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簡介
201112月5日7時30分許,合肥包河大道高架跨繁華大道下穿橋建設工地貝雷梁預壓時發生傾斜,造成工地一名施工人員手臂骨折。聽到這訊息,記者隨後給大家報導,網站、微博關於事件情況的描述莫衷一是,有媒體報導官方回應為“破壞性試驗”,更被質疑是為事故找託詞。是一場破壞性試驗還是試驗意外?工人在試驗前得到通知了嗎?到底有幾人受傷?記者再度進行了調查。
事件介紹
現場介紹
7日,記者來到施工現場看到,離地面1.3米高的貝雷梁傾斜倒塌在地。貝雷梁是由形成一定單元的鋼架組裝成的桁梁,多用於工程施工。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局副局長張家祥說:“打個比方說,如果高架橋是梯子,貝雷梁就是搭梯子的地基、地坪。”
“貝雷梁不是高架橋樑,在貝雷樑上面還要搭建1米多高的支架。”施工方中鐵十局三建公司負責人說,這次工程中貝雷梁有上下兩層共3米高,有35片,每片長34.5米,寬17厘米,貝雷片之間的距離大約在20厘米左右。此次事故是貝雷梁在荷載預壓中發生傾斜,約1/3貝雷片向東傾斜在地,發出巨大聲響,並造成一人受傷。施工現場的工區長喬志兵介紹,事故發生時已經向貝雷樑上吊放了10塊1立方米大小、重2噸多的混凝土預製塊。
“預壓試驗,是通過設計負荷的120%左右重量來測試貝雷梁所能承受的壓力,是不是安全。如果可以,才能夠在上面繼續搭建支架、模板、建設橋樑。”合肥市重點工程局局長楊偉說。
調查結果顯示
“在今年的8、9月份,我們就對《主橋樑第二聯現澆箱貝雷梁支架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進行了相關的專家論證。”該項目辦主任江浩介紹說。12月4日前,已經將大約35塊、每塊一立方米大、重2.5噸的混凝土預製塊運到現場。根據施工方案,施工單位在5日上午對搭設好的貝雷梁進行預壓試驗,同步採集相關技術參數以供下步施工參考,結果支架發生傾斜導致預壓試驗失敗。
“當時是按照原來施工方案進行預壓。”安徽公路工程監理公司監理王叢海說,“在橋樑施工中對支架都要預壓,是工程施工中一道例行工序,貝雷梁搭設好後,下一步的工序就是進行預壓,通過荷載加壓,看看搭設的貝雷梁是否牢靠。”在施工方提供的《主橋樑第二聯現澆箱貝雷梁支架施工方案》和《應急方案》中,記者看到,對貝雷梁支架的搭建、預壓、應急準備都做了比較詳細的說明。
“這種預壓操作不能稱作是破壞性試驗,準確地說法應該是檢驗。”曾參與這個項目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論證的專家之一、安徽建工學院建築設計院余旭介紹,通過荷載預壓,其目的是檢測貝雷梁地基的承載能力,貝雷梁自身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同時消除貝雷梁搭設的非彈性變形,檢測貝雷梁承載預壓後地基基礎的沉降量,測算出施工荷載時的彈性變形,為支架合理起拱提供依據。
記者在合肥市“高大模板支撐工程專家庫”中,聯繫上安徽省第三建築公司的總工程師武朝暉。武朝暉說:“從事故現場的照片看,傾倒的貝雷樑上面沒有架子,也就是說在貝雷樑上面搭建支架、做模板等工序都沒有做,照片上看還有個大吊車,旁邊有混凝土預製片,應該是堆載預壓試驗。”
受傷人員救治
周武在操作工程中被傾斜的貝雷梁碰上導致手臂骨折,被第一時間送至友好醫院接受治療。“當時接到電話後,就派出救護車。共有6名工人到醫院就診,有一名工人手臂粉碎性骨折,傷勢比較重。”友好醫院院長李家東介紹,8點左右到達醫院後,9點左右開始手術,手術大約持續了四個多小時。手術後,下午下班前病人要求轉診到安徽省立醫院。其他就診的5名施工人員主要是受到驚嚇,周計天等3名工人在醫院門診就診後沒有異常當即出院,許小雷和朱治強在醫院觀察未見異常後,在當天下午就出院了。
在許小雷和朱治強的病歷上,二人都是 “系全身多處外傷2小時住院”,許小雷專科情況是“全身多處軟組織外傷表現,腰背部見局部青紫,觸痛明顯,四肢活動正常。”朱治強專科情況是“全身多處軟組織外傷表現,右肩部見局部青紫,觸痛明顯,余肢活動正常。”二人的CT等相關檢查均登記正常。
記者提出要求採訪當天被送往醫院的其餘施工人員。施工方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當時在場的工人大多受到了驚嚇,有情緒,從以人為本角度出發,已經讓他們放假回家休息了。
“毫無疑問,施工單位現場組織管理不嚴密,考慮不周全,應急措施不到位,尤其是人員封閉和組織方面存在問題,造成工人的受傷和受驚嚇。”楊偉說。“預壓試驗,有可能成功,有可能不成功,這是在預料之中,我們都要求施工方做好相應預案。這次出現了問題,我們要求施工方吸取教訓,結合試驗採集的各項數據,組織專家對貝雷梁搭設方案進行修正,以確保工程整體質量和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