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公民稅權手冊——稅收的真相

《2007公民稅權手冊——稅收的真相》是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稅制研究系列報告的第一本,現已編寫完成。

內容簡述

公民稅權手冊2007公民稅權手冊2007

這是2007年夏天的中國。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的活動,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上海和深圳的股市波動,時刻牽動著幾千萬股民的神經;數百萬大學畢業生,正準備告別校園,開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數以億計的工人、農民、教師、學生、公務員、公司職員、家庭婦女、退休老人等,各種不同身份的人,正以各種方式,追逐自己的生活夢想。
走近這些人,問一下他們的生活夢想,會聽到什麼?那位農民工,在建築工地上揮汗如雨,他希望按時領到工資,不再為女兒的學費發愁;那位推銷員,在大街上行色匆匆,他的夢想,是拿到一大筆業務提成,還清銀行的住房貸款;那位公司老闆,在寫字樓里熬夜加班,他擔心,到月底的時候,公司的收入夠不夠給員工發工資;那位退休老人,在公園裡鍛鍊身體,他希望自己不要生病,以免給子女增加負擔……
所有這些生活中常見的願望與理想,都跟一個字有關:錢。正如我們每天看到的,在現代社會中,任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與錢緊密相關。每個人生活所需的物品和服務,都要用錢去購買;而這些錢,又要用自己勞動或服務掙來。為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人們總是在想辦法多掙錢,同時使這些錢發揮最大的作用。
任何一位家庭主婦,甚至是智力剛剛成熟的孩子,都知道該怎么花錢。簡單地說,就是儘量做到,花同樣的錢,得到更多的服務;或者,對同樣的商品,以更低的價格去購買。這一原則,使消費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福利,也促使生產者不斷降低成本、改進服務,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
但令人驚訝的是,在今天的中國社會,有一種最重要的服務,每個人每天都在接觸,但認清它真面目的人很少很少;這種服務的費用,每個人每天都在支付,但很多人對此毫無知覺。這可以說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在中國,很多政府辦公場所,都掛著“為人民服務”的標語。政府官員也經常強調,自己是為老百姓服務的。但是,如果把政府機關提供的服務,跟我們日常所見的其他服務例如餐館、劇院、商場等提供的服務相提並論,很多人一定難以理解。因為活生生的現實告訴他們,政府和民眾之間,就是管理和服從的關係,所謂“服務”,只是客氣的提法,或者說,是管理的具體形式;還有很多人認為,政府和自己之間,是單方面的贈與關係,所以動不動要說“感謝政府”似乎自己從政府那兒得到了恩惠,但自己很少、甚至從來沒有向政府提供過什麼。
但事實並非如此。在下面的內容中,我們要強調:第一,在現代社會中,政府和民眾之間,是一種交易關係。政府對社會的管理,是為了促進公眾利益而存在的,它的合法性也來源於此。第二,在這種交易關係中,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在向政府支付它提供管理服務的費用。

第一節 揭開“稅”的真面目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問題:社會為什麼需要政府?簡單地說,在生活中,有一類物品,每個人都需要,但每個人都不會主動去購買或生產。例如,公共場合的路燈、城市的地下排污管道、社區的消防服務等,這類物品的特點是,它的消費不可分割,很多人能同時享用。另外,它的價格往往比較昂貴。這樣一來,個人的購買力很難承擔這種物品;另外,個人配置這種物品,往往會有其他人白占便宜這就是所謂的公共物品。引申來說,社會治安、城市建設、國防戰備等,都屬於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存在,對一個社會的運行和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誰能想像,城市裡的環衛工人停止工作,警察部門宣布解散,或是印鈔廠關門歇業,會對社會秩序造成什麼樣的衝擊?更不要說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了。
公共物品是社會運行必需的,但在簡單形態的市場上,因為沒有人購買公共物品,就不會有資源去投入生產。這就出現了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人們只好組織一個特殊機構,專門提供公共物品。當然,這個機構不可能憑空變出公共物品,這個機構里的人,也不能不養家過日子。它必須向大家要錢。這種錢,就是稅收;這個機構,就是政府。在現代社會裡,政府的角色定位是:向民眾徵收稅款,同時負責提供一系列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換句話說,政府和大眾之間,是一種交易關係大眾用稅款,去購買政府的服務。
很多人沒有認清這種關係,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歷史上的很長時間裡,政府和民眾之間,確實不是交易關係,而是某種程度的掠奪與被掠奪關係。這種不合理的關係,由於長期存在,被很多人當作社會制度的“真面目”,根深蒂固地印射在頭腦中。另一方面,在現實中,稅的表現形式很複雜,它給一些人造成錯覺,認為我們的社會中,並不是每個人都在納稅;一部分老百姓,是在免費享受政府的服務,所以兩者之間,談不上交易關係。
事實是怎樣的呢?
到目前為止,中國共有22個種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房產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城市房地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契稅、印花稅、菸葉稅、關稅、船舶噸稅等)。這些名目繁多的稅當中,有些是由個人上交的,有些是由企業上交的。
在個人上交的稅種中,最常見的是個人所得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以及買賣房屋涉及的契稅和印花稅等。通常來說,買房、買車是中高收入人群的行為,而個人所得稅,又有一個起征點,所以,社會上有一種誤解,認為低收入的人群,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納稅人。例如,2006年,全國免除了農業稅後,有人很高興地表示:農民終於不用交稅了!再如,大約六、七年前,政府部門有人提出“為納稅人服務”的口號,遭到上級的批評。批評者說,政府不能光為納稅人服務,而要為全體人民服務。言下之意,“人民”中的一部分人,並沒有納稅。
那么,是不是收入較低的人、沒有穩定工作的人、工資水平低於個稅起征點的人,就沒有向政府交稅呢?不是。任何人生活在社會中,只要有購買商品的行為,他就是一個納稅人。例如中國,實行的是含稅價,在商品價格中,包括生產成本(或商家的進價)、廠商的利潤、國家收取的稅金它們可能是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也可能是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等。這些稅,或多或少要由消費者承擔一部分。所以,你每購買一件商品,就是向政府交一次稅。
有研究者指出,在我國,假如1袋1公斤裝的鹽價格為2元,其中就包含大約0.29元的增值稅和大約0.03元的城建稅。而每瓶3元的啤酒包含大約0.44元的增值稅、0.12元的消費稅和0.06元的城建稅。如果你花100元買了一件衣服,其中包含14.53元的增值稅和1.45元的城建稅。如果花100元買一瓶化妝品,其中除14.53元的增值稅外,還包含25.64元的消費稅和4.02元的城建稅。如果你吸菸,每煙包8元,其中大約4.70元是消費稅、增值稅和城建稅。如果去餐館吃飯,最後結賬時不論多少,餐費的5.5%是營業稅及城建稅。你如果使用一次性木筷,還會包括些許消費稅。你去理髮店理髮,同樣,費用的5.5%是營業稅及城建稅……
總之,一個人只要生活在社會中,哪怕是乞丐,只要有購買行為,就免不了交稅。當然,除了購買商品,人們在其他環節也會交很多稅。例如,當你的工資收入超出一定標準,要交個人所得稅;如果你買車,要交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如果你買房、賣房,要交相關的契稅、印花稅,也可能交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和土地增值稅;如果你辦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涉及的稅就更多,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城建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在全部稅收中,通常,企業上交的稅比較多。但歸根結底,企業也是由個人組成的,所以,稅收終究由個人承擔。我們人人都是納稅人
不僅如此,“納稅人”是每個人最重要的社會角色。前面說過,在經濟社會中,人們提高自己福利的原則,是想辦法多掙錢,同時使這些錢發揮最大的作用。而納稅,既影響人的收入機會,又影響人的實際支出,可以說,是影響社會福利最大的一種集體行為。
前面還說,納稅是一種付費,是民眾對政府服務的購買。本質上,它與生活中的其他費用,例如我們付給飯館、理髮店或保姆的費用,沒有區別。所以很自然,我們交的稅越多,我們可以用來購買其他商品的錢就越少,我們的生活狀況越糟。另一方面,從企業的角度看,它交的稅越多,利潤就越少。固然,企業可以把一部分稅轉嫁給消費者,但這種轉嫁會減少消費者的購買力,進而減少企業的生產和投資,最終結果,會減少居民的就業機會以及獲得更高工資的可能。
總之,政府收的稅越多,居民可以支配的收入越少,企業擴大投資的動機越弱,對整個社會而言,福利水平和經濟成長速度也就越低。所以,站在民眾的立場上看,稅越多越有害,稅越少越有利。這就是在一個國家裡,人們關心其稅收占經濟總量比重的原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