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103團甜瓜果實卵圓或圓形,果面黃色覆有綠色條帶,網紋密布全瓜,果肉橘紅色,肉厚3厘米,肉質鬆脆多汁,近皮部稍硬,皮硬有韌性,口感好,耐運抗病。主栽品種為優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熟期適宜的優良品種,如新密雜6號、密農9號、寶豐密等,其中以新密雜6號種植為主。
內在品質
103團甜瓜採收時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折光糖度測定甜瓜中心糖度達15%—17%。
分類等級
103團甜瓜分為一級、二級2個等級。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新疆五家渠市103團地貌屬山前沖積—洪積平原的下部,部分為湖湘沉積平原;北部、東北部已深入風積沙丘地區。地形大部平坦,海拔410—452米,坡降1‰-1.25‰,全境由西南向西北傾斜,呈南窄北寬向北延伸的長扇形,該區土壤大體可以分為灰棕荒漠土、殘存沼澤草甸土、草甸土、鹽土四大類,土壤質地屬重壤和輕粘為主,沙性土次之,保水保肥性能良好,適宜農作物生長。
水文情況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103團境內水資源有頭屯河水系、烏魯木齊河、三屯河三大水系匯集猛進水庫,境內有沙山子水庫,地下水埋藏較深,水位一般在300—350米左右。各種水工程設施基本配套,主要輸水渠道防滲化程度達到95%左右。土壤凍層厚度40—50厘米,解凍時間3月22日。
氣候情況
103團屬溫帶半荒漠氣候。大氣乾旱,雨量稀少,無霜期較短,溫差大,春秋季短而升溫降溫快。日照充足,生長期熱量資源豐富,冬季有穩定積雪,是最適宜甜瓜生長的氣候條件。全年日照時數2704-3202.7小時,≥10℃年積溫3508.6℃,無霜期157-21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26.1毫米,蒸發量1929.4—2782.9毫米,平均相對濕度59%,能滿足農作物生長需要。
歷史淵源
新疆是中國主要的甜瓜產區,栽培甜瓜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亞甜瓜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厚皮甜瓜主產區,種植面積、資源、品種均居全國之首。
新疆南疆栽培甜瓜的歷史以和田最早,據史料記載,西晉時期,葛洪撰寫“抱撲子”記有“至崑崙山有玉瓜,其形如世間瓜,但為光明洞徹而堅,須以玉井水洗之,便軟而可食。”其所述玉瓜即為甜瓜。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發掘的晉暮中,出土有半個乾縮的甜瓜,在另一座唐墓中又出土兩塊甜瓜皮。這表明吐魯番地區栽培甜瓜至少也有一千五、六百年的歷史。
北疆烏魯木齊及瑪納斯河流域一帶,甜瓜栽培歷史較上述地區為晚。從史料看,到了元朝李志常在《長春真人西遊記》中才記述有“至回紇昌八刺…甘瓜如枕許,其香蓋中國之未有也”。昌八刺即今昌吉,甘瓜即新疆甜瓜,只有新疆甜瓜才能大如枕。人們把新疆甜瓜稱之為“哈密瓜”,則始於清代。據史實《回疆志》中記載,康熙年間,哈密王投誠滿清後,把盛產於鄯善的甜瓜作為貢品,進貢給滿清皇帝,視為珍品,稱之謂“哈密瓜”。
新中國成立前和20世紀50年代初期,各地甜瓜生產多為農家自種自食,部分就近集市或城鎮銷售,種植面積比較有限。
20世紀50年代後期,各地興建的國營農場、園藝場及生產兵團墾區團場都把種植甜瓜作為多種經營的主要項目,甜瓜生產從農戶個體種植轉到集體生產經營。
20世紀60年代,隨著蘭新鐵路的通車,自治區外貿及供銷部門開始組織外運及出口甜瓜,從而大大促進了鐵路沿線的國營園藝場和兵團團場的甜瓜生產。
20世紀70—80年代以後,隨著人們食用甜瓜的需求量增加,甜瓜種植面積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北疆鐵路沿線的兵團農六師成為新疆乃至全國最大的甜瓜生產和出口基地。
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六軍十七師五十一團進入蔡家湖鎮,團部設在此地。
1957年,開始種植甜瓜,當時種植甜瓜1.07公頃,占全兵團食用瓜種植面積6.67公頃的16%,主栽品種主要有黃旦子、梨瓜等薄皮甜瓜。
1962年,從南疆引進老鐵皮、大麻皮等厚皮甜瓜品種,種植面積112.3公頃。
20世紀80年代初,103團培育出“八一香”、“網紋香”“102—2”等優良品種後,替代了原有的鄉土品種,種植面積也迅速發展到351.6公頃。
20世紀90年代後,103團由常規系統選育的品種過渡到雜交品種,引進了新密雜6號、新密雜7號、新密雜13號、新密1號等優良甜瓜品種。
1996年,原中科院院長周光召視察品嘗了103團的甜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03團團甜瓜銷售總產量一度占新疆外銷總量的1/3,是北疆最大的甜瓜生產基地。
2011年開始,103團通過舉辦高規格的三屆甜瓜文化旅遊節,邀請疆內外媒體記者前來採訪宣傳,組織遊客觀摩“金皇后” 甜瓜種植基地,現場采瓜、品瓜等活動,提升“金皇后”牌甜瓜的知名度、美譽度。
2015年,103團引進試種甜瓜新品種12個,推廣品種8個,並全面實施了甜瓜標準化生產,100%推廣了甜瓜常壓滴灌種植技術。
生產情況
2011年,103團甜瓜種植面積1333公頃,年產甜瓜3萬噸。
2015年,103團種植“金皇后”系列優質甜瓜5萬畝,其中,1.5萬畝為綠色無公害拱棚甜瓜。
產品榮譽
1995年,103團被國家技術監督局、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確定為哈密瓜標準化示範區、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並獲得綠色食品甜瓜證書。
1999年,103團被國家農業部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委員會批准為“中國甜瓜之鄉”。註冊的“金皇后”牌商標已通過國家商標認證,同時還獲中國市場放心消費產品。
2004年,“金皇后牌”系列甜瓜又被全國消費者協會評為“放心食品”。
2010年12月,經中國果菜專家委員會批准,103團被確定為中國哈密瓜無公害科技創新示範市(縣)。
2011年0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103團甜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103團甜瓜產區位於新疆省五家渠市蔡家湖區,地處天山東段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向北緊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呈長扇形。地理坐標東經87°25′05″―87°36′05″北緯44°18′55″―44°40′00″。從南到北連成一片,南北長40千米,東西寬12—18千米。有五蔡公路貫通,交通方便距烏魯木齊80千米。103團甜瓜地域保護範圍為東起老龍河,南起猛進乾渠,西起鄧家大溝,北起沙漠邊緣。團場有13個農業連隊。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103團位於天山北麓,在烏魯木齊市山前凹陷帶北緣和準葛爾盆地中央台地之間,是第四世紀沉積物構造,屬山前沖積洪積平原的下部,部分為沉積平原,北部已深入風積沙丘地區。甜瓜產地屬中溫帶荒漠氣候,是典型的大陸性乾旱氣候。大氣乾旱,雨水少,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生長期間熱量資源豐富,適宜種植甜瓜。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根據該地域生態條件、長期試種和綠色食品對品種的要求,選擇出優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熟期適宜的優良品種,如新密雜6號、密農9號、寶豐密等,其中以新密雜6號種植為主。
(3)生產過程管理:103團甜瓜按照綠色食品甜瓜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進行操作
播前準備:選擇壤土、輕粘土和雜草較少的麥茬地、棉花地、番茄地,切忌連作重茬,實行3—5年輪作制。夏秋時進行耕播及平整土地。冬前開好瓜溝並將基肥條施於瓜溝兩側(畝施有機肥800—1000千克/畝)。溝底、溝面各在同一水平線上,溝灌溝深35—40厘米,寬90—110厘米,溝距360—380厘米;滴灌溝距260厘米,株距40—45厘米。
適期播種:早春當5厘米地溫穩定在14℃以上即可播種。播種量以每穴2粒種子為宜。株距:溝灌株距35—40厘米,每畝保苗株數920—1000株;滴灌株距40—45厘米,每畝保苗株數1100—1200株。
田間管理:定苗:出苗後及時查苗補種,對連續缺苗2穴以上的要及時補種。瓜苗1—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每穴留2株壯苗;3—5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壯苗。整枝壓蔓:5—6片真葉時及時進行整枝壓蔓,採用單蔓整枝法;座瓜節位控制在8—10節,一株一瓜。灌溉:溝灌甜瓜全生育期灌水5—6次,間隔期12—15天;滴灌甜瓜全生育期灌水8—10次,間隔期8—10天,采瓜前10天停水。追肥:溝灌甜瓜生育期畝施精製有機肥(固體)200千克,分1—2次追肥,採收前30天停止使用;滴灌甜瓜生育期畝施生物滴灌肥(液體)60千克,分4次滴施,採收前30天停止使用。
病蟲害防治:細菌性角斑病發病時間5—6月份,可用波爾多液1:0.25:100(自配)或35%氧氯化銅懸浮劑80ml/畝進行防治,或用“53.8%可殺得2000”36—45克/畝防治;霜霉病發病時間6月中下旬—7月份,可用72%錳鋅霜脲133—167克/畝,或用72%霜疫必克133—167克/畝防治;白粉病發病時間7月上中旬,發現個別病株應全面噴藥保護,可用12.5%烯唑醇20—30克/畝防治;地下害蟲(金針蟲、地老虎)5月中旬,用40%乳油辛硫磷灌根,畝用量70—100克/畝。
(4)生產記錄要求:設立專門的記錄員負責農時操作記錄;農藥使用記錄檔案應完整、真實,並按作物分別記錄使用的農藥名稱,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記證號、劑型、防治對象、時間、施用量、次數、安全間隔期;肥料使用記錄檔案應完整、真實,內容包括肥料名稱、登記證號、類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數等;及時做好各類農時操作記錄、產量記錄和產品銷售記錄;記錄妥善保存兩年,以利可追溯性檢查。
(5)採收要求:採收前30天應停止打藥,15天停水;合理確定採收期,採收前,每隔1—3天抽取有代表性的樣品測定中心糖含量,同時觀察果實的成熟度;分期、分批採收,做好果品質量分級;採收做到雨天不採收,早上避開露水,下午避開太陽曝曬;採收時嚴禁採摘畸形果、爛果、病果、機械損傷等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甜瓜,單瓜重2—3千克,含糖量16%以上。採摘時用剪子在果柄三岔處剪斷,長度為3—5厘米,作到輕放、輕運、輕裝。
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103團甜瓜’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及“金皇后”牌商標等圖案的即時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