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滁州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市長許繼偉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五年來的主要成就

過去五年,是滁州發展歷程中充滿挑戰、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內外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勠力同心、砥礪前行,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較好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五年來,我們保持定力、精準發力,經濟總量衝進全省第一方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攬全局,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各項決策部署,一心一意謀發展,一著不讓抓落實。地區生產總值持續上台階,預計由2012年的971億元增至162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9.8%;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從全省第9位躍升至第5位,年均增長11.7%;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實現翻番,年均增長17%;財政收入從153億元增至289億元,總量前移3位,躍居全省第四,年均增長1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313億元增至575億元,年均增長12.9%。2014年以來,連續三年獲省目標考核先進單位,經濟總量如期如願衝進並站穩全省第一方陣。

——五年來,我們突出重點、破除難點,多項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弘揚“大包乾”精神,突出先行先試,共完成603項改革。勇於創新抓改革。一批改革在全省率先突破,率先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率先推出“農權貸”,率先開展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率先開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率先推行投資項目“多評合一”改革,率先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市縣一體化等;全省第一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不動產權登記證、“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等在滁頒發。一批改革在全國全省形成品牌,共承擔國家、省級試點54項,縣域醫改“天長模式”、小型農田水利建管機制改革“定遠模式”、農村垃圾治理“來安模式”等一批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公車改革、農村環衛治理體制改革等一批全國全省現場會在滁召開。聚力攻堅“去降補”。最佳化結構去產能,壓減60萬噸水泥產能。穩定市場去庫存,商品住宅庫存面積減少226萬平方米,去化周期縮短至5.7個月。靶向施策去槓桿,多渠道擴大直接融資,開潤股份成功上市,揚子地板、浩淼科技、金春股份、龍利得、天大環保報會待審,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23家;直接融資從18億元增至110億元,債券累計發行26隻。多措並舉降成本,打出“組合拳”,共為企業減負68億元。突出重點補短板,一批創新平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加快推進。

——五年來,我們扭住中心、把握重心,轉型升級邁出重大步伐。著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最佳化升級,質量效益不斷提升,三次產業結構由19.9:52.3:27.8調整為13.9:51:35.1。以創新驅動助推產業升級。國家級創新型試點城市紮實推進,中國家電研究院安徽分院、國家電子元器件質檢中心等加快建設,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建成國家級科技孵化器2家。新建國家級眾創空間3家、“星創天地”4家,清華大學啟迪之星等一批知名孵化機構建成運營。天長、全椒成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明光列為試點縣。以育大培強加快工業振興。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48%,主導地位進一步凸顯。統籌推進“三重一創”,業已形成先進裝備、智慧型家電、綠色食品、新型化工、矽基材料、新能源六大支柱產業,其中先進裝備產業產值超千億。實施“三上”工程,狠抓“千億技改”,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規上企業數翻番、達1615戶,康佳電子率先突破百億大關。建築業產值增長50%,新增1家特級資質建築企業。以新型業態提升服務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現代金融、旅遊休閒等現代服務業,滁州1912、長城影視城、花博園、蘇寧廣場、中墾流通、廣大物流園等一批項目投入運營。建成電商產業園10個、入駐企業400家,獲評中國電商百佳城市。省級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到11個,居全省第五。新引進5家市外銀行,改制設立4家農商行,村鎮銀行實現縣域全覆蓋。3A級以上景區達32家。以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糧食生產能力達到450萬噸,實現“十四連豐”,商品糧收購量穩居全省第一。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16家。招引培育了輝隆、榮鴻等一批示範項目,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到112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8家。土地流轉總面積460萬畝,流轉率44%。農機化作業水平、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等均居全省前列。

——五年來,我們多措並舉、多點發力,重點項目建設取得突破。堅持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落實“四督四保”,持續開展“三看三比”,項目推進步伐加快。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始終秉持親商安商富商理念,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成功落戶。五年累計招引億元以上項目1900多個,平均投資規模增長40%,主導產業比重提升13個百分點。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到位資金2500億元,居全省前列;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2億美元,年均增長18.6%。重點項目提質提效。五年累計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400個,完成投資4300億元。立訊精密、勝華波汽配、長久轎運車、華塑鹽化、奧特佳壓縮機、福萊特玻璃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獵豹汽車、天大集團、天康集團、金禾實業、中普能源、長電科技、康佳電子、養元飲品、博西華、滁州捲菸廠等獲評全市工業十強。園區建設擴容升級。14個省級以上園區建成區面積擴展到185平方公里,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翻番。以“一園三城”為主體的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獲批建設,西部大工業基地完成規劃編研。市經開區經營收入突破千億大關,規上企業產值占全市1/5,獲批中國食品產業基地和省戰新產業智慧型家電集聚發展基地。蘇滁產業園一期12平方公里實現“九通一平”,完成投資超百億,落戶企業超百家。天長經開區獲批省級高新區。區域合作縱深推進。深度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和南京、合肥都市圈,全面對接南京江北新區,雙圈互動、左右逢源的區域中心城市格局基本形成。鳳陽、定遠、明光列入皖北振興政策扶持範圍。滁州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開關開檢,天長海關監管中心和安康公用型、藍德自用型保稅倉庫建成運營,恆欣保稅倉庫獲批建設。外貿進出口27.8億美元,年均增長12.7%,獲評全國外貿百強城市。

——五年來,我們精心規劃、精緻建設,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著力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城鎮化率達52%,年均提高1.4個百分點。大滁城再展新貌。更加注重規劃引領,新一輪城市總規獲批,30餘項專項規劃批准實施,主城區面積由50平方公里擴展到90平方公里,構建了“141”城市空間,“三區四線”管控力度進一步加大,城市風貌特色進一步彰顯。更加注重內涵提升,以一山一河一城一湖“四個一”工程為龍頭,加快推進中心城區能級提升,修建了洪武路、西澗路、蘇滁大道等30多條主幹道,完成了清流路高架、琅獅大橋等一批重點工程,實施南湖、內城河等綜合整治,完成小街小巷改造150餘處。五年實施重點項目近500個,完成投資230億元。更加注重城市管理,格線化全面推開,三小車整治和煙花爆竹限放取得實效,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組團內協調發展,來安“兩城同建”“兩區並進”,全椒城北新城、城東片區初具規模,琅琊新區、南譙新城建設提速。縣城和鎮村建設紮實推進。累計實施重點項目2000多個,完成投資超500億元。天長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明光攬山引湖入城,定遠加快向泉塢山、曲陽湖方向發展,鳳陽規劃建設淮濱新區。烏衣、汊河、爐橋、板橋、秦欄、大墅等鎮容鎮貌有了嶄新變化。沙河、女山湖等12鎮入選全國重點鎮。開展“百鎮治理”,分層推進中心村建設,天長、全椒等5縣市獲評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小崗、黃栗樹、小李莊入選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試點。基礎設施全面加強。滁馬、徐明高速、寧洛高速鳳陽支線、宿揚高速天長段建成通車,滁州港開港通航。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完工,江巷水庫、淮乾治理等進展順利。建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5400公里。五年完成交通投資500億元、水利投資63億元、能源投資180億元、市政公用設施投資700億元,水利和市政公用設施投資連續多年居全省前兩位。

——五年來,我們鐵腕整治、鐵面問責,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成為全社會共識和行動自覺。強化環境治理。開展城市揚塵整治,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淘汰黃標車1.8萬輛、燃煤小鍋爐700多台,PM10年均濃度值下降18.6%;強化水環境治理,滁河、來河、白塔河、池河等水質總體改善,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標,西澗湖二級保護區整治成為全國樣板;土壤污染防治穩步推進。嚴格落實中央和省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任務,追責問責近百人。全面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12年下降21%。打造綠色家園。百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圓滿收官,綠色滁州等系列行動深入推進,新增造林150萬畝,新增城市綠化2300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淨增7.6個百分點,達32.5%。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5個、現代林業示範區6個,獲評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生態文明價值城市。加強生態保護。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10個,關閉礦山25處。完成濕地保護總體規劃編制,池杉湖濕地公園榮膺國家級試點,女山湖、池杉湖列入省級重要濕地名錄。全椒獲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半塔、汊河入選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舜山、永豐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琅琊山入選首批“中國森林氧吧”。

——五年來,我們順應民意、關注民生,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連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認真辦好為民十件實事。民生投入持續加大。累計完成民生投入1322億元,年均增長11.8%。預計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573元、11942元,年均增長9.3%、10.6%。新增城鎮就業44萬人。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4.5萬套,改造農村危房8.2萬戶。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16.3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00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從5.69%下降到1.1%;定遠金融扶貧在全國作經驗交流。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校園安全工作在全國作經驗交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92.7%、98.6%。安徽科技學院、滁州學院辦學水平躍居全省地方套用型高水平大學前列。職業技術學院獲評全省首批校企合作示範基地,城市職業學院新校區投入使用。建成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19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12個,農家書屋建設成為全國先進。天長、明光、南譙獲評全國文化先進縣,鳳陽、全椒榮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成功舉辦第五、六屆中國農民歌會。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舉辦了首屆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和首屆殘疾人運動會,天長等成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市一院南院區建成運營,南京兒童醫院滁州分院正式啟用,基層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兩連冠”、雙擁模範城“五連冠”、人民防空先進城市等稱號,防震減災工作躋身全國前十,法律援助、無償獻血等工作受到國家表彰。和諧局面更加穩固。建立“鄉為主”信訪工作機制,在全省率先探索實行聯合接訪、陽光信訪、專題約訪等制度。深化平安滁州建設,推進“六六聯創”工程,強化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體系建設,人民調解中心全椒經驗在全省推廣。突出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紅十字會、慈善和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成績,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科協等群團組織作用進一步發揮,編制、供銷、物價、對台、保密、檔案、地方志、工商聯、外事僑務、民族宗教、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全面進步。

——五年來,我們依法行政、從嚴治政,自身建設持續加強。恪守“為民、務實、清廉”,馳而不息轉職能、改作風、優服務。切實強化“四個意識”。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取得重要成果,“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講重作”專題教育和專題警示教育紮實開展。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著力規範行政行為。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紀檢、司法、社會各界監督,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建議,五年共辦結人大議案17件、建議610件和政協提案1876件,滿意率不斷提高。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加強規範性檔案審查管理,實現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全覆蓋。建立健全“3+2”清單制度體系,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加強政府信息公開、輿情回應和政策解讀,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認真落實“一崗雙責”。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有關規定,“四風”突出問題有效遏制。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從嚴查處違紀案件。政風建設考核2016年躍居全省第一。

二、過去一年的工作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振奮人心,去年的工作尤為給力。這一年,我們聚焦重點,聚力落實,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著力抓了以下七個方面:

(一)堅持高點定位,經濟發展再創新業績。緊緊圍繞衝刺總量全省第三目標,結合實際,精心謀劃,市委市政府先後召開全市創新發展、製造業發展和旅遊業發展三個牽動性強的大會,明思路、定措施、抓落實,有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總量指標中,預計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外貿進出口、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項指標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動態指標中,預計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外貿進出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項指標均居全省前5位。

(二)突出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圍繞創建國家級創新型城市目標,外學蘇浙滬、內學合蕪蚌、主抓“六個一”,著力下好創新“先手棋”。建立“1+4+19”科技創新政策體系,開展院士助滁、國家“千人計畫”專家招引和引博三大行動,全年新增院士工作站10家,居全省第二;新引進兩院院士10名、國家“千人計畫”專家16名、博士等高層次人才160多名;4個創新團隊獲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認定,居全省第四。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台24家,總數達151家,居全省第五。發明專利授權550件,居全省第四。工業上,六大支柱產業產值增長15%,戰新產業產值增長27.5%;高新技術企業淨增56家、總數達286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超1600億元,居全省第三。我市獲批國家級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市。全柴動力、康佳電子獲批國家智慧型製造專項。“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年度考核居全省第一。服務業上,電子商務發展提速,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合作深入開展,提前實現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網上交易額超320億元,其中網萌、雲夥計分別達180億元、110億元。樹立“大旅遊”理念,積極打造特色旅遊板塊、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推動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外貿進出口全年保持雙增長態勢,創歷史最好水平。新增貸款超270億元,增長19%。浦發銀行、光大銀行開業。農業上,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344家,實現產值610億元,增長10%。家庭農場65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200多個。明光、全椒被認定為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天長成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三品一標”認證企業數全省第一。

(三)狠抓先行先試,多項改革創出新品牌。堅持抓小崗促全市,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縣域醫改“天長模式”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定遠模式”得到中央肯定,全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範工作現場會在天長召開,“學天長、全覆蓋、再創新”在全市推開;全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經驗交流會在定遠召開。率先開展醫保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三保合一”機構設定全面完成。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天長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全國領先,全國總結交流會在天長舉行;鳳陽小崗、來安羅莊的省級“三變”改革試點順利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在全省率先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政務服務標準化國家級試點中期評估順利通過,基層政務公開全省現場會在定遠召開,實現“一張網”省市平台對接。在全省率先完成城管體制、國有林場等改革任務。順利完成市自來水公司股權改革。深入開展小崗“三年大提升”行動,小崗農村宅基地和農房確權發證穩步推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風險補償基金試點取得實效,盼盼食品等項目開工建設。

(四)緊盯重點項目,招大引強實現新突破。高位推動、高頻調度,組建60個招商小分隊,全年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440個、新竣工310個、新達產115個。加速招商成果轉化,總投資200億元的興茂國際旅遊、100億元的榮盛濕地旅遊、60億元的國能鋰電池、50億元的亞瑪頓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特別是總投資240億元的惠科項目,是滁州有史以來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了57天時間,創造了“滁州速度”。

(五)推進城鄉統籌,人居環境有了新提升。高度重視城鄉規劃,以建設省級“多規合一”試點市為契機,基本建立了區域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相互銜接的規劃體系,形成了覆蓋全市的空間管控“一張圖”。統籌推進城鄉建設,大滁城竣工項目77個、在建118個,完成投資近百億元。“四個一”工程加快推進,琅琊山創5A提速提效,北大門改造竣工,龍池街一期完工,太僕寺展露新姿,花博園開園迎客;清流河一期提升即將完成,二期建設完工,三期完成施工圖設計,四期開工建設;滁州古城保護性改造有序進行,琅琊路、西澗路、清流路提升工程完成,遵陽街、清流街、北湖等改造加快實施;明湖正式下閘蓄水,路網工程快速推進,景觀工程全面展開。同時,各縣城打造一批城市建設精品項目,一批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汊河入選全國特色小鎮,小崗獲評“中國十大最美鄉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滁淮高速、合寧“四改八”加速推進,滁州大道分段建設,滁西環高速即將開工,滁寧城際(滁州段)工可報告通過專家評審,合新、合滁寧高鐵、寧淮城際和滁天、來六、明巢高速等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滁州機場場址初步選定。

(六)樹牢綠色理念,生態建設取得新進展。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切實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圓滿完成PM2.5年度目標任務,PM10控制幅度居全省第二。《滁州市市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全域推行河長制,設立河長3400多名,7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滁城第三污水處理廠建成,城東污水處理廠擴容項目完成主體工程。紮實推進“林長制”,新增造林21萬畝,老嘉山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鳳陽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通過驗收。紮實開展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實現農村垃圾治理全覆蓋,來安、全椒被納入國家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利用示範縣,完成55個鄉鎮政府駐地和31個省級中心村污水設施建設。

(七)著力改善民生,和諧發展呈現新局面。全力推進各項民生工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眾。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以產業扶貧為重點的十大工程出新出彩,落實產業扶貧到戶項目7.1萬個,實施健康脫貧“351”“180”政策,貧困戶子女從學前教育到大學階段實現資助全覆蓋。改造貧困戶危房1.1萬戶。44個貧困村出列、4.6萬名貧困人口脫貧。全省扶貧小額信貸現場會、旅遊扶貧現場會分別在定遠、鳳陽召開。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新建、改擴建公辦幼稚園21所,新增普惠性民辦幼稚園53所;提前一年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覆蓋目標。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縣域就診率穩步提升,鄉鎮門診達72萬人次。全面落實兩孩政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市科技館、博物館開館,明中都皇故城成為全省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新增全椒八朵雲等5項省級非遺項目。新增5個全國文明單位、3個全國文明村鎮。7個縣市區被命名為全省平安縣,小崗義務調解工作成為全國樣板。定遠“救急難”在全國作經驗交流。開通公交“亭城通”,實現與南京公互動換互乘。十件實事紮實推進。超額完成2000戶滁城棚戶區改造任務;完成4個老舊小區改造和20個安置小區配套工程;建成街頭遊園10個;新建城南新區公廁5座;完成10個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完成4個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達標工程;完成10處人行道、盲道完善工程;建成8處流動攤點集中便民服務點;完成8條城市主幹道亮化復綠工程;花鳥魚蟲市場遷建項目主體完工。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豐碩成果,為本屆政府工作畫上了圓滿句號。

五年來,我們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親臨小崗重要講話精神,直面困難和挑戰,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辦成了一些對滁州未來發展具有積極而長遠影響的大事,使這五年成為滁州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民眾獲得感最強、市內外公眾評價最好的時期之一。

成績來之不易,成績十分珍貴!這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市委總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鼎力支持、悉心幫助的結果,更是全市人民奮力拚搏、銳意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黨代會代表,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中央及省駐滁單位,向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滁州建設與發展的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和各位客商、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首五年,我們深切感受到,辦好滁州的事情,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立場堅定、態度堅決,步調一致跟黨走。必須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新理念引領新思路,以新舉措推動新發展。必須堅持發展不動搖,主動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厚植髮展新優勢,闖出發展新路子。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讓人民民眾在共建共享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傳承改革基因,弘揚敢為人先的“大包乾”精神,不斷擦亮改革品牌,持續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必須堅持維護穩定大局,最大限度增加和諧的正能量,最大限度減少影響穩定的因素,倍加珍惜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大好局面,持續營造幹部乾淨幹事、民眾群策群力的良好政治生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這“六個必須”,是我們過去五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我們開啟新征程、開創新局面的信心和底氣,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激勵著我們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更要保持清醒,認真審視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發展不足、發展不優、發展不協調仍然是現階段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突破不夠,創新能力不強,新動能尚未真正形成,轉型升級任重道遠,資源環境等瓶頸制約加劇;實體經濟發展還面臨用工緊張、融資不暢、成本升高、服務不到位等不少困難;縣域經濟總體較弱、發展還不平衡;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領域的優質資源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治理能力有待加強;少數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不敢擔當、不願作為,一些領域的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等。這些問題,必須著力加以解決。

三、未來五年的目標任務

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戰略判斷,明確了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兩步走”的戰略安排,描繪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美好藍圖。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了“三個同步”的階段性目標。市委六屆五次全會對滁州今後一個時期的目標任務作出安排。總體目標是,與全國全省保持“三個同步”,即: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階段安排是,把握好五個節點:到2018年末,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全省靠前,總量進位或縮小與排位在前城市的差距;到2020年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總量衝進全省第三;基本實現市第六次黨代會確立的“346”目標;到2022年末,多數經濟指標總量進入全省前三,人均指標超全省平均水平;到2035年,綜合實力進入省內強市行列,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新滁州。

未來五年,我們既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乘勢而上開啟滁州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滁州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滁州發展階段性特徵和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堅持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保持定力,主動作為,以更高的站位、更嚴的要求、更實的舉措、更硬的作風,做好各項工作,奮力把滁州發展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三個同步”和“五個階段”的安排,聚焦“346”奮鬥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總抓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好中加快、能快則快,加快建設現代化新滁州。

——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多數指標進入全省前三。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主要指標增速全省爭先,人均指標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產業邁向中高端,加快三次產業結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以“五個一號工程”為引領,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雙提升,基本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

——城鄉統籌達到新水平,基本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一尊重五統籌”,全力推進“四創一建”,滁城首位度進一步提高,輻射作用顯著提升,縣域經濟實力持續增強。以大滁城為主體、縣城為支撐、重點鎮為節點、美麗鄉村為基礎的城鄉體系基本形成。交通網路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生態環境獲得新改善,綠色發展走在全省前列。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加快形成低碳生產、生活方式,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取得重要進展。打贏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生態質量顯著提升。森林覆蓋率達36.2%以上,城市綠化覆蓋率提升到43%,中心村環境整治達標率達100%。

——民生福祉實現新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於經濟成長,收入差距逐步縮小。社會就業更高質量、更加充分,社會分配更加公平、更加合理。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更公平、可持續。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繼續提升。

實現上述目標,要堅持遠謀近做,以“五個一號工程”為重點推進五大發展,以“五大行動”為重點推進補短板、促平衡,以“五大產業”為重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五大改革”為重點推進“抓小崗促全市”,以“五大戰役”為重點推進防風險、強弱項。在此基礎上,立足於高質量發展,著力聚焦“五個方面”:

(一)聚焦創新創業,著力強化產業支撐。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建設國家級創新型試點城市,積極培育原始創新,重點突破集成創新,全面提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建設智慧型製造強市,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速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套用。以惠科項目為創新發展“一號工程”,重點發展先進制造、特色農業、文旅康養、智慧經濟、現代金融等五大產業,加快產業升級。培育10家產值超百億企業,打造智慧型家電、新能源汽車及裝備製造、健康營養、非金屬礦精深加工4個千億產業,推動市經開區經營收入五年翻一番,滁州高新區經營收入超千億,西部大工業基地力爭到2020年產值超千億。琅琊山、小崗村成功創建5A級景區,現代服務業水平加快提升。

(二)聚焦協調協同,著力建設美麗家園。以東部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和西部大工業基地建設為協調發展“一號工程”,突出產城融合和城鄉一體,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加快與南京同城化、合肥一體化進程,著力打造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統籌推進大滁城、縣城、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推進區劃調整,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

(三)聚焦綠水青山,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綠水青山是大自然賜予滁州的寶貴財富,是我們永續發展的根本保障。以明湖生態濕地建設為綠色發展“一號工程”,著力打造生態明湖、智慧明湖、傳世明湖。加快省級綠色生態城市綜合試點建設,爭創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生態市、森林城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深入開展綠色滁州行動,圍繞“一核兩軸三網四級多點”生態空間和產業布局,重點發展“三樹一苗”150萬畝以上,聚力發展七大林業產業。全面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讓城鄉環境更加優美。

(四)聚焦動力活力,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始終把改革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爭當改革先鋒。聚力抓好農村綜合改革、綜合醫改、放管服、新型城鎮化、社會事業領域等五大改革,最大限度激發活力、釋放紅利。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統籌對內合作與對外開放,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以滁寧城際鐵路建設為開放發展“一號工程”,建設大江北協同區。

(五)聚焦共建共享,著力增進人民福祉。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在“七有”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讓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以脫貧攻堅為共享發展“一號工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實施“健康滁州2030”行動,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爭辦第十五屆省運會。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推動更高質量的就業。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均衡發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結合等多樣化養老服務。建設平安滁州,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生產安全、農產品和食品藥品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2018年重點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財政收入增長9%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經濟成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在實際工作中,全市要確保更快(增幅位次保證在全省前五),各縣市區要務求多超(增幅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以創新發展為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打造創新平台。推進產業技術創新、區域協同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以“一園三城”為主體的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促進科技資源、人才資源和金融資本向示範區集聚。擴大科技金融風險補償資金池規模,培育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服務機構,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滁轉化。力爭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台24家,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5家。

培育創新主體。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新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工業設計中心3家,培育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家、省級2家,高新技術企業超300家。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力爭研發投入強度進入全省前三。扶持企業開展重大科技專項攻關,全年授權發明專利600件以上。爭取省級科技獎補類、計畫類項目80個以上。全年新增各類市場主體超2.7萬戶,其中私營企業5000戶以上。

聚合創新人才。進一步完善人才培育、引進和使用機制,加快培育本土人才,大力引進市外高端人才。創新人才引進政策,柔性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在滁創新創業。落實好“1+4+N”政策體系,通過提供住房扶持、薪酬補貼、子女入學、配偶就業、創業空間等方式,不斷降低人才創新創業和居住生活成本,使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二)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持續厚植髮展優勢。

更大力度推進改革攻堅。把深化改革作為對改革開放40周年的最重要紀念,堅持抓小崗促全市,進一步擦亮滁州改革品牌。農村綜合改革上,爭創農業農村改革示範區,積極爭取各類涉農改革試點,力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改革品牌。完善“三權分置”制度,積極探索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退出機制。推進“三變”改革試點,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擴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實現鄉鎮全覆蓋。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制,開展公益性、經營性、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打通服務三農“最後一公里”。小崗村要充分發揮改革示範引領作用,聚焦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農業經營制度等,統籌推進,重點突破,努力在中國農村改革歷史長河的每個斷面都留下深深的滁州印記,為全省乃至全國農業農村改革探索新路子、積累新經驗。綜合醫改上,抓好省級醫保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完成“三保合一”。深入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破解“看病難、治病貴、防病弱”等突出問題,著力打造醫改“滁州模式”。放管服改革上,不斷最佳化權責清單,嚴格執行涉企收費清單,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廣公共服務清單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推進“最多跑一次”和“不見面審批”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電子營業執照系統套用,探索全城通辦、局所聯辦、銀行代辦等便利化登記服務。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改革,規範交易行為。新型城鎮化改革上,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從住房、就業、子女上學、社保等方面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增強城鎮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載力。推進住房保障金融服務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台,推進惠民住房金融服務公司穩健運營,加強住房公積金建制擴面。經濟體制改革上,抓好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PPP模式,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建設。完善園區管理體制,賦予開發區更多自主權。引入非公資本,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導民企通過掛大靠強、兼併重組、股改上市等途徑,加速成長。社會事業改革上,今年突出抓好人力資源改革,著力解決好結構性就業矛盾,針對勞動力不足與勞動力外流、勞動力浪費並存的問題,推出更加積極的就業再就業、返鄉就業創業等舉措,再造滁州勞動力新優勢,為企業增人力、為城市聚人氣。同時,統籌推進文化、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不斷為發展增添新動力。

更高水平強化開放合作。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深度融入長三角,加快產業、市場、通關等一體化進程。積極推動與江北新區全面對接、等高對接、協同對接,支持汊河、烏衣、金牛湖等節點地區深度融入;推動滁寧合作項目化,促進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產業轉移、公共服務等方面共建共享。推進與合肥一體化,深化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要素市場等方面合作。落實省促進皖北發展政策,參與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啟動“無水港”項目,積極開展鐵海聯運業務,鼓勵企業走出去。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100家以上。

(三)以轉型升級為主線,著力壯大實體經濟。

推動鄉村加快振興。按照“20字”總要求,以農業產業化水平提升、特色精品農業打造等12項工程為著力點,落實具體舉措,分類分項推進,力促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新增1000個家庭農場,爭創1個國家級、2個省級和8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10%以上。打造特色農業,重點發展優質稻米和小麥,實現糧食總產超86億斤;因地制宜,加快發展特色雜糧,把“小品種”做成“大產業”。打造綠色農業,大力推廣綠色種養模式,力爭“稻蝦連作”發展到22萬畝,爭創1個國家級稻漁綜合示範區。打造功能農業,依託滁菊等,研發生產大健康食品,大力發展休閒、觀光、康養農業及“網際網路+”等新型業態,爭創省級田園綜合體試點,促進“接二連三”發展。打造品牌農業,通過質量提升、標準化生產、特色產品認定等,發展品牌糧油100萬畝、特色果蔬茶(菊)50萬畝、健康水產50萬畝,生產優質畜禽產品30萬噸,新增“三品一標”認證產品100個。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再上新水平,持續推進68個省級中心村建設。改造農村危房1萬戶。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90%以上村莊髒亂差得到有效治理。打好精準脫貧年度戰役,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盡銳出戰,統籌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確保實現定遠縣摘帽、23個貧困村出列、2.9萬貧困人口脫貧年度目標。

推動製造業做大做強。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大力推進兩化融合,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全年新增規上企業超80戶。圍繞高端製造,抓好“三重一創”,加快“1+8”戰新基地建設,實施“三個一百”工程,力爭全年實現戰新產業產值870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20%以上。圍繞智慧型製造,深入開展“千億技改、千企升級”和網際網路+製造業行動,力爭全年完成技改投資470億元,培育省級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和兩化融合示範企業各5家。圍繞精品製造,加快國家級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市建設,力爭全年開發新產品300個以上,培育安徽名牌企業20家、標準化示範企業2家、工業精品6個,省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0家以上。圍繞育大培強,推動“龍頭+配套”集群發展,力爭全年新增百億元和50億元企業各1家、億元企業20家。圍繞精準幫扶,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全力創優“四最”營商環境。

推動服務業提檔升級。加快培育文旅康養、智慧經濟、現代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以文旅康養產業為突破口,加快發展全域旅遊,狠抓“五個一批”工程建設,年度完成總投資50億元以上;狠抓品牌創建,謀劃推進新業態旅遊項目10個以上;加快全椒、南譙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不斷拓展旅遊承載空間。推進京東數字產業園、滁州跨境電商產業園、創達電子商務城建設,推動網萌、雲夥計、子曰科技等做大做強,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380億元。大力培育限上商貿企業,力爭總數超1000家。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導向,防止金融“脫實向虛”,建立健全農業融資擔保體系,穩妥處置地方政府債務,打好化解重大風險戰役,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力爭新增上市企業2家以上,新增貸款250億元以上,直接融資超120億元。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圍繞做大規模、做強產業、做出特色,促進縣域分工協作,實現特色發展、錯位發展、競相發展,在全省考核中務求增速爭先進、總量進位次、人均上台階,全年縣市區經濟總量達到1550億元。

(四)以重點項目為支撐,不斷擴大有效投入。

聚力雙招雙引。堅持抓招大引強,聚焦高端、智慧型、綠色製造,突出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大健康等新興產業,著力引進產業鏈龍頭項目、創新鏈關鍵項目和價值鏈高端項目。緊盯華為、騰訊、小米等知名企業,主攻品牌引入。要以惠科項目為牽引,大力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放大家電板塊,再造一個“博西華”,力促康佳產業園啟動建設,加快一批項目簽約落地,儘早形成千億智慧型家電產業。抓好專業招商,組建80個小分隊,推進大招商、招大商。力爭全年引進市外億元以上項目超400個,到位資金950億元,力爭百億級大項目縣市區基本覆蓋。著力抓招才引智,力爭全年新組建院士工作站10家左右,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15個以上。

加快項目推進。落實“四督四保”制度,加大重點項目攻堅力度,進一步擴大有效投入。力求平板顯示、光伏玻璃等一批重大項目儘快簽約落地;新開工建設朝野電視、國能鋰電池、三棵樹塗料、立光電子、遠大裝配式建築產業園等億元以上項目400個;加快推進隆達電子、邁達電子等400個在建項目;力促天鼎豐非織造布、嘉安汽車、遠達彩印等300個項目竣工;謀劃儲備項目600個以上。加快PPP項目建設,爭取入庫項目100個以上。

提升園區平台。推進開發區最佳化整合,堅持“築巢引鳳”,加快“騰籠換鳥”,建成區面積拓展到200平方公里,進一步提升綜合承載力,主要指標增速高於全市。市經開區要爭先進位,衝刺全國50強;要快速推進原創城建設,儘快形成引領全市的創新高地、高技術產業集聚區。蘇滁產業園要拉高標桿,圍繞主導產業,確保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產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分別達40個、30個、20個以上。引入30億元以上或3億美元以上的大項目再有新突破。推動滁州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全椒開發區擴區獲批。推進鳳陽·寧國、定遠·肥東、明光·肥西合作園區建設,加快定遠鹽化工業園建設步伐。

(五)以提升品位為路徑,全力建設美麗滁州。

全域化規劃。加快區域協同規劃、全市域空間規劃、城鎮總體規劃修編等,深化“多規合一”試點,加快構建核心引領、板塊聯動、多點支撐的區域發展格局。創新規劃設計理念,抓好建築形態、綠地景觀、特色街區、地下空間利用的規劃設計,促進各要素之間功能相匹配、形態相適應。強化規劃管控,堅持項目跟著規划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管跟著資金走,促進城市有序建設與發展。

精緻化建設。大滁城建設上,以“四個一”工程為重點,實施好總投資330億元的200個左右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30億元以上。琅琊山成功創建5A級景區,啟動東門、南門等景區配套工程,實施鳳凰湖、清流關、醉心谷、福囍小鎮、銅話小鎮等文旅項目,連片打造好豐樂亭和太僕寺景區,改造清豐路、覽山路、世紀大道延伸段等旅遊道路。清流河景觀加速提升,精緻建設三期、四期工程,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古城風貌基本形成,啟動內城河三期,實施紫薇路北延、中都大道北延等工程,推進遵陽街、北湖區域改造和陽明書院建設,完成南譙北路橋等工程,打造金剛巷等歷史文化街區,清流街開街運營,完成章益、吳棠故居修繕及布展。明湖建設全面提速,啟動45萬平方米園林綠化工程,抓好奧體中心、明湖中學、康養小鎮、國際社區等公建設施及路網建設;加快推進與蘇寧集團等戰略合作,謀劃實施好“雙千工程”。完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實施四水廠三期及第四污水處理廠新建、清流污水廠擴容、公共停車場等項目建設。縣城建設上,各縣城要堅持產城結合、建管結合、新老結合、城鄉結合,進一步完善功能、強化管理、提升水平。天長、明光、定遠、鳳陽四個縣城要拓展新區、提升老城,新建續建項目超400個,完成投資超300億元。鎮村建設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水口、爐橋、大墅、臨淮關等重點鎮建設,精心培育銅城國家級特色小鎮和秦欄、女山湖2個省級特色小鎮。

格線化管理。全面動員、全民參與,全力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行動,對照創建要求,既統籌兼顧打好總體戰,又要聚焦重點難點打好攻堅戰,務必完成首戰階段性目標。全面落實“街道主責、社區主抓、城管主力、單元格線主體”的管理體系,提升數位化管理水平,探索快速處置、非現場執法等新型執法模式。大力推進“兩治三改”,整治車輛亂停亂放、店外店和占道經營等。最佳化交通組織,推進城區治堵提速。

一體化完善基礎設施。加速推進滁淮高速、合寧“四改八”工程,爭取滁寧城際(滁州段)、合新高鐵和滁西環、滁天、來六、明巢高速等開工建設,實施好滁州大道、G328繞城段、G104明光段等10條幹線工程,做好合滁寧高鐵、寧淮城際、滁州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建設美麗公路100公里。完成汊河船閘重建工程,加快江巷水庫建設,推進滁河新增治理工程、沙河集水庫增蓄工程、黃栗樹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新建山許水庫等前期工作,除險加固小型水庫110座,解決7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統籌推進500千伏同樂變、220千伏相官變、110千伏珠江變等電力項目,及中海油油氣管線、信息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六)以生態治理為重點,倍加呵護碧水藍天。

培育綠色基因。深入實施綠色滁州行動,加快綠色礦業和綠色礦山建設,落實好林長制,加大河流、道路、農田林帶林網建設力度,打造生態屏障和生態景觀區。注重綠化管護,推進森林公園建設,改善城市綠地系統。全年完成造林21萬畝,創建1個省級森林城市、6個省級森林城鎮、40個省級森林村莊。

打好污染防治戰役。持續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完成全國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推進生態監測網路體系建設。打好藍天保衛戰,突出工業廢氣、餐飲油煙、城市揚塵等污染治理,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打好碧水攻堅戰,深入推進河長制,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抓好黑臭水體、農業面源污染等治理;打好淨土持久戰,全面落實“土十條”,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強化土壤環境綜合監管,推進定遠、來安2個國家級治理修複試點項目,實施13個市級治理修復項目。堅持鐵腕治污,從嚴治污,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推進生態保護。抓好生態空間管控與保護,守住耕地保護、開發強度、生態保護三條紅線,更大力度推進節能減排降耗工作。推進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和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快礦產資源整合,做實做大興滁礦業。積極發展裝配式建築。爭創國家海綿城市試點、省級節水型城市。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

(七)以共建共享為根本,不斷提升幸福指數。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畫,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加快建設東坡中學、永樂國小,改造實驗中學、第五中學,切實解決滁城入學難問題。推進現代學徒制和學分制改革,加快建設職教強市。推進第二期特教行動計畫。深化與安徽科技學院、滁州學院的雙向互動,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交流對接機制,不斷擴大合作成果;推進職業技術學院、城市職業學院創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打好民生保障戰役,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實施“全民參保計畫”。

推動健康滁州建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鼓勵社會辦醫,推動“網際網路+”健康醫療,積極發展康體養生、健身休閒等新業態,推進醫養結合。實施中西醫結合醫院、二院擴建工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民眾健身活動場地和設施建設,推進體育強市、體育強縣創建工作。

促進文化事業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活躍民眾文化生活,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市圖書館新館建成開放,數字農家書屋加快建設。舉辦第七屆中國農民歌會。落實好《滁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實施好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保護工程。注重挖掘歐陽修、王陽明、辛棄疾等名人文化,爭創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講好滁州故事,傳播滁州聲音。

深化平安滁州建設。打好平安建設戰役,紮實開展社會治理創新行動,不斷提升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型化、專業化水平。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妥善處理道路交通安全、問題樓盤處置、物業規範管理等方面問題。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實施滁城“雪亮工程”。促進大數據套用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強化食品藥品監管,爭創全省食品藥品安全示範市。推進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全覆蓋,加強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和應急體系建設,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各位代表、同志們,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時代新的歷史起點上,滁州前程燦爛,我們重任在肩。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秉承滁州人民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擔當,匯聚450萬皖東兒女的智慧和力量,奮力拚搏、紮實苦幹,為衝刺總量全省第三、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創現代化新滁州建設新局面而不懈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