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是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最快的一年,是令人振奮和鼓舞的一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積極適應入世新形勢,牢牢把握加快發展這一主題,團結和帶領全市各族人民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有些工作實現了新的歷史性的突破。預計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51億元,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3億元,分別增長14%、9%和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億元,增長10.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67.7億元,增長7.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6 億元,一般預算支出 21.3億元,分別增長13.4%和8.2 %。完成國稅收入8.5億元,地稅收入7.2億元,分別增長9.5%和3.5%。農民人均純收入295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分別增長10.8%和6.3%。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75.8億元,貸款餘額174.8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18.4億元和5.7億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46‰以內。
——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豐碩成果。農村社會總產值預計實現301億元,增長14.5%。糧食總產量23.9億公斤,增加5.4億公斤。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42億元,增長14%;實繳稅金2.5億元,增長12%。蔬菜總產量270萬噸,增長12.4%。肉蛋奶總產量52.5萬噸,增長11.5%。水產品產量1.1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
——工業經濟實現快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預計完成工業產值100億元,增長12.3%,其中市直工業增幅達31.6%,地方工業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35億元,增長9.5%。實現銷售產值95億元,增長15%。產銷率達到96%,提高1.9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和民營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實現53億元,增長8%。各類連鎖店、超市發展到240家。旅遊業總收入4.03億元,增長11.3%,冰砬山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我市進入遼寧 “金三角”旅遊圈。郵政業發展迅猛,電信業增勢強勁。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發展到11萬戶,民營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資產擴張方式有新的突破。
——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就。完成了市農業高新技術園一期工程,有3項成果獲省政府科技進步獎,市農科院被農業部命名為國家大豆改良中心鐵嶺分中心。建立了市信息化發展資金和軟體產業發展種子資金,專利申請完成231項,增長30%。全面推行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新體制,教育布局更加合理,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了鐵嶺師專與東北大學、瀋陽師範大學聯合辦學。文化事業日益繁榮,有 68 件作品獲省以上獎勵,市民間藝術團在 “第十四屆馬山國際演劇節”上獲5項金獎。體育事業再傳佳音,我市輸送的運動員在第十四屆亞運會上勇奪3枚金牌,在省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上獲總分第2名。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計畫生育工作健康發展,廣播電視設施更加完善。
審計、統計、物價、糧食、供銷、藥品監督、技術監督、農機、菸草、外事、僑務、台辦、殘聯、市志、老齡、檔案、氣象、地震、國家安全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一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戰略重點,主要抓了9件大事。
1、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以完善政策、改進服務、創新招商方式為切入點,推動對外開放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共組織大型招商活動5 次,引進域外投資項目414個,實際到位資金43.9億元,青島海爾、江蘇雨潤等一批知名企業集團在我市投資建廠。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5家,契約外資額1.22億美元,外商實際繳資額6500萬美元,分別增長29.5%和19.5%,在全省實現了升位。外貿出口完成4450萬美元,增長16.9%;勞務輸出1350人,增長3.8%。
2、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按照“調整最佳化第一產業,突出加強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思路,加快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第一產業主要抓了種植業、農業內部、農村產業和農產品 “四個層次”的結構調整。形成了“一帶五區”、“六大基地”種植業新格局,糧食作物與非糧作物實際種植面積比例調整到62∶38。新建村外畜牧小區50個,畜牧業產值40.2 億元,增長 10.1 %。完成造林合格面積44.1萬畝,植樹8399萬株,建成綠色通道420公里。完成了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綠色食品環評面積達到776萬畝,有9個產品獲得綠色產品標誌使用權。第二產業結構調整突出了盤活存量、擴張增量,重點抓了陸平等10戶骨幹企業的做大做強和綠色食品等優勢產品的做精做專,完成技術改造63項,技改投資5.9億元。開發新產品103種,實現新產品產值5.7億元。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實現12.7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85.7%。第三產業大力發展信息諮詢、家政服務、社區服務等新興產業和新型流通業態,經濟總量和產業層次有了很大提高。
3、加大國企改革力度。以國有資本有序退出為重點,加快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對198戶企業採取了出售、兼併等形式的改革,改革面達80%,其中地方國有工業企業改革面達91.1%,公司化改造面達71%,閥門集團與美國中實公司、玉深集團與瀋陽鎢鉬集團實現了資產重組。當年實現國有資本退出或部分退出的企業123戶,占國有企業的46%,其中地方國有中小企業退出44戶,占應退出戶數的51%,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占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下降到38.5%。
4、全力做好社會保障和再就業工作。動員全社會力量,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做細做實各項基礎工作,社保和再就業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籌措經濟補償金3.3億元,實現並軌5.2萬人,償還企業拖欠並軌人員債務2.2億元。征繳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2.1億元,征繳率97%,離退休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100%。征繳失業保險費3710萬元,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失業人員4.5萬人。醫療保險參保總數19.8萬人,參保率60%。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安置下崗失業人員5萬人。加大了扶貧幫困工作力度,共籌集款、物1億元,完成了高標準福利院建設和2250戶城鄉特困戶建房,其中陽光園小區一期工程和農村450戶住房已交付使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達6.5萬人,全年發放低保金5000多萬元,還為1.1萬名未參保的集體企業退休職工發放了生活保障金。
5、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以舉辦藝術節為契機,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城市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新建、改建11條主幹道和61條小街小巷。城市供熱、供氣、供水、公共運輸等公共設施更加完善。市區植樹3.9萬株,新增綠地44.5公頃,對白塔等3個小區進行了全面改造,查處違章建築140處。公路建設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改造黑色路面362公里,新增公路里程120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市政府被省政府授予公路建設先進單位。切實加強了環境保護工作,加大了對重點污染源的整治力度,新上和技改項目環評執行率達98%以上,實現了一控一達標,完成了省政府責任狀規定的各項任務。完成了昌圖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國土資源管理基本國策得到認真落實,經營城市工作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消防和人防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
6、成功地舉辦了首屆國際民間藝術節。按照“政府主辦、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緊緊圍繞打造文化品牌,精心設計活動載體,藝術節取得圓滿成功。共接待國內外賓客5000餘人,簽訂經貿合作項目96項,契約協定額23.6億元。藝術節的成功舉辦弘揚了鐵嶺的民間藝術,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擴大了鐵嶺在海內外的知名度,進一步叫響了鐵嶺的四張名片,我市被中國曲藝家協會正式命名為“曲藝小品之鄉”。
7、著力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認真受理民眾來信來訪,健全了市縣市民投訴體系,事關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得到較好解決。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強化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法輪功”邪教組織活動。開展 “手拉手”幫扶民族地區活動,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維護了社會穩定。
8、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及各界人士聯繫,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建議、提案488件,滿意率達95%以上。進一步加強了法制建設,健全了領導體系和工作網路,基層司法調節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適應入世,對政府及部門的規範性檔案和政策措施性檔案進行了全面清理,整頓和規範了行政執法主體,強化政府法制監督,認真開展複議應訴工作,加強行政執法培訓,依法行政水平有很大提高。廣泛開展軍民共建、“雙擁”、城鄉共建等多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我市城鄉共建經驗被確定為向全國重點介紹的典型之一,開原市、凡河鎮勝台子村、鐵嶺通信公司被命名為全國創建精神文明工作先進單位。
9、狠抓政府機關自身建設。深化市縣機構改革,進一步理順了部門職能。繼續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企業投資和各種證照實行集中審批。完成了黨政信息網一期工程,為實現電子政務奠定了基礎。強化公務員培訓工作,公務員素質得到提高。加大督查力度,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大力加強作風建設,市政府召開現場辦公會、專題辦公會80多次,為基層解決了大量的實際問題。狠抓政府機關廉政建設,加大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力度,大力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進一步密切了政府同人民民眾的聯繫。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及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與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堅持外向牽動招商引資、科教興市和可持續發展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和各族人民及廣大域外客商務實工作、辛勤勞動的結果,也是駐鐵部隊、武警官兵、中省直單位及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向所有關心支持鐵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儘管“十五”以來是我市發展最快的時期,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由於諸多原因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發展總體尚未達到小康水平。二是工業為主導、統領經濟的格局尚未形成,國民經濟結構性、機制性深層次矛盾仍很突出。三是城鎮化水平低,目前我市城鎮化水平只有30%,與全國和全省分別相差6.7和23個百分點。四是受一、二產業發展程度的影響,第三產業發展的機遇和空間受限。五是社保和再就業工作壓力較大,城鄉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六是財政特別是縣(市)區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地區存在拖欠公教人員工資現象。七是一些機關工作人員工作方式方法還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服務意識不強,作風不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問題已經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將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戰略重點和2003年的主要工作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奮鬥熱情,必將在全國掀起新一輪加快發展的熱潮,形勢喜人,形勢逼人,百舸爭流,不進則退,慢進亦退。我們一定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勵精圖治,埋頭苦幹,加快發展,迎頭趕上,到2005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20美元,達到全國平均水平;2010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0美元;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600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000美元,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我們將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十六大精神為指針,緊緊抓住加快發展第一要務,堅持以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為牽動,牢牢樹立工業立市的思想,加速工業化,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城鎮化水平,切實加強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把鐵嶺建設成資源加工製造業為主的新型工業城、煤電之城、文化名城和生態園林城市,全面實現小康社會。
實現小康社會的戰略重點是:
——抓住影響GDP增長的關鍵要素,促進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迅速增加經濟總量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提,投入、消費、出口是影響GDP增長的關鍵要素。多渠道增加投入,推進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實現投資的最佳效益和乘數效應,用投資的快速增長實現GDP的快速增長。擴大消費信貸,最佳化消費結構,拓寬消費領域,以促進消費拉動經濟成長。全力擴大外貿出口,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努力擴大市場份額和占有率,提高經濟發展的外向度,以大出口帶動大發展。
—— 牢固樹立工業立市思想,實現工業統領經濟的新格局。實現工業化是我市現代化進程中不可超越的歷史階段和艱巨的歷史任務。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依託資源優勢和產品優勢,加快建設市、縣、鄉工業園區,大力扶持和培植優勢企業集團,形成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骨幹企業為依託的新型工業格局,把我市建成以食品、機械、輕工、電子、建材和高新技術產業為特色的工業強市。到2020年,建成4個年產值超100億元的市級工業園,各縣(市)區建成2個年產值超50億元的工業園,多數鄉鎮建成1個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工業園。
——實施農村城鎮化工程,全面提高城鎮化水平。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出路在於實現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以工業化推動農業產業化,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村城鎮化。到2020年,大部分鄉成為人口萬人左右的建制鎮,開原、昌圖、調兵山建成人口超30萬的中等城市,鐵嶺中心城市建成人口超過60萬的現代化大城市。
——著力建設龍頭企業,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的關鍵環節。依託農業資源,大力扶持和發展龍頭企業特別是農副產品深加工業,走產、供、銷一條龍和貿、工、農一體化之路。大力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畜產品特別是綠色產品基地,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為主的農村經濟新格局。
——緊緊圍繞工業化、產業化和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產業化、社會化、城鎮化服務體系,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產業、信息產業、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推動第三產業升級。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不斷最佳化結構、壯大規模。以民營經濟為主,培育和發展新的經濟成長點。
——切實加強項目源建設,集中精力抓大項目。項目是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市和各縣(市)區每年都要有儲備量100個以上的項目源,保證開發和建設的需要。通過招商引資等途徑,爭取每年上一批投資超億元、牽動力大、產業鏈長的大項目。
——大力改善城鄉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基礎設施、公益設施和綠化美化為重點,不斷完善城市功能;以公路建設和造林綠化為重點,對農村進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全面提升城鄉環境質量。認真貫徹計畫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以人為本,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和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切實加大對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加快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努力提高全民素質。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社會氛圍,大力培養和引進各類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加強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加快創建文化名城。堅持依法治市與以德治市相結合,推進依法行政,建設學習型社會,培育“四有”公民,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準。精心打造“紅學文化之鄉”、“小品藝術之鄉”、“體育冠軍之鄉”、“煤電能源之城”四張名片,把鐵嶺建成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文化名城。
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於落實。只要全市上下以十六大精神總攬全局,按照“四新”要求,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勇於爭先的氣魄,超常規的舉措,戮力同心,苦幹實幹,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2003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國內生產總值173 億元,增長1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 億元,增長 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億元,增長16.3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0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70 元,分別增長8 %和7.5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 4.1‰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著力抓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擴大對外開放,以大開放促大發展
創新招商方式,務求招商實效。堅持大規模招商與小兵團招商相結合,項目招商與貿易、勞務等捆綁式招商相結合,大力開展中介招商、以商招商、能人招商、網上招商。繼續堅持以“大、高、外”和生產加工型項目為主,重點抓好韓國、日本、歐美、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招商,建立重大項目市級領導承包責任制,務求取得實效。拓寬招商領域,吸引外商在旅遊、商貿、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投資,全方位利用外資。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額達到40 億元,契約外資額1.22億美元,外商實際繳資額8000萬美元。
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擴大出口。以蔬菜、食品、服裝、塑鋼等產品為切入點,搶占俄羅斯市場。千方百計擴大出口總量,著力抓好紡織服裝、機電產品、肉食雞以及綠色農產品的出口。各縣(市)區都要力爭引進一家出口加工型大企業,積極為符合條件的企業辦理自營進出口權,對出口企業在資金、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把更多的企業推向國際市場,全年完成出口6000 萬美元,增長30%以上。加大工作力度,爭取儘快建立商檢、海關辦事機構。堅持“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在境外合資合作。擴大對外勞務合作,外派勞務1500人,增長11%。
大力最佳化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一站式辦公服務,實現市縣一站式辦公網路化,更便捷、更高效地為客商服務。認真落實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堅決查處侵害投資者合法利益的行為,真正做到安商、養商、親商。嚴禁招商引資上的弄虛作假行為,制止市轄區內招商引資的無序競爭,確保招商引資健康發展。加大對開發區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發揮開發區在對外開放中的龍頭作用。加快培養和引進熟悉世貿組織規則的涉外人才,努力適應對外開放新形勢的需要。
(二) 做強做大工業經濟,加快提升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以體制、技術、管理三大創新為重點,盤活做大工業存量。一是加快推進國企改革。對市、縣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行股份化、公司化和民營化改造,基本完成國有中小企業國有資本有序退出。積極扶持重組後的玉深集團早日啟動生產,成為拉動地方經濟成長的龍頭企業。二是加快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做大做強陸平、閥門等為重點的機械行業,加速發展華晨、北方糠醛等為重點的化工行業,把我市建成東北乃至全國汽車零部件配套的生產基地,迅速提升開紙、吉星亞麻等為重點的輕紡服裝行業,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工業。以資產為紐帶,引導組建建材集團,使之成為我市支柱行業。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積極開展產學研聯合,自主或聯合開發新產品,全年完成技改投資5.5億元,開發新產品100 種。三是大力推進企業戰略管理創新、信息化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強安全管理,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搞好工業園區建設,全力抓好大項目。堅持統籌安排、科學論證,落實市、縣、鄉100個工業園區規劃並抓緊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項目牽動,使園區早日啟動。積極支持鐵嶺電廠二期工程、清河電廠“以大帶小”改造工程等大項目早日開工建設,鼓勵和支持鐵煤集團與地方聯手發展非煤產業。加大各級財政對項目前期費用的投入力度,對招商引資等大項目貸款採取財政貼息等辦法予以扶持,力爭上一批牽動力大的大項目。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扶持“大豆藥用油”、“新型防水劑”等25個攻關及產業化項目,爭取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家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40%。從抓專利產品產業化入手,大力發展自有智慧財產權產品。新發展民營科技企業30戶,力爭有3戶企業產值達億元。建立高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促使有前景的高科技項目做大做強。 擴大科技合作與交流,搞好省海外學子創業周和省院校科技合作對接活動,爭取引進新技術20項。完善科技投入體系,充分發揮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金的作用,在貸款、拆借、融資等方面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支持,形成多元化的投入體系。
(三) 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構建農村經濟新格局
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狠抓龍頭企業建設,以發展糧食等農副產品深加工、儲藏保鮮、銷售業為重點,加快培育一批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按照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效益化的方向,重點建設20個有地方特色、商品率高的區域性優質農產品基地。圍繞龍頭企業和基地建設,加快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第三產業發展,形成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農村經濟新格局。建立健全農畜產品國際質量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全面加快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繼續鞏固和完善“一帶五區”、“六大基地”,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群,全面提高種植業結構調整水平,糧食作物與非糧作物實際種植面積比例達到60:40,實現農業生產由注重產量向注重質量和效益轉變。新建村外畜牧小區60個,發展人工種植牧草5萬畝,畜牧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加快建設“綠色鐵嶺”,完成植樹造林35萬畝,植樹6000萬株。積極抓好退耕還林,大力發展商品林、經濟林、非公有制林和木材深加工業,努力提高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積極發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實施農業品牌戰略,促進農產品提質升級。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我市名優新特農產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場占有率。
努力增加農業科技含量。充分發揮我市農業科技優勢,優先開發、引進一批適應我市農業結構調整實際的新品種、新技術。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開展技術服務、技術承包等多層次的聯合與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繼續加強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各項前期工作進度,爭取西豐誠信水庫項目早日開工建設。著力健全防洪、排澇、灌溉和水土保持體系,完成農建土石方8000萬立方米。以發展農業節水灌溉工程為重點,切實抓好水田抗旱。抓好小型多能農業機械的開發和套用,提高農業裝備水平。加大對農業綜合開發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開發資金的使用效益。
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穩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促進土地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逐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
(四)積極培育新型業態,促進第三產業最佳化升級
樹立發展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的思想,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業。一是搞好商貿物流發展規劃。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圍繞構建現代流通產業新格局,高起點地制定商貿流通產業發展規劃,保證流通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二是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重點引進國內外知名商家,發展現代流通產業,培育大型商業集團,提高商貿流通產業的現代化水平,擴大物流總量。引資建設大型超市,籌建市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完成裕路商業城改造,大力發展社區便利店和農村連鎖店,促進城鄉流通一體化。積極興辦各類專業合作社、村級綜合服務站,為“三農”服務。加快房改進程,啟動職工住房分配貨幣化。三是做大旅遊產業。充分挖掘我市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加速旅遊大開發,完成一批重點景區、景點建設,完善旅遊設施和功能,特別是搞好清河旅遊度假區、龍山風景區的開發建設,提高旅遊水準,打造鐵嶺旅遊品牌,吸引更多的外地遊客。積極發展旅遊中介組織,開闢更多的境內外旅遊熱線。四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電信、郵政事業,健全郵政物流配送網路,積極開展同城速遞、代收代付等業務。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家政服務、信息、中介、諮詢等新興第三產業,提升第三產業層次。嚴厲打擊非法傳銷、走私販私、制售假冒偽劣活動,嚴禁商業賄賂行為,創造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
(五)創造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快發展
將非公有制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抓,堅持各種所有制經濟一視同仁,創造公平競爭、平等待遇的社會環境。強化非公有制經濟信用擔保促進會的作用,解決非公有制經濟貸款難的問題,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切實加強和改善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在項目審批、職稱評定、出國出境洽談業務、產品質量認證等各個方面,為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走向國際市場創造有利條件。組織有意願的民營企業家到高等院校深造,提高民營企業家隊伍素質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嚴禁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切實減輕非公有制經濟業主的負擔。積極支持和鼓勵骨幹民營企業以資產為紐帶、以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為龍頭,組建一批民營企業集團,走集約化和特色化之路。根據全市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向,引導非公有制經濟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充分發揮工商聯和個體勞動者協會、私營企業協會的作用,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強行業自律,誠實守信,合法經營,照章納稅,熱心支持社會公益事業。
(六)堅持高標準規劃、超常規建設和高效能管理,全面提升城鄉環境質量
高起點、大手筆地完善城市規劃。按照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長遠目標,樹立規劃的品牌意識、精品意識、生態意識和超前意識,進一步確立圍繞“一山兩河”向東、向北發展的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原則,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鐵嶺市城市近期建設規劃》、《鐵嶺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等6個專項規劃的編制。抓緊制定公益設施的總體規劃方案,爭取國家立項支持。
高質量推進城市重點工程建設。強化經營城市理念,加大土地招標工作力度,努力盤活城市土地資產和市政公用設施,多元化增加投入,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新建和改擴建10條市區主幹道,修建11條小街小巷。全面完成清河、開原引鐵法煤層氣工程,加快建設市區城北熱源廠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廠。以打造綠色鐵嶺和創建園林城市為目標,下大力量搞好城市的綠化、美化,重點搞好柴河風光帶、102線過境路、鐵西匯工街等綠化美化,植樹15萬株,新增綠地20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8.8%。完成3個小區改造,全面加強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加快舊城區改造步伐,對沿街建築物進行有計畫的立面改造。發展壯大房地產市場,規範交易行為。
高效能最佳化城市管理。繼續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嚴格清理占道經商,真正實現行商歸市、坐商歸店;加大對交通秩序的整頓力度,重點整治非法營運的計程車和人力三輪車;集中力量清理違章建築,市區主要街路兩側的違章建築、臨時建築一律拆除;全面整治小街小巷、城鄉結合部和住宅小區的環境衛生,力爭用3年的時間達到全國衛生城標準。
積極推進農村城鎮化。搞好小城鎮規劃修編,建立多元化的投入體系,以街路、廣場、遊園為重點,搞好市級以上中心鎮和試點鎮建設。搞好城鎮經營,改革戶籍管理制度,鼓勵農民進鎮投資創業,向城鎮有序流動和相對集中,積極爭取具備條件的鄉批准為建制鎮,努力提高城鎮化水平。
加快發展交通事業。完成102線平頂堡至毛家店二級路改建工程、新梨線黑色路面工程,新改建黑色路面145公里。實施村村通油路工程,提高農村公路覆蓋面和公路質量。
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加強重點污染源的綜合整治,對清河墨尼等5戶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對水泥行業粉塵污染進行規範治理,實現達標排放。進一步鞏固一控一達標和遼河污染治理成果,加快推進昌圖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建設。
(七)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搞好就業、再就業和扶貧幫困
高標準地完成社會保障試點工作。一是繼續完善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實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全面做好養老保險計算機網路建設和社保管理向社區移交工作,加快社保社會化服務進程,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完善低保制度,提高城鄉貧困人口的保障水平。二是加快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全面啟動縣(市)區醫療保險,確保醫療保險參保率達70%以上。 三是做好並軌和償債工作。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確保並軌任務順利完成。採取變現企業部分資產、加大企業清欠力度等措施,努力完成企業對並軌人員的償債任務。
最佳化創業環境,廣開就業渠道。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實現市、縣職業介紹機構“一站式”就業服務。進一步完善市、縣、街、區四級就業服務網路,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認真落實促進再就業的各項政策,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通過三次產業加快發展和勞務輸出等途徑,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加強再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技能。全年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3.8萬人。
全力做好扶貧幫困工作。高度重視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廣泛發動機關幹部和社會各界開展大規模的獻愛心、送溫暖活動,籌集更多的款物,多為困難民眾辦好事、辦實事。今年要重點做好為大齡下崗職工購買公益性崗位2000個、資助2500名特困學生、建設6所希望國小、農村建房141套、對22個貧困村實施扶貧開發、繼續抓好城市解困建房、建設10所區域性高標準敬老院、開展科技扶貧、衛生扶貧等工作,確保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
(八)切實加強財稅、金融和審計工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證
繼續深化財政預算制度改革。一是深化預算編制改革。統一編制、統一管理、統籌安排預算內外資金和其他資金,建立合理、科學、規範的公用經費標準定額體系。二是繼續完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全面推行以國庫單一帳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繼續規範縣區級行政事業經費統管工作,統管面達100%,繼續擴大政府採購規模和範圍。三是全面推行糧食購銷企業財務管理體制改革,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大力抓好增收節支。一是進一步轉變理財觀念和理財方式。各級有限的財力,一要保工資,二要保穩定,三要促發展。按照“掌握稅源、管住稅基、加強征管、足額入庫”的原則,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整治稅收環境,加大依法治稅力度,杜絕稅收拖欠,確保應收盡收。健全和完善“收支兩條線”制度,確保各項非稅收入足額繳入國庫和財政專戶。繼續加強縣鄉財源建設,增強縣鄉財政實力。二是認真落實各項節支措施。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重點保證農業、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和社會保障資金的需要,確保公教人員標準工資當年不拖欠。三是切實抓好償還債務和清收政府債權工作,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減輕地方財政壓力。
全面做好金融和審計工作。最佳化信貸結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龍頭企業、農村養殖大戶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發展個人住房貸款、消費貸款、國家助學貸款。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保持金融穩定。依法整治信用環境,維護金融債權。切實加強審計工作,突出搞好財政預算執行、重點投資項目、重點專項資金的審計,嚴肅財經紀律。
(九)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完善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確保義務教育階段的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按時發放。加強示範高中和標準化國中建設,力爭有2所普通高中進入省級示範高中行列,繼續擴大高中階段招生規模,逐步解決教育瓶頸問題。狠抓控輟保學工作,啟動農村國小“春曉計畫”,進一步鞏固“普九”成果。穩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專門人才。鼓勵並規範社會力量辦學,積極與域外教育機構聯合辦學,推動教育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師德水平。
進一步繁榮各項社會事業。充分發揮我市民間藝術優勢,深入實施精品和人才戰略,大力扶持藝術團體和學校,培養文藝人才。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擬建市圖書館、少兒圖書館。切實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加大對新聞出版、文化市場的管理力度,進一步淨化文化市場。制定鼓勵政策,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完成縣級衛生監督與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加快推進農村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努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加強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強化藥品監督和管理,堅決糾正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加強計畫生育網路建設,提高綜合服務水平。繼續實施全民健身計畫和奧運爭光計畫,舉辦好鐵嶺市第五屆運動會。完成有線電視城域網改造工程,豐富廣播電視節目,不斷滿足人民民眾精神生活的需要。
紮實推進文化名城創建活動。進一步挖掘鐵嶺文化資源,圍繞打造“四張名片”,繼續舉辦有影響的大型活動,不斷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鐵嶺在海內外的知名度。
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努力培養 “四有”公民。深入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創建 、“視窗”行業選優評差和城鄉共建活動,爭創“雙擁模範城”,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
(十)強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堅持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關於政府工作的各項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努力提高辦理質量。加強同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繫,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作用,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不斷提高各級政府的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
大力推進法制建設。深入開展“四五”普法,健全鄉、村人民調解網路,努力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大力發展法律服務業,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積極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執法過錯追究制,強化對行政行為的檢查監督,做到嚴格執法、規範執法、公正執法。認真做好行政複議應訴工作,切實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繼續加強行政執法人員的正規化培訓,提高執法人員法律素質,努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切實加強社區建設,努力為社區開展工作創造條件。
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加大依法信訪工作力度,全面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繼續堅持和完善“市長接待日”制度,認真受理市民投訴,及時解決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嚴厲打擊各類犯罪,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構建高效有序的治安管理新格局。加大對“法輪功”等邪教組織活動的打擊力度,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繼續開展民族鄉鎮“手拉手”共同致富活動,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依法規範宗教事務管理,加速宗教領域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步伐。
三、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任務,關鍵在人,重在真抓實幹。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廣大公務員的頭腦,以十六大精神為動力,按照“四新”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全面開創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切實解放思想,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以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為契機,推進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書、不唯歷史、不唯現狀。牢固樹立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發展意識、機遇意識、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以無所畏懼的氣魄、堅韌不拔的精神,研究新思路,採取新舉措,取得新突破,開創新局面,在全市上下形成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厚工作氛圍、輿論氛圍和社會氛圍,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動鐵嶺經濟的大發展。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凡可以由市場調節的事項都要從政府職能中剝離出去,將一些社會事務交給社會中介組織處理,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強化經濟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繼續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選擇那些與企業和社會聯繫緊密且機構改革後職能變化不大的部門,爭取審批事項再削減20%以上。以推行“並聯審批”辦法為突破口,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程式,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增強工作透明度。
大力加強作風建設,集中精力抓大事,辦實事。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把對各級政府及部門考核的重點放在上項目、建設工業園區、固定資產投資、外貿出口等方面,用制度促使各級幹部求發展,辦實事。大力精簡會議和檔案,取消各種不必要的檢查達標評比活動。嚴肅政府機關工作紀律,建立規範、高效的工作秩序。各級領導幹部要從文山會海和不必要的迎來送往中解脫出來,把主要精力用在抓項目、促發展上,要深入實際,為基層為民眾排憂解難。加大督促檢查力度,狠抓工作落實,各項工作都要建立責任制,對完不成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直至追究責任,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切實加強廉政建設,樹立廉潔奉公的良好形象。堅持從嚴治政的方針,大力開展反腐倡廉工作,進一步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工作。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各級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倍加珍惜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自覺地同各種腐敗現象做鬥爭,密切政府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
各位代表,今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們圓滿完成本屆政府各項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至關重要的一年。機遇不可失,士氣不可泄,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向著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開拓前進,全面完成本屆政府的各項任務,向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相關詞條
-
2004年鐵嶺市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03年,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三個新突破"的開局之年。 4、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解決"...
-
2004年調兵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提高農村的整體經濟效益。 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強化金融風險的防範,廣泛開展消費等項信貸業務...
-
曾科[鐵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曾科,男,滿族,1962年6月出生,遼寧西豐人,中共黨員,中央黨校畢業。 現任鐵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鐵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科技工作者 -
2008年西豐縣政府工作報告
(一)以推進“三化”進程為目標,加快構建“實力”西豐加速推進工業化。 (一)優先發展工業經濟,努力提高工業化水平加快工業園區建設。 (四)積極發展現代農...
開場白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今後五年工作任務 2008年工作安排 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
鐵法社區
工程包。鐵嶺市農產品出口額增幅列全省第五從市農委外經外事科獲悉,去年,鐵嶺市農產品出口額達到5658.6萬美元,同比增長3.1%,增幅列全省第5位。 去年,鐵嶺市各級農業部門進一步推進我市農業“走出去”工作進程...
社區信息 專題學習 文化傳承 調兵山街道 兀朮街街道 -
中國東北地區
歷史沿革遠古時期 東北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時期,大家的祖先就在東北地區勞動、生息和繁衍。公元前400...
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