外。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十七.A.負相對性輻輳

這個步驟為加入基底朝內(Base In)稜鏡.使得1.0史耐爾近用視力表完全模糊的檢查方法.因此和#16A(相對輻輳力)的檢查很相似.只差在此步驟雙眼鏇轉稜鏡往基底朝內(Base In)方向轉動.當整排的每一個視標都模糊了.這時兩個鏇轉稜鏡上的基底朝內(Base In)的總量記錄為#17相對輻輳力的發現值。
例如:兩眼各加入10Δ基底朝內(Base In)稜鏡度時.患者報告模糊了.則記錄為#17A的發現值為20Δ。
負的相對性輻輳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40公分(16英吋).
視標....... 近用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a)沒有老花的遠視或正視眼用#7的發現值.
(b)有老花的遠視或正視眼用#14B的淨值.
(c)近視者使用慣用的近用度數.
使用稜鏡...稜鏡歸零.準備鏇轉稜鏡基底朝內.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十七.B.負相對性殘餘融像力

這個測試步驟是#17A相對開散力的延續.當患者報告視標模糊了.驗光師繼續轉動(加入)更多的基底朝內(Base In)稜鏡.直到患者報告視標變成兩個或視標變清楚了或視標往某一方向移動了.當患者報告以上的任一情況時.此時在鏇轉稜鏡上基底朝內(Base In)稜鏡度的總量為#17B開散融像餘力的破裂點。
接著慢慢的.等量的.降低兩個鏇轉稜鏡上的基底朝內(Base In)稜鏡量.直到患者發現兩個視標融合成一個.此時鏇轉稜鏡上的基底朝內(Base In)總量記錄為#17B開散融像餘力的恢復點.這個檢查步驟和#16B相對輻輳融像餘力一樣.包括兩個部份.其記錄方式也是相同的.例如:患者在24Δ基底朝內(Base In)時.報告視標變成兩個(破裂點).於17Δ基底朝內(Base In)時.報告兩視標融合成一個(恢復點).則記錄為#17B 24/17.若是恢復點是在2Δ基底朝外(Base Out)時.則記錄為#17B為24/-2。
若是患者報告視標反而變清楚了.或是移向某一方向.則表示患者有一眼抑制.如果視標往患者的右邊移動.則代表患者的左眼抑制.如果視標往患者的左邊移動.則代表患者右眼抑制.例如: 12Δ基底朝內(Base In)時.患者報告視標往其左邊移動.則記錄為#17B 12Δ右眼抑制。
負的相對性殘餘融像力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40公分(16英吋).
視標....... 近用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a)沒有老花的遠視或正視眼用#7的發現值.
(b)有老花的遠視或正視眼用#14B的淨值.
(c)近視者使用慣用的近用度數.
使用稜鏡...鏇轉稜鏡基底朝內.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十八.近距離垂直雙眼分離斜位

這個步驟和#12相同.只是測試的視標距離不同.#12為6公尺.#18為40公分.驗光器上的瞳孔距離(P.D.).使用近用P.D.首先檢查患者的垂直斜位量.視標使用1.0的史耐爾近用視力表.距離患者40公分.患者右眼前面加上12Δ基底朝內(Base In).左眼前面加上6Δ基底朝上(Base Up)的鏇轉稜鏡.使左右兩眼的視標分離.患者此時可以看到右上左下兩個視標。
要求患者讀出視標上的字.並且當兩個視標水平對齊時要告知驗光師.此時驗光師將左眼的6Δ基底朝上(Base Up)的鏇轉稜鏡.慢慢的往0Δ的方向轉動.當患者報告說兩個視標已水平對齊了時.若是左眼的鏇轉稜鏡尚有基底朝上(Base Up)的2Δ稜鏡度.則記錄為右眼2Δ上斜位.若是左眼鏇轉稜鏡是基底朝下(Base Down)的2Δ稜鏡度.則記錄為左眼2Δ上斜位。
接著把兩個稜鏡度調往可以往基底朝上(Base Up)或基底朝下(Base Down)轉動的位置。
患者仍然看1.0的史耐爾近用視力表.水平整行的視標.距離40公分.此時將左眼鏇轉稜鏡慢慢的往基底朝上(Base Up)方向轉動.同時要求患者當他發現視標變成兩個時要告訴驗光師.當患者報告視標變成兩個時(破裂點).此時在左眼鏇轉稜鏡上的基底朝上(Base Up)稜鏡量.記錄為右眼往上異向轉動(Supraduction)的破裂點.接著慢慢降低左眼鏇轉稜鏡基底朝上(Base Up) 稜鏡量.並要求患者當其所見的兩個視標變成一個的時候要告知驗光師.當患者報告兩個視標融合成一個的時後.把左眼鏇轉稜鏡上的基底朝上(Base Up)稜鏡量記錄為右眼往上異向轉動(Supraduction)的恢復點。
接著是檢查右眼近方往下異向轉動(左眼近方往上異向轉動)的能力.把左眼的鏇轉稜鏡往基底朝下(Base Down)轉動.並要求患者當他發現視標變成兩個(破裂點)時.要告知驗光師.這時左眼鏇轉稜鏡上的基底朝下(Base Down)稜鏡量記錄為右眼往下異向轉動的”破裂點”.然後慢慢降低左眼鏇轉稜鏡上的基底朝下(Base Down)稜鏡量.當患者報告兩個視標融合成一個時.此時左眼鏇轉稜鏡上的基底朝下(Base Down)稜鏡量.記錄為患者右眼往下異向轉動(Infraduction)的恢復點.此步驟檢查結果的記錄方式和#12遠方垂直斜位和兩眼異向轉動能力的記錄方式相同。
例:#18 左眼2Δ上斜位右眼4/1 / 3/1
近距離垂直雙眼分離斜位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40公分(16英吋).
視標....... 近用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7發現值.
使用稜鏡... 第一個步驟右眼12個稜鏡度.基底朝內左眼6個稜鏡度.基底朝上.
第二個步驟雙眼前置放稜鏡但歸零.準備鏇轉朝上或朝下.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十九.總調節力

使用標準短文閱讀視標.0.62m鉛字型.距離為33公分.加上充足的照明.驗光器上使用#7自覺式驗光的度數。
要求患者讀出視標上的短文.如果患者能夠讀出視標上的短文.驗光師此時漸次的兩眼同時加入-0.25D或降低+0.25D的球面度數.直到患者報告”確認性”的模糊.將此加於#7自覺式驗光上的〝-〞度數.再加入2.50D便是兩眼的〝總調節幅度〞.例如:#7自覺式驗光的度數假設為-1.00D.檢查完成後.驗光器上的度數為-5.00D.表示加入了-4.00D時.患者報告”確認性”的模糊.則#19的總調節幅度為:4.00+2.50=6.50D.
若是患者是老花眼.或其它因素.無法讀出近用視標上的短文.在這個情況之下.驗光師兩眼同時加入+0.25D的球面鏡片.直到患者可以”可讀性”的讀出視標上的短文.此時這些加於#7自覺式驗光的度數.從2.50D之中扣除成為此患者的#19總調節幅度.例如: #7自覺式驗光的度數假設為-1.00D.檢查完成後.驗光器上的度數為+0.50D.才能”不困難”的讀出視標上的短文.這表示要加入+1.50D.於是#19的總調節幅度為:2.50-1.50=1.00D
#19的檢查原理:
此檢查步驟是作為視力分析使用的調節幅度.因此和一般使用的Push-Up或其它測量調節力的方式不同.所以不可以混為一談。
如果以單一眼來說明其看33公分視標時.水晶體需調節3.0D才能明視視標.但是於#19雙眼檢查時其總調節量包括. 晶體調節.輻輳性調節.緊張性調節.收差性調節.又因加入〝-〞鏡片時會引起視標影像縮小.所以把標準距離為40公分的近用視標距離縮短為33公分.因此O.E.P.依經驗將此晶體調節量定為2.50D 。
欲測得患者的總調節力(分析性).只要在患者兩眼加入〝-〞鏡片.患者要看清並讀出視標短文.必須介入調節.因此只要足量的〝-〞鏡片加入直到患者的調節力用盡.便可發現”確認性”的模糊。
由(圖-70)可知總分析性調節幅度為A+B即2.50+4.00=6.50D(分析性調節幅度)老花或調節力不足的患者雖然也使用調節力.但仍然無法明視及讀出視標上的短。
欲明視視標上的短文.則必須有2.50D的調節力.因此在眼前加入〝+〞度數來補足患者所不夠的調節力.即患者的調節力加上眼前所補足的度數等於2.50D。
若是D為+1.00D.則可以求得此患者的分析性調節力為:2.50-1.00=1.50D.
老花或調節力不足的患者.也可在檢查實施前.先加入+2.50D的球面度數.若沒有其它特別的因素.患者應可以看清並讀出視標上的短文.此時再減少〝+〞度數或增加〝-〞度數至患者報告”確認性”的模糊.然後再以2.50D扣掉其和#7之間的差.便可得到#19分析性調節幅度。
例如:#7 -4.00.無法明視近用視標上的短文加入+2.50.此時驗光器上的度數為 -1.50D.慢慢加入-0.25至”確認性”模糊時驗光器上為 -3.00D.
故 #19 2.50-1.00=1.50D
********確認性模糊(definite Blur):可以感覺出來的模糊.可以閱讀.但感覺比較困難了.不是完全看不清楚的模糊.也可以說是可以看得見.但不是很舒服的看得見。
********可讀性(readable):不是完全的清楚.但是可以閱讀出來的程度。
因為#5.#14A.#14B的淨額計算.須要有#19的檢查結果.所以#19步驟必須在#13B近方誘發性斜位檢查完成後.接著實施檢查 (於視力分析一章中討論) 。
當#19雙眼檢查完成後.再使用相同方式檢查各個眼睛.(右眼.左眼)的調節幅度.來做為分析時的參考。
總調節力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33公分(13英吋).
視標....... 0.62視標.
使用度數...#7發現值.
(a)老花者加入正的球面度直至能閱讀清楚為止.
(b)沒老花者加入負度數直至無法閱讀為止.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二十.正相對調節

使用一整排的近用史耐爾1.0視標.距離患者40公分.患者使用的度數和#16A相對輻輳一樣。
(a).非老花.遠視.正視者:使用 #7自覺式驗光的度數。
(b).老花患者:使用#14B值的淨額(Net) 。
(c).近視者:使用習慣性近用眼鏡.若看近時不戴眼鏡.則使用平光。
當患者固視近用視標時.雙眼同時漸次的加入-0.25D.直到患者報告整排視標都模糊了(完全模糊).此時所加入的全部〝-〞鏡片量.便是#20相對調節的值。
例如:#7自覺式驗光度數為+1.00D O.U.患者報告完全模糊時.驗光器上的度數為-2.50D.則所加入的〝-〞度數為-3.50D.因此#20正的(實性)相對調節.記錄為:#20 -3.50D。
正的(實性)相對性調節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40公分(16英吋).
視標.......近用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a)沒有老花者.遠視者.正視眼者.使用#7的發現值.
(b)老花眼者用#14B的淨值.
(c)近視者使用近用慣用的近視眼鏡.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二十一.負相對調節

和#20正的(實性)相對調節相同的固視視標.距離.和#20檢查步驟不同於此一步驟是在於測定患者於固視40公分視標時.他能放鬆(抑制)調節到何種程度.因此驗光師於患者兩眼前同時漸次加入+0.25D.直到患者報告視標上所有的字型都完全模糊了.此時所加入的〝+〞度數.記錄為#21的發現值。
例如:加入+2.25D.患者報告完全模糊了.則記錄為 #21 +2.25D。
某些驗光師會利用#20.#21所得的結果來測定此時的斜位量.以便來幫助診斷患者的視覺模式是否為〝定型〞或〝未定型〞(視力分析中討論) 。
要測定#20的誘發性斜位量時.於#20測定完成後兩眼同時加入+0.25D或降低 -0.25D.此時患者可以勉強讀出視標.使用這種狀態來測量斜位量.就好像#13A.#13B…..等步驟一樣來測量出其斜位量.記錄此時和#7自覺式驗光的差額及其斜位量.例如: #7 -1.00D.於-3.75D時測量所得斜位量為8Δ內斜位.
則記錄為 #20 -2.75D. 8ΔEso。
要測定#21的誘發性斜位量時.於#21測定完成後.兩眼同時加入-0.25D或降低+0.25D.此時患者都可以勉強讀出視標.測量出其誘發性斜位.然後記錄下來。
例如: #7 -1.00D於+1.00D時測量斜位量為6Δ外斜位.則記錄為:
#21 +2.00 6Exo.
負的相關性調節重點提示:
測試距離...40公分(16英吋).
視標.......近用1.0史耐爾視標(或可見之最小視標).
使用度數...(a)沒有老花者.遠視者.正視眼者.使用#7的發現值.
(b)老花眼者用#14B的淨值.
(c)近視者使用近用慣用的近視眼鏡.
燈光.......一般.
瞳孔距離...近用瞳孔距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