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
2014年11月1日,社會智庫中郡研究所發布《2014年度縣域經濟發展報告》。《報告》以“增強縣域經濟內生動力”為主題,對全國縣域經濟主體功能區定位進行了系統化匯總分析,繪製出全國第一幅縣域經濟主體功能區空間分布圖,發布了第十四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報告,並揭曉2014年第十四屆全國百強縣,為國家堅定不移地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開拓了新思路,為縣域經濟招商投資、金融經貿活動提供更進一步的導向,繼續為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和縣域治理現代化提供正能量。
區域分布
第十四屆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在20個省市區有分布,其中江蘇、山東、浙江、遼寧、福建等五省份數量最多。具體分布是:河北2個、山西1個、內蒙古2個、遼寧9個、吉林3個、黑龍江2個、江蘇25個、浙江17個、安徽1個、福建7個、江西2個、山東21個、河南3個、湖北2個、湖南4個、廣東1個、四川3個、貴州1個、陝西3個、新疆1個。其中,推動類百強縣10個。
新進百強縣有4個:山東齊河縣、黑龍江安達市、湖北宜都市、四川西昌市。
全國十強縣是:【江蘇江陰市、江蘇崑山市】、江蘇張家港市、江蘇常熟市、江蘇太倉市、福建晉江市、浙江慈谿市、江蘇宜興市、浙江義烏市、湖南長沙縣、山東龍口市。其中江蘇崑山市為推動類百強縣,湖南長沙縣、山東龍口市為新進十強縣。
山東省時隔6年重獲十強縣,改變了山東縣域經濟強縣“有山無峰”的局面。
評價對象
中郡所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是“客觀普查全樣本制”評價。評價對象是全國所有的縣和縣級市,2013年底為1981個。第十四屆全國縣域經濟強縣全樣本庫入庫條件是“321”,即地區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三項指標數據需要同時分別達到300億元、20億元和1萬元的縣市。
名單
全國百強縣榜單都是以圖片格式發布,詳細名單見下面圖片。
中小城市評價
綠皮書發布
2014年10月17日舉行的《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發布會暨第十屆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高峰論壇上,江陰榮獲“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第一名。其他依次分獲前十名的城市是:江蘇張家港市、江蘇常熟市、江蘇太倉市、浙江慈谿市、江蘇宜興市、湖南長沙縣、福建晉江市、浙江義烏市、 遼寧海城市。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前三名均在江蘇省。
綠皮書稱,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為69.2,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0.3。本年度,中小城市在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兩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步,但環境質量和政府效率方面則與上年相比沒有明顯變化。
在2014年10月17日舉行的《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發布會暨第十屆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高峰論壇上,江陰榮獲“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一名。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前三名均在江蘇省。
綠皮書稱,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為69.2,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0.3。本年度,中小城市在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兩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步,但環境質量和政府效率方面則與上年相比沒有明顯變化。
評價對象
綠皮書評價對象界定為: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包括地級市、縣級市、縣以及空間相對獨立的市轄區,以及發展基礎較好、具備“建市”條件的鎮。對縣級市、縣、自治縣,課題組 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縣市500強和各省發展態勢較好的部分縣市作為發放基本情況調查問卷的範圍,以回收問卷的縣市作為評價樣本;考慮相對獨立發展的市轄區 的特點,評價體系對632個市轄區進行全樣本評價;對發展基礎較好、具備“建市”條件的鎮,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千強鎮為評價樣本。
百強分布
分區域情況看,東部地區仍然表現最好。東部地區的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達到了75.8,領先於東北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分別為 65.1、68.5、64.1)。值得注意的是,東北部地區科學發展水平指數提高較慢(僅提高了0.1個百分點),東部地區科學發展水平指數提高最快(提 高了0.5個百分點)。
綠皮書指出,在科學發展測評前100強城市中,東部地區占據了60席,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分別占17席、14席和9席。一方面,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在這份名單中的表現最為搶眼,三個省占據了百強的將近半壁江山,其中,山東省在百強中占據18席,江蘇省占據27席,浙江省占據14席。這表明,山東、江蘇和浙江在中小城市和縣域經濟發展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另一方面,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測評前100個城市分布較廣,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安徽、河南、廣西、四川、新疆、內蒙古等22個省市自治區均有縣市入選。江蘇省江陰市位列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測評第一名,湖南省長沙縣、遼寧省海城市繼續穩居中 部地區第一名和東北地區第一名,西部地區第一名則是內蒙古的準格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