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初創的中國海軍一窮二白,擁有的艦艇大都是一些起義、繳獲、打撈、修復的國民黨海軍及美、日等遺留下來的老舊艦艇。在對其中一些可航行的護衛艦進行修復後,中國海軍組建了第一支護衛艦艦隊。這些修復的護衛艦火力弱,續航力及航行性能極差,而且在航率低,維護保養困難,實際作戰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在1955年從蘇聯引進了"里加"級護衛艦的建造技術(即”6601“型護衛艦,蘇聯提供所有部件及技術檔案,由中國自行裝配建造),使中國海軍擁有了-種較為實用、具有較強作戰能力的護衛艦 。
1949年,中國海軍初建時連像樣的大型水面戰艦都沒有。1953年6月4日,中蘇兩國政府正式簽訂《關於供應海軍裝備及軍艦製造方面對中國給予技術援助的協定》(簡稱《六四協定》)。1954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肖勁光與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黃敬簽署《建造蘇聯轉讓之軍艦議定書》,同年7月,第一機械工業部(簡稱:一機部)確定上海滬東造船廠承造由蘇聯轉讓的4艘50型里加級護衛艦,代號“6601”(即:01型護衛艦)。其圖紙、材料、設備及武器由蘇聯提供。1955~1958年中國建造01型護衛艦,先進口2艘散件由滬東造船廠裝配建造完成。後根據許可協定,繼續建造2艘 。
01型護衛艦,西方稱為成都級火炮護衛艦,是一種對海攻擊力較強,具有一定反潛與防空能力的近海輕型水面戰艦。成都級標準排水量1200噸,動力為兩台蒸汽輪機,最大航速28節,配備有100毫米單管主炮3門,37毫米雙管艦炮兩門,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兩套以及24管火箭式深彈發射器,1971~1975年中國對01型護衛艦進行改裝,拆除腫部的魚雷發射管,加裝一部雙聯裝上游-1號(SY-1)反艦飛彈(SAM) 。
研製歷程
引進仿製
滬東造船廠廠長孫黎明根據部、局批准的工廠擴建計畫,領導工廠一手抓基本建設,一手抓01型護衛艦(內部代號:“01”產品,以下簡稱。)開工的各項準備工作,並按“01”產品建造要求調整和充實生產機構,制訂規章制度,使工廠各個生產環節納入正軌。任命邱飛為“01”產品總建造師,羅奇為“01”首制艦建造師。1954年9月30日,“01”艦第一批工藝技術資料到廠。工廠立即組織翻譯、學習和消化。1954年12月,先後兩批共15人赴蘇學習。並派出37人到外廠學習電焊、武器、汽輪機、鍋爐、電鍍、高架吊車等技術。1955年2月13日,“01”產品建造駐廠蘇聯專家組組長、主任造艦師斯格萬施傑到廠,其他蘇聯專家也陸續到廠。第一批審查批准參加“01”艦建造的有140人,由蘇聯專家分專業講課。同時,對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進行崗位培訓。
1955年2月17日,在工廠臨時放樣台上“01”首制艦採用“戚爾諾夫外板展開法”放樣,用鋁質樣板靠模下料,4月15日,艦體分段製造開工。以塔式分段裝配工藝進行建造。全艦分為9個工藝階段和86個工藝組。每個工藝組分若干工藝項目,建造師、生產科憑工藝項目的工作量編制月度生產計畫,向車間發布施工令。各車間按已竣工的工藝項目向工廠呈報,以結算產品成本。分段焊接開始,焊縫X光片合格率不到90%。為確保艦體的焊接質量,中蘇雙方焊接技術人員實地分析,為此先進行磨片試驗,選出適宜的焊接規範,按要求保證熔透深度。用自動焊縫指示器以解決偏焊問題。在焊接前,焊縫一一清潔處理,焊絲符合保管和使用規定,從而解決了氣孔問題。這些措施使焊接合格率上升到98%以上。船體裝配使用胎架。以混合裝配小組(集裝配、批鍩、定位焊、火工、氣割等工種)方式進行生產。船體、主輔機、電氣、武器和觀察通訊設備,根據施工進度指標相繼完工。
1956年4月28日,“01”首制艦,在新建的橫向滑道上下水。試驗和交船工作開始,工廠任命鄒子玉為交船隊隊長、羅奇為副隊長,對交船隊隊員先進行考試,並核發合格證書。1956年6月15日,開始系泊試驗。試驗分步進行,先冷試驗,後熱試驗;先單機試驗,後系統聯試。系泊試驗於1956年9月15日結束。1956年10月17日,航行試驗開始,在浙江定海
海域進行。歷時70天,出航天24天,航行207小時,航程2115海里。1956年12月25日工廠試航結束。1957年1月22日,“01”艦國家航行試驗開始。試驗所需彈藥和與之配合的艦艇皆由駐廠軍代表聯繫提供。國家驗收委員會決定,除聲納站之外,全部項目在定海海域進行。1957年3月12日,“01”艦開赴旅順進行聲納站試驗。航途中,在山東半島成山角附近洋面適逢北方寒潮,氣溫在零下18℃,陣風風力11級以上。艦身搖晃達42度。艦抵旅順海軍基地後,經檢查,全艦除了警戒雷達天線受惡浪拍擊有些變形,其他設備都完好無損。各種機械和儀器運行正常。船體結構也未見任何破損或永久變形的跡象。設計、生產、驗收和使用諸方皆滿意。 01型護衛艦首艦在1957年3月12~13日,國家航行試驗開赴 旅順途中,該艦交貨隊輪機大組長、輪機建造師、共產黨員劉宗續不幸落海遇難殉職。蘇聯專家拉其奧諾夫(輪機建造師)稱劉宗續是一名優秀的交貨輪機長。聲納站在旅順海域試驗完畢。1957年5月30日,“01”艦國家航行試驗結束,歷時128天出航21天,航行200小時,航程3500海里。嗣後交付海軍使用,同時命名艦名為“昆明”號。01型護衛艦後續艦3艘,建造工藝第二艘和第一艘相同。隨著工廠基建和擴建的竣工,第三艘、第四艘改為在船台上分三個總段進行建造,並採用預舾裝以及設備安裝和船體建造平行作業的工藝。參加“01”型4艘護衛艦建造的技術人員和生產者共1161人,蘇聯駐廠專家75人。
局部改進
01型護衛艦的中國化改進提升工作,主要是為了使來源於蘇聯的設
計更加適合中國海區情況。具體修改包括:在上甲板設定天幕,在上層建築甲板加裝噴淋管。1、2、5號彈藥艙和初發備用彈藥箱加置絕緣。並給工作艙加配電風扇。此外,士兵艙通風管路風量加大,廚房電灶被改為油灶,並配炒菜鍋,部分濕糧貯藏艙空間改裝後用於存放蔬菜。在武備方面,01型護衛艦與里加級護衛艦也稍有不同,里加級上裝備有16聯裝RBU-2500型火箭深彈發射裝置,位置處於2號主炮兩側,而01型護衛艦則裝備的是5聯裝RBU-1200型火箭深彈發射裝置,位置處於1號主炮前甲板上,這也是區別兩型護衛艦的識別特徵之一。
01型護衛艦是中國第一次自行建造現代護衛艦。因此,整個建造 過程為船舶工業積累了很多硬體和軟體的財富。為了建造01型艦,滬東造船廠建造了船體聯合車間、管子電鍍車間、輪機安裝車間、帆纜油漆車間、完整件製造車間等一系列設施,這些都為之後建造自行設計的護衛艦奠定了物質基礎。例如,在整個船的建造過程中,蘇聯專家一直堅持稱重原則,由船台到艦上去的路上設有崗亭,未經稱重的零件不許上艦安裝,這對控制排水量有很重要的意義。在施工過程中,蘇聯專家要求所有球扁鋼通過構件的開口邊都是磨光的,不留一點毛疵。這些經驗,都給參與造艦的技術人員和工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重要的是,蘇聯為此型艦的建造,提供了全套設計圖紙資料、標準和指導性檔案,這些檔案構成了中國最初的艦艇設計資料庫,為此後中國的軍艦設計,以及船舶工業標準的制訂打下基礎。
01型護衛艦首批4艘建成服役後,中國海軍曾計畫對該艦進行修改設計並繼續建造,修改計畫中包括將雙37炮均改為雙57炮等。但是後來由於中國引進了蘇聯“56”型驅逐艦的設計圖紙,海軍決定蒸汽輪機艦艇還是以驅逐艦為發展方向,所以取消了護衛艦蒸汽動力裝置的仿製任務,故01型艦沒有繼續建造 。
技術特點
動力系統
01型護衛艦屬於通長甲板船型,正常排
水量1226噸。總長91.58米,水線長86.00米,型寬10.20米,水線寬9.60米,型深5.90米,吃水2.93米,全艦編制168人,其中軍官21人。該艦的動力裝置為ТБ-9型蒸汽輪機2台,總功率20000馬力,雙軸雙舵,航速28節,續航力14節/2000海里,自持力10晝夜,相對於當時海軍其它的老舊護衛艦而言,該艦的自持力、續航力和航速都很出色。中國在設計65型艦時也注意到這一點,用6600馬力的柴油機使滿載排水量1200多噸的艦經濟航速達16節。
武器系統
01型護衛艦使用的武備及電子設備包括:Б-34-УСМА型單管10
0毫米艦炮3座,В-11M型雙聯37毫米艦炮2座,TTA-53-50型3聯裝魚雷發射裝置1座,МБУ-600型24管深彈發射炮1座,БМБ-2大型深彈發射炮4座,深彈滾架2座。ФУН-Н型警戒雷達、ЯКОРЪ-М2炮瞄雷達、НЕПТУН導航雷達、МАЧТА-П4偵察雷達、ФАКЕЛ-М3識別雷達、ФАКЕЛ-М0識別雷達各一套,另有ПЕГАС-2М聲吶、СФЕРА-50射擊指揮儀、ОКА-1音響防雷自衛具各一套。該型艦3座100毫米艦炮,呈前二後一布置,強調正面火力,艦體中部煙囪後位置則是53-50型3聯裝魚雷發射管。這樣的布局與該艦的使用密不可分。在蘇聯海軍的使用中,該型艦應當是在向敵衝擊時,利用魚雷攻擊對方大型水面目標,此時應當利用前主炮儘量殺傷對方。發 射魚雷後,則應以高速結合施放煙幕撤離(該艦上設有2套АЛА型煙幕發射器和20個艦用煙幕筒)。
該型艦的2座37毫米炮布置於艦體後部,位於魚雷發射裝置後上層建築兩側,被一個高於舷側過道的平台架空,這樣可以給舷側騰出過道位置,並可擴大37毫米炮的射界。但也正是由於其下是舷側過道,使得該型艦此後不能再改裝需要穿透甲板安裝自動裝彈機和彈庫的37毫米自動火炮。該艦是中國最早裝備各型雷達的中型水面艦艇。該艦上的фут-н型警戒雷達,對低空目標發現距離可達55千米,對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發現距離約為30餘千米,對魚雷艇之類的目標發現距離也有約10千米,這在20世紀50年代是很好的水準。
從技術上看,該型艦反艦、防空、反潛裝備俱全,還有當時較為先進的雷達、聲吶設備,是中國海軍第一型配置齊全的現代化戰鬥艦艇。和當時世界其它國家的同類水面艦艇,以及當時國民黨海軍裝備的大部分艦艇相比,01型護衛艦的火力、動力和艦載設備,也都是相當優越的,當時國民黨海軍同等級的“太”字號標準排水量1200噸,主炮僅為3~4門76毫米炮,至於由各種輔助艦艇改裝的戰鬥艦艇,則火力更弱。
性能數據
01型護衛艦(“成都”級)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 |
艦長 | 103米 |
舷寬 | 10.8米 |
吃水 | 3.1米 |
排水量 | 標準1674噸;滿載1924噸 |
乘員 | 198人(含軍官30) |
續航力 | 4000海里/15節 |
航速 | 最大航速26節;巡航航速15節 |
動力系統 | |
主機 | 2台18E390V型,最大持續功率14,000匹馬力,雙槳雙舵推進。 |
船電系統 | |
雷達 | 1部343型100炮火控雷達 1部341型37炮火控雷達(I波段) 1部ZL-1對空飛彈火控雷達(I/J波段) 1部381型三坐標雷達 |
導航 | 1部PL-1型平台羅經 |
指揮控制系統 | |
配置 | ZH-1指揮儀 |
艦載武裝 | |
主炮 | 100毫米單管火炮3門(射程22,000米) |
飛彈 | 雙聯上游1號反艦飛彈一座 |
副炮 | 61式37毫米雙管火炮2門 |
反潛 | 2座65式1200火箭式深彈5管發射器(射程1,200米);2座64式大型深彈發射炮,配彈6枚;2座大型深水炸彈投擲裝置,配彈12枚 。 |
該級各艦
舷號 | 艦名 | 建造船廠 | 開工日期 | 下水 | 交付 | 服役艦隊 | 退役 | 備註 |
505 | 昆明 | 上海滬東造船廠 | 1955年4月15日 | 1956年4月28日 | 1957年5月30日 | 東海艦隊/南海艦隊 | 1992年4月 | 1號艦(早期舷號205 ) |
506 | 成都 | 上海滬東造船廠 | 1955年8月 | 1956年9月26日 | 1957年 | 東海艦隊/南海艦隊 | 1994年 | 2號艦(早期舷號206 ) |
507 | 憑祥 | 上海滬東造船廠 | 1955年9月 | 1957年 | 1958年 | 東海艦隊/南海艦隊 | 1995年 | 3號艦(早期舷號207 最初命名“貴陽”) |
508 | 西昌 | 上海滬東造船廠 | 1956年3月 | 1957年 | 1958年6月 | 東海艦隊/南海艦隊 | 1993年 | 4號艦(早期舷號208 最初命名為“衡陽”) |
服役動態
換裝飛彈
進入20世紀70年代,大量退役的美國驅逐艦進入中國周邊服
役,這些驅逐艦的主副炮火力均強於中國海軍現役的護衛艦,而中國海軍與之同等級的驅逐艦僅有4艘07型驅逐艦,海上對抗處於劣勢。另一方面,1970年代初,蘇聯等已開發國家的中型以上水面艦艇已經普遍開始使用艦艦飛彈作為主要反艦武器。中國海軍除了021型飛彈艇外,只有07型驅逐艦改裝了飛彈發射裝置。為了增加飛彈艦艇,加強水面艦艇反艦能力,1970年海軍決定將艦齡較新的01型護衛艦改裝上游-1號(SY-1)反艦飛彈,改裝工程由海軍某廠承擔。
經過前期設計準備,1971年5月,01型護衛艦第一艘改裝艦進廠。在第一艘艦改裝完畢並進行了飛彈發射試驗後,工廠聽取了部隊的意見,根據使用實踐,又對改裝 方案進行了一些調整,如適當提高飛彈攻擊雷達高度,在攻擊雷達與警戒雷達之間留出必要的空間等。至1973年9月,完成第四艘艦改裝工作,改裝順序為208艦、205艦、207艦、206艦。01型護衛艦改裝的內容包括:飛彈發射裝置,飛彈攻擊雷達,指揮和控制設施等。其中,上游-1號飛彈發射裝置採用7225型雙聯裝迴轉式飛彈發射裝置,該裝置系由07型驅逐艦改裝的7224型發射裝置改進而來,區別主要在於迴轉裝置生產性更好,飛彈保護筒內設有隔熱通風裝置,可以改善飛彈和操縱人員的環境條件。
改裝後的01型護衛艦,拆去魚雷發射裝置,加裝1座雙聯裝迴轉式SY-1飛彈發射裝置,改裝後,艦的排水量增加約20餘噸 ,編制略有增加,總體性能基本不變,而對海作戰能力則大為增強。在裝備了反艦飛彈之後,即使是面對同時代的台灣“陽”字號驅逐艦,01型護衛艦也具有了火力優勢。
改裝工作完成後,各艦還分別進行了飛彈發射試驗,包括單發、雙發齊射、雙艦編隊齊射等科目,共發射上游-1號(SY-1)飛彈惰性彈8枚,戰鬥彈2枚,命中9枚,其中5發直接命中。反艦飛彈改裝完畢,01型護衛艦與65型護衛艦一起,成為海軍在南海的主要水面打擊力量。
服役巡航
4艘01型護衛艦最初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服役,1959年12月1日東海艦隊在舟山海域演習時,發生舷號418潛艇上浮時與“衡陽”艦碰撞沉沒的事故。
1964年7月11日208號“衡陽”艦在吳淞以東海面截殲台灣“江蘇省反共救國軍19縱隊1支隊特務船“滿慶盛1”、“滿慶升2”, 擊沉一艘,擊傷另一艘(後沉沒)。
1974年1月19日西沙之戰之後,隸屬東海艦隊6支隊的4艘01型護衛艦先後通過台灣海峽調往南海艦隊,充實南海艦隊實力 。
1980年代初,海軍艦艇的舷號進行調整,4艘艦的舷號由205~208依次改為505~508。1986年8月1日,507艦的艦名重新命名為“憑祥”,508艦的艦名重新命名為“西昌”。1988年2月中國在南沙海域永暑礁建設海洋觀測站過程中與越南海軍對峙時,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派出的巡邏編隊中包括有508艦。此外01型艦還參加過調查“躍進”輪沉沒事件行動 。至1994年,01型護衛艦各艦先後退役。
總體評價
20世紀50年代,01型護衛艦屬於較為先進的中型水面艦艇。通過建造01型護衛艦,中國船舶工業初步具備了建造現代化艦艇的能力。滬東造船廠(原英商馬勒機器造船廠),原來只能修造一些小型船艇。而1954年~1959年期間,總計完成了近4000萬元的基礎設施建設,待01型護衛艦建造完畢時,滬東造船廠已經有了50萬平方米的廠區,1200米的岸線,形成了完整的造船系統。01型護衛艦的建造還培養了人材,成為此後中國護衛艦研製工作的主力,如主持01型設計建造工作的俞伯良,隨後就主持了65型護衛艦的研製。01型護衛艦服役時,正是中國海軍初創時期,這型軍艦和自蘇聯進口的07型驅逐艦一起,為海軍儲備了大中型現代化水面艦艇的使用人材,保障了艦艇部隊能夠有足夠的中級指揮員 。與同時期世界各國護衛艦相比,01型護衛艦的火力是相對全面和強大的 。
01型護衛艦的建成與服役使得中國擁有了自己建造護衛艦的能力,也是中國海軍現有的眾多的護衛艦的老祖宗,同時它在中國海軍中最先擁有艦載飛彈,其自身戰鬥力在當時十分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