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1、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興和守御千戶所,永樂二十年(1422年),被蒙古攻破,後遷至宣化,本縣遂為韃靼勢力範圍。
2、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日 1422年9月3日 鄭和船隊回國,隨船來訪的有暹羅、蘇門答刺和阿丹等國使節。
3、永樂二十年(西元1422年),興和所被蒙古阿魯台襲陷,遷治宣府(今河北宣化縣)。
4、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國。
5、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肇祖隨明成祖征討韃靼部阿魯台,班師後於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遷回故地阿木河,此後三年,肇祖連續三年到北京向明政府朝貢。
6、1422年,一休二十八歲,大德寺慶,所有僧人都穿上最華麗的袈裟參與盛典,唯獨一休穿一身破敝退色的舊袈裟,腳踏一雙草鞋出席。
7、永樂二十年(1422年)二月,朱棣令調用驢34萬匹,車177500多輛,輓車夫235000多人,共運載糧食37萬石,隨大軍出征。三月,車駕出北京,主力仍沿故路北上。軍至宣府(今河北宣化)東南之雞鳴山時,阿魯台聞悉朱棣親證,乘夜從興和逃跑,避而不戰。諸將請求追擊,朱棣命暫緩追擊。
五月,師過偏嶺(今河北沽源南),舉行閱兵式。朱棣告諭兵將:“兵行猶水,水因地而順流,兵因敵而作勢,水無常行,兵無常勢,能因敵變化取勝者,得勢者也。”為了鼓舞士氣,朱棣作平虜曲,供將士傳唱,七月,師至煞胡原,俘獲阿魯台部屬,從而得知阿魯台丟馬棄甲從闊灤海北遁。朱棣懼重蹈丘福深入陷沒之覆轍,下令停止追擊。回師途中,朱棣認為兀良哈部為阿魯台之羽翼,遂選派步騎2萬,五路並進攻打兀良哈部。師至屈裂兒河(今內蒙古洪兒河上游支流)。兀良哈部得知明軍來攻,倉皇西逃。朱棣指揮軍隊夾擊圍殲,大敗兀良哈部。九月初,回師至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