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3年10月14日電 據諾貝爾官方網站訊息,2013年“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當地時間14日揭曉,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馬、拉爾斯?皮特?漢森以及羅伯特?J?席勒獲獎。諾貝爾官方網站訊息稱,該獎以表彰他們對“資產價格的經驗主義分析”作出的貢獻。獲獎理由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三名經濟學家為“現有對資產價值的認知奠定了基礎”。幾乎沒什麼方法能準確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市債市的走向,但可以通過研究對三年以上的價格進行預測。“這些看起來令人驚訝且矛盾的發現正是今年諾獎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學院說, 2013年74歲的法馬、60歲的漢森在芝加哥大學工作,現年67歲的席勒則是耶魯大學的教授。這三名經濟學家將分享800萬瑞典克朗(120萬美元)的獎金。
獲獎者介紹
尤金·法瑪(Eugene Fama,1939年2月14日-)1939年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1960年獲塔夫茨大學學士學位,1964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
法馬被認為是“現代金融之父”,主要研究領域是投資組合管理和資產定價。其研究理論享譽經濟學界和投資學界。法馬著有兩本專著,並發表過100多篇學術文章,包括《有效市場假說》、《證券溢價》、《盈利、投資和平均回報》等。
金融市場著名的“有效市場假說”就由法馬在1970年首次提出。1992年,法馬與肯尼思·弗倫奇共同提出“法馬-弗倫奇三因子模型”,對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進行改進。模型基於對美國股市歷史回報率的實證研究,解釋了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受哪些風險溢價因素影響。
彼得·漢森(Peter Hansen,1952年出生-)
1952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他1974年在猶他州立大學獲學士學位,1978年獲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81年起在芝加哥大學任教。
漢森的主要貢獻是研究出一種統計方法,它適用於檢測資產定價的合理性。除了在專業的計量經濟學方面享有盛名外,他也是一位卓越的總量經濟學家,他的重點研究課題是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他逐漸將學術興趣轉向對“系統性風險”評估及其在金融危機中作用的研究。
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1946年3月26日-)
1946年出生於美國底特律市,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他除了是一名專業素養深厚的經濟學家外,還是著名的暢銷書作家。他的暢銷書《非理性繁榮》經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後曾在國內風靡一時。
席勒於1967年獲密西根大學學士學位,並於1972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的研究領域包括金融市場、行為經濟學、房地產、公共選擇等多個方面。
席勒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兩次準確預言金融泡沫破裂。在2000年出版的《非理性繁榮》中,他準確預言了股市泡沫。幾乎在這本書開賣的同時,紐約股市出現暴跌。另外,從2003年開始他就預言美國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在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前一年的2007年9月,他撰文稱,美國即將出現房地產崩盤並將帶來嚴重金融恐慌。
據報導,在經濟學獎得主中,美國人的數量成為絕對的第一。而自2000年以來,每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有美國人的身影。
研究成果
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表示,“可預期性”是今年獲獎成就的核心。人們無法預期股票和債券在接下來三五天內的價格,但是卻可以預測更長期的走勢,例如在未來三年至五年內的走勢,這些看似矛盾卻又令人驚喜的發現,正是基於法馬、漢森和席勒的研究貢獻。評選委員會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獲獎者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們目前對資產價格理解的基礎,資產價格一方面依賴波動風險和風險態度,另一方面也與行為偏差和市場摩擦相關。這些成果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理性投資者對資產價格的不確定性,因為資產價格風險越大,回報率越高。另一種解釋側重於理性投資者行為的偏離,因為行為金融學需要考慮到制度的限制,比如限制聰明的投資者就錯誤的定價進行市場交易。
5年內獲獎得主
近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08年保羅?克魯格曼(美國)
對經濟活動的貿易模式和區域的分析
2009年埃莉諾?奧斯特姆(美國),奧利弗?E?威廉士(美國)
經濟治理,尤其是對普通民眾作出的貢獻和經濟治理分析,尤其是企業邊際領域方面的貢獻。
2010年彼得?戴蒙德(美國),戴爾?莫滕森(美國),克里斯多福?皮薩里德斯(賽普勒斯/英國)
在“市場搜尋理論”中具有卓越貢獻。
2011年托馬斯?薩金特(美國),克里斯多福?西姆斯(美國)
在總量經濟學中對成因及其影響的實證研究
2012年阿爾文?羅思(美國),勞埃德?沙普利(美國)
創建“穩定分配”的理論,並進行“市場設計”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