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灌南發展歷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克難奮進、砥礪前行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我們團結全縣人民,緊緊圍繞縣委工作主線,立足縣情實際,積極搶抓機遇,奮力跨越趕超,全縣上下呈現出“經濟穩步發展、城鄉統籌推進、民生不斷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建成全面小康,合力謀求跨越,縣域發展邁上新台階。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主要指標實現穩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大關,達到306億元,是2011年的1.68倍;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25億元,是2011年的1.66倍;工業用電量達24.5億千瓦時,連續5年處於全市前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2011年的1.7倍、2.4倍、1.5倍、1.7倍。發展質態持續向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2.7億元,是2011年的1.9倍;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09億元,是2011年的1.9倍。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18.83:50.12:31.05最佳化為16.3:48.1:35.6;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1.13%,較2011年提高0.4個百分點,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3家,居全市四縣區首位。小康社會建設取得突破,達到省定全面小康標準。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培強實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工業規模不斷壯大。紮實開展“雙千雙百”工程和“企業服務年”活動,累計招引仁欣環保、暢頜汽車配件等超億元項目109個,迪安化工、申軒電子、萬年達杭蕭鋼構等一大批重大項目投產達效。規模工業總產值達674億元、稅收超千萬元企業達16家。工業應稅銷售收入、工業增值稅收入等提質增效指標運行良好,居全市前列。亞新鋼鐵、興鑫鋼鐵通過國家、省備案,成長為“百億企業”。亞邦染料主機板成功上市,地浦科技、潤普食品新三板順利掛牌。鋼鐵冶金、化工醫藥、釀酒食品、板材加工等主導產業產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88.7%。化工園區著力轉型升級,總產值及入庫稅收分別達120億元、7.5億元,與2011年相比實現倍增。經濟開發區積極盤活存量,中小企業園建成1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入駐項目23個,承載力進一步增強。太倉灌南高新技術產業園基礎建設與招商並舉,進入全省南北共建園區前12強。田樓中小企業園、百祿工業集中區穩健發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增”,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農業現代化水平領跑全市,進入全省第二方陣。現代農業示範區獲評省級優秀園區,裕灌科技投產達效,香如生物新三板成功掛牌,分別成為雙孢菇、杏鮑菇全國行業標準制定牽頭單位,“灌南金針菇”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食用菌年產值突破45億元。發展葡萄示範基地2萬畝,銷售中高檔盆花120萬盆、彩葉苗木600萬株,生豬規模養殖比重提高到75%,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40家。培育家庭農場24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10家,榮獲“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示範縣”。全面完成小農水重點縣建設任務,代表江蘇省通過國家驗收,小潮河閘拆建、中小河流治理等18個重點水利工程建成達效,水利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秸稈綜禁、農機化綜合水平全省領先,榮獲“全國設施農業裝備與技術示範單位”。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樂購商業圈、新文化商業中心建成營運。洲業汽車生活廣場、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運營中心等新型業態健康發展,97個村級淘寶服務站投入運營,新集鎮碾房村、張店鎮小圈村被評為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範村。物流園區列入省現代服務業“十百千”行動計畫,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8000萬噸。二郎神文化遺蹟公園榮膺國家4A級景區,觀光採摘、鄉村旅遊發展迅速,獲批省星級鄉村旅遊點5個。房地產開發態勢良好,銷售面積突破300萬平方米。農商行掛牌運行,民豐銀行入駐灌南。成功爭取政府債券轉貸資金30.38億元、棚改資金39.8億元,為重大項目快速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財力支撐。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統籌城鄉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區域特色初步彰顯。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累計投入300多億元,實施重點城建項目512個,城市化率達48.8%。新建金倉路、鵬程路等城區主次幹道16條,改造人民東路、新民路等道路19條,民眾期盼已久的民生橋建成通行。新增雨污、供水、天然氣管網584公里。建成碩項湖城市飲用水備用水源地生態保護區,打造周口河風光帶、來安大道苗木園等綠色走廊5個,新增、改造灌中西側、泰州北路等開放遊園16個,綠化覆蓋率達40.2%。城市管理日趨精細。完成“城區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計畫”,背街小巷、老舊小區、易淹易澇片區得到有效整治和改造。花園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投入運行,城鄉垃圾清運處理一體化經驗全市推廣。推進城市格線化管理,實施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和物業管理三年提升計畫,民眾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城鄉統籌進一步加強。鎮村發展規劃實現全覆蓋,紮實推進鎮村建設“四個一”工程,堆溝港鎮、湯溝鎮獲批國家級重點鎮。新安鎮碩項村、李集鄉二圩村創成省美麗鄉村,打造省康居示範村4個、省水美鄉村16個。建成農民集中居住區85個。道路交通更加暢捷。累計完成交通投入68.5億元,臨海高等級公路、新港大道建成通車,204國道實現貫通,235省道改線工程加快推進,提檔升級農村公路670公里。灌江口特大橋竣工通車,建成張灣大橋、劉園橋等橋樑68座。完成城區公交公司化改造。疏港航道、鹽河航道整治竣工通航,連鹽、連鎮鐵路建設快速推進,“海河聯運+高鐵”時代即將到來。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改善民生福祉,辦好惠民實事,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保障不斷加強。建成創業孵化基地16個,年均實現創業帶動就業58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以內,獲評省級創業型城市。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畫”,五大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完善,“陽光低保”經驗全省推廣,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到位,醫療救助報銷比例提高到70%。“醫養融合”式養老不斷發展,11家鄉鎮五保供養服務中心達到省星級標準,新增各類養老床位1500張。建成各類安置保障房7800套,改造農村危房2985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全面完成。教育醫療加快發展。累計投入5.8億元,新建、改擴建校舍36.52萬平方米。小紅花幼稚園、揚州路實驗學校建成投用,實驗中學新校區主體建設完成。省優質園比例達74.4%。高考上線數指標完成率全市最高。灌南中專創成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獲評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縣。縣第一人民醫院順利完工,中醫院新院區建成投用。李集、孟興莊等4個鄉鎮衛生院被評為國家民眾滿意鄉鎮衛生院,8個鄉鎮衛生院獲評省示範衛生院,95%以上村衛生室達省級規範標準,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全市率先推行。創成省慢性病防控示範區。一站式免費婚檢率全市第一,兩孩政策依法全面實施,流動人口計生服務經驗全省推廣。文體事業異彩紛呈。縣文化館、圖書館獲批國家一級館。送戲、送電影下鄉1.64萬場次,送圖書下鄉18萬冊。二郎神傳說、新安鎮元宵燈會等19個項目入選省市非遺保護名錄。灌南魔術、火雷藝術團走進央視,剪紙、書畫等文化名片品牌效應不斷放大。電影《七叔》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創成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縣體育館主體完工。城市“10分鐘體育健身圈”全面建成。孫康平、成昱龍等健兒勇奪亞青會、青奧會等賽事7枚金牌。創成省級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脫貧攻堅卓有成效。順利完成上一輪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整合各類幫扶資金3.9億元,實施幫扶項目334個,帶動2.7萬戶、8.1萬名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40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新一輪脫貧攻堅工作全面展開,駐灌幫扶工作隊深入一線,創新舉措,4大類15分項59個幫扶項目加快推進,富有成效。三口鎮糧食烘乾、北陳集鎮產業帶動幫扶模式全市推廣。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深化改革創新,加強社會治理,發展活力切實增強。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大力推進“以大蓋小”“容缺預審”“聯合驗收”等審批流程再造,項目審批時限縮減2/3。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註冊登記,累計發放證照22818張。縣鄉園區財政體制改革成效良好。擴權強鎮在堆溝港鎮試點運行。“營改增”全面推開。金灌、水務、交投、城投等投融資平台建設平穩有序,不斷壯大。基本藥物制度深入實施,實現縣鄉村全覆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步推進。全省首創玉米“保險+期貨”試點工作運行良好。全省首家完成縣級不動產登記平台對接工作。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3100餘人,獲批市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84項,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裕灌科技獲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地浦科技榮獲國家專利優秀獎,獲批“省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區域試點縣”。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科學劃定生態紅線保護區域,保護面積達到省定標準。建立格線化環境監管體系,持續開展固廢、“十小”企業、廢氣等專項整治活動,完成環保違法違規項目清理任務。城西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堆溝港鎮、田樓鎮、三口鎮、湯溝鎮污水處理廠主體完工。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紮實開展。1370個自然村莊完成整治任務。完成植樹造林11.29萬畝。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新安鎮、湯溝鎮創成國家級生態鄉鎮。社會治理成效顯著。選樹宣傳“自強模範”胥偉、“救火英雄”孫超等先進典型,周文成、孫祝林、吳兆乾榮登“中國好人榜”。清單式開展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排查整治,格線化推進食品藥品安全檢查,常態化抓實市場監督管理,切實維護好民眾健康安全。紮實抓好平安灌南、法治灌南建設,大力打擊涉黑涉惡、強攬工程、惡意偷排等違法犯罪行為,深入實施“平安天眼”“技防入戶”等防控體系建設,社會治安持續好轉。創新多元融合式調處機制,獲評全國“六五”普法先進縣。大力推進信訪積案化解,推行領導包案,實施聯動穩控,全面依法治訪,信訪形勢逐步向好。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政府自身建設,突出難題會辦,行政效能不斷提升。難題會辦有力有效。堅持問題導向,集中會辦發展中遇到的各類難題,有效化解土地整改、水廠整合等一批難事、要事。我們多措並舉、動真碰硬,多年累積的土地問題得到切實整改,長效管理更加完善,通過國土督察南京局核查驗收;我們狠下決心、集中力量,大力整改化工園區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完成防護距離內1298戶、26.4萬平方米房屋徵收任務,雨水明渠、綜合管廊、道路改造等公共設施快速推進,89家企業得到有效治理,園區環境質量明顯提升;我們統籌推進、凝心合力,完成214座農村小水廠整合重組,碩項湖水廠、田樓水廠順利供水,真正實現區域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我們超前謀劃、倡導公平,建立“兩個公平”“十個公開”的陽光徵收新機制,僅用半年時間圓滿完成蘇州南路兩側、民生橋兩側等19宗地塊、64.8萬平方米房屋徵收任務,徵收經驗全市推廣。行政效能持續最佳化。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圍繞“兩進兩全”目標,動態完善發布“1+7”權力清單,實現清單之外無權力。全面落實“三集中、四到位”,政務服務中心完成升級改造,順利通過省級行政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驗收,實現中心之外無審批。完成6個鄉鎮行政區劃調整、8個部門整合重組。建立健全大督查機制,目標導向更加明確。全面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政務公開信息發布量年均增長27.6%。灌南線上、“12345”、海西會客廳等服務平台高效運行。廉政建設全面加強。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切實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作風轉變推動發展軟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完成行政機關公務用車改革和辦公用房清理整治,拍賣公務用車348輛,清理辦公用房1.5萬平方米,“三公”經費大幅削減。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一崗雙責和監督責任,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不斷完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有效發揮。堅決執行政府採購和招投標規定,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實現提升。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議案、提案辦結率和滿意率均達98%以上。電力通訊、地震消防、氣象人防、鹽業菸草、商糧物供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人民武裝、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紅十字會、婦女兒童、史志檔案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第十三屆人民政府肩負著“十二五”完美收官的發展任務,承載著“十三五”良好開局的光榮使命。在推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征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一著不讓抓落實。堅持“務實務實再務實、落實落實再落實”工作理念,對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決策部署,第一時間進行任務分解,切實把決策部署項目化、責任化、節點化,落實舉措,加快推進,確保成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促轉型。以科學發展、協調發展為統領,千方百計穩增長,堅定不移促轉型,著力做強載體支撐,著力壯大主導產業,著力最佳化產業結構,不斷蓄積推動縣域加快發展的強勁動力。始終堅持強化創新破難題。沉著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各種挑戰和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創新思路,會辦落實,有效化解土地、資金、環保等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和要素制約,促進區域發展輕裝上陣,健康運行,良性互動。始終堅持統籌城鄉聚合力。圍繞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產業向鄉鎮轉移,基礎設施向鎮村延伸,不斷最佳化城鄉空間形態,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互動並進,產業與人口同步集聚。始終堅持順應民意惠民生。把改善民生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民心、察民情、解民憂,實現就業創業、教育衛生、脫貧攻堅、社會治理同步發展,匯聚起建設幸福灌南的強大力量。
五年的勵精圖治、五年的艱苦創業、五年的開拓奮進,灌南的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我們深切感受到,政府工作取得的各項成績,得益於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於縣委的科學決策,得益於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全體代表的智慧和力量,得益於各鄉鎮、各園區、各部門的團結奮進,得益於老幹部、老同志的建言獻策,得益於縣內外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更傾注了全縣80萬人民的心血與汗水。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大機關幹部,各條戰線的廣大同志,省市駐灌扶貧隊員,太倉市派駐我縣的合作共建人員,在灌投資企業客商,駐灌部隊官兵,離退休老同志和所有關心支持灌南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難,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高,總量還不夠大,科技含量高、帶動力強的大項目仍然偏少;城鎮化水平不高,城市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城鄉面貌差距較大,城鄉協調發展需進一步加快;財政保民生、促轉型等剛性支出需求越來越大,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富民增收途徑不多,居民收入仍然偏低,對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行政效能還需提高,軟環境建設還要進一步加強,等等。這些困難和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奮鬥目標和重點任務
未來五年是灌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我縣經濟社會實現崛起跨越的關鍵時期。縱觀國內外形勢,灌南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巨觀形勢來看,中國經濟雖告別高速增長進入新常態,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新的增長動能正在孕育形成。新一輪沿海開發、沿東隴海經濟帶、蘇北振興和“一市一策”等重大戰略全面推進,連雲港“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不斷加快。連鹽、連鎮鐵路等重大基礎項目快速推進,更利於增強區域優勢,集聚發展要素;從現實基礎來看,經過多年的奮力拚搏,灌南的載體建設、產業培育、生態保護都具備了上行突破的堅實基礎。尤為可貴的是,經過多年錘鍊,我們擁有一支敢於擔當、勇於攻堅、善於作戰的幹部隊伍,全縣上下團結一致、思路清晰、聚力發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順勢而為,積極作為,奮力趕超,就能在新的起點上不斷開闢灌南發展新境界。
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縣委工作主線,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目標,聚力創新、聚焦富民,著力增強縣域實力,著力提升產業層次,著力建設生態文明,著力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提高民生水平,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灌南。
奮鬥目標:在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2019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力爭到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服務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較2016年全面實現翻番,富民項目大幅增加,創新活力不斷提升,人均指標蘇北占優,綜合排名顯著前移。
圍繞上述目標,未來五年我們主要工作部署是:
建設人民富裕的小康灌南。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核心任務,著力補短板,鼓勵推進大眾創業,5年新增超千萬元富民增收項目200個,力爭實現外出務工返鄉創業6萬人,就地轉移農村勞動力7萬人,新增城區人口8萬人,中等收入群體穩步增長。教育現代化建設順利完成,文體事業蓬勃發展。醫療、養老、社會救助等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社會保險覆蓋率達98%以上,住房保障應保盡保。2.8萬戶、7.4萬名低收入人口全面脫貧,2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
建設蓬勃奮進的實力灌南。化工園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動力轉換,基礎設施全面完善,企業治理全部達標,創成綠色環保全全示範園區。臨港產業區推進灌河岸線組合開發,入駐超億元項目20個。經濟開發區著力轉型升級,加快培育具有爆發增長點的綠色建材、光電信息、汽車配件等新興產業,進入省級園區行列。太倉灌南高新技術產業園核心區入駐企業30家以上,跨入南北共建園區第一方陣。鋼鐵冶金、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綠色建材、釀酒食品產業產值分別達500億元、400億元、2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產業梯隊基本形成。農業現代化工程爭先進位,一二三產實現融合發展。現代服務業繁榮活躍,三產貢獻率顯著提升,三次產業結構最佳化為9.5:50.5:40。
建設親水融綠的生態灌南。深入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度挖掘和保護“一湖五河”資源稟賦優勢,著力打造疏密有致、特色彰顯、生態宜居的空間格局和城市風貌。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快完善雨污管網配套,新增國家級生態濕地1個、特色開放遊園30個、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創成省級生態縣、衛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態園林城市。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態小鎮、旅遊名鎮、美麗鄉村示範片區。深入落實“大氣十條”,大力實施“五水同治”,加強土壤污染治理,污廢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特色充分凸顯。
建設萬眾創新的活力灌南。把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根本動力,支持引導各領域、各行業形成爭創氛圍,最大程度釋放全社會創新潛力。大力實施“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引進“雙創計畫”高層次人才50名,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0家。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實現行業智慧管理全覆蓋。加快金融機制創新,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服務實體經濟。完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先租後讓”等土地供應模式。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爭創一批省市領先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機制。
建設依法守諾的誠信灌南。加大難題會辦力度,不迴避矛盾,不迴避難題,切實解決歷史遺留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嚴格信守政府對民眾的幸福承諾,對社會的責任承諾,對客商企業的服務承諾,堅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切實提高政府行為的法治化水平和嚴肅性。持續深化和擴大政務公開,慎待公權力,堅持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政府公信力。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講誠信、守承諾的良好氛圍,打響“誠信灌南”的金字招牌。
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落實“十三五”規劃、完成新一輪脫貧攻堅、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的喜慶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
主要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9%;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相對穩定,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堅持以“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為主基調,以“加大難題會辦力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為主抓手,著力實現“政府效能持續最佳化、改革創新全面突破、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民生福祉不斷改善”,主要做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工業強縣,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
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資。持續推進“企業服務深化年”活動,建立健全服務企業長效機制,將“親、清”理念真正落到實處,切實發揮企業家的人脈信息資源優勢,形成“招一個、引一串、帶一片”的良好效應。編制完善產業鏈需求庫,主動對接鋼鐵、化工、板材家具等產業上下游企業,全年圍繞產業鏈招引超億元項目10個。搶抓國家、省產業政策調整機遇,積極尋找合作,爭取承接效益好、貢獻大、環保達標的整體搬遷企業3家。選派一批熟悉政策、富有經驗人員,組建專業招商小組,在蘇南、上海、浙江等地設立駐點招商機構,有針對性地赴日韓、歐美等地開展境外招商,提升招商質效,實現招商引資快速突破,力爭全年招引超10億元項目5個、超億元項目40個。
更高標準做強載體支撐。化工園區加大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力度,強力推進綜合管廊、雨水明渠、固廢處理擴能、熱電聯產、道路改造、綠化提升等六大工程。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完善內控機制,加大環保投入,全面加強“三廢”治理,力爭提前一年建成綠色環保全全示範園區。加快生物技術、新醫藥產業培育壯大,園區產值增長30%以上。臨港產業區重點做好閒置土地清理,推進灌河岸線資源組合開發,年招引超億元項目3個。經濟開發區在推動現有產業的基礎上,大力培育綠色建材、光電信息等新興產業,園區產值增長20%以上。太倉灌南高新技術產業園加快核心區建設,光電產業園建成標準化廠房6萬平方米,珀利鑫半導體、首皓包裝機械等項目投產,力爭跨入省南北共建園區第一方陣。著力推進百祿工業集中區、田樓中小企業園提檔升級,啟動湯溝、三口、新集、孟興莊工業集中區建設,夯實鄉鎮加快發展的產業基礎。
更實舉措加快項目推進。始終堅持項目為王、項目為綱,持續開展“進百企、解千憂”活動,對引進項目落實專人服務,重點項目成立專門工作組,加大政策引導,加強幫辦服務,加快項目推進。確保康美化工、南華電子等40個項目開工建設,最佳化科技、歐寶家具等30個項目主體完工,富瑞興生物、中裕永泉等30個項目竣工投產。加大現有企業培強培優力度,引導首批入圍計畫的32家企業提質擴量,產值增長20%以上。設立政府科研補助基金,做實工業技改專項資金,幫助企業建立研發平台,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全年實施技改項目40個,湯溝酒業、仁欣環保進入上市輔導期,中能科技新三板掛牌。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760億元、工業應稅銷售收入270億元,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家。
二、突出三農之要,進一步促進富民增收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優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生態農業產業區兩大載體,促進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升值,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收益。樹立“大農業”“大食物”理念,推進我縣特色產業“百千億”工程。即以生豬養殖規模化、產業化為發展方向,加快推進牧原百萬頭生豬養殖體系建設,年內完成一場、二場和飼料廠建設;以引進優良品種、高新技術為重點,做優做精葡萄產業,新增葡萄示範基地3000畝,改良提升精品葡萄2萬畝;以品種改良、即食加工為突破口,引導食用菌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積極推動裕灌、麗沙等企業上市掛牌,食用菌產值突破50億元。樹立“精緻農業”理念,注重品牌塑造和質量提升,加強與高校院所技術合作、產品研發、成果轉化。推進綠色高產高效基地建設,全年推廣種植優質稻米20萬畝,各鄉鎮因地制宜培育“種養加”特色產業,建成連片高標準綜合種養基地500畝以上。創成8個高品質現代農業樣板區,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1萬畝、高標準農田3萬畝、“三品”品牌40個。提升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確保農機化水平提高到85%以上,爭創全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精心培育新型主體。健全縣鄉兩級土地流轉服務平台,流轉土地3萬畝,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壯大家庭農場、合作社和行業協會等多種農業新型主體,加快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方式,年內新增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各50家,進入省示範家庭農場名錄2家。注重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進一步拓展培訓渠道,創新培訓理念,年培訓1萬人次以上。鼓勵高校畢業生、外出務工人員等群體返鄉創業,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生力量。依託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計畫,積極支持農村電商發展,加快建設地方農產品特色館,大力推廣“一村一品一店”,物流分撥中轉站、淘寶村級服務站實現鎮村全覆蓋。
協調推進鎮村建設。完善鎮村規劃布局,堅持“片區式、差別化”的發展方向,深入推進“四個一”工程,加快交通水利、通信網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健全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功能。實施“鎮區街道綜合整治三年提升計畫”,年內選樹2-3個鄉鎮作為整治示範點,著力在清理占道經營、街道桿線入地、規範店招店牌等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通過2-3年時間,徹底改變鄉鎮街道擁堵、環境髒亂差現象。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兩線三村”為重點,實施國省縣幹道、鎮村連線線環境連片整治,全面完成道路沿線溝塘疏浚、墳墓遷移、違建拆除、雜物清理、綠化亮化,培育精品村5個、重點村50個,整潔村實現全覆蓋。規劃建設“碩項湖”“六塘河”“灌河”三大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創成省美麗鄉村2個、省康居示範村4個。
長效實施精準扶貧。落實幹部結對掛鈎、產業項目帶動、生產就業扶持、資產收益分紅、教育醫療減負、兜底保障救助等一系列幫扶舉措。依託省委駐灌幫扶工作隊的協調幫助,藉助後方單位資源優勢,探索推行“光伏+”“金融+”“旅遊+”等長效幫扶模式,保障貧困民眾增收可持續性,確保1.1萬名低收入人口如期脫貧。進一步加快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發展,紮實做好三資增值、實業興村、服務創收“三篇文章”,大力推進標準化廠房、糧食烘乾、訂單加工等增收項目建設,努力推動經濟薄弱村長效增收,1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加快沂河淌沿線和百祿、新集連片地區扶貧開發,重點發展鄉村旅遊、規模養殖、特色農產品加工,新增幫扶項目40個以上。不斷改善片區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區域發展與扶貧開發相互促進、互為提升。
三、突出擴量提質,進一步培強新興業態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進一步完善灌河岸線開發利用規劃,形成連片可開發區域。加大非法小碼頭清理整治力度,健全岸線管理長效機制。順應全省港口一體化改革趨勢,探索建立沿河岸線投融資平台,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港口碼頭和臨港產業組合開發,開工建設液體化工碼頭、砂石集散中心。加快推進5萬噸級礦石碼頭、海河聯運二期項目,不斷提升海河聯運功能,打造蘇北地區重要的礦石物流集散基地,實現港口年吞吐量2000萬噸以上。加快總投資35億元的不鏽鋼板材和無縫鋼管等臨港產業項目落戶建設。鼓勵銀得隆、潤普食品、迪愛生等企業擴大出口規模,進出口總額突破3億美元。建成亞歐農副產品物流園,打造集批發、冷鏈、倉儲、物流配送於一體的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推動農產品流通、臨港產業、外貿出口與港口物流良性互動發展。
創新發展商貿服務業。結合城市改造提升和規劃建設,加快服務業匹配發展,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提升。啟動實施“頤高網際網路+創業園”建設,一期4萬平方米生活商業廣場主體建成,著力打造“創業+服務+商業+生活”四位一體商業新中心,創新生活消費新體驗。規劃特色老街建設,力爭通過2-3年時間,打造凸顯城市特色、傳承歷史文化、品嘗地方風味的精品特色街。洲業汽車生活廣場正式運營,帶動汽車綜合展銷、售後服務、文化娛樂多業態融合發展。推進金融中心建設,加速形成金融核心集聚效應,引導保險代理、融資租賃等金融配套服務業加快發展。培育專業配送、健康服務等新興消費熱點企業20家以上,2家大型城市綜合體主體完工,健全綜合配套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各類消費需求。
聯動發展新興旅遊業。加快融入全市“大旅遊”圈,依託“一湖五河”特色,不斷完善空間布局,組合開發五龍口景區、碩項湖風光帶、現代農業示範區、湯溝古鎮等“一日游”精品線路,著力形成觀光、休閒、度假、體驗等全域旅遊新格局。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旅遊資源,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旅遊品牌和景點開發。充分發揮湯溝酒品牌優勢,高起點規劃建設湯溝酒文化旅遊特色小鎮,加快打造省級工業旅遊區。立足生態旅遊資源稟賦,推進實施劉園村“農家樂”等鄉村休閒旅遊項目,推動易寶嶸成、同興生態園等提檔升級,萬年達現代農業產業園爭創省三星級鄉村旅遊點。旅遊觀光突破8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6億元。
四、突出生態宜居,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
深入推進城鄉建設管理六大工程,完成投資67億元。
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完善工程。加快打通斷頭路,暢通城市路網,新建健康北路、長江路,改造人民西路、新東路、新安路、灌農路、太倉路,續建學院路、湘江路等城區道路33公里。啟動建設淮河路橋、調度河橋等橋樑4座。加快推進235省道西延段、345省道鹽河三橋建設,提檔升級農村公路90公里。全力服務好連鹽、連鎮鐵路工程建設,開工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客運站和站前廣場。新增城市公交3路線、新能源汽車快充站2座,啟用交通一卡通。推進城區綜合管網建設,新建鹽河東岸、新東路等雨污管網19公里,燃氣管網43公里。
全力推動棚戶區改造工程。緊抓國家支持棚戶區改造的大好機遇,爭取棚改資金30億元,啟動20宗地塊、10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工作,實現徵收面積、淨地面積雙倍增。進一步創新房屋徵收工作機制,形成各級領導支持、黨員幹部帶頭、廣大民眾配合的良好氛圍,讓陽光徵收、公平徵收深入民心,確保徵收一片、成功一片、改善一片。
分類提升小區物業管理工程。深入推進“物業管理三年提升計畫”,進一步完善機制,加強管理,最佳化服務,重點整治私搭亂建、擅自毀綠、圈地圍欄等亂象,探索建立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新模式,年內實現15個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大提升,5個無物管小區引入物業外包服務,著力打造舒適潔淨、安全有序的和諧家園。
深入開展馬路市場整治工程。大力實施城市格線化管理,加快專業市場、便民疏導點建設,引導建材、農機集中經營,二手車市場集中管理,流動攤點集中入駐,規範管理車輛停放和維修清洗,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徹底整治馬路市場、占道和店外經營。
精細實施農貿市場升級工程。搬遷回龍東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提檔升級寶隆菜場、城東菜場等6個零售農貿市場,完善基礎配套,推行分類經營,落實門前“五包”,進一步規範農貿市場管理,徹底改變環境髒亂差現象。
全面最佳化城市綠化工程。圍繞創建省級生態園林城市目標,加快實施鹽河兩側休閒風光帶建設,最佳化提升周口河、調度河等水系沿線綠化,推進常州路、瀏河路等道路綠化,新建、改造人民東路、鵬程路等7個開放遊園,新增城市綠地30萬平方米。
五、突出改革創新,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各項舉措落地生根,堅決淘汰落後產能,推動區域全要素生產率大提升。落實“容缺預審”“並聯審批”等改革舉措,完成“政務服務一張網”工程,建立“線上線下、虛實一體”的政務服務體系。加快智慧政務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實現管理數據資源共享。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面推進“營改增”改革,不斷完善縣鄉園區財政體制。擴大農產品“保險+期貨”承保範圍。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依法下放縣級管理權力,鞏固堆溝港鎮擴權強鎮改革成效。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健全聯動監管機制,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完成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公務用車改革。推進教育改革,試點運行“名校+新校”“強校+弱校”結對互助辦學機制。持續深化綜合醫改,建立健全現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力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用足用好“寬進嚴管、放管結合”政策,新增公司制企業800家、個體工商戶2400家。
深入推進科技創新。積極回響省科技創新“40條政策”,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探索建立向研發側傾斜的激勵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建立企業研發機構,提高研發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提高0.15個百分點,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2家、省級研發機構3家。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科技鎮長團橋樑作用,新增校企對接合作點3個。柔性引進科技人才600人,入選省“雙創人才”“科技副總”6人以上。珀然鍛造、源鈺精密等企業完成智慧型工廠、智慧型車間建設,新增省級“兩化融合”企業2家。鞏固提升“智慧財產權試點縣”建設成果,鼓勵個人、企業通過專利技術資本化等形式開展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著力強化要素保障。實施實體經濟企業降本增效行動,落實好“直購電”等普惠性和結構性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創新金融體制機制,完善“5+2”國有融資平台,推進實體化運作。充分發揮化工園區、經濟開發區融資載體作用,真正讓兩個園區具備“自我造血”功能。完成金灌集團三期企業債券和1.5億美元境外債券發行,實現水務集團資產證券化,促進全縣直接融資比重得到較大提升。新增工業貸款31億元,進一步增強金融保障能力。強化初創企業服務,設立灌河金融控股公司、潤灌科技小額貸款公司,擴大中小微企業應急轉貸基金服務範圍。開展土地執法模範縣創建工作,全面完成土地問題整改,進一步規範用地行為。倡導節約集約用地,加大清理整合力度,全年盤活存量土地2000畝。搶抓省支持蘇北跨越發展、“一市一策”等重大機遇,做好項目整合及申報工作,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六、突出實事惠民,進一步改善民生福祉
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落實創業就業各項扶持政策,加快兩岸青年創業園、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等載體建設,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創業帶動就業60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1萬人。繼續推進擴面征繳,逐步實現個體工商戶、農民工、失地農民等群體應保盡保,五大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60周歲以上養老金髮放率100%,被征地農民參保率100%。動態提高城鄉低保、社會優撫等保障標準。鼓勵引導更多社會資本發展養老服務業,年內新增社會資本示範型養老機構2家以上,養老床位300張。統籌推進各類保障房建設,竣工交付安置保障房2000套以上,購買公租房130套,改造農村危房440戶。
促進公共服務普惠均衡。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工作,新建、改造校舍10萬平方米,實驗中學新校區、人民路國小、城東幼稚園交付使用,加快淮河路學校建設,啟動二中創建四星級高中,縣教師發展中心達到省級示範標準。統籌推進城區醫療衛生資源整合,縣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投入使用,婦幼保健院、數位化預防接種大廳等整合提升,完成城東、城西兩大片區醫院規劃布點。加快基層醫療機構提檔升級,新增省示範鄉鎮衛生院2家、省示範村衛生室4家。大力扶持地方文化發展,設立“文化發展基金”,激勵文藝精品創作。紮實開展文化“三送”活動,送戲送電影下鄉3300場次、送圖書下鄉2.2萬冊。以推介縣域“特色文化名片”為主題,組織大中型綜合文藝活動15場。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新增城區健身網點10個,民眾健身場所實現鎮村全覆蓋。建立健全城鄉區域供水長效管理機制,重點在保障水質、老舊管網改造、營運服務上最佳化提升,切實保障用水安全。
紮實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開展常態化排查、清單式整改,嚴防各類事故發生。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行為嚴打高壓態勢,紮實推進三大電子防控圈、六張技防網建設,儘快形成城鄉一體的治安防控體系。完成消防指揮中心和城東二級站建設,完善城區消防戰備體系。啟動人防地下指揮中心建設,健全應急指揮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推行格線化、留痕式監管,確保民眾舌尖上的安全。強化民生熱點價費治理和市場監管,維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紮實推進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力爭順利通過測評“大考”。進一步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七五”普法,法治機關、法治鄉鎮、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成率達40%以上。注重輿情監測,提升研判處置水平,切實淨化網路空間。深入推進多元融合式矛盾糾紛調解,持續開展信訪積案化解,依法處理違法信訪,維護好社會和諧穩定大局。
切實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堅守“新上企業決不產生新的污染,現有污染企業堅決治理到位”兩條底線,深入推進“兩減六治三提升”環保專項行動,著力實施水、大氣、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確保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所有鄉鎮創成省級以上生態鄉鎮,加快創建省級生態縣。完成化工園區與經濟開發區回顧性環評修編和報批,紮實開展工業廢氣、城市揚塵等源頭治理,全面整治禁燃區燃煤鍋爐,常態化落實好秸稈綜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新開工公建項目使用率50%以上。全面落實“河長制”管理,長效推進鄭於大溝、悅來河等河流綜合治理,穩定保持北六塘河、通榆河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三類標準。加大不達標水體整治力度,確保灌河陳港、鹽河南閘斷面按期達到水功能區劃要求。完成灌河15.6公里河道治理、縣鄉37.6公里河道疏浚、灌北乾渠整治、小農水重點縣建設任務。加快完善環保基礎配套,宏耀熱電聯產開工建設,國豐循環經濟產業園投產運行,建制鎮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啟動實施城東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工程。推進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入開展綠化造林,完成綠化造林面積1萬畝以上,栽植珍貴用材樹種50萬株,改造提升農田林網3萬畝。合理劃定畜禽禁養區,完成禁養區內養殖場關閉搬遷工作,確保規模化養殖場配齊污染治理設施並正常運行。
七、突出作風最佳化,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堅持難題會辦。進一步加大難題會辦力度,切實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瓶頸制約。圍繞在基礎建設、產業發展、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等方面排出的重點項目,落實牽頭領導和責任部門,集中力量和資源要素,狠抓落實,加快推進,保證成效。建立健全鄉鎮、園區、部門難題會辦機制,全面推動難題會辦關口前移,確保縣委、縣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堅持實幹擔當。把“務實務實再務實、落實落實再落實”作為第一要求,始終保持敢於作為、勇於擔當的精神狀態,著力形成能擔當、敢擔當的制度環境和濃厚氛圍,為衝鋒陷陣者擔當,為勇於改革者擔當,讓擔當者有底氣、無牽掛。積極開展“熱愛灌南大討論”活動,凝聚各方力量,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依法行政。牢固確立法治思維,堅守法治底線,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履行職責。健全重大行政決策過程留痕、事後評估和糾錯改正機制,確保決策程式規範、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加強政府契約、規範性檔案的合法性審查。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各類政務信息。主動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司法監督和社會公眾、新聞輿論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堅持廉潔從政。規範部門預算、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和土地使用權出讓制度,強化對關鍵崗位、重點領域和資金使用的監管。進一步壓縮“三公”經費開支,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一崗雙責和監督責任,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鞏固反腐倡廉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2017年十大民生實事工程
一、教育現代化建設工程
1.啟動二中創建四星級高中;
2.實驗中學新校區建成投用;
3.淮河路學校主體完工;
4.人民路國小投入使用;
5.城東幼稚園建成投用。
二、城區醫療衛生資源整合工程
1.縣第一人民醫院建成投用;
2.縣傳染病醫院建成投用;
3.縣婦幼保健院、一站式婚檢孕檢醫學檢查中心、數位化預防接種大廳最佳化整合。
三、棚戶區改造工程
完成20宗地塊、10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
四、道路交通完善工程
1.新建健康北路、長江路等;
2.續建學院路、湘江路、揚州路北延、泰州路北延等;
3.改造灌農路、新東路、新安路、人民西路、太倉路等;
4.完成新港大道北環段4.1公里道路鋪設、鹽河三橋主體;
5.完成90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
五、水利建設工程
1.完成灌河15.6公里河道治理;
2.完成縣鄉37.6公里河道疏浚;
3.完成灌北乾渠整治任務;
4.完成小農水重點縣建設任務。
六、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工程
1.啟動一級汽車客運站建設;
2.啟動灌南高鐵站建設。
七、城區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建設工程
1.建成亞歐農副產品物流園;
2.完成城區6個農貿市場提檔升級;
3.城區6個馬路市場疏導點投入使用。
八、現代服務業提升工程
1.洲業汽車生活廣場正式運營;
2.啟動建設“頤高網際網路+創業園”;
3.啟動建設金融中心;
4.規劃建設灌南特色老街。
九、環保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1.完成城東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工程;
2.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
十、城區綜合治理提升工程
1.徹底整治城區馬路市場、占道和店外經營;
2.改善提升15個小區物業管理;
3.5個無物管小區引入物業外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