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班主任工作藝術

21世紀班主任工作藝術

《21世紀班主任工作藝術》是朱仁寶主編的一部書,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簡介:

[書摘:]【案例2】
學生周記:做個小孩不容易
“做個小孩不容易”,這句話像對我說一樣。我們小孩做事想事,大人們都不是很理解的。
有一天,我做錯了一件事,同學先罵了我。當我回敬他時,他還動手打了我。我當然還了手。這時,正巧被老師看到了。老師批評了我,放學時還把我留了下來。老師看到的只是我打了他,長短都是我的不是。我的心裡好委屈……還有一次星期天在家無事可做,無意中看到一個小玩藝。覺得小玩藝里的小東西的構造很奧妙,不由自主地把它拆開。可想把它裝起來就很難了。媽媽下班回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罵我。我想,為什麼大人們不懂小孩的想法呢?
平時,我是班裡的一個差生,但我也不想啊!老師上課時講的,有時我聽得懂,作業就會做,有時聽不懂,作業當然就不會做了。問又不敢問。如果去問老師,老師會說:“你上課在聽什麼?”所以作業不會做,或者不做,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唉,做個小孩不容易,做個差生更不容易。希望大人們能了解小孩心中的事情。
【評點】在日記、周記和作文里,學生往往能把平時不願意說的一些心裡話非常自然地表達出來。因為這個時候他(她)不是和老師面對面的,他(她)可以暢所欲言,通過紙和筆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毫無保留地寫出來。所以,通過讓學生寫日記、周記、作文等形式來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技巧。在這篇周記里,該同學把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他的一些想法、他的委屈、他的希望以及他的無奈,毫無保留地、坦率地表達出來了。通過這篇周記,班主任老師能掌握這個學生的許多情況,以及其他同學的相關信息,了解他真實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幫助和教育。
【案例3】
“摸獎風波”及其啟示
那天中午,我與往日一樣,早早地來到了學校。教室里,一陣陣嘈雜聲傳來。我納悶了,平時的中午學生們到校後,總會安靜地坐在教室里溫習功課。今天怎么了?我滿腹狐疑地走進教室,眼前的情景使我大吃一驚。一大堆同學圍著陳鋒的坐位,手裡拿著1元、兩元、5元的鈔票往陳鋒的手裡塞,換取一張張白色的小紙鬮。有個學生揭開一看,喊著:“我中了,我中了!”我走到陳鋒的身邊,問道:“陳鋒,你們在乾什麼?”陳鋒毫不膽怯地看著我:“我們在搞一個幸運摸獎活動。”“摸獎活動?”我詫異地看著陳鋒。陳鋒一邊鎮定自若地數著錢,一邊從抽屜里拿出一張紙遞給我。我接過一看,只見上面寫著:“特等獎1名,英雄銥金筆一支;一等獎2名,斑馬牌簽字筆一支;二等獎3名.雙色原子筆一支;三等獎5名,鐵質鉛筆盒一隻。”
面對發生在我眼皮底下的“突發事件”,我竭力克制住自己,決定採取冷靜的態度,與陳鋒進行平等對話,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
放晚學後,我避開辦公室把陳鋒叫進自己的宿舍,給陳鋒創造一個輕鬆、不受拘束的交談環境。經與陳鋒開誠布公地交談,我得知陳鋒此舉是以模仿社會福利機構向社會公開發售福利彩票的形式募錢。當我問及募捐來的錢乾什麼用時,陳鋒向我道出箇中真相:“把從同學中募捐來的錢全部捐給馮磊同學。因為他父母親從單位下崗已有一年多了,前幾天他父親外出幹活從高樓上摔下來,正住院治療呢。”得知此訊息,我深感震驚,並為自己工作上的失職而感到慚愧不安。於是我一方面向陳鋒同學表露了自己對同學情況不夠了解、對同學生活不夠關心的負疚心理;一方面在讚揚他的義舉的同時,提醒他不可照搬社會上解決問題的方法。陳鋒愉快地認識到了自己採取的方式不妥。第二天,我和陳鋒發起了一個“奉獻一片愛心,幫助困難同學”的活動,得到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支持。我帶頭捐上了200元錢,同學們你5元我10元,一會兒工夫就募捐了1000餘元錢。當我們把這筆錢送給馮磊同學時,他激動得流下了熱淚。
(本案例由浙江省紹興縣馬山中學孫國海提供)
【評點】本案例對我們班主任的啟發有兩點。一是遇到突發事件時,要冷靜處理,要調查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不要輕易憑主觀想像就下結論,不能對學生橫加指責,而要深入調查,並講究工作方法。如果班主任當時對陳鋒同學的“幸運摸獎活動”不問青紅皂白,橫加干涉,就會把募捐幫助同學的好事攪成壞事,會使班主任失去學生的信任。而班主任冷靜、理智地處理了這事件,最終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二是要抓住契機,以點帶面,使班級教育工作事半而功倍。陳鋒利用幸運摸獎活動募錢幫助同學的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班主任抓住契機,放手發動學生,組織互相幫助,使每個同學參與到“奉獻一片愛心,幫助困難同學”的活動中來,使全班學生接受了一次互幫互助、互相關心的道德教育。
【案例4】
特殊家庭子女教育個案研究報告
本課題是以小豐同學作為個案調查研究對象,通過學校、個人、社會的多網路、多層次的調查研究,摸索了一套對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有效方法,可稱其為正強化教育法。其內容可概括為:愛的補償;正確對待挫折與不幸,克服自卑、孤僻、敵對、壓抑、厭學等不良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家長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1.課題研究由來
我們在1998年9月一份調查中意外地發現:全校國中部12個班有21個學生生活在單親或失去雙親的家庭,而且這種狀況有上升趨勢。這些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有的已成為一種心理障礙。他們特別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和不良品德,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這與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精神相違背,已成為高標準“普九”的障礙。如何教育特殊家庭子女的問題,既是擺在教師們面前的不可迴避的重要課題,也是落實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需要。為此,湖鎮中學政教處對“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進行了專題研究,以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把握特殊家庭子女的特徵
課題組成員在兩個月時間內對21個特殊家庭子女進行了跟蹤研究,概括了以下幾方面特徵。
(1)自卑與孤僻。由於傳統家庭觀念及社會文化形式的影響,學生對父母離異、服刑不能辯證看待。把父母離異或服刑當做見不得人的事,在自己心靈深處產生自卑,逐漸變得不合群、孤獨。
(2)敵對與恐懼。一般離異家庭在成為現實前,父母都有一段吵鬧、冷戰相持階段,這會給子女造成極大傷害,使孩子無安全感,進而形成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一旦與老師同學發生摩擦,就表露出攻擊性。
(3)抑鬱與痛苦。一個美好家庭的消亡,對於孩子來說是其難以承受的,抑鬱與痛苦不可言狀。在問卷中,很多特殊家庭的同學都覺得“活著沒意思”。
(4)挫折感與厭學。服刑家庭子女把父母受到法律制裁當做一生中最嚴重的挫折。離異家庭子女把“冷戰相持”階段當做是最大挫折。厭學是特殊家庭子女最普遍的特徵。由於情緒低落,對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對學習失去信心,加之家庭突變,生活失衡,平靜生活遭破壞,學習過程易產生疲勞感。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班主任工作的意義
第二節 班主任工作的特點
第三節 班主任工作的原則
第四節 班主任工作的任務
第二章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藝術
……

21世紀班主任工作藝術21世紀班主任工作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