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前身為中共中央華南分局黨校,對外公開名稱為廣東革命幹部學校,創辦於1950年3月。1955年7月更名為中共中央第六中級黨校。1956年10月更名為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01年8月省委、省政府決定,廣東行政學院與廣東省委黨校合併,實行 “一套人員、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是中共廣東省委直接領導下培訓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的學校,是省委的一個重要工作部門。其主要任務是培訓輪訓全省除中央黨校培訓對象外的市廳級黨員領導幹部、縣級處黨員領導幹部和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要領導幹部以及理論骨幹,按國家規定招收和培養碩士研究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創辦於1950年3月,至今已走過了60多年的發展史,其間發生了今非昔比的變化,梗概的歷程是: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一)成立中共中央華南分局黨校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950年1月,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召開廣東各地黨代表會議,決定開辦中共中央華南分局黨校,校址設在廣州東山區農林下路。1950年3月,成立中共中央華南分局黨校,對外稱廣東革命幹部學校。華南分局黨校的體制是黨委領導制。  

1950年3月23日,華南分局組織部批准了第一屆中共中央華南分局黨校黨委會。區夢覺任書記,黎明任副書記;華南分局黨校第一任校長由分局第三書記方方兼任,副校長由區夢覺、黎明擔任。  

1952年10月,對外由廣東革命幹部學校改稱中共中央華南分局黨校。區夢覺任校黨委書記、校長,李光宇、黃宇任副校長。全校共有工作人員56人。組織機構有教務處、校務處、校長秘書室。1953年4月,組織機構改為辦公室、教研室、教務處。  

(二)更名為中共中央第六中級黨校

1955年7月,中共中央華南分局黨校改名為中共中央第六中級黨校,實行校長負責制。黃康任校長,黃宇、黃莊平任副校長。1956年8月,根據全國中級黨校座談會精神,把領導體制由校長負責制改為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撤銷校委會,成立黨委會。黃康任書記,黃莊平、林樹蘭任副書記。組織機構設辦公室、組教處及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黨的建設、聯共黨史5個教研室。全校共有工作人員103人。  

(三)更名為中共廣東省委中級黨校

1956年10月,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撤銷後,中共中央第六中級黨校改名為中共廣東省委中級黨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組織機構設辦公室、組織處、教務處、資料室及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黨的建設、聯共黨史5個教研室。  

(四)省婦聯幹校、省團校和廣州市委黨校併入中共廣東省委中級黨校

1958年8月根據省委決定把中共廣東省委中級黨校遷至黃華路。1958年9月,省婦聯幹校、省團校和廣州市委黨校合併到中共廣東省委中級黨校。1959年2月,省委又決定將省婦聯幹校、省團校和廣州市委黨校從省委中級黨校分出去,負責各自所屬的幹部培訓工作。  

(五)更名為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1972年2月,省委決定把中共廣東省委中級黨校改名為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月10日,省委任命軍代表孫惠疇為省委黨校黨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陳健、孟維平、賴仲元、劉剛、張華明、梁木為革委會副主任。12月,省委任命陳健為省委黨校黨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組織機構調整為黨委辦公室、組織教務處、行政處及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4個教研室和5個學員隊部。1977年5月13日,省委為了加強黨校領導,決定:省委黨校由省委直接領導,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省委書記王首道兼任省委黨校黨委書記、校長,李嘉人任黨委第一副書記、第一副校長,陳健任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華明、賴仲元、梁木、賴詩逸任黨委常委、副校長。  

(六)廣東行政學院併入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2000年1月4日,省委常委會議決定:廣東行政學院合併到省委黨校,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由省委黨校統一負責全省黨政幹部的培訓工作。2001年7月19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省委黨校與廣東行政學院合併的通知》。7月31日,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了《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機構編制方案》。8月28日,省委黨校與廣東行政學院舉行校(院)合併大會暨掛牌儀式。省委黨校與廣東行政學院合併後,省委副書記劉鳳儀兼任省委黨校校長、廣東行政學院院長。李本鈞任常務副校(院)長,張尚仁、鍾生坦、鍾康模、陳鴻宇、李廷家任副校(院)長。  

合併時,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共有30個正處級內設機構:校(院)委辦公室、直屬機關黨委辦公室(機關紀委辦公室、監察室)、人事處(離退休人員管理處)、教務處、科研處、聯絡處、保衛處、財務處、總務處、信息網路中心、哲學教研部、政治經濟學教研部、經濟管理學教研部、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中共黨史教研部、黨的建設教研部、法學教研部、外語教研部、公共課教研部、行政學系、辦公自動化管理系、鄧小平理論與現代化戰略研究所、校(院)刊編輯部、圖書館、進修部、培訓一部、培訓二部、研究生部、函授學院(省委黨校業餘大學、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廣東分院)、學歷教育部。2001年10月,校(院)委研究決定將11個教研部或系整合為9個教研部(系),即:哲學教研部(系)、經濟學教研部(系)、管理學教研部(系)、行政學教研部(系)、法學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系)、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教研部(系)、外語教研部(系)、公共課教研部(中文系)、辦公自動化管理教研部(系)。培訓一部更名為培訓部,培訓二部更名為公務員培訓部。合併後,教職工人數為534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58人(含有行政職務117人),行政人員276人。教師204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73人,講師71人,助教25人。  

學校領導

李玉妹 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廣東省委黨校校長

楊漢卿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廣東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

程志彪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廣東行政學院副院長

苟志效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廣東行政學院副院長

馬星光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廣東行政學院副院長

林棟才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廣東行政學院副院長

余甫功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教育長、廣東行政學院教育長

潘向陽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校委委員、廣東行政學院院委委員

方 真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校委委員、廣東行政學院院委委員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省委黨校位於廣州市區中部,地處越秀區,占地98畝,建築面積達18萬多平方米。在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建校60多年來基礎設施建設和辦學條件不斷得到改善。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先後投資近3億元,建成了30層黨校大廈和多功能文體中心。投資改造和修繕了圖書館、教研樓,極大地改善了校園環境和提高了辦學條件。2001年校(院)合併後,後勤部門按照校(院)領導提出的“校園建設做新做美”的要求,加大校園設施改建工作,先後對校園道路、排水網和學三樓學員宿舍進行改造,對大禮堂進行更新修繕,完成了食堂四樓的加寬工程,增加了就餐面積,並完成了職工宿舍樓梯等公用場地的裝飾維修,校(院)建起了標準規格游泳池,並在文體中心開設桌球館、健身館,在校園綠地也加裝了各種健身器材。2006年經省委、省政府批准,投資2億多元建設的公務員教學綜合大樓在2010年9月竣工落成,成為校(院)又一標誌性建築,使教學基礎設施和學員生活設施上了一個新台階。校(院)多次被評為廣州市花園式單位、衛生模範先進單位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樣板單位,為教職工和學員創造了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  

科研平台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擁有一支實力雄厚、專業結構合理、適應黨校和行政學院科研工作任務和特點的科研人才隊伍,在校(院)委的領導下,圍繞幹部教育、黨的理論創新、黨委和政府重要決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任務組織和開展科研工作。圍繞科研工作的目標和任務,校(院)不斷深化科研管理制度改革,形成了科學、規範、系統的科研管理制度;強化學術平台建設,共設立和掛靠學術研究機構22個,組織和資助出版《嶺南理論視野叢書》和《黃華園學術文萃》系列叢書及各類幹部教育系列教材;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術研討活動,開闢了“黃華園學術論壇”,多次組織和承辦國際性、全國性和全省性理論研討會。在學術研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決策諮詢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圓滿完成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黨校科研工作的目標和任務,為我省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八五”以來,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共獲得科研項目784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4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省社科規劃項目97項,其它省部級項目156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獲省(部)級優秀科研獎項,其中一等獎項。共發表和出版成果6249篇(部),有一批論文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經濟研究》、《政治學研究》、《新華文摘》、《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著名刊物發表和轉載;50項決策諮詢研究報告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中央部、委、辦領導肯定並轉化為重要決策內容。  

2000年以來,中共廣東省委黨校8次榮獲省(部)級優秀科研工作組織獎、科研工作進步獎及科研立項獎,4次被評為“廣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管理先進單位”。  

學校領導

學術資源

校(院)位於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廣州市越秀區,校園環境幽雅,人文歷史厚重,辦學設施齊全,配套功能完善,可同時容納千餘人教學食宿。目前有兩個校區,主校區在廣州市建設大馬路3號,面積100畝,建築總面積18萬多平方米。第二個校區在廣州市花都區,面積200畝,建築總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立了“天地聯通、五網合一”(即中央黨校衛星遠程教學網、省幹部教育衛星遠程教學網、校園網、數位化圖書館信息網、外部網)的信息化系統。目前館藏紙質圖書40萬冊,電子圖書100萬冊。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哲學教研部(系)、經濟學教研部(系)、管理學教研部(系)、行政學教研部(系)、法學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系)、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教研部(系)、外語教研部(系)、公共課教研部(中文系)、辦公自動化管理教研部(系)  

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380人,其中行政後勤人員210人,教學科研人員170人。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66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65人,博士62人,碩士98人。離退休人員394人,契約工274人。近年來,有17名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5人獲全國 “五一勞動獎章”和省勞動模範、省“五一勞動獎章”,4人獲“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廣東省優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家”稱號。  

教學建設

主體班次培訓:市廳級領導幹部進修班,縣處級領導幹部進修一班、二班,中青年領導幹部培訓一班、二班,中青年女幹部培訓班,省直單位處級幹部進修班等,同時承擔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交賦的專題培訓任務,廣東學習論壇已在校(院)舉辦超過百期。公務員培訓班次有:初任培訓班、任職培訓班、專業知識培訓班、更新知識培訓班。  

幹部短期培訓:2012年校(院)幹部繼續教育學院更名為幹部教育學院,主要承擔幹部短期培訓任務,以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中型企業黨員領導幹部為主要培訓對象,同時接受大中型民營企業及港澳特區政府、香港愛國社團的委託,培訓澳門公務員、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及社團骨幹。幹部短期培訓,主要採取委託培訓方式。此外,繼續舉辦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教育。  

網路教育培訓:2010年7月,校(院)成立網路培訓學院,主要任務是為全省幹部提供網路學習平台,組織幹部開展線上學習,負責教學計畫的制定和落實,培訓課程的組織和開發,更新網路學習內容,學員網上選學和測試考評以及幹部調訓的數據採集。  

國民學歷教育:函授教育完成使命後,校(院)學歷教育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碩士研究生教育。目前校(院)既有學術學位授權點也有專業學位授權點。在學術學位授權點方面,擁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分別是: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在專業學位授權點方面,2014年5月,我校獲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每年的招生指標由省教育廳(省招生辦)下達,錄取名單由省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審批。二是廣東行政職業教育。廣東行政職業學院,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公辦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由校(院)領導管理,主要承擔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同時兼顧成人高等教育任務。廣東行政職業學院設有公共管理系、經濟貿易系、經濟管理系、法律系、電子信息系、外語系、中文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公共課教研部)等八個系。目前開設專業有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行銷、法律事務、書記官、商務英語、電子商務、文秘等19個專業,現有在校生5600人。  

文化傳統

堅持把加強機關黨的建設作為提高黨員幹部隊伍的綜合素質、促進黨校兩個文明建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1984年7月,省委黨校成立了機關黨委,1989年3月改為直屬機關黨委,是校委和省直屬機關工委雙重領導下的機關思想政治工作部門。校(院)機關黨的工作始終以“服務中心、建設隊伍”為核心任務,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下大力抓好機關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群團組織作用,為圓滿完成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任務、推進校(院)事業科學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思想和政治保障作用。  

校(院)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以黨群共建為著力點,充分發揮工青婦團組織在服務中心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組織開展了校(院)文化建設活動,發揮好工會群團組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陣地建設。  

校(院)自創辦以來,一直十分重視對外合作與交流,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能夠緊緊圍繞著教學科研工作,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宣傳校(院)形象,擴大校(院)影響,為我省的幹部教育培訓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近30年來,校(院)累計接待國(境)外來訪近500批次,約5000多人次。配合“人才強校”發展戰略,組織選派教職人員赴國(境)外訪問考察、培訓學習、參加學術會議和授課約210多人次。積極與法國、加拿大、新加坡、韓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有關培訓機構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